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这段时间,评论区内关,对虫子所写的三试有很多善意的批评,认为内中有BUG之处。
许多读者认为,三试中,通过第一场县试的读书人,在古代应该获得的是“举人”功名,而不是“秀才”功名。“解元”头衔是指“举人”第一,而不是“秀才”第一。
对于这一点,虫子首先要感谢大家的建议。
而针对大家的疑问,虫子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么写的原因。
所谓“举人”,既是“进京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的意思,但在本文设定中,只有通过州试的读书人,才会进京参加科举,即殿试,所以虫子把参加了县试后获得的功名设定为秀才,参加了州试获得的功名设定为举子。而“解元”头衔也就是县试中秀才第一了。
此外,还有读者认为,在古代的三试中,县试应该到省城或者京城应试,而不是在县中应试。
关于这个问题,则涉及到楚朝的一个设定,即文人身份尊贵,造成这个时代读书人极多,如此一来,如此之多的读书人,不可能全部涌到京城或者省城应试,而且根据故事的发展,虫子也不想让主角太早的接触到太高的层次。
总之,本文的设定是。三试分别为县试、州试、殿试。
县试是各州自行举行,每年一次,几个县内的读书人赶到另一县应试,通过县试则获得“秀才”功名,成绩排名第一者为“解元”。
州试则由礼部在各州举行,也是一年一次,得“秀才”功名者参加,通过者获得“举子”功名,排名第一者为“会元”。
殿试则是在京城举行,三年一次,得“举子”功名者参加,通过者得“进士”功名,排名第一者为“状元”。
而连续得到“解元”、“会元”、“状元”功名者,即是古时科举的“三元及第”。
这些设定和唐宋的科举三试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种设定却是更加符合楚朝的背景。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谢谢大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