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以前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也曾经疯狂赌博过,扎金花,快得快(斗地主前身),长牌,麻将,各种玩法都会,输得多了,这才慢慢戒了赌瘾。
现在对打牌几乎提不起兴趣,索性一边玩着,一边找公社干部们聊天。
这一聊,才算是对现在村里的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村里地广人稀,这可不是胡乱说的,每家每户通了电,这是事实,不过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住在高山上,那地方手机信号根本覆盖不到,没有电视光纤,电压不稳定,赶集不方便,简直就是本山大叔所说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
这山沟里最高的山,海拔有两千米左右,想象一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上学,每天来回至少要走四个小时的山路,每天披星戴月,这种情况读书能读出个什么成绩来?
村里不仅仅有大部分人读完高中就没读了,还有很大一部分只读了初中,或者是小学都没读完。
发展村,小河村,这两个村刚好处在公社附近,村小学,供销社,打米房,晒谷场,都修建在这附近,算是村里的中心地带了,可现在这情况,也是穷困潦倒。
根据村里记载,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时候,村里参军的人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战火根本没烧进村里,村里因为太穷,有村民想搬迁出去的时候,这才发现外面已经解放了,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了,可见这村里到底偏僻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好在川内有之称,这土地还算肥沃,能种出粮食来,用小沈阳的话来说就是:吃不上饭,那纯粹是扯淡!
现在农民不用什么的税收了,公社干部也就清闲了下来,平常根本无事可干,山里穷,也没政绩升迁到镇上,所以这公社干部就是一个终身制职业,种种地,混混工资,在村里养老。至今这山沟里还没出现过大学生村干部。如果有谁跑村里来干公务员,这绝对比当年知青下乡还要悲惨。
——————————————
过了几日,四月中旬,山上的几亩地方文也挖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五一的时候把玉米苗移植进土里。
种子地里,玉米苗已经长了寸许高,小野猫的守护任务相当完美,可以功成身退了。
回家十余日后,远在南方的父母来了电话,纸是包不住火的,电话里母亲把方文好一阵数落,不过到是没有提让方文到南方城市去,估计是爷爷奶奶那里起了作用,换了以往方文要回村种地,父母肯定不会同意。
过年的时候弟弟那边一家子要回村里,方文听着也是一阵高兴,打定主意把家里经营好了,挣了钱在把房子修缮一番。
畜牧站那边,到也跟着下了次乡,打狗针,抽家畜的血液,采集样本等等都学了一些,也和附近三个村的村民们打了个照面,工作服也发了下来,兽医工具也发了一套,虽然他现在都不会用。摩托车上面安上的挡风玻璃。
这日子空闲下来,反到是浑身不自在了,还有十来天才到五一劳动节呢。
看了看小河边一排农田,有七八块,约莫两亩左右,里面长满了荒草,田里虽然没有彻底干枯,但也处处漏水了。
这一想,干脆修建鱼塘吧,空田里在种上鱼草,正好养上一年鱼,等明年在看情况要不是种植稻谷,他现在就一个人,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米,养鱼要是能挣钱干脆以后都买米吃得了。
总共还剩了两万五千块钱,这钱却是足够了。
找到二叔家,一合计,爷爷奶奶都很支持,这养鱼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用来祖代的活计,开春把水关上,放下鱼苗,养上一年,过年的时候把水放干捞鱼,不用到外面去,周围十里八村的就能把鱼卖出去。
一年到头,也就割鱼草麻烦一些,粮食自己种就行,饲料钱都能省了。
这一计算,还真是不错的想法,以前村里附近也有鱼塘,不过都是小鱼塘,基本算是养废了,一年也出不了几百斤鱼。
距离农忙正好有十天的空闲期,二叔一碰头,竟是招呼了二十多个自家的亲戚出来,虽然年岁大了点,五六十岁了,这力气可不小。
算了算造价,方文并了一亩多的水田,分为四块,一块专门养草鱼;一块养些鲤鱼,鲫鱼,白鲢鱼,武昌鱼;还有一块,养些黑鲢鱼,黄辣丁,乌鱼什么的;最后是块小田,种些荷花当种苗田,还可以挖藕出来卖。
这里面乌鱼不好养,不过价格确实不错,黄辣丁也能卖到十五块钱一斤,可生长周期要上好几年,鲤鱼,鲫鱼价格也高,但是个头太小,白链鱼好养活,生长快,可价格太让人伤心了,草鱼价格适中,但消耗的草料也不少,有些麻烦。
所以每种鱼都养上一些,养上一年,在看情况而定,至于其它品种的鱼,暂时不考虑,没经济去搞创新,还是先按传统来得好。
村里的田埂约莫二十厘米高,而鱼塘的田埂至少要一米,好一些要两米左右高,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如果用砖头修建鱼塘,这造价就高了,伤不起啊。
只能用土办法,用石头和泥土擂起来,然后用木头棒子冲撞,也就相当于是旧时代修建土墙房子的办法,等田埂敲打结实,成型后,在用水泥拌沙子摸在田埂上,基本上就成了。
这修建的花费主要是水泥和河沙两块,在有就是人工费用!
不过人工费用方文算是省了,都是同宗的长辈亲戚,也不好意思收他的钱,每天管饭就行,等鱼塘出鱼了,过年的时候送上几尾就成,方文大叹,还是咱村里人淳朴啊。
翌日,二十多个老农就下了田,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方文力气大,负责运送石块和上好的黄泥土,这一忙活,到是引来了公社的干部,一听说方文要修建鱼塘,非常支持,还说要帮他申请什么养殖奖励呢。
周围的村民空闲下来也不时过来帮忙,到了吃饭的时候留都留不住。
几个老妈子帮着生火煮饭,方文每天早晨跑镇上一趟,把肉食买回来就成,小菜长辈们每天都背一些过来,这原话就是村里遍山都是菜,还花冤枉钱在镇里买什么。
人多力量大,也别小看了老农的手艺和耐力,以往那时候,木工活,编制活,泥瓦活,老人们多少都会一些,这修几个鱼塘还不跟玩似的。
热火朝天的忙来十来日,等抽水机从河里引上水的时候,大伙都跟着欢呼了起来,基本上周围的村民们都来了,好家伙,几百人站在田埂上,方文都有些担心会不会踩跨了,群众们验证了老农地手艺的确是不吹的,结实啊。
鱼田里关上水了,要观察几天,看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然后就可以买鱼苗回来喂养了。
水固清,则无鱼!鱼塘会越养越肥,刚开始估计收获不大。
“方文,你在忙什么呢!”
拿出手机,是王晓燕发来的消息,两人这还是第一次相互发短信了。
“在家呢,也没什么事。”
“明天我休息,到你们村玩怎么样呢。”
到村里玩,玩泥巴?方文想了想,还是回道:“恩,明早我去镇上接你。”
“不用啦,我做便车过来,到了方家大院,给你打电话哈。”
“恩……”
ps:先上一章,今天补更!
;回到村里种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