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六〇章 北周
    北周
    目录[隐藏]
    简介
    北周历代帝皇
    溯源:北魏末关中的领袖贺拔岳
    宇文泰继立领袖统率关中军团
    创制府兵,扶立西魏,对抗高欢
    乘势下江陵,开疆扩土
    北周的建立和宇文护的专权
    周武帝的雄才大略
    末期:骄奢淫逸的周宣帝
    尾声:尉迟迥的叛乱简介
    北周历代帝皇
    溯源:北魏末关中的领袖贺拔岳
    宇文泰继立领袖统率关中军团
    创制府兵,扶立西魏,对抗高欢
    乘势下江陵,开疆扩土
    北周的建立和宇文护的专权
    周武帝的雄才大略
    末期:骄奢淫逸的周宣帝
    尾声:尉迟迥的叛乱
    [编辑本段]
    简介
    北朝之一。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公元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孝闵帝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毒死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
    [编辑本段]
    北周历代帝皇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武成
    武帝(宇文邕)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宣帝(宇文赟)大成
    静帝(宇文阐)大象大定
    [编辑本段]
    溯源:北魏末关中的领袖贺拔岳
    贺拔岳,生年不详,卒于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神武尖山人(今山西朔县)。鲜卑族。他是北魏末年镇压六镇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尔朱荣手下主要战将。后拥兵关陇,与高欢并为两大军事集团首领,对北魏末年政权的统一与分裂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二人互相忌惮,最终他被高欢所害
    贺拔岳少年为太学生,青年时长于弓马。六镇起义后,随父兄赴怀朔镇镇压破六韩拔陵的别将卫可瓌的起义。怀朔镇为起义军占领,其父贺拔度战死,与其兄贺拔胜投靠了广阳王拓跋渊,被聘为帐内军主。因他在怀朔镇时曾在200步外箭射卫可瓌的臂膀,又称他强弩将军。不久,他兄弟二人去镇守恒州,恒州也被义军攻下,他们又投*了安北将军尔朱荣。贺拔岳兼备文武才能,很受尔朱荣的赏识,很快就当上了都督,并且参与重要的军事谋划。武泰元年(528年)魏孝明帝与母后争权,密令在并州的尔朱荣举兵内向胁迫胡太后。兵未进京,传来太后鸩杀孝明帝的消息,尔朱荣与并州刺史元天穆商议,准备起兵,入匡朝廷。贺拔岳与他二人意见相合。于是尔朱荣派贺拨岳率2千甲兵为先驱加速进军。兵进洛阳后,沉胡太后和所立的3岁幼主于河中,又在河阴杀朝中文武百官,拥立了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孝庄帝即位后,朝中“直卫空虚,官守旷废”,洛中士民“什不存一、二”。尔朱荣萌发了篡位称帝之心,令其军士言“元氏既灭,尔朱氏兴”。此时尔朱荣的都督高欢劝其称帝。此时贺拔岳冷静地分析形势,力辩利害,“将军首举义兵,志除*逆,大勋未立遽有此谋,正可速祸,未见其福”,并请杀高欢以绝夺位之名。于是尔朱荣改变计划,扶持孝庄帝,自己当了柱国大将军、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太原王、太师,实际掌握大权。贺拔岳以定大策立功,赐爵樊城乡男。后跟随尔朱荣镇压葛荣,元颢,升为左光禄大夫、武卫将军。
    贺拔岳心存大局,能权衡利弊、直言不讳。平日处事又小心谨慎。万俟丑奴自称天子,率义军进攻关中,尔朱荣派贺拔岳去镇压。他认为万俟丑奴是劲敌,若不能胜则将获罪,若胜了,谗言嫉妒又随之而来。为了躲避不测,只有请尔朱氏中一员来做统帅,自己做副手方可左右逢源。其兄为他请示尔朱荣,于是以尔朱天光为统帅,他为左大都督,又派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史言“天光虽为之帅,而岳功效居多。”
    此后,他便跟随尔朱天光镇压关陕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先后镇压了侯伏侯元进、万俟丑奴、萧宝夤、万俟道洛、王庆云、宿勤明达等起义军。由于平定义军有功,先后封他清水郡公、都督、泾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兼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雍州刺史等职。
    高欢打败尔朱氏,军入洛都,拥立魏孝武帝。魏孝武帝封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将军,太师,封贺拔岳为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推荐侯莫陈悦为陇右行台。北魏政权又旁落高欢之手。孝武帝不甘心受制干高欢,因贺拔岳拥有重兵,密与相结。为加强其力量,又出侍中贺拔胜为都督三荆等七州诸军事,想借贺拔岳兄弟的力量限制高欢。高欢得知孝武帝有贰心,但他更担心的是贺拔岳。认为自己初掌大政,贺拔岳虽为劲敌,但能屈首顺从,除去他怕失人望,留用他总觉得是腹心之患。于是高欢征调他出任冀州刺史。高欢以信都起家,信都乃冀州治所,是高欢心腹聚集之地。高欢的实际用心是为了削弱贺拔岳的力量,便于控制他。贺拔岳也认识到高欢暂时无力与他争关中之地,而关中豪杰倾心于他,若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堑,进可兼山东,退可封函谷,是自安之策。若赴冀州正是束手受制于人,于是以逊辞拒绝东向。高欢深虑不能抑制贺拔岳,其左丞翟嵩给他出谋待机离间贺拔岳和侯莫陈悦。
    魏永熙三年(534年)春季,贺拔岳与侯莫陈悦商议再次结盟联兵攻打灵州。但是侯莫陈悦听信了翟嵩的谗言,表面上与之联合行动,暗下里却想方设法谋害贺拔岳。而贺拔岳与侯莫陈悦友好,以兄弟相称,又多次共同作战,孝武帝密交贺拔岳,侯莫陈悦也参与,两人屡结盟约,贺拔岳常提携他,对他以诚相待,不曾防犯。当贺拔岳令侯莫陈悦为先锋时,侯莫陈悦乘机以共论兵事为由,诱贺拔岳入其营中,席间诈称腹痛先起,贺拔岳不曾防备被其婿元洪景杀死。高欢得知贺拔岳已死的消息后,下床手扣翟嵩的脸颊高兴地说,“除吾病者卿也。”
    贺拔岳之死朝野震动。孝武帝赠他侍中、太傅、录尚书事、都督关中20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武壮。贺拔岳的部下收其尸葬于雍州北石安原。宇文泰统其旧部,继续完成贺拔岳未竞的事业。这年秋季孝武帝率百官入长安。不久,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编辑本段]
    宇文泰继立领袖统率关中军团
    宇文泰,字黑獭,为鲜卑宇文部后裔。北魏于天兴年间在国都平城四周设武川、抚冥、怀朔、怀荒、柔玄、御夷六镇,又迁各族豪杰之家于此,后来的魏末诸英雄豪杰大多出自此六镇。北魏正光年间,沃野镇豪强破六韩拔陵起兵为乱,占据了沃野镇,随即又遣党徒围攻武川、怀朔诸镇,拉开了摧毁北魏统治的边镇大暴动序幕,包括宇文家在内的一些家族就在这次风暴中崛起了。
    宇文泰之父名宇文肱,《周书·帝纪第一》:“肱任有侠有气干。正光末,沃野镇人破六汗拔陵作乱,远近多应之。其伪署王卫可孤徒党最盛,肱乃纠合乡里斩可孤,其众乃散。”这一功绩表面上未给宇文家带来多大实质性好处,而且因为宇文肱及其长子次子前后战死,正常情况下宇文家应该是一蹶不振了。但实际上,这些却成了宇文家后来更进一步发达的契机。
    宇文肱长子宇文颢死于讨伐卫可孤的战斗中,次子与宇文肱一同战死于定州,四个儿子只剩下了三子宇文洛生和四子宇文泰。“洛生,少任侠,尚武艺,及壮,有大度,好施爱士。北州贤俊,皆与之游,而才能多出其下。及葛荣破鲜于修礼,乃以洛生为渔阳王,仍领德皇帝余僸。时人皆呼为洛生王。洛生善将士,帐下多骁勇。至于攻战,莫有当其锋者,是以克获常冠诸军。”——《周书·列传第二》。这样的人,在当时看来绝对是风采过人的英雄豪杰,甚至可以说颇有道武帝拓跋珪的风范,另一方面,宇文洛生以王爵领其父所部,也说明宇文肱为其家族留下的私属是颇具规模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实力和宇文洛生太大的声望,使得另一个更有实力而且将宇文家乃至北魏军政握于掌中的枭雄尔朱荣对之产生了忌害之心,“荣雅闻其名,心惮之。寻为荣所害。”
    在此之后,宇文泰作为宇文家两代人中硕果仅存者,担负起了上兴家业,下抚子侄的重任。之前的他,最多也只是幼时表现出一点“少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业,轻财好施,以交结贤士大夫”的豪侠苗头,与洛生正好相反,一直以来宇文泰的声名都不着于时,现在看来,更有可能是他的韬光养晦之计。不过一切都发展得这么突然又自然,宇文泰终于还是走到了前台。
    当时关中地区有贺拔岳、侯莫陈悦、曹泥三股较大势力。永熙三年正月,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相约共讨灵州的曹泥,不料却为侯莫陈悦所害,贺拔的关中军因此出现了无主帅的空隙,这一混乱局面的出现,给宇文泰提供了一个飞跃的机会。当时可能控制这支军队的,有四种动向:关东挟魏帝以令诸侯的高欢,派人接管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盘踞荆北的贺拔胜当时军势和声望如日中天,要接管其弟贺拔岳的余部,也无可非议;侯莫陈悦挟杀贺拔岳之威,以重兵扼要地,强逼收编贺拔余部,这也是魏晋南北屡见不鲜的;最后的可能就是贺拔军余部从自己人中推选主将。当时的贺拔军中诸将也产生了意见分歧,以赵贵为首的诸将推戴了深得众望的宇文泰为主帅,宇文泰得报后经短暂考虑,带领少数轻骑飞弛前往接管军队。而另外三方面,高欢已派出侯景前往关中接管,却在安定与已接收了军队的宇文泰相遇,不得不铩羽而归;以李虎为首的诸将往请贺拔胜西来,但因贺拔胜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根据地而作罢;而侯莫陈悦根本就不敢去接管,这已为宇文泰所料到了。最终宇文泰成了大赢家。从这件事上看,侯莫陈悦与贺拔胜的胸无大志、高欢侯景相对于宇文泰在行事果决方面的逊色,似乎正是后来历史发展的预兆。另一方面,也由此可以看到宇文泰不甘为人下的野心。
    当宇文泰刚刚拥有了自己争天下的军事资本,魏孝武帝却要关中军东归以对抗高欢,好不容易翻过身来能独立自主的宇文泰哪肯受制于人,遂以要讨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为借口婉拒,另一方面隔一段时间偶尔还派一两千人的小队伍东下去响应一下口号,这样一来魏帝也不得不默认了事。与此同时,宇文泰整顿诸军,激励将士,在两个月之内讨平了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了仇,也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贺拔岳在关中的继承者这样的地位和声望。不久魏孝武帝正式给予了宇文泰在关中的名分:“进太祖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使持节如故。”
    在此前后,魏孝武帝与高欢关系已恶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七月,高欢大军南下进逼魏都洛阳。魏帝以元斌之与斛斯椿守虎牢,自领六军于河桥列阵,另一方面,宇文泰军弘农,贺拔胜军河南,都持观望态度。《周书·帝纪第一》:“会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不协,斌之遂弃椿还,绐帝云:‘高欢兵至。’”这一突发事件导致了魏帝慌忙中带轻骑西奔,京畿防卫顿时崩盘,高欢乘势过虎牢,入洛阳,兵锋直达潼关,另一方面又遣侯景掩袭荆州,贺拔胜兵败投入南朝梁。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是为东魏,宇文泰迎魏孝武帝于长安,受命为大将军尚书令总揽朝政,是为西魏。
    西魏之初,局势尚不稳定,而宇文泰却果断的下手毒死了魏孝武帝元修。咋一看令人费解,仔细一想确有其道理:元修在东边尚不愿受制于声威炫赫的高欢,甚至敢于之兵戎相见,西来之后又岂会随便受制于在一年之内刚从区区夏州刺史一职偶然暴发上来的宇文泰,况且宇文泰现在的实力与高欢相去甚远,加之军中许多将领也都是从元修那边派过来的,而且元修周围尚有王思政斛斯椿等一干死党猛男,另外随元修入关的独孤信等人虽与宇文泰有旧,但也难保在元修与宇文泰的冲突激化时不会站在魏帝一边与宇文泰为敌。所以,对于威望尚不隆的宇文泰来说,这样的皇帝相当于挂在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而且皇帝杀权臣,不久前也是有先例的:尔朱荣就是被魏帝做掉的。宇文泰毒杀元修,遂立南阳王宝炬为帝,这样,新皇帝当然受制于他,他也可以放手实现自己独掌朝政的野心了。宇文泰有宽容之名,终其一生,这样的辣手并不多见,但从这偶然一现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也可让人看到他仁者之名后面真正的乱世枭雄本色。
    宇文泰的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使得这些名将人尽其才,作用得到了最大发挥。王罴,本为北魏一般刺史,但有一项特长最为出名——善于守城,曾在梁朝大将曹义宗数万大军的猛攻下死守荆州城三年而不失。刚刚加入宇文泰军的他却直接被任以华州刺史之重位,华州者,临近蒲坂,为关中东北大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用王罴守华州事后可以被证明是宇文泰战略上最大的胜着之一。在初期东魏实力占优的小关、沙苑诸役,高欢都是亲率主力从蒲坂渡河,最终却在王罴的铁壁面前无功而返,“沙苑之役,齐神武士马甚盛。太祖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罴语使人曰:‘老罴当道卧,貆子安得过!’太祖闻而壮之。及齐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生死在此,欲死者来。’齐神武遂不敢攻。”——《周书·列传第十·王罴》。摆出这样要城不要命的流氓样,不由得高欢不寒,“齐神武遂度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知不可攻,乃涉洛,军于许原西。”——《周书·帝纪第一》,终高欢一世,真正要进击宇文泰,只能走潼关,而他又好先走蒲坂碰碰运气,最后碰个灰头土脸再转头南下,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宇文泰在诸次大战中战术准备和战术转换空间,从而奠定胜机。杨忠,本是独孤信手下部将,但却被宇文泰超拔起来,于沙苑、河桥之役立有大功,征梁时甚至独当一面,显出名将猛将风范,成为十二大将军之一,隋朝杨氏也由此发迹。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
    [编辑本段]
    创制府兵,扶立西魏,对抗高欢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其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构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力量对比又十分悬殊,东魏地广国富,人口逾二千万,兵强马壮,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地狭国贫,人口不满千万,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不过三万余人。同时,西魏立国之初,关中即遭大饥,人心浮动。宇文泰也看到了这种形势,大统元年(535)三月,他命各衙署斟酌古今以来的治国经验,且可以用于现实者,制订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了武功大姓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拟订治国大纲,革新政治。
    宇文泰首先进行的是改革军制,建立府兵制度。
    大统三年(537),宇文泰开始整军。先是,东魏连年入侵,永熙三年(524)八月,高欢帅师攻克潼关,进逼华阴(今陕西华阴西南);大统元年(525)春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军再攻潼关,见宇文泰已有准备,遂挥师攻华州(治华山,今陕西华县),赖著刺史王罴的拚力死战,才打退了东魏进攻;大统二年三月,高欢又亲率万骑袭取夏州,徙五千户而归。不久,又袭取灵州,徙五千户而归;大统三年正月,高欢又领军屯蒲阪(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于黄河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攻潼关。高欢恃戎马之强,年年进攻西魏,虽然未曾得手,但宇文泰知道,长此下去,实力处于劣势的西魏必然难以支持,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开拓兵源,扩充军队。
    大统三年七月,宇文泰集诸军于咸阳,八月,率之于潼关整军,宣布军法军规,不得贪财轻敌,不得作威于百姓,与敌作战,用命则赏之,逃脱皆戮之。通过这次整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不久,高欢率二十万大军入侵,西魏以少胜多,在沙苑(今陕西华阴县境内)大败高欢,俘敌八万余人。
    随著军队素质的提高,宇文泰又进一步扩充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初,宇文泰在接受贺拔岳的以武川兵户为骨干的军团时,这一军团人数不过数千人,击败侯莫陈悦后,其大将李弼拥众万人来归,以后,跟随孝武帝元修入关的由鲜卑族人组成的北魏宿卫禁旅也有近万人,合起来,宇文泰掌握的军队约有近三万人,分别由十二个将军率领。沙苑之役后,又通过收编降军等不断补充,人数渐渐增多,到大统八年(542)三月,正式建立六军,时已有兵约十万人。
    大统九年(543)二月,高欢将兵十万,渡过黄河,据邙山(今河南洛阳西北)列阵,宇文泰领军击之,战于邙山,大败,士卒损失六万余人,经过数年经营建立起来的一支军队损失大半。而当时关陇地区的鲜卑族人数有限,不可能再大量补充军队,因此,邙山之战后,宇文泰开始从汉族中间吸收兵员,三月,宣布征募关陇地区的豪强地主武装。在北魏末年的关陇起义中,豪强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乡兵,东西魏分立后,这些地主武装并没有解散,仍然控制在豪强手中。宇文泰通过广募豪强以充军旅这一措施,把这些分散的乡兵武装变成中央军队的一部分,由政府选择关陇地区有名望的人物来统领,从而,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魏末以来的地方势力,又促进了武川军人集团与关陇地主的联合。此后,到大统十六年(550),又进一步把征兵对象扩大为所有的均田户,这样,西魏军队中汉族士兵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同时,宇文泰又对军队统辖系统进行改革,形式上采取鲜卑旧日的八部之制,立八柱国。除宇文泰自己在大统三年(537)由西魏文帝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外,又在大统十四年(548)任命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为柱国大将军,但仅挂虚名,并无实权,另任命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人为柱国大将军,实际统率六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府兵。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大统七年(541)九月,宇文泰颁行了由苏绰起草的六条诏书,“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十一月,又颁布了十二条新制,和大统元年(535)三月颁布的二十四条新制合在一起,共三十六条。六条诏书和这些新制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并据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宇文泰奉行以德治教化为主,法治为辅的统治原则。要求各级官吏用儒家学说修身,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恪守这些儒家道德规范。同时又向人民灌输孝悌、仁顺、礼义,用这些儒家伦理纲常观念束缚人们思想,以心和志静,邪僻之念不生,稳定统治秩序。
    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只要德才兼备,那怕出身微贱,亦可身居卿相。宇文泰的这一选官思想体现了打破门阀传统的新精神,保证了西魏吏治较为清明,也为大批汉族士人进入西魏政权开辟了道路。
    在这一选人思想的指导下,宇文泰将来自不同方面的人聚拢在自己周围,如李弼原是侯莫陈悦帐下大都督,且互为姻亲,后倒戈归附,宇文泰毫无戒备之心,予以重用,成为统率府兵的八柱国大将军之一。柳敏原是东魏河东郡丞,宇文泰克河东后得之,当即拜为丞相府参军事,后来成为帮助宇文泰制定国策的核心人物。再如武功大姓苏绰,宇文泰对之推心委任而无闲言,如有外出,常常预署空纸授绰,若须有处分,苏绰可以随事施行,事后启告一下即可。正因为宇文泰能唯贤是举,用人不疑,因此西魏政府上下协力,内部团结,保证了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
    宇文泰还比较注意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勇于纳谏。早在大统五年(539),他就下令置纸笔于京城阳武门外,以访求得失。当丞相府记室柳虬提出纳忠谠之言的建议时,宇文泰欣然采纳,并要求史官记事,须得失无隐。宇文泰的这种做法,有助于西魏吏治的清明。
    在法律上,宇文泰主张不苛不暴,既要“法不阿贵”,官吏犯法一视同仁,如宇文泰的内兄王世超,任秦州刺史时,骄横州县,结果被赐死。位至大将军的郑伟不遵法度,结果被免职。另一方面又要求断案者慎罚,力戒楚毒之下,自痛自诬,尽量减少冤假错案。大统十三年(552),宇文泰又下令废止流传了二千余年的宫刑。
    宇文泰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西魏均田制的授田、租调和北魏虽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在役制上却变动较多,对服役年龄、时间、人数都作了重新规定。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年成丰歉而定,丰年不超过一月,中年不超过二旬,下年不超过十天,使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地动用民力,妨碍农业生产。同时,宇文泰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帐之法,以求赋役的征发较为合理,还对绢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以四十尺为一匹。
    在思想文化上宇文泰雅好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拜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还根据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大诰》一文的格式,制定《大诰》一篇,作为文章的样式,于大统十一年(545)宣示群臣,明令自今后文章须皆依此体,力图以此矫正浮华文风。
    六条诏书颁行后,宇文泰令各级官吏学习背诵,规定凡不通六条及计帐之法者,都不能为官,保证了这些措施的实施,刷新了西魏一代政治。
    大统十二年(546)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想拔除西魏安在汾水下游的这个钉子。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壁,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士卒死亡七万多人,未能攻下玉壁,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玉壁之战,高欢倾力而出,攻一孤城五十余天不下,智力皆困,以至愤恚成疾,明年正月,发病而死。自此,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和东魏势均力敌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