第九章向苏浙敌后发展和天目山战役(3)
西路由我率第七团和干部部队从淮南出发,选择在仪征、东沟(六合城东南)间地区渡江,我们于十二月二十六日进至离江边约十五公里的小营李宿营,二十七日晚从沙窝子乘木船过江到南岸,在龙潭北的一个小码头上陆。龙潭西靠伪首都南点,东邻伪江苏省会镇江,均有日伪重兵驻守,两地之间的龙潭.下蜀、高资等各铁路车站都是日伪据点,铁路与江岸并行,中间地带很狭窄,地形不利,但也正因为如此,敌人想不到我们敢于从这里任他眼鼻子底下通过。十二月下旬下了大雪,天寒地冻,河湖结冰,部队行动不便,但也正因如此,敌人想不到我们会趁这种时刻渡江。地点、时间都出敌不意,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当晚,我侦察分队先头过江,悄悄登上龙潭码头,把十几个厂警之类的便衣武装先稳住,做针对他门的政治说服工作,接着大部队就顺利通过。由于人多船少,来不及运送第二梯次即将天亮,后续一个营于次晚仍然利用龙潭码头续渡跟上。我们上岸后从龙潭、下蜀间越过铁路进入九华山区(位于龙潭镇与句容城之间)。过了江,就同接应我们的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工委的领导同志和十六旅派来联络的参谋见了面,大家格外兴奋,倍感亲切。在敌人多年摧残下的句北人民,首次见到我军容整肃、军纪严明的大批主力部队浩浩荡荡突然开来,惊喜万状,奔走相告,纷纷自动带着干粮要求挑担送行。有的是兄弟父子一起来,有些地方全村全家劳力都来了,实在争不到任务的几百民工,几经劝说仍不肯走开,他们宁愿扛着扁担同子弟兵并肩伴行。江南老区人民对新四军的深厚感情使战士们无不十分激动。
在严重的敌情下大部队安全渡江的成功,是南下行动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其所以获得成功,除因在时间和地段选择上出敌不意与我们周到的准备、严密的组织和严格保密外,是和地方党政干部不避艰险、不怕困难、尽最大努力予以保证分不开的。他们充分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征集大批船只,直到巧妙地调用了两艘日商轮船。他们充分准备了向导、民工、粮草和宿营地,并出色地做好了伪军工作。部队从新丰据点过运河时,该处伪军头目把日寇“邀请”到据点里面吃喝作乐,把大部分伪军拉出去大野外,只留少数伪军在岗哨上实际是为我大部队通过作警戒。苏中、淮南、苏南在长江两岸有关地区的地方工作同志,尤其是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镇江、仪征县委和长江工委、铁路工委、江镇工委等党政军领导和各级干部,为保证苏中主力安全顺利通过长江、运河和京沪铁路等封锁线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我们的积极的、无私的支援,则更是我们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们到达溧阳陶庄,在此休息三天并过新年。这里是茅山中心区,是我们于一九三八年初在苏南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人民觉悟高,对新四军感情深。他们虽然处于日伪匪顽的骚扰压榨之下生活很苦,但还是想尽办法热烈欢迎和慰问子弟兵的到来。有的村子群众还搭起彩门,墙上贴满红绿标语。当战士们从敲锣打鼓鼓掌欢呼的夹道人群中通过时,个个精神抖擞步伐健壮,连续行军的疲劳顿时消失。时值一九四五年新年,军民联欢聚餐,盛况空前。一月四日我们继续前进,经上兴埠、周城、庙西,六日到目的地苏浙皖边长兴县的仰峰(上山下介)时天已黑了,山路崎呕,路有积雪,十六旅同志沿途举着点燃的竹蔑为行进部队照明,体现了两支将要共同战斗的部队之间的战友深情。
我们在长兴西北地区同十六旅会师,胜利地完成了南进的长途行军任务。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三日,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江南、浙东部队,任命我为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军区政治委员(末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叶飞、钟期光两位于四月南来后奉命分任军区副司令和政治部主任,金明同志南来后则主要担负地方党的领导工作。华中局并委托我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江南、浙东两个地区的党委工作,以建立全面统一的指挥。在苏浙的部队也进行了统一整编:以原十六旅为第一纵队,司令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相当团,下同);原浙东游击纵队为第二纵队,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所属部队原番号不变;苏中首批南下部队为第三纵队,司令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支队;苏中第二批南下部队到达后编为第四纵队,司令廖政国,政委韦一平,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支队。与此同时,地方党委、行政区划及干部配备也作了调整。还建立了苏浙公学。
二月五日在温塘开了苏浙军区成立大会,全体同志响应党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伟大号召整装待发。在部队休整期间,我们除注意抓好团结与纪律教育外,特别注意了加强山地战的训练,练习爬山,提高山地运动速度。因为原在苏中的部队过去长期活动于平原水网地区,而我们向南发展的地区都是山地。为此。我向连以上干部作了山地战的专题讲解,政治部门并专门对山地训练、山地行军的政治工作作了布置,还组织第一、第三纵队各连派代表互访互学,既交流了经验又增进了友谊。二月十三日是春节,各部队提前过了节,就冒着严寒向杭(州)嘉(兴)湖(州)敌后进军了。
周密筹划
苏浙军区当时的活动范围包括苏南、浙西、浙东三个区域,苏南区指的是江苏的长江以南以及皖南的宣(城)郎(溪)广(德)和宣(城)当(涂)芜(湖)地区;浙西区指的是浙汀的钱塘江、富春江及其上游信安江(衢江)以西以北地区;浙东区指的是钱塘江至信安江东南,瓯江以北地区。
苏浙两省是我国富饶的省份,经济文化发达,抗战前是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是日伪统治中心所在的腹心地区,沿海还是英美盟军可能登陆的地域,敌顽都极力想占有这一地区。我军向苏浙敌后发展,实质上是敌顽我三种力量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这是错综复杂、尖锐微妙的三角斗争。敌顽之间是又矛盾斗争,又默契反共,甚至公然勾结,他们都想制服对方,又都想借刀杀人利用对方打击和消灭我们。我们既要打击日伪,又要警惕顽方的反共阴谋,特别要防止敌顽对我们的夹击,在斗争中要充分注意和掌握敌顽之间的矛盾。这种斗争又因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发展形势的影响而更加复杂:美国看到胜利在握,对华政策转为扶蒋压我的方针;日寇为了集中兵力准备太平洋战场的决战,正加紧实施对蒋又压、又诱其策动内战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则企图利用这种新的形势对我加强压力,并集中精锐部队驱赶我们,使这一地区的斗争蒙上中美日国际斗争背景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