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李渊得突厥之助(转)
    ——    >
    李渊得突厥之助建立唐朝及中外史家点评
    李渊成为太原留守,掌管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五郡,
    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职责本是抵御突厥入侵,防止突厥迫害中土,掠夺残害人民。但李渊却向突厥称臣,趁机攻取长安。李渊在给突厥信中写道:“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旧唐书》明确记载:“高祖起义太原,遣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聘于始毕,引以为援。始毕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献马千匹,会于绛郡。又遣二千骑助军,从平京城。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赏赐”不符理,下级给上级为进贡,上级给下级为赏赐。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也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
    难怪被学者们誉为“深明唐三百年治乱”的“唐鉴公”范祖禹这样说:“高祖昵裴寂之邪,受其宫女而不辞,又称臣于突厥,倚以为助,何以示后世矣。夫创业之君,其子孙择而象之,如影响之应形声,犹不可不慎举也。是以唐世人主无镇家之法。”象这样赤裸裸的出卖自己民族的女人的无耻行为,是空前绝后的。隋朝到底有多少女人?多少珍宝被突厥掠走这只能是个迷?正如宋朝名臣富弼所说:“自古惟唐高祖借兵于突厥,故臣事之。当时所遣,或称献纳,则不可知。”
    安史之乱的唐肃宗有样学样为达到收复长安目的,以财色诱使回纥人说:“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就是说:收复长安时,土地子民归大唐,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
    可笑的是,后唐高祖石敬瑭也玩起这把戏图谋天下。“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后世师之,用回纥以诛安、史,用沙陀以破黄巢,而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病中国而自绝其胤。”
    西元617年叛军攻入长安,虽然李渊尊隋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隋帝授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故有: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平陈禅周隋杨坚,夫何三世隋嗣毙。李唐继之纂洪图,高祖太宗成功易。《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他幸运地继承了隋王朝这一份大家业。李渊新王朝的制度便是在前朝遗留下来的坚实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西元618年3月,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暗害。5月李渊在长安废杨侑,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西元619年5月,十四岁的少年杨侑就“不名”的死去。
    西元618李渊正式登基,以大批女妓进贡突厥主子,“以女妓遗始毕可汗”。不久突厥派使者到唐朝,唐高祖李渊竟“升御座以宠之。”
    西元625年“大唐天子太宗皇帝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并命,不得己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太宗为秦王时杀建成、元吉,不过兄弟间互相屠害,其时太宗尚未为帝,不可以反论也。乃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鸞、晋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俱坐诛,除其属籍。是时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视其孙之以反律伏诛,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极矣!
    西元635年,李渊七十岁去世。“群臣上谥曰大武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以李渊事迹,得此尊号,显得挺滑稽。难怪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来掩盖李渊称臣纳贡突厥的事实,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在位百年,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而且设立制度,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传说尧帝发明围棋。
    引: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唐朝政权从763年一直苟延残喘到874年。唐政权对755-763年灾难反应的各种改革,却未能阻止其最终崩溃。唐王朝于909年灭亡;统一中国的下一个统治王朝,直到960年才建立。事实上,统一政权的空白期从874年一直延续到979年,而且,中华帝国并没有完整地重新统一,它在四面八方都丧失了边缘领土。”
    柳宗元《封建论》:“唐之藩镇,初非有取于封建之制。特自天宝之后,安史乱定,君臣幸安,瓜分河北地以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庭,其与“春秋”所谓诸侯强而王室弱之患等。……唐之不能悉置守宰,而使强藩悍将为中国扰也。”
    范祖禹《唐鉴》:“自古贼盗之起,国家之败。未有不由暴赋重敛,而民之失职者众也。唐之季世政出阉尹,不惟赋敛割剥复贩鬻百物尽夺民利,故有私盐之盗,使民无衣食之资,欲不亡其可得乎?”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帝国防卫日益依靠外国雇佣军和边境地区的“蛮族”部落;这些人远没有自卫军可靠。所以,751年,中国军队在南部的云南和中亚的怛逻斯均遭失败。后一战役尤为重要,因为它使胜利者穆斯林阿拉伯人能够让曾是佛教的最早据点之一的广大地区,开始皈依伊斯兰教。唐朝皇帝又设法继续维持了一个半世纪的统治,但这是一个形势不断恶化的时期。京城不适当的刺激性的奢侈生活,加之连续的干旱和普遍的饥荒,使许多省份发生叛乱。朝廷虽得到了地方军事首领和边境地区各“蛮族”部落的援助,但这些人很快就摆脱朝廷的控制,无视皇帝的命令,为争夺注定灭亡的朝廷的继承权,相互之间展开了斗争……”
    刘昫《旧唐书》:“天宝末,奸臣弄权于内,逆臣跋扈于外,内外结衅而车驾遽迁,华夷生心而神器将坠。肃宗诱回纥以复京畿。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忍耻和亲,姑息不暇。仆固怀恩为叛,尤甚阽危;郭子仪之能军,终免侵轶。比昔诸戎,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及势利日隆,盛衰时变,冰消瓦解,如存若亡,竟为手足之疥焉。僖、昭之世,黄、硃迭兴,竟为胸背之疽焉。手疥背疽,诚为确论。”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751年7月,高仙芝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被这些联合部队彻底打败。齐雅德-伊本-萨里按传统带着数千名俘虏回撒马尔罕。据巴托尔德认为,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天决定了中亚的命运。正如早期事件所预示的总趋势那样,中亚没有成为中国的,而是转向了*。”
    杜佑《通典》:“自天宝之始,边境多功,宠锡既崇,给用殊广,出纳之职,支计屡空。于是言利之臣继进,而道行矣。割剥为务,岐路多端。每岁所入,增数百万。既而陇右有青海之师,范阳有天门之役,朔方布思之背叛,剑南罗凤之凭陵,或全军不返,或连城而陷。先之以师旅,因之以荐饥,凶逆承隙构兵,两京无藩篱之固,盖是人事,岂唯天时。”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广于三代,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鸣呼!父子不相信,而远治阁罗凤之罪,士死十万,当时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不解,唐遂以亡。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63年以后,唐完全处于守势,唐朝再也没有派出远征军企图征服任何一个邻国。甚至当9世纪50年代机会出现时,唐王室仍然谨慎小心地不打算收复丧失的西北各州。”
    司马光《资治通鉴》:“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于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45年,唐廷试图用建立新通婚联盟的办法来恢复和契丹的关系,但是没有成功,送去的皇室新娘被杀。”唐朝此举丢尽了中国的脸。
    范祖禹《唐鉴》:“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由汉以来享国祚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化,下无廉耻。”
    范祖禹《唐鉴》:“凡唐之世治如此其少,乱日如彼其多。昔三代之君莫不修身齐家以正天下,而唐之人主起兵而诛其亲者,谓之‘定内难’;逼父而夺其位者,谓之‘受内禅’。此其闺门无法不足以正天下,乱之大者也。其治安之久者,不过数十年;或变生于内,或乱作于外,未有内外无患承平百年者也。”
    何去非《何博士备论》:“唐以权夺势倾而亡天下。然其亡不在乎僖、昭之世,而在乎天宝之载焉。”
    施蛰存《唐诗百话》:“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序的紊乱,人民的贫困。”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当日河北社会全是胡化,非复东汉、魏晋、北朝之旧。”
    王应麟《困学纪闻》:“玄宗天宝末,户八百九十一万四千七百九,至肃宗乾元三年,户止一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三十四。兵祸之惨如此。”
    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李林莆专权,杨国忠乱政,皇帝纵欲,大臣粉饰太平,中央力量散乱,藩镇势力鼎盛,致有安史之乱天下,使唐朝元气尽伤,大分裂竟达200余年。”
    唐王朝几乎在骚乱中度过了整个王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王朝,安史之乱之前大抵是唐朝上层贵族内部的争斗撕杀对平民影响不大,安史之乱之后的战乱却严重影响到平民大众的生存。
    第一是被异族凌辱欺负还卖国苟安。唐政府屡次逃出国都,留下可怜的人民,唐政府还引外祸而平内乱,放任异族欺辱掠夺中国百姓,唐朝又是第一个签定割地条约《唐蕃清水盟约》丧权辱国的朝代。
    第二是唐朝长达一百五十多年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大批的华北人民往当时的国外契丹跑,人民都叛逃国家还何谈爱国?这些人正是以后辽、金、蒙古对付中国的骨干力量。
    第三是横征暴敛人民苦不堪言。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将九百多万户的赋税负担,强加在一百多万户的身上,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避税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现象家常便饭,看看历史、读读唐诗真是触目惊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