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0-163章
    卫风家事在线全集:全文全集番外第160-163章第160章
    新娘子新婚头1天要拜见翁姑。朱家正屋里头坐了不少人――还有许多都没捞着座位的,只能站在后头。
    先要拜见的当然是朱老爷子和朱老太太。又林还没见过老爷子穿戴的1本正经,正襟危坐的样子。朱老爷子平时就象落拓不羁的隐士,头上束着葛巾,穿着素棉布的袍子,夏天的时候踩着个木屐,如魏晋时的狂生1样――好吧,老了点儿,老狂生。
    所以又林虽然知道这是个差点儿做了宰相的人,却没有1点儿真实感。不就是1挺开朗的糟老头儿嘛。可是现在老爷子往那儿1坐,就算没衬那身衣裳,也有1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朱老太太满头珠翠,打扮得也格外富贵,笑容满面的瞅着小两口。
    朱慕贤和又林跪给2老磕头,又林从小英手里接过做好的鞋递上去。朱老太太看了看鞋,满口的赞好。其实鞋并不重要,他们这样的人家也不用媳妇去织布缝补,当然,要是女红也拿得出手,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两双鞋换回了1副水头儿绝好的玉镯子。
    然后给朱大太太磕头,喊娘,端茶,再送上1双鞋。朱大太太不管心里怎么想的,这种场合面子是比什么都要紧的,也是笑着说了几句话,给了见面礼――是1对做工上佳份量也很足的镶宝簪子。给新娘的见面礼来来去去也就是这几样。
    接下去再见的就是隔房的叔祖母、伯母、婶子、舅母们了。这1通见下来,又林虽然累得直想骂娘,可是动作表情都维持着1开始的高水准。
    再说,这认亲虽然麻烦且累人,可是却是必经的程序。这说明朱家承认了她的地位,她是明媒正娶的媳妇儿。要是纳个妾,她想认亲,还没有亲想认她呢。
    况且这礼不是白行的,1圈儿下来。小英那里的鞋袜荷包香袋送了1堆,收回来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银的好东西,1兜儿卖了去少说也能置好几顷地呢。
    别人都说朱大太太娶的这小儿媳妇不错。朱大太太的心思并不在这上头,她正盘算着,要让朱慕贤这趟就跟她1起回京。儿子总不在身边,她实在放心不下。这要府试都过了,不用去书院,备考秋闱回了京也1样温书。
    况且。儿子现在娶了媳妇。总跟着朱老太太,那肯定是和朱老太太近,和她这个正经婆婆不亲近。
    朱大太太还有另1重担心。儿子从没成亲之前就对这门亲事挺上心的,今天1看儿子的表情,脸上那笑,朱大太太还是了解自己儿子的。要不是真心高兴,他不会有这样的笑。
    夫妻和美虽然不是坏事,可就怕儿子沉迷房闱之事,被媳妇迷得不知南北东西,耽误了前程不说――这跟媳妇亲了。自然跟娘就更远了。1个两个都是傻小子,媳妇那是外姓的。甭管什么出身,都只想拿捏着丈夫,攒自己的私房。
    朱大太太觉得这日子过得总是不那么顺心,事实上这些年她就没顺心过。她也是有孙子的人了,可是头上还压着个婆婆,旁边又有虎视眈眈的妯娌,稍1疏忽。就会被2房狠狠咬下1块肉来。
    这事儿她已经和朱老太太隐晦的提了1次,没说要带儿子回去的事儿,只说京城家里的1些事儿。2房的朱长安也要成亲了。朱老爷子倘若还要休养身体1时不能回京,老太太能回去1下也是好的。总不能厚此薄彼,大房的孙子成亲老爷子老太太就这么上心,2房的就不闻不问了。
    这当然不是大太太的真心话,朱老太太也绝不会把这话当真。
    果然朱大太太接下来话风1转,就说起朱慕贤的事儿来了。这媳妇进了门,京城的1家人还都没见过面儿,实在不妥当。就算叔叔婶婶弟妹兄嫂们不见,这公公总得认得,怎么也让小两口去京城认个亲,知道家住京城的哪条街上。趁着现在天气还好,不算太热,水路陆路都好走,来去都便利。
    张氏想的什么,朱老太太很清楚。
    说的是去认亲,可是去了之后,必然后头有许多的事情,让张氏可以顺理成章把小儿子留在京城。
    朱老太太掰开1颗小栗子,既没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
    张氏也没敢再催促,她表现得太心急的话,朱老太太必然会觉得她有别的用意。
    吃完了栗子,朱老太太才说:“我知道了。”
    张氏暂时把悬着的心放回肚里。这事儿必然得朱老爷子拿主意。
    穿戴齐整折腾了这么半天,张氏也出了不少汗,回了屋换了衣裳,叫了范妈妈进来问话。跟前没别人,范妈妈也压低了嗓子说话:“已经让人去看过了,少奶奶陪嫁的那个庄子虽然不算大,但是地好,据说旁的地旱的时候它也正好能引着水,旁的地涝的时候它也淹不着,1年出息稳稳当当的可不少呢。”
    张氏嗯了1声。
    “陪嫁的铺子看着也不错,不过那里的人口风都紧,打听不出什么来。”
    朱大太太点点头。虽然知道李家不是空架子,嫁女儿也是下了本钱的,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要再盘查盘查的。
    又林的嫁妆单子送来的时候,朱大太太是很满意的,京城里等闲人家嫁女儿都没有这么实惠,都是些中看不用的的,看着抬数多,其实全是花头。李家这有1样是1样,有1抬是1抬,是实打实的厚嫁了。
    范妈妈回完了话,替朱大太太端茶。朱大太太接过茶来,用杯盖儿慢慢匀着茶叶片儿,低声问:“听说,新房昨天夜里头折腾了多半个时辰?”
    范妈妈陪着笑说不知道。昨天她也忙着,听房这种事情,往回退个2十年干1干还差不多,如今她也是有脸面的管事妈妈了,哪能亲自去干这事。
    朱大太太对于儿子媳妇的房事也不是那么关心,可她总是觉得这小儿媳妇――看着总觉得有点儿不顺眼。那脖子,那腰身儿――看着就是狐媚男人的样子。儿子要是在女人身上太用心了,可不是好事。她做的鞋朱大太太根本懒得多1眼,锦云过来问收在哪儿,朱大太太不耐烦地说:“撂箱子里头,这还用得着问我。”
    锦云1听就(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捧着鞋子又出去了。
    在锦云看,这针线活儿做的还算过得去――比自己是差点儿。可人家少奶奶是富贵命,针线做得好不好有什么关系?
    再说,锦云之前就见过李家姑娘1面,还没看清楚。今天再1看,才觉这位新少奶奶生得着实标致,典型的江南女子,玲珑纤秀,1张俏脸儿光滑紧致,莹润生光。
    锦云觉得自己生得也算不错了,可是这1比…自己就象个粗陶胚罐子,人家就象那细瓷胎描金花瓶,差得远了。
    本来锦云觉得自己是有指望的,现在心里却动摇起来。
    用过了中饭,又林实在有些撑不住,身体不适,今天又见了这么多人,行了这么多礼。纵然她体力比1般姑娘强,平时注重保养健身,也有些撑不住。朱慕贤在1旁说:“你歇1会儿吧,下半晌也没什么事儿了。”
    又林嗯了1声。
    她可不想为了面子逞强,那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
    可是…突然之间自己的生活中多了1个人,他大喇喇的进驻她的私人领地,又林想,她得需要点才能适应。以前自己1个人,中午或是看会儿书,或是歇个中觉,醒来画两笔画,陪陪祖母和母亲――可是现在她的生活重心完全变了,她多了1个丈夫。
    生活模式就全变了。
    又林洗过脸,换了衣裳。朱慕贤坐在床头,又林转过屏风,犹豫了1下。
    朱慕贤察觉到了她的犹豫:“怎么?”
    又林说:“被子太厚了――得换床薄些的盖。”
    现在这种天气,盖这种78斤厚的棉被,实在是受罪。昨晚也就算了,铺床的人光想着好彩头,锦床绣被,龙凤呈祥嘛!可是就没替睡觉的人想想,这个天儿谁还盖这么厚的被?又林很是怀疑,这得亏还没入夏,要是7月天里成亲,她们是不是也给铺这么1床,然后把他们活活热死啊?
    朱慕贤也笑了:“你说得对。”
    但是他也知道,这不是又林犹豫的全部原因。
    对于两个人的生活,又林明显还没适应过来,他理解。
    可是朱慕贤觉得自己非常适应。
    以前他的生活里也就是读书,除了读书,也没有旁的事情做。有什么心事,有的时候可以和好友倾诉,有的心事,却连对好友也不能说。
    朱慕贤忽然想起表妹于佩姿。他已经有好长1段没有想起她了。
    从前他们在1起的时候,好象他也没有和她谈过心事。大多数时候都是她在说,在报怨,在哭泣,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雷霆…
    他在想什么,她不怎么关心。只要他的身旁只有她,只要他围着她团团转,她才心满意足。
    第1百6十1章
    可又林是不1样的。虽然他们才刚刚开始共同生活,但是朱慕贤毫不怀疑,书墨那最会见风使舵的没骨气的小子,铁定把他的习惯喜好卖得1点儿不剩了。单从昨天晚上端上来的茶——他就(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
    他1点儿也不反感,甚至觉得很欣喜。
    他还不知道又林的生活习惯和1些喜好——不过不要紧,以后慢慢总会知道的。
    又林睡了个午觉起来,洗过了脸。朱慕贤已经不在屋里头了,小英1边替她梳头1边说:“爷去外院儿了,说是老太爷找他。走的时候还吩咐过,让我们别吵着奶奶睡觉呢。”小英改口倒是改得很快。她比又林适应得可快多了。事实上今天中午她还和李家的人见过面呢。两家实在太近了,隔着墙喊1声都能说话。
    又林的身份变了,要做的事情也变了,小英她们虽然也换了1个地方,可要做的事情还是差不多。反正小英就认准了1点,她只要把又林伺候好就行了。
    又林梳好了头发,胡妈妈也进来了。
    “妈妈坐。”
    胡妈妈笑笑,也不客气,就在1旁的矮凳上坐了。
    “我照奶奶吩咐的去打听了下。大太太这次从京城来没带多少人来,最倚重的就是身边的范妈妈。另外,这边厨房里的黄嫂子,她女儿就在京城里太太那院儿里当差,所以虽然1直在于江这边伺候,却和大太太那边走近得。大太太前次和这次回来,她都赶着朝前凑。说话时都没有别人在跟前。”
    又林点了下头。
    李家打听朱家的事,大太太当然也要打听李家,她想了解未来的儿媳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每回都没旁人在跟前——
    又林直觉黄嫂子肯定不会尽给她说好话。要听好话,大太太也不必单找人打听。黄嫂子要是不说点坏话。简直太不住她自己花的功夫和大太太的这份儿心意了。
    胡妈妈知道又林是(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人,很多话不用说透,1点她就(超多-书农在线书库)。
    “大太太老家是北边儿的。比京城还往北,靠近辽州那地方了,大老爷刚中举的时候,老太爷的上官给保的媒。听说头几年很是恩爱,不过日子长了,大太太性子很要强,大老爷打小也是让祖父母娇惯出来的。不是受气的人主。所以爷上头1个哥哥1个姐姐是1母同胞,下头两个弟弟3个妹子就都是庶出了,分别是潘姨娘、徐姨娘、钱姨娘和赵姨娘所出。”
    真复杂。
    不用问,又林也知道大太太的日子过得不会顺心。4奶奶有玉林1个在跟前碍眼就够添堵了,大太太这1下子有5个!看着闹心不说。将来嫁娶也是1笔不小的花费。而且大老爷的房里人肯定不少,光是生养过的就有4个,肯定还有那没生养过的。养着这么多张嘴,还得给她们穿金戴银、用着奴婢,这笔开支也不小。
    “因为长辈在堂,所以并没分家,京里的宅子是3房共住的。2房人也不少,2老爷2太太膝下有两位少爷,1位姑娘。都是2太太亲生的。”
    没有1个庶出的儿女吗?那2太太还真是手段了得啊。当然,也许2老爷是个正经人,没有妾和丫头,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3爷生了急病去的,已经去世有89年了,3太太带着独生子住在后院里。众人都夸3太太是位贞静守礼的人。出身书香门第。和3老爷也很恩爱,夫妻间从来没有红过脸。可是3老爷1场急病就去了,要不是有孩子,3太太只怕当时就会跟了去。老爷子和老太太1向心疼她不容易,格外关照她1些。只要大房2房有的,也不会少了3房的1份。1大家子,连主子带下人,有1百多口子呢。”
    又林1笑:“倒真是人丁兴旺啊。”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老辈人总愿意儿子侪侪1堂,越兴旺热闹越好。但是下头下辈,只怕是各有各的私心。
    这些情形又林成亲前也都听说了1些,不过现在她看事情的角度又不同了。
    胡妈妈又继续说了些打听来的其他情形。比如大太太和大老爷见面就争执不休,大太太固然太较真太强横些,可是大老爷总是不占理的。听说这两年又收了几个年轻的丫头,连儿子成亲都说没有空儿。虽然胡妈妈不好抱怨什么,但是心里对大老爷这种做派也很看不上。
    说完了上1辈,再来说这1辈。朱慕贤的哥哥成亲几年了,已经生了1儿1女。他姐姐也已经出阁,嫁的人家很是显赫——当然,那是朱老爷子还没出事时候结的亲,当时的选择面可是很大的,挑的女婿当然差不了。2房的两个儿子,1个就是曾经来过于江的朱长安,也已经定了亲,今年就会过门。他哥哥本来也娶了妻,但是难产过世了,孩子也没生下来。2房的姑娘还小,离结亲还得两3年。3房的少爷更小,听说人不是太机灵,开蒙都比旁人晚,读书也没读出什么名堂来。
    胡妈妈还说起另1件事情:“听门上的人说——大太太在于江不能久待,京城那边儿事多。”
    又林想了想,点头说:“有劳妈妈了,昨天也操劳了1天,你先去歇着吧——住处还合心吗?”
    “好,挺好的。”胡妈妈说:“奶奶不用担心我们,只要您好,我们也就都好了。”
    这是大实话。又林好,他们这些娘家跟过来的人当然1荣俱荣。又林要是不得势,他们当然也没好日子过。
    这就是现实。
    朱慕贤回屋的时候,又林正看着人理衣箱。又林的嫁妆着实不少,原来准备的地方放不下,不得不又单腾出1间空屋来专门放着这些。又林日常穿的衣裳也都在包袱里衣箱里头没取出来。
    小丫鬟刚看见朱慕贤,他已经到了门口了。
    “这是在做什么?”
    又林回过头来1笑:“理1理衣裳,要穿的就挂起来,1时穿不着的先收着。”
    做新媳妇,自然得穿戴精致讲究些。今天又林头上那对镂花流苏长簪可是让不少人啧啧称赞。说簪子贵重,可是也得人能衬得起。
    看着搭在1旁的几件衣裳——这想必是预备要穿的。
    朱慕贤忍不住问:“就这几身吗?”
    又林看小英她们合上箱盖,应了1句:“是啊。”
    等屋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朱慕贤忍不住问:“够穿的吗?”
    “不出门见客,在家里头足够了。回门的衣裳已经单拾掇出来,都拿去熨烫了,你的那身儿也交给他们了。”
    1回了屋,知道这里有个人在等着你,有热热的茶,还有这样家常的对话。朱慕贤只觉得,有多重的心事,到这儿也全都放下了。
    怪不得人们总管娶妻叫做成家。果然是这样,屋里有了女人,有了温暖,有了笑容,相互关心扶持着,才能称为家。
    “西屋还空着,你要是想写字儿,就把西屋布置布置。要用什么东西就跟我说。”
    他在又林身边坐下来,注意到她不自在地挪动了1下。不过也就是这么1下,又林又意识到,他们已经是夫妻了,她没理由躲他,所以她还是坐在了原位。
    朱慕贤肚里觉得好笑,同时又有些爱怜。
    她昨天晚上…肯定吓坏了。他记得她后来哭了,并没有出声,但是落泪了,抽抽噎噎的。
    虽然她自己可能都不记得了。
    朱慕贤后来也有1点后悔。
    她是头1次,既害怕,肯定也会疼痛。他应该更收敛,更1些才是。
    可是那种时候,实在是忍不住…
    他清晰的记得那时候的触感,柔软,温润,带着淡淡的清香。
    朱慕贤的心跳快了起来,手心也在发热。
    他轻轻握着她1只手,又林又紧张了1下,她抬头看了1眼门口,确定屋里没有别人,才小声说:“这…天还没黑呢。”
    朱慕贤噙着笑说:“这么说,只要天黑就行了?”
    又林用力把手抽回去。
    她知道这会儿她不管说什么都只会让这个人更得意。可是哪怕她什么也不说,这个人同样能脑补出许多精彩想象,然后自娱自乐吧?
    这人以前的彬彬有礼会不会都是装出来的?现在1成了亲,马上原形毕露了,那目光…就跟饿了几年没吃过肉终于开了荤1样。
    又林真有些担心自己这点儿皮肉不够他1顿啃的。
    幸好这会儿外头有人来传话,说晚饭摆在朱老太太那儿了,让他们也过去用饭。
    朱老太太对这个儿媳妇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用饭的时候也没让她立规矩什么的,只说:“咱们家不兴那些,你婆婆、你婶子她们当年进门,也没那么折腾讲究过。再说,你这才头3天里,不必细论这些。”
    又林这才告了罪坐下了。
    大太太低下头,帕子拭了1下鼻尖的汗意。
    她倒想让媳妇立规矩呢,对新媳妇,起头可得严厉些,才能拿捏得住。可是朱老太太这么发了话,她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第1百6十2章
    说起来,朱大太太也没在婆婆面前立过规矩。当时她1过门,就跟着朱大老爷去了任上,公婆不过是逢年节时见上1面,客客气气的就过了。
    可是朱大太太很期望能让儿媳妇对自己服首贴耳,恭恭敬敬。她这么出色的儿子,娶了这么个媳妇,李家丫头上辈子可是烧了高香了。
    又林留心看着桌上每个人都吃了什么菜。
    虽然桌上菜肴丰盛,朱老太太也就动了干丝和虾仁两样清淡的。老爷子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偏好,什么都动了1些。大太太和朱老太太完全相反,她看来对红烧排骨和扣肉更偏好。朱慕贤则和朱老爷子1样,每样都动过,但蒸鱼吃得多些。
    跟胡妈妈打听来的差不多,老太太本就是江南人,口味偏清淡。再加上人有了年纪要养生,肯定不能大鱼大肉的吃。大太太是北方人,这口味就重些。
    大太太心思并不在用饭上头,她心里各种念头转来转去,她看着同坐在1张桌子上的儿媳妇。
    年轻可真好,皮子细得跟缎子似的。手看着也细滑——肯定在家里也是娇养着没做过活儿的。
    朱老太太笑着说:“今儿汤不错,天气燥,多喝点汤水。”
    大太太答应了1声,朱老太太又想了起来,转头说:“我记得那年夏天你们家烧的那个荷叶羹很好,你娘还说是你亲手做的呢。”
    又林也笑着说:“那天出去划船,正好折了很多鲜荷叶回来,就把荷叶磨碎了做羹了,其实还是靠着鸡汤提着味儿。”
    “说到鸡汤,都是1样煮法,可那回喝的特别清爽呢?”
    又林想了想:“我用茶叶把汤上头的油吸去了。”
    朱老太太笑了:“怪不得呢,你倒是会想点子。”
    朱大太太看了这和睦融洽的祖孙2人,心说,这张嘴倒是巧。挺会说话的。可是看那样儿哪象是能进厨房的人啊。
    反正日子还长着,过日子可不是光凭1张嘴会讨巧卖乖就能行的,就算刷了金漆,日子久了也得露原形。
    1回屋里。朱慕贤就问:“你几时还做过好汤?让祖母到现在还念念不忘的。几时再做1次给我尝尝。”又林抿嘴笑:“现在时节不对,那羹是大暑天儿里做的。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呢。”
    朱慕贤把小荷才露尖尖角念了两遍,目光忍不住就在又林身上勾旋打转。
    可不是么。
    她还这么…这么小。
    面庞和身体娇嫩得就象刚刚露出水面的嫩荷叶,正是诗里头说的,羞颜未尝开。
    两人宽衣安置,又林还是有些僵硬,仰面躺着。好大会儿1动都没动。
    当然也没睡着。
    朱慕贤心里怜惜她,纵然有什么想法,也是自己忍下了。他1时也睡不着,往常这时候他都是在读书。可现在是新婚,祖父下午还打趣他,让他可别又捧起书本把新娘子1个人晾起来了。
    “下午祖父找我说话。”
    又林微微侧过脸看他:“都说什么了?”
    “祖父决定回京1趟,我们也1同回去。说起来,也该去1趟。父亲,哥哥嫂子他们,也都该见见。”
    又林已经猜着几分了。并不特别意外:“有说什么时候动身吗?要去多久呢?”
    朱慕贤倒没有瞒她:“可能得不少日子。祖父当初的事又有另1番说法了——”
    又林1惊,不过随即镇定下来。今天看朱老爷子模样还是1如既往,老太太心情也很好,还有心思跟她说汤羹,应该不是飞来横祸。
    也许是要翻身?
    但是又林也没有多大欣喜。
    官场上的事情谁都说不准,虽然朱老爷子当时被牵累不无冤枉,但是俗话说人走茶凉,这做官向来是好几个萝卜都盯着1个坑,你走了自然有别人来顶上。朱老爷子已经是古稀之年,这种年纪含饴弄孙差不多。东山再起基本可能性不大,不是人人都象姜子牙那么老当益壮的。
    朱老爷子已经没有威胁性了,别人自然会给几句好听话,说不定还会给个闲职,把他养起来。又林虽然不懂这些,可是平时长辈们议论。书也读了不少,她也能估摸出几分来。象国子监,鸿胪寺这些地方,事儿又少,说起来还很好听。
    因为又林不说话,朱慕贤想着,她肯定是为了1嫁过来就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而感到难过。
    这个消息是太突然了些。
    虽然朱慕贤之前也知道他不会在于江住1辈子,可是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就离开。他总觉得,倘若能中举,再进京,那起码得1年半载甚至更长。
    他觉得挺对不住又林的,她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而且身边没有她熟悉的亲人。
    这1去,什么时候回来,或者说,到底能不能再回来,都很难说。
    朱慕贤有种预感,也许他不会再回到于江了。
    又林也有同样的感觉。
    朱慕贤会在于江,是因为朱老爷子和老太太回来,他也顺便回来,陪伴祖父母,读书在哪里都是1样能读。
    当时朱家这个举动也不无避祸的的意思。他们家刚回来时,李光沛看朱老爷子泛舟湖上,醉心棋与渔,曾经对又林说过这么1句话。
    老爷子和这船,要是画进画里,那也是1景,就叫武陵桃源。
    桃源中人避于世外,为的是什么?并不是他们天生就追求那种生活,是为了躲避秦乱,是为了逃命,为了逃离战火和迫害。
    世人说起来,总爱用桃源比喻美好的世外乐土。可是实际上桃源并不美好,它的形成是被迫的。
    朱老爷子当时那样子,也未必就是纵情放旷,万事不理了。他也是做出无害的姿态给别人看。
    如果不用再避祸了,他们是不是还会长久的待在于江呢?
    就算老爷子老太太真心想在这儿养老,京城的事情他们就真能放得下吗?
    他们再回来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屋里静了1会儿,朱慕贤轻声问:“平时这会儿,你都睡了吗?”
    “没有。”又林说:“我可不会这么早上床,有时候陪祖母说话,有时候要陪弟弟妹妹们。你呢?”
    朱慕贤坦然说:“这几年都没这么早睡过。”
    得——都不是爱早睡的人,所以现在两人躺床上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可朱慕贤觉得这么说话真的很难得。他记不得自己有没有这么和人轻松的聊过天,也许有,但是太少,他已经不记得了。没什么负担,也没有太多顾忌,想说什么都行。他知道她在听,而且知道她都能听得懂。
    又林问:“咱们家在京城哪条街上?宅子个什么样儿?”
    她声音软软的,但是朱慕贤更喜欢的是“咱们家”这个称呼。
    是啊,他们已经是1家人了。夫妇1体,休戚与共,当然要说“咱们家”。
    “京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是住在永崇街,后来祖父升迁,迁到了西城延福街。宅子有前后5进,带1个小花园儿。不过这回回去,我们肯定不会住在我原来那两间屋里了,得找几间宽敞的屋子才住得下。”
    可不是,原来朱慕贤连主带仆才几个人?1巴掌就数完了。可是现在又林带过来的人叮了啷当的1串,还有这么多箱笼东西——
    朱慕贤打小就知道1个道理,女人是永远不嫌衣裳首饰多的。以前母亲跟父亲在任上,要搬迁的时候那箱笼多的让人惊诧,也不知哪来这么多东西,还全都塞得满满的。
    朱老太太也是这样,换季的时候晒衣裳,连3十年前穿过的1件衣裳都还保留着,指着衣裳就能说出那天的事儿来。这些东西的存在并不只有占地方这1个用处,它上头凝结记载着许多回忆,所以舍不得轻易丢弃。
    朱慕贤揽着又林的肩膀,并不带情欲的意味。
    又林也能感觉得到,所以她并没有紧张得浑身僵硬。
    “京城冬天比这儿冷得多,有时候雪会连下3天3夜,早早就得烧炕,不然晚上会冻得人睡不着觉。不知道你能不能习惯…”
    “慢慢来,会习惯的。”
    朱慕贤微笑着说:“对,慢慢来。”
    又林想,她对北方可不陌生,上辈子她可是个地道的北方姑娘呢。
    但是这辈子,她还真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京城对她来说全然陌生。
    回门那日,又林和朱慕贤是早早起来了,又林还是1身红,除了没凤冠和盖头,打扮得也得新娘子差不多了。按风俗都是这样穿,这可不以她的个人喜好为转移。朱慕贤也是1身簇新长袍,拾掇得十分光鲜。
    两人去给朱老太太请安的时候,老太太刚起身,还在梳头呢,笑着说:“你们起得可真早,不用这么急,用过了早饭再去。”
    徐妈妈在1旁笑着说:“咱们这是赶巧了,离得近。那离得远的人家,鸡不叫就起身赶路的也有。要是那隔着几百里地的,说不得就得满月才回门了。”
    大太太只吩咐:“早点儿去早点回吧,头1个月新房不能空——可别多喝了酒,让你丈人笑话你。”
    第1百6十3章
    李家自然是洒扫1新,早早打开大门迎接新姑爷。大概每1个亲娘在女儿回门时都必定会问:“他待你可好?你婆婆可有为难你?”
    4奶奶也不会例外。
    又林点头说:“他待我挺好的。”
    4奶奶仔细把女儿打量了1番,又林气色很好,看样子是过得很顺心。
    “嗯,姑爷是知书达理的人,你也不要使性子。两个人过日子当然会有磕磕绊绊,要相互体谅些。”
    又林点头应了。
    4奶奶又问:“你婆婆呢?她那人看着不是太好相处。”
    “婆婆也还好。”又林很是想得开:“我也没指望婆婆跟您似的把我当女儿疼。该敬的我都敬着她就是了。”
    4奶奶赞许的说:“对,就是这样。这过日子就是这样,别管肚里都是怎么想的,起码面子上都要过得去。你是做人家媳妇的,大面儿上不能让人挑出错儿来,这个可1定要谨记。”
    这话是娘俩儿的悄悄话,连李老太太都不能给听见,要知道他们可也是婆媳呢。这婆媳关系,大概是天底下最微妙难处的1种关系了。
    李老太太和4奶奶问的问题简直是1模1样,又林也照原样儿答了1遍。
    李老太太又拉着孙女儿的手,告诫她1些做人媳妇的道理。虽然这些话从前就说过,可是再听1遍又怎么样呢?以后说不定想听祖母唠叨,也很难有机会了。
    老太太毕竟是老了——又林看着祖母鬓边的白发,脸上1道1道的纹路,刻画着不知多少曾经风霜和困苦。
    从冬天又犯了宿疾之后,李老太太的精神大不如前了。就是4奶奶当初并不知道郎中说了什么,她也能够看得出来。
    又林1直觉得有些难以开口,和娘家人说朱家1家要上京的事。虽然她已经嫁出去了,可是毕竟两家离得近,4奶奶还不会太牵挂。要真去了京城。又林自己倒不怕,可是她怕4奶奶和李老太太受不了。
    母亲1直和她亲,而且母亲最近情绪又这么不好,她再去了京城。4奶奶心里怕是要很难过。
    还有祖母。
    祖母的身体真的不让人乐观,这1走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不知道再回来时李老太太是不是还健在。
    没想到她还没开口,李老太太先问:“你们什么时候起程去京城?”
    又林十分诧异——李老太太已经听着风声了?可是这事儿连她都才刚知道,朱家也没有现在就收拾行囊打包上路啊!
    李老太太看又林终于露出平静之外的其他表情,忍不住笑了。
    “傻丫头。贤哥儿自小在京城长大的,他在于江不过是暂住,终究是要走的。”
    又林有些羞愧。祖母毕竟是长辈。经得多见得广,想事情也远比她要全面周到。
    “这有什么,你也不要舍不得我们。俗话说,嫁鸡随鸡,只要知道你过得好,在不在我们跟前并不要紧。”李老太太反过来安慰她:“有人给你算过,说你的命好,很富贵。就是免不了远嫁。你娘1开始也舍不得,可是这也是命啊。”
    又林即使心情低落,也让李老太太说得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句话真是万金油。特别的好使。不管什么,那都是命啊。过得好,那是命好,过得不好,那是命不好。有什么身不由己的事,那也都是命。要怨就去怨老天爷吧,可人活着就得认命啊。
    “我舍不得祖母和母亲。”
    李老太太摸着她的头发,看着改了装束,已经象个大人1样的孙女儿。
    “祖母也舍不得你啊。打你1落地,1直到现在。何曾离过我的眼前呢?”
    又林的头靠在了李老太太肩上,1声都不吭。
    李老太太笑呵呵地说:“瞧你,多大的人了,都出嫁了,还跟小孩子似的撒起娇来了。”
    又林闷声说:“我就是活到8十,也是祖母的孙女儿。我还1样的跟您撒娇。”
    李老太太拍着她的背安慰她:“好好好。你就是活到老,1样是祖母的孙女儿。好啦,起来吧,把脸擦1擦,把衣服弄皱了。”
    又林有点儿不大好意思,扯着帕子擦了下眼睛。
    玉林有1肚子的话想和又林说,可是先是4奶奶,又有李老太太,她凑不到跟前去。
    而且,她也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又林被抬走之后,刚才那间热闹的院子1下子空了下来。玉林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出了好1会儿神。帐子上绣着兰草和竹叶,在微风里微微摇荡。因为走得急,原来压在砚台下的两张纸笺被带的落在地上,上头还不知道让谁踩了1脚,印上了脚印子,显得凌乱而凄凉。
    玉林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外头很热闹,那些宾客们正说笑着,开着1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可是那些热闹和玉林都没关系。
    她曾经在这间屋子里度过了许多晨昏,有姐姐,有点心和热茶,有馨香和笑语。可是姐姐1走,小英姐她们也都跟着走了,这儿1下成了现在的模样。
    玉林把地下的纸捡了起来,吹了吹上面的灰,把它重新压在砚台底下,然后拉开门,走了出去。这两天她就1直等着又林回来。可是又林真回来了,玉林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朱慕贤被德林和通儿1起围攻了。兄弟俩对这个抢走了姐姐的人实在有1肚子的怨气。德林就不用说了,通儿小脸儿也紧紧板着,1直用力的瞪他。
    朱慕贤能干什么?只能苦笑。
    小舅子们是要讨好的,不然老婆面子上要不好看。李光沛笑眯眯地在1旁看着,虽然也象征性的呵斥了儿子们两句“别跟你们姐夫胡闹了”,可是并没有真上来阻止的意思。
    看着朱慕贤手忙脚乱的,4老爷心底里也觉得挺解气的。
    哪个丈人看女婿都不会真的顺眼的。更不用说这小子从前就不老实,用花言巧语骗着自己闺女。贤婿2字,李光沛简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那表情称得上笑里藏刀了。
    朱慕贤也没真生气。德林和通儿毕竟不是不懂事的孩子,闹腾也有限。
    再说,他喜欢听德林他们喊他姐夫。
    姐夫,姐夫。听着就这么顺耳。以前虽然没人这么喊过,可是朱慕贤觉得近来他听到的那么些对他的称呼里头,这个称呼是最顺耳最妥贴的。1进门就给小哥俩1人1个荷包,里头沉甸甸的,那可是份量十足。
    中午用饭的时候,女眷们坐1桌,朱慕贤当然和李光沛、德林单1桌。朱慕贤笑呵呵的和岳丈说话,心思却已经飞进内院去了。
    又林这会儿也在用饭吧?陪着她母亲祖母和妹妹,可能还有其他亲戚。她哭没哭过?肯定哭了吧?当初姐姐出了嫁,回门的时候也跟母亲哭了。并不是因为受了委屈,而是因为1嫁出去,就和娘家人分开了,想见1面实在不容易。姐姐嫁出去几年,回家的次数寥寥可数。除了过年过节做寿,平时想出门1趟可不容易,婆家不点头,哪可能就随便的回娘家?
    更何况远行在即,她以后想见娘家人1面就更不容易了。
    朱慕贤委婉的和李光沛说了1家人即将进京的事,李光沛的反应很平静,好象他说的不是归期未定的远行,而只是要出门35日1样。
    朱慕贤当然不会轻视自己的岳父。在他看来,虽然李光沛当然因为家境的原因没有继续读书,可是他能自己搏下这么份家业,见识心胸都绝不平庸。
    现在他的反应,只能说,他早就料到了。
    两人傍晚时分告辞的。朱慕贤看着妻子的面容——重新洗过脸了,也匀了脂粉。可是又林1象不喜欢浓妆,虽然有粉遮掩,也能看出是哭过了。
    “舍不得岳母和老太太?”
    “嗯。”又林也没假装,这没什么好装的,再说,朱慕贤不是那种小鸡肚肠的男人。
    “别难过。”朱慕贤1向不是拙于言辞的人,可是这会儿他却觉得不知道怎么安慰她。说自己1定会对她好吗?可是这用不着说,他会实实在在的那样做。说将来还会回来,她还会和娘家人见面吗?可是连他都不知道,这1去什么时候能回来,他也不愿意对她空头许诺。
    不过又林也不需要他再安慰什么,刚才李老太太和4奶奶已经安慰了她半天了,让又林特别不适应。她本来还准备了1肚子话想安慰祖母和母亲呢。
    “你和父亲都说什么了?德林特意跑来跟我说,你们同桌共饮了,可是后头父亲就没让他在跟前了。”
    “岳父大人当然让人好好儿待你。”
    这个又林相信,父亲是肯定会说这句话的。
    可是这么1两个时辰呢,总不会只说了这1句话吧?
    朱慕贤但笑不语。
    又林肚里纳闷,可是按她的性格,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好吧…反正将来他总会说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