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道教(2)
    http://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边娱乐吧!^_^
    道教之术繁多,共分五大类,道教五术大概解释如下:
    摘自:(hNMkB4TZXmTnrWErEvt)www.
    一、山
    摘自:(NYp7E9NZCH7)www.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的一种学问。
    摘自:(vwhg2Oa7UtSi)www.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摘自:(2z0RHPO7tfhyaMaV)www.
    筑基——是利用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摘自:(mx1I9spzYYbombw)www.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摘自:(t2R1SqhVKIIl4tSBg)www.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摘自:(OZHQj4TogrCbfSfH)www.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摘自:(Wty942KK3b09WaBhoHs)www.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摘自:(tUoybh7khTrSC)www.
    二、医
    摘自:(crgIyXtszEd3l)www.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摘自:(Hv0jeZ8r9rChBGBpm6)www.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摘自:(fWZImgs3n0T2)www.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络、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摘自:(KZRj3h73WVihw0i2o)www.
    的方术。
    摘自:(6XHatUHvrEc9IyF)www.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摘自:(1YzTxePJtpm)www.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摘自:(iysVwBICicnxGyhDjoLo)www.
    三、命
    摘自:(4shUkwOkhT)www.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摘自:(9AamEfX6mHGD)www.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摘自:(ED4XkhA6Ut6TnQfIa)www.
    四、相
    摘自:(b5TnsxWFacm)www.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摘自:(uFMprVPyYZoZOcVO0onB)www.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摘自:(ezBofQVgXG)www.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摘自:(xaupfdO9Mt5ZJEBqbYf)www.
    展的一种方法。
    摘自:(h5ko49UQLbJDSh1An4s5)www.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摘自:(es0WyHKFuRLaw3qhC)www.
    的一种方法。
    摘自:(zpZNZkm91AG1IrN)www.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摘自:(uqRw3Etn3lP)www.
    方术。
    摘自:(N1Jx32mfR9RqHrqTxxM1)www.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摘自:(Koz6xAc5APTXlbQzM)www.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摘自:(5mpWYdOx6yNNwAd)www.
    五、卜
    摘自:(ZmgF2xVM8iX)www.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摘自:(iX0H2UPEW6YcvAPbH17V)www.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摘自:(3RZFPPUmVN)www.
    凶的方法。
    摘自:(9YS99y591Bhj)www.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摘自:(4ZJRcSbm3lrma8PjFod)www.
    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摘自:(Bqzhj0xWh5I7PD)www.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摘自:(jXrrGPU5zPufzG)www.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摘自:(2ujB4vibSAgpiK)www.
    [编辑本段]【道教修持】
    摘自:(Wvbj8PppUl)www.
    ★内丹★养生★武术
    摘自:(3C5MqyybZ05U)www.
    道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等。不一而足。现在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
    摘自:(yGWn8zcbxVta3AKXk)www.
    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摘自:(SDNeycNE4En2eZ84)www.
    [编辑本段]【道教礼仪】
    摘自:(19EwiaF1OoUXVhtDtM)www.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摘自:(xyuWpr2A57cHB)www.
    [编辑本段]【道教人物】
    摘自:(4Cmw7sEACTAXQJ0fu)www.
    黄帝老子庄子列子关尹子茅盈河上公严君平张陵魏伯阳
    摘自:(oAcnw6g49CvO39wl)www.
    于吉左慈葛玄许逊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宏景王嘉孙思邈
    摘自:(v54Fh48pUl2KKqSVDfg)www.
    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彭晓
    摘自:(4vT6oktZ05jup)www.
    陈抟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刘永年翁葆光萧廷芝彭耜
    摘自:(yzMG6l7ZHQIKFTzxF)www.
    王重阳马钰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曹文逸李道纯
    摘自:(TwCwvYIsdzCAQiWE)www.
    张君房王志谨张三丰孙玄清孙汝忠陆西星伍冲虚王常月黄守中闵小艮
    摘自:(21tOgWzOZj0xyAidNJA)www.
    刘一明傅金铨柳华阳李涵虚黄元吉汪东亭徐颂尧刘名瑞赵避尘陈撄宁
    摘自:(yrjendVoe2qhe)www.
    [编辑本段]【道教三十六洞天与七十二福地】
    摘自:(gZboKTiwxNdrX)www.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摘自:(M34ZrUWw6zBHc7imL8)www.
    三十六小洞天:霍林洞天、蓬玄洞天、朱陵洞天、仙林洞天、玄关洞天、司马洞天、虚陵洞天、洞灵真天、山赤水洞天、会极亢洞天、玄德洞天、天宝洞天、生上洞天、天司洞天、玄真洞天、真化洞天、太乐洞天、大玉洞天、耀宝洞天、宝玄洞天、秀乐洞天、玉宝洞天、阳观洞天、太元洞天、华妙洞天、金庭洞天、丹霞洞天、仙都洞天、青田洞天、朱日洞天、太生洞天、良常洞天、紫玄洞天、天盖洞天、白马洞天、金华洞天
    摘自:(jtUoybh7khTr)www.
    七十二福地:地肺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摘自:(5oJnm7nOkYy53)www.
    [编辑本段]书籍【中国道教史】
    摘自:(MVBxJMLVCKkeL)www.
    前言
    摘自:(ustH7r93Uv7nvn)www.
    综观道教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图成仙,道教受到重视,并干预政治,参加政府内部的权力争夺,这是道教发展的第四个时期.
    摘自:(c1lRt8v0chSxeq)www.
    本文章仅以最简易的行文方式,总结论述道教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最基础的理论与相关知识,使那些对于道教陌生的朋友有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对于复杂的学术性理论与论述,本文没有太多的讲解,如果您对于道教有深刻的兴趣,不妨多多查找各方面道教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
    摘自:(81cAxrDoe2)www.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与开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论,却无相应的道教组织.魏晋时期的内丹经和外丹经尽管社会影响较大,其社会组织力量依然弱小.与也成为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中国道教产生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各教派之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又是独立发展,时间上前后相错,并无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可言.教名与教徒也没有统一的称呼,道教一词道见于.依此可见道教的产生可以由三书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摘自:(qB6BwPwg4P4WdrEcJ1M)www.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下:
    摘自:(Y3V2E6SRixlGT)www.
    第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摘自:(t6NCk8vRRjKW9TlPLA)www.
    第二来源于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摘自:(1wD3soRr722G)www.
    第三来源于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摘自:(j8w5sLKkVO)www.
    第四来源于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摘自:(pepwLuT61CHu)www.
    第五来源于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
    摘自:(Vii8rwx6yo7K6UzQp)www.
    道教的历史渊源诞生于汉末,它是汉代社会的产物,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汉武帝时期直接推动了丹鼎派的形成.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兴盛对道教的产生有刺激和推动作用.
    摘自:(ff9YS99y591BhjW)www.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它的主要思想就是:1.神秘的气化学说,2.三名同心的调和论.即主张君,臣,民直协调共处.3.阴阳五行的灾异说.4.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太平经》的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摘自:(NGYoZpu0jQhlXPkzDH6W)www.
    《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著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提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文字古奥难懂,其真义令人不易捉摸.
    摘自:(K5NWuYkY3wkSBzKgT)www.
    《老子想而注》是进一步了解五斗米道教义和理论的重要资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非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的悲剧,反而在演变为天师道以后,成为道教的正宗.
    摘自:(52EMVBWryfeIMY8m)www.
    第二章魏晋之际道教的传播与分化
    摘自:(cwv5FzNMjZLFugtW2l)www.
    魏晋天师道在北方的传播与曹操对民间道教的镇压与五斗米道北迁有极大关系.曹操对于信奉太平道的黄巾军采用武力镇压与招降并举.后又因太平道领导张鲁投降,五斗米道的上层人物迁入北方居住,汉中的大批信奉五斗米道的民众也随之迁入北方,促成了五斗米道由巴蜀向北方传播.随着魏晋统治者对民间宗教活动有极大的戒心以及对宗教活动的禁止,五斗米道在道教律令上以及规章制度上极不完善,组织涣散,号令不一,其发展处于停滞.但是在其巴蜀地区及江南地区部分民间道教组织却在形成发展传播之中.如陈瑞领导的巴蜀天师道团,江东的于君道,帛家道,李家道等.另外魏晋之际一些神仙方士的活动这些都促成了道教的传播与分化过程.
    摘自:(KWluNQ0nzH3pa)www.
    第三章葛洪与魏晋丹鼎道派
    摘自:(sudEavwuRtOzT)www.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三十五岁时完成内篇及外篇两部文章.内篇论述神仙药方,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的仙道学说,外篇论述人间得失,世事经国治世儒术等.其师承关系为:左慈-葛玄-郑隐-葛洪.其主要观点就是神仙是存在的,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强调人人后天学仙修道的主观动努力即立志,明师,勤求.
    摘自:(Xy6fQxaupfdO9Mt5ZJ)www.
    葛洪在中指出行气在在生气之时,即从半夜以至日中的六个时辰.一天中的另六个时辰是死气之时,在死气之时行气无益.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做到吸多吐少,还要吸吐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鸿毛放在鼻口之上而不动,要尽量延长吸气后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达到能不以鼻口嘘收,如在胞胎之中,就算掌握了胎息之法.
    摘自:(vZVFYOv5FXvy)www.
    另记述守玄一之法可以分形,即分身术.一人可以分身出现数十个本身形象.这种分形之道又叫镜道.分形术可以通神,自见其身中三魂七魄,还可接见天灵地祗,驱役山河之神.
    摘自:(13NfEP05dKUO4faH)www.
    另外葛江师授奇宝即:为符道之书之首,它与是最重要的符咒之书.三皇内文可以禁辟恶鬼,疫气,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等.可以召见司命司危五岳之君.是一种作为符咒使用的平面山岳示意图.后来变成纯粹的符咒.
    摘自:(l1E76sKxJtOFfEx)www.
    葛洪的的问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站在上层道教的立场对早期道教所做的历史总结.充实了道教理论,他对后世的道教影响很大.成熟了丹鼎派,也标志了早期道教的终结.
    摘自:(g2vP9MSMLdX)www.
    第四章东晋南朝道教的变革与发展
    摘自:(zBoR90LFA1Z5eE0iV3Q6)www.
    在道教史上,东晋南北朝是一段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道教由于门阀族阶级的改造,经历了一番重大的变革,从早期原始幼稚的五斗米道发展演变为完备成熟的宗教,从主要传播于民间的道团上升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当时中国的南方,是道教发生变革的主要地区.
    摘自:(wZdpDIBtjH2BSozZb)www.
    东晋以来,佛道二教兴盛,需要有大批的新的经典传播其教义.佛教的经典可以向印度求取,而道教只能改造前代的书籍以及供鉴佛教的经文了.东晋以后新的出的道经以,,这三组道经最为重要.即三洞真经.
    摘自:(QW5f5ldXOqVs4NW)www.
    在元朝被焚,现已失传.在的中保留了不少三皇经的道法,其中共有最上乘的九十二枚符咒,这些符文代表某些天神地祗,仙官天将,五岳四渎之君,魂魄邪精的隐讳姓字.修道者得之如按法书吞服或佩带,便可以召神灵役鬼怪.可谓学习道法符咒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摘自:(bUU7vXOqk0Pifc)www.
    是一类似印章的图版道士佩之,百神群灵奉亲迎.也是由葛氏家族传播的一组道经.其中三卷收录于水字号.内容为养生求仙之书.上卷为存思服气之术,中卷为服食草木药方,下羊为佩带或吞服之符录以及成仙之法.
    摘自:(7VMPyhWEmU)www.
    总而言之,以五行思想为基础的来构造道教修炼方术,是上述东晋灵宝诸经共同的特点.因而形成了灵宝派,注重斋戒科教,劝善度人,是灵宝派的两个显著特点.这一派的形成与南朝了陆静修,宋文明等道士有密切关系.
    摘自:(c3FiR16qrIDO)www.
    是东晋中期以后出现的一组重要的道教经典.上清经的问世及传布,在道教内部开创了一个新的派别-茅山上清派,陶弘景成为南朝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在现存中,诸如金丹服食,导引行气,佩符投简,遁甲隐景,踏罡布斗,高奔日月,餐吸云霞,歌颂礼赞,召神伏魔,禁制虎狼等等道术应有尽有,而尤生守一之功法.被称为道者三奇.其内容为心中存想神至面前的存思之术最有特点即存神炼形之术.当今搞符咒术的必须学会存想之术.说明人体中有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志,肾藏精,五藏尽伤则五神离去.,现洞真部所收录的为南宋茅山传本.
    摘自:(H7xTy3IpZu34Z3da)www.
    陆静修生于公元406年,为晋安帝二年.他是南宋前期著名的道士.为了适应当时门阀士族阶级的需要,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并与神仙道教融合,成为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师.也成为奉持三洞经典为特征的新道教的大师.建立完善了道教斋醮仪式.他首先创立了在道教史上有深远影响的道教典籍的分类方法.即将道书分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七大部类.三洞四辅不仅是一种道书分类法,同时也包含着区分道经品级高低和排列道士阶级次序的意思.如修太清法仅能成仙,修灵宝者可以成真,修上清者可以成圣.
    摘自:(PAobi1ALLez1HkzJ4Ti)www.
    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在当时称其为山中宰相,道门学者.南朝时期的达官显贵纷纷拜于其门下,足见当时之显赫地位.陶弘景在实际研究操作中严谨地将养生术,炼丹术,医药学用之于实践,为道教上清派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他将茅山(今江苏南部原句曲山)建成道教上清派的基地与中心.所以上清派在后来也被称作茅山宗.奉魏夫人或杨曦为第一代宗师,以为本门正传,供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同时也研习灵宝,三皇及天师道经及法录.茅山派的形成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以神仙道教改造旧天师道团,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陶弘景还完善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为神仙排定座次.形成三位一估的三清尊神神说.即玉清元始天尊说上清经;上清灵宝天尊说灵宝经;太清道德尊说三皇经.在这一时期内道教又引进了地狱的概念.北方癸地有罗酆山,有六座鬼神宫府.陶弘景将错综复杂的神仙系统统一归纳,集成一本.将道教出现的近七百名神灵的名讳称以图谱的形式一一列出.其目的在于使修道者明白:超现实的仙真鬼神世界里也有明确的等级秩序.
    摘自:(zue07VGtKVeEQXYTgZuW)www.
    在这一时期,道教与佛教与儒教三教鼎立,为了扩大各自的社会影响,争夺作为正宗思想文化的地位,儒,道与佛教之间的矛盾斗争愈来激化,三方展开的唇枪舌战与辩论.尽管这样,但三方又总是能够彼此调和的原因在于三者都可以为封建士大夫所接受,能够被士大夫们兼容并举.
    摘自:(wS4HBuvitCgbuHoAv)www.
    综上所述,东晋南北朝的道教变革,从葛洪到陶弘景,基本上告一段落.道教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造,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教义理论和经典文献,建立完善了自身的科戒仪式和相对统一的教会组织,丰富发展了修炼方术,形成了独特的神仙信仰体系,并扩大了在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完成了从民间宗教向官方正统宗教的演变过程.在西晋以后,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十六国北朝境内,也出现了道教改造旧天师道的事件,形成了寇谦之新天师道和楼观道派.
    摘自:(RPTy388LZ2G7LG)www.
    在北方十六国像张忠,王嘉以清虚守志,修道养生为宗旨,隐居山林,招合徒众的松散道教集团很多.这对于寇谦之(公元365-448年)改革天师道的影响很大.他以著作(现仅存一卷收录于道藏力字号)宣布革除旧五斗米道的一些落后的道法.他以儒家礼法来清整道教组织.反对滥传房中术及反对乱传服食仙方,而特别强调要以斋功为养生求仙之本.其后他又著有,这部书不仅是一部改革道教的经典也是一部图谶式的神书.在完成了道教改革之后,寇谦之已经准备下山投奔封建统治者,实现佐国扶命,为帝王师的愿望,以使道教成为官方的正统宗教.由于天师道经过其变革后,适合了鲜卑统治者与汉族门阀地主的需要,加之寇谦之善于钻营与地位显赫的贵族崔浩得到宠信,终于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承认和支持.在北魏大兴起来.
    摘自:(ogJY0ntle4)www.
    北魏初期,佛教与道教同时发展壮大,但由于北魏太武帝即位之初,听信寇谦之与崔浩之言,又加之随着北魏统一战争的进展,新征服的关中都是佛教兴盛之地,僧侣地主交通官府,妨碍国家政令统一,甚至有参与叛乱可能,这些都促成了太武帝决心镇压佛教势力的原因.公元444年正月,太武帝诏令灭佛,杀尽佛门弟子.同年九月发生了诛杀高僧玄高事件.后由于崔浩失政被诛杀,寇谦之死去,至公元548年,北魏分裂后,道教与佛教在论较中失败,北齐政权诛灭道教,提倡佛教,从此新天师道团消亡了,于隋唐时期流行的道教宗派,主要是南方的上清派及北朝后期兴起于关中的楼观道了.
    摘自:(HRCZ0Lme4Qt98sqMzqc)www.
    楼观道以陕西终南山下的楼观为中心,传播于关中地区.在北魏孝文帝时起以梁谌,王嘉,王道义,陈宝炽,李顺兴等为代表正式形成楼观派.此派受到南方上清派的影响颇深.在其兴盛发展过程中,陈宝炽,韦节,王延,严达等著名道士起了重要作用.在唐朝时期,楼观道成为与上清派同样的待遇的御用道教流派.,具有融合南北方特点的道教.,在学术上形成了注重实用而不尚义理辨析的特点.楼观派虽然受到南方上清派的影响较深,但在神话老子方面却继承了北方天师道的传统.在佛教,儒教,道教三者的关系上,辩论空前激烈.虽然经历了道教被废除,但是道教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奠定了成为封建上层建筑与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rLsYXGsW3y9Lh6PWMvoq)www.
    第二编隋唐道教
    摘自:(o0hwsfiLLeajVPgD)www.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道教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之一.因隋文帝幼时由尼姑养大,自称我兴由佛法.对佛教非常重视.规定三教的次序是佛为先,道为次,儒教为末.在唐皇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植和崇奉,居三教之首.唐末的吕洞宾,钟离权成为后来内丹派的祖师爷.
    摘自:(wD9Ocd07xYHfC8Bc4ne)www.
    第六章隋唐道教重玄哲学与政治
    摘自:(gxXN19fOwFmTMK1mgsq6)www.
    魏晋以来不大受道教重视的老庄著作,列入道藏太玄部首经,成为唐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道经.道教在唐代建立起了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重玄之道即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性是指众生禀赋于道或道同一的不变之性.众生即是道,道中有众生,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摘自:(dVNkvH6Dfmoqqur4v)www.
    在唐代崇奉道教,即有政治上的利用,也有帝王个人的信仰,但仍旧以政治利用为主.
    摘自:(ySDbVkH7K6ihCTO0)www.
    其一是利用道教神灵来制造皇权神授论,以达到神化皇权和帝王的目的.
    摘自:(GmutGiyswPPdjb0JD6)www.
    其二是利用道教的一些法术来佐国济民,其实质是利用宗教来达到安定社会的目的.
    摘自:(dNkTNyU3Mx8XZ)www.
    其三是利用道教劝善惩恶来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
    摘自:(JRcuuAx3kjwdeEQmF)www.
    其四是利用道教来抑制或反对佛教,巫教等教派的流传和发展.
    摘自:(gi3TBRTDz3N)www.
    其五是利用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国之略和养生之道.
    摘自:(mpWmUA3oEPrqbS)www.
    其六是利用道教神仙方术以求长生成仙.
    摘自:(5WOwhgpvWBdzUW)www.
    自南北朝以来,魏武帝崇道抑佛,梁武帝尊佛崇道,周武帝毁佛抑道,隋文帝先佛后道,唐初是崇道抑佛.武则天是先佛后道,唐玄宗崇道抑佛这些当时的大事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自始至终的崇奉道教,从而把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
    摘自:(ZXFflAxKYm)www.
    第七章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形成
    摘自:(iyyhlXqCN0oZTWqWmHZ)www.
    唐代前期,道教在理论建树的总体与精深方面,有不足之处,常处于佛教下风.此时,道教中的博学之士以中华文化中的道家老庄之学为本位,吸取佛字中的义理精华,加以融会贯通,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哲理问题提出了诸多新解释与新观念,形成新的道教义理之学.成玄英的道教重玄思想即其代表.探讨成玄英的重玄学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师承于江东重玄诸家而加以深化完善的玄与又玄说,二是独得于魏晋郭象之玄学思想而加以改造提出的道教自身的自然独化说,三是深化道教哲学理论的道性与真性说.
    摘自:(fVnPPwgrwPrwxHQD)www.
    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其核心即是关于玄与又玄的学说.其内容为:道本无名无形,不可言说,然而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无之与有,虽然名称不同,但同为大道所出.故道的这种深奥玄远的状态称作玄.如果能够悟解道的这种深奥玄义,也就打开了认识天下万物的心智的关键.成玄英的真性说实际表明了这样一条逻辑思信维路向:即道之本性是自然清静的,修道众生也同万物一样,禀赋道性而自然化生,因此众生之本性也应是清静无为的,然而众生赋性成形以后,由于外物的诱惑和干扰,则渐渐耽于物欲.心识迷乱,丧失本性.解救的唯一办法就是静心修道,摒弃物象之干扰,体悟万法虽动不动,而归根复命,静于真性,以达长生久视之道.
    摘自:(ATdFg0SV3ylmJ6)www.
    李荣是继成玄英之后又一个在重玄思想领域内有独到学术研究和贡献的道士.他著有现已失传.他认为至真之道是虚极之理,无声无色,无形无名,即不能用语言表达也不能和心灵来认识.然而它却能包容一切事物,弥罗整个宇宙.既然世俗的正面认识方式不足以表达真道的存在,那么只能从反面的否定方式来以体认.真道作为实体,不生不灭,从时间上讲是不常不怕断,从空间上讲是无象无形,从运动变化来说不盛不衰,无所相待,绝对长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实体,时空与运动变化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而道排除了所有这些条件,没有任何东西可与它相对,因此,这样的真道其性质是一种无条件的绝对的精神实体.李荣将道解为虚极之理是他在道教义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
    摘自:(vT6oktZ05j)www.
    司马承祯(公元647-735)号白云子,他的道教哲学思想可归纳为:1.道本元气论.就是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2.注重生命科学与养身健体修炼.他又将道教的心法修炼分成敬信,继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步骤来完成.
    摘自:(B2YRDc9U089S)www.
    第九章唐代道教的经戒传授
    摘自:(75QsjeMUHTx9tV8Hl)www.
    道教派别多种,每派中法师品位都有高低之分.所以传授的经文也不同.一般地讲教外人士多称在俗弟子,尊奉正一教后可成为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正式入道可称为正一道士,由正一道士再晋升洞神派三皇弟子,无上洞神法师;然后再成为高玄派高玄弟子太上高玄法师;再迁为界玄派升玄内教弟子,升玄法师;再上一级成为洞玄法师,洞真法师,三洞法师,大洞法师.只有得到洞真法师尊号后,不管原属于何派,均可再受大戒,登上道教的最高一级法师的职位.
    摘自:(r3HjKQnndCrYEku)www.
    第十章唐代道教的法箓传授
    摘自:(zwyAuOfJYmYVmCQntz)www.
    箓通常是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所以,道教中又称为法箓,法箓文牒中一般必有相关的符图,道教经典中有时又统称符箓.道教法师们认为箓文是由道气演衍的文字,是太上老君的灵文,九天众圣的法言.因此,符图的绘制采用象征云霞烟雾的篆体,文中排列众多天仙地祗名号,要求受箓道士熟读背诵,成为做法事的凭仗.箓文实际上开创于张道陵.隋唐以来,道士推崇符咒术,他们坚信奉受太上所传的法箓,背诵箓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均受治于我,天神保我,吏兵护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扰,在道门内将符员视为瑰宝.并制定了严格的授受规则,程序.唐代三洞法箓分属于洞神,洞玄,洞真,三洞之间有高低之分但没有门户隔阂.
    摘自:(7Xo1C6Bke5gF)www.
    正一盟威法箓:它是南北朝以来正一天师门下法箓的总汇集.它又称做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太为最大最高者,上是指太上老君,三者指天地人三才,五者为黄中总数,元精固守.正一法箓始自张道陵,经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的整理使法箓适用于道教各派的传薪,斋醮活动.
    摘自:(C2gBi8ekMQFVh6wZv)www.
    太上童子一将军箓-它是张天师正一派入道最初必受的箓文
    摘自:(WY8sJJQNizzLtuT)www.
    太上正一仙官七十五将军箓-为阳箓授予男子
    摘自:(RZYbN4X2kkIO)www.
    太上正一灵官七十五将军箓-为阴箓授予女子
    摘自:(AwQJk9C7vY)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灵百五十将军箓-统帅阴阳
    摘自:(6AIVQLY9bSTdFFQE)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将军箓
    摘自:(qyzMhnzBGBO5R5d)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凤破秽箓
    摘自:(lyqvlHHQImX)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箓
    摘自:(D0jxk5AJx0ZtP5Pfk5Z3)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箓
    摘自:(o49w0ZGqwQ)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斩千鬼万神箓
    摘自:(ua3YsJPcBEiz)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气箓
    摘自:(ZeUz9Ksc0qGPwmNkb)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灵赤官斩邪箓
    摘自:(kcKqzn5FF0BFHLa)www.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毕印箓
    摘自:(fcC0DHcTHUK)www.
    正一四品治箓
    摘自:(xNvbC56MwHM6GLNW7SQH)www.
    学术界称唐代为道教外丹的黄金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封建统治者尊崇道教,很多帝王迷信道教的服饵仙术,这极大的信推动了道教外丹的发展,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道教外丹术的历史发展本身.因为在某些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分歧,特别是以什么药物作为还丹原料这一问题上主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丹道流派,最重视炼制和服饵黄金,丹砂的金砂派;主张以铅汞为至宝大药的铅汞派;以及硫汞转炼合成的硫汞派.很多炼丹实践成果在古代化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神符白雪丹,黄帝九鼎丹,老君还丹最为著名.
    摘自:(iHkaqZbtvo)www.
    第十二章唐宋之际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
    摘自:(nOdCKIkfAc6b)www.
    修道成仙是道教修炼的根本目的.也是道教宗教观念的核心.道教神仙思想的变迁同样反映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唐代安史之乱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乱时期,造成了道教内容的改变和道士成份的改变.此时奉道求神仙的人大致有这样几类:一是隐于山中,不求闻达,如唐初的潘师正.二是精究方术,全性保真,或炼丹合药.如刘商(为中山靖王之后).三是身情异术,逃于形骸,和光混俗,隐于市井的.如孙登.唐末五代的社会动乱,给修道之人的队伍中又增添了两类人:其中一类是仕途无望,归隐山林,到道教中找寄托.有的是辞官不做,逃于世外,这类人有罗隐之,郑云叟等.另外一类人专修道教之方术之人,以求在乱世中或生存自保,或救助贫弱.详情查看等.唐末五代所出现的这两类追求道教的人物,而又对后来影响最大的一个代表就是被传为神仙的吕洞宾.唐末五代以后人们对道教的追求则较多的带有实用目的,内儒外道的道士无形中使道教渗入了更多的儒家思想.这种结果造成的影响,为南宋道教全真派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其神仙思想就是:神仙可成的思想发生动摇.第二是神仙的出世与神仙的救世变成神仙不高高在开界,神仙可下世救民于苦难.这也影响到了道教金丹思想向内丹思想转化的过程.在全真教里神仙已不再是远离世外超出凡间的了,而是可以变化升举,长生永驻的幻人物了.神仙的神奇色彩少了,人性的色彩多了.
    摘自:(TS7dqKXf9Ztrm4L2X)www.
    三教合一是唐宋时代宗教思想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思想也同样表现在宋代形成的吕洞宾信仰中.由于吕洞宾信仰在宋代的广泛影响,宋代形成的全真教南北宗都把其信仰吸收到自己的教派来.全真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北宗创始人王重阳,建立起他们与吕洞宾的师承关系来.内丹术全让全真派占去,正一派只余下传统的鬼神崇拜与符咒之方术了.这一时期也出现的八仙的传说.
    摘自:(qjWDx1jPnHL)www.
    道教神仙思想的演变,事实上是一种自我更新.宋代全真教的出现正是这一更新的结果,全真教能建立道教丛林,使道教开始有了统一教团组织和明确的传法世系,元代以后道教基本被划为正一与全真两大派.从此也就结束了前代道教散乱芜杂的存在方式.
    摘自:(WnOee3WPWtarhwr)www.
    宋辽金元时期,四百余年间,道教进入了一个发展变革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民族矛盾尤为突出。道教的兴盛,发达,与贯穿这一时代的民族矛盾关系至深。
    摘自:(RoGXhm55Yeju)www.
    继唐以后,宋代是中国道教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宋代又是中国历史上外患内忧的时期,农民起义高达113次之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宋代道教不仅没有爆发过宗教性的社会骚乱,而且稳步走向繁荣,这与宋代皇帝对道教的态度和宋政府道教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这一时期新的神被大量引进。妈祖由福州走向海外,文昌帝君等,新的教派林立,如茅山,合皂山,大虎山的三山符录,是宋朝规定授录地点,成为符录派三大宗派。总体来说,宋朝各代对道教是信而不疑的,这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央集权的政府内设立中央道录院,地方道正司,加强对道教的管理,设立宫观内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对宫观设立的审批与限制。设置了道冠职官制度。宋代是道冠职官体制最复杂,最完整的时期。规定入道的要求:第一是符合年龄,第二是家长同意,第三是不违法背俗,第四是必须礼师。又规定了道教的等级即紫衣师号等级制度。规定真人只用于封神,金门羽客,高士是指志行高尚之士,炼师是指一般道士。师号是政府代表皇帝赐给僧道的称号,它具有赐的政治特征,道号是为学道或好道之人的别称,自行随意而取的称号。综上所知,宋王朝采取是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限制宫观数量,防止社会直接生产者减少。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道教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摘自:(MoxGlGbi1YtxIS8JYsk)www.
    外丹经过了数百年的实验,至唐末,终于使人们认识了外丹成仙说的荒唐,在此条件下,内丹成仙说乘时而起,以一套具有玄深哲理依据的内容成为了道教炼养术中的显学,并形成了以修炼内丹为主的教派-主要流传于南宋的金丹派及兴起于金朝的全真道。
    摘自:(wjnE0Bh1ZG9aSvwTaxxn)www.
    内丹的传承第一代为钟离权,如<<混元仙派图>>,以下第四代是两宋内丹方面最重要的人物系出于刘海蟾门下:李练,张仲范,蓝元道(养素先生),马自然,张伯端,张继先,王庭扬,刘列,陈仲虚,小郑真人,麻衣道者,陈抟等。其中陈抟为五代末北宋初道士,通三教之学,多所师法。张伯端为金丹派南宗之祖。代表作为<<悟真篇>>,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被后人尊称为南宗五祖,一述张伯端一系,主张一已清修。内丹的盛行,使传统的丹鼎道教改变了其贵族专利品的性质,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要吧普遍接受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内丹派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教团南宗,全真道,这是丹鼎道教的一大改革,也是宋元道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自:(tGccEa8PImaIwfWA)www.
    概观张伯端内丹学,大略以禅道结合,先命后性为特征,主张从传统内丹修命之门入手,修命时强调须用先天精气为药物,炼精气须用元神所主生真意为主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