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佳木斯段的洪水好象来得很迟。
佳木斯是松花江下游的重要城市,它的背后就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年产粮200亿斤的三江平原。佳木斯一旦失守,便将使大粮仓成为一片汪洋。
8月26日,佳木斯水位达到80.32米,超过警戒水位1.32米,流量达16100立方米/秒。专家预测,第三次洪峰将在转天中午前后到达佳木斯,届时水位可能突破80.55米。
洪峰逼近,佳木斯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
松花江流经佳木斯市的江边有一座防洪纪念塔。这座与哈尔滨市同时建起的防洪纪念塔,都是1958年抗洪胜利的历史见证。纪念塔后面就是繁华的市区,宽阔的马路上,不时见到装载抗洪物资的车辆疾驰,给人以一种水临城下的紧张。
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不可一世,但它离江堤最后一级台阶尚有1.5米的距离。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在江堤上加高了子堤以防不测。
该市园林风景管理处的刘延军说,他每天从7时到19时守护这里前后约40米的江堤,到夜间另有人换岗,至今已有3天。
佳木斯市市委副秘书长富宏博说,1998年佳木斯遭遇的是50年一遇的洪灾,而目前全市447公里江堤,只有大约40公里的江堤具备抵御这一洪水的能力,其余400公里大堤只能抵御10至20年一遇的洪水。其中险工弱段有28处,市区就有两处,抗洪难度不校
为迎战这次洪峰,该市紧急行动,将绝大多数江堤加高加宽加固。每天,他们都有25万人次的抗洪大军奋战在江堤上。连续几天中,他们共用去各种编织袋1073.4万只,土石方283万立方米,木桩4829.3立方米,平均将所有江堤加高了1.8米。
8月27日凌晨,松花江第三次洪峰通过佳木斯,直奔一马平川的三江平原——著名的北大荒腹地。
北大荒垦区包括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和西部的松嫩平原,拥有耕地3000余万亩,有“共和国大粮仓”之称。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北大荒已拥有103个大型机械化国有农场,其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工业化、航化水平居全国之首,耕地面积占全国垦区的43%,粮食总产占40%,大豆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大牲畜头数占全国农垦的十分之一,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每年向国家上交商品粮50亿公斤。
今年入汛以来,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超历史记载的特大洪水,拥有225.9公里松花江干堤和回水堤的北大荒沿江农场,险工弱段将近一半,也时刻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并遭受了严重损失。
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已经丰收在望的8个沿江农场,受灾最重。其中,肇源农场15日遭到灭顶之灾,进水断电,2.2万人被围困并紧急转移。他们一粒米、一床被、一件衣服也没来得及带出来;泰来农场,只剩下3个高岗;查哈阳农场48.2万亩耕地成为一片泽国,1.7万群众被围困在水中……
据不完全统计,到8月底,北大荒垦区7个分局、55个农场遭受洪涝灾害,涉及484个生产单位、20余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2万亩,绝收138万亩,减产和损失粮食8亿余公斤。
直到26日,松花江佳木斯下游水位仍在上涨,北大荒腹地面临的威胁日益加剧。当年上甘岭1.5万官兵集体转业的普阳农场,27日晚大堤出现滑坡险情,数千军民从早上4时,一直奋战到夜里21时,才使险情得到缓解。
就这样,松花江干流直接威胁8个农场堤坝,警报频传,每天守堤坝的不下五六万人。全场70万职工,剩下的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互助、自救,恢复生产。
黑龙江省长田凤山说,保卫佳木斯、保卫北大荒这一仗,只能胜,不能败。因为,三江平原上有大量的农场群,收成如何,对全省乃至全国都至关重要。我们就是要用东部的丰收弥补西部地区的损失。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申立国说,北大荒作为国家商品粮重要的战略后备基地,承担着共和国大粮仓的重要作用。尽管今年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但北大荒人决心积极抗灾自救,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宁可自己少留,也决不少交国家一斤粮。
随着洪峰向松花江下游推进,黑龙江省防汛抗洪前线指挥部于25日从大庆移师佳木斯。
到24日下午4时,佳木斯市郊区受洪水威胁的32250名群众,已经紧急转移,全部搬到安全地带。这时,佳木斯市郊区的平安、望江、莲江口、长春、建国5个临江乡镇,受洪水威胁最大。
当时,平安乡的民堤已经溃堤,有的村屯进了水。郊区党委、政府一方面组织力量死保国堤,一方面从22日凌晨开始,按照预案,对该地区群众进行全面转移。这些灾民当中,有7000余人被集中安置到33个区直机关、企业、学校,并由接待单位垒灶,提供炊具。
在洪灾中转移出的群众,基本有屋住,一日三餐能喝上开水。像他们一样,佳木市共有15万群众因为洪水离开了自己的家园。
8月28日,在佳西小学灾民安置点,90多位佳木斯郊区平安乡生产部村的灾民已在这里生活了一周。该村紧靠松花江大坝,江面高于村庄2至3米,由于渗水,村里的农田、房屋里已水至齐腰。在二楼的教室里,所有桌椅都被拼成临时床铺,每个铺上都叠放着被褥。地上堆放着土豆、茄子、青椒等蔬菜。
这里的男劳力都在村里守村护坝,留在灾民安置点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孩子。临时负责人周公春老人说,这几天生活情况不错,村里的妇女主任隔天就送一回米菜,还给老弱病残送来了鸡蛋、月饼。
灾民刚到这儿的时候,佳西小学的校长一夜未睡。他买来面包,做好汤菜、又烙了够大伙吃一天的饼,送来碗盆。
有人问他们:“今天早晨吃的什么?”
“大米粥、月饼和面包。”
“有什么困难吗?有地方看病吗?”
“看病还算方便,值班大夫昼夜在这儿,态度也好,可药不太够,只能给点去痛片。”
在长青中学的灾民安置点,一进教学楼,一股强烈的消毒药水味扑鼻而来,市卫生局副局长孔庆学带领的卫生防疫医疗队正在这里巡回防疫消毒。一位防疫人员说:市防疫站每两天、区防疫站每一天就到灾民点消毒一次,对空气、餐具和环境投放消毒药物,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发现疫情。
在操场上,不少灾民聚坐在一起闲聊,孩子在操场上嬉闹,似乎忘了洪水的侵扰。
住在这里的长青乡范家村灾民宫玉兰说:“村里成立了食堂,吃饭免费。”
五一小学的校舍宽敞明亮。平安乡富胜村120多位灾民住在这里,其中有一位坐月子的产妇。负责灾民生活的村妇女主任李玉英拿出一个本子,上面记载了几天来周围人对灾民的关心:
长青乡杨书记每天来看望大家;郊区民政局送来面包等吃穿用品;长青乡一位副书记雨夜带着两个女儿想接产妇到他家住;长青派出所给产妇送来婴儿用品、沙发床;魏校长给老人买来奶粉和被子;一名女警察带着产妇乘出租车给婴儿看病没收钱;长青中医院给孩子看病没收钱;学校食堂师傅每天8个小时给灾民做饭,毫无怨言……
在产妇休息的教室里,新生的小女孩盖着大家捐赠的棉被在沙发床上安静地睡了。年轻的产妇再三再四说:“都是这些好心人关心埃”
8月31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顺利通过在东北的最后一站——同江。在两江汇合处,但见滚滚松花江洪涛东去,平稳进入中俄交界的黑龙江。
岸上,被洪水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群中间,爆发出一片撕肝裂肺的欢腾,经久不停。
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终于消失了。松嫩平原的洪水狙击战终于落下了帷幕。(第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