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到10月1日,联通做3G活动,搞的我头都是大的,哎,没办法,谁让咋是小喽啰呢)
红花会众高手和九门提督衙门的人一齐押着吴应熊等人回到额驸府。3zcn.coM
张天宝见到吴应熊被押回来,笑眯眯的说道:“驸马爷,你这是到那里去了啊,怎么不知会兄弟我一声啊。”
吴应熊嘴唇啰嗦了下,面色惶恐,低头不语。
张天宝又是嘿嘿一笑,小声对吴应熊道:“驸马爷,皇上得知你这次逃走,大怒之下要剐了你,多亏兄弟我在皇上面前替你说了不少好话,才保住了你这颗脑袋。你下次再逃,那我可就保不住你了哦。”
吴应熊听后忙连声称谢,心中却是惊惧交加,仅有的一丝逃跑念头也被吓没了。
随后张天宝吩咐一千骁骑营官兵好好‘保护’吴应熊的安全,接着就带着张勇等人走了,走时还把吴应熊府上的骡马全部牵走。
随后张天宝就进宫把处理的经过奏报了康熙,康熙自是嘉奖一番,调张勇等人在张天宝麾下听用。
随后朝旨就下了来,对张勇等三将奖勉一番,各升了一级,归张天宝其属下。
康熙不欲张扬其事,以致激得吴三桂提前生变,因此上谕中含糊其事,只说各人办事得力。
吴应熊这么一逃,康熙知吴三桂造反已迫在眉睫,但总算将吴应熊抓了回来,使他心有所忌,或能将造反之事缓得一缓。康熙这些日子来调兵遣将,造炮买马,十分忙碌,只是库房中银两颇有不足,倘若三藩齐反,再加上台湾、蒙古、罗刹三地,同时要对付六处兵马,那时军费花用如流水一般,支付着实不易,只要能缓得一日,便多了一天来筹饷备粮。
过了一日,康熙下了旨意命张天宝去扬州立碑,同时魏东亭的‘大清周刊’也大加宣扬此事,搞的各地官府、乡绅、百姓纷纷上书、万民感恩伞什么的称赞康熙圣明,康熙自是大喜,对张天宝越发的喜爱看重,当着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等人面大加赞赏张天宝乃上天赐予他的福将。
当然朝中还是有些少数守旧派跳出来反对,结果被索额图及岳乐等人联手打压下去,自此再无人敢跳出来触康熙的霉头。
张天宝率领一千‘忠勇军’骑兵,红花会五位护法等一应随从,带着圣旨一路往扬州晃悠而去。
沿途官员、百姓自是摆道迎送,每过一府、一县贿赂从丰。张天宝自然来者不拒,迤逦南下,行李日重。
用张天宝的话说,这些钱可以帮不少穷苦百姓了,不收白不收。这厮还把这些送钱送礼的官员都给记了下来,表示以后查明凡是贪污巨额的都给砍了示众。
一干亲随之人,白天看着他们的军门大人笑着脸收礼,晚上就看着账本在琢磨要先砍哪个的头。众人一阵恶寒,军门实在太阴险了。
不一日众人满载着贿赂风风光光的来到扬州郊外。
两江总督麻勒吉、江宁巡抚马佑以下,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淮扬道、粮道、河工道、扬州府知府、江都县知县以及各级武官,早已得讯,迎出数里之外等候。
张天宝让众人把衣甲穿戴整齐,自己也是把康熙御赐的正黄色铠甲穿上,带众人打扮完毕,一千‘忠勇军’骑兵在悍将吴三的带领下分作二列护着张天宝和车队进发扬州。
当真是军容整齐,兵士精悍,这些个士兵马鞍上挂着长刀,腰侧佩着火器‘连珠统’,个个神色傲然,眼神冷淡。
一众迎接官员看的神色一震,各自暗暗赞叹不已,对张天宝这位钦差大人更是恭敬,皇上能派这样的精锐军队护送,就表示了皇上对这位天宝大人的喜爱。
众官员待得张天宝下马,纷纷上前去巴结、称赞,张天宝与众人寒掺几句就进了扬州城,当然百姓的夹道欢迎是不可少的。
“看到了么,这就是勇除鳌拜的天宝大人,当真是少年英雄啊。”百姓甲小声的对周围的人说。
“听说天宝大人在除鳌拜叛党的时候,一人独自杀的上千叛逆跪地求饶。”百姓乙样样自得的和周边人说道。
“你们知道什么,天宝大人夺城门那才叫神呢,一刀劈下,偌大厚实的城门就被劈做两半了,杀鳌拜这奸贼不是动动手指就解决了。”百姓丙口沫横飞的讲道。
百姓们纷纷在下面说着张天宝的丰功异事,张天宝听的心里只嘀咕,娘的,老子啥时候这么牛逼了。
钦差行辕设在淮扬道道台衙门,张天宝觉得住在衙门太过拘束,只住得一晚,便对道台说要另搬地方。
他这次钦赐衣锦荣归,自是心里以回去故居迎接那韦春花为主,但是现在康熙交代的事情还没办好,只好先把事情办好了在去迎接这个世界的母亲。
那道台听张天宝要换地方住,就谄媚的笑道:“大人,扬州盐商有个姓何的,他家的何园,称为扬州名园第一。加上他对大人敬仰已久,早就把一切预备得妥妥贴贴,盼望大人光临。只是他功名太小,不敢出口。大人若不嫌弃,不妨移驾过去瞧瞧。”
张天宝点点头便道:“恩,你办的不错,本人这就去住上几天,看看这扬州第一园。”
那道台听张天宝的称赞,顿时感觉浑身骨头都轻松了几两,能得这位皇上眼前第一红人的赞赏,以后也可以在同僚面前吹嘘了。
那何园栋宇连云,泉石幽曲,亭舍雅致,建构精美,一看便知每一尺土地上都花了不少黄金白银。
张天宝看后大为满意,这人修建的何园比自己的伯爵府还要豪华,精美,真不愧扬州第一园之称。当下吩咐吴三带着亲兵和五位护法都住入园中。其余将官率领部分官兵,分驻附近官舍民房,大部留在城外驻扎。
其时扬州繁华,甲于天下。
唐时便已有“十里珠帘,二十四桥风月”之说。到得清初,淮盐集散于斯,更是兴旺。据史籍所载,明末扬州府属共三十七万五千余丁(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明清之际,扬州惨遭清兵屠戮,顺治三年只剩九千三百二十丁,但到康熙六年,又增至三十九万七千九百余丁,不但元气已完全恢复,且更胜于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