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6-179章
    卫风家事在线全集:全文全集番外第176-179章第176章
    钟氏可没有大太太那么高兴――她知道2太太有多难缠。果然2太太被人“扶”回院子之后,就称病了。她1病,当然钟氏不可能立马上门去催要账本和钥匙。2太太这1病很是时候,钟氏怎么说也是个晚辈,不能象大太太1样撕破脸和她吵闹。
    况且,钟氏也不想那样做。
    她了解自己的婆婆大太太。这家务虽然老太太说交由她来管,可是她真能掌这个权吗?那还不是事事都得听大太太指派调停,自己出力不讨好,真正掌家的还是婆婆。
    所以钟氏1点儿都不焦急。真逼急了2太太,她不定又折腾出什么是非来,到时候全家又不得安宁。
    她尽拖也拖不了多久,她儿子就要成亲了,到时候她的病好也得好,不好也得好。
    天气1天比1天更炎热起来。又林这还是头1次经历京城的夏天。窒闷、湿热,院墙那样高,1丝风都吹不进来。白花花的日头晒得院子里的石板地都反射着耀眼的白光。哪怕是1早1晚没太阳的时候,热气也不会消散。又林瘦了1圈,吃什么东西都不太有胃口。
    其他人也说,今年比往年热得多。
    1早起来梳妆的时候又林就没在脸上敷粉。出了门之后她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钟氏也已经过来,她脸上是擦了粉的,可是已经被汗冲掉了不少,粉痕有些斑驳,看起来整张脸不但显得不整洁,还有种累赘苍老的感觉。
    “嫂子。”
    钟氏勉强对她点了下头。最近天气太热,大人还能忍受,可是小孩子实在受罪。女儿的背上、股上,都起了汗疹,难受得1直啼哭。母女连心,钟氏心里头疼惜孩子,也是整夜都没合上眼。早上看脸色实在难看。才多扑了些粉。可是这天气又这样热,粉都给汗冲掉了。
    钟氏打起精神,等大太太梳妆好出来,婆媳3人1起往老太太屋里去。
    又林穿着1件心字领的浅杏粉的衫子,显得很素雅。头上也没有戴多少首饰,头发用珍珠串箍起来,两鬓拢得蓬松松的,赵发衫得1张脸精致清秀。
    钟氏忍不住感叹。这南方女子生得就是精致,再加上她年轻,那肌肤细得象瓷1样,连毛孔都找不着。
    她倒有些羡慕弟媳妇。
    长孙媳可不易做。钟氏觉得她这几年老得特别快,胸口还时时发闷。弟媳妇就不用有这么多考量,只管奉承老太太,在婆婆面前能交待过去,其他时候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她又不愁钱,陪嫁那样丰厚,将来分家单过,门1关,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老太太也才起身。穿着件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笑着招呼她们坐:“天这么热,你们也不用1早1晚的往我这儿跑。”
    大太太现在正是要表孝心把2房比下去的时候,要换做平常,她也没有这么殷勤。
    老太太问了钟氏几句,说晚上依稀听见孩子啼哭,是不是生了痱子。钟氏当然不能在老太太面前1切实话。只说是生了1些汗疹,不严重,已经备了麻油、浓茶还有药膏,给孩子擦过了。
    老太太点点头:“小孩子说不了话,就是身上再难受也不会说,只能哭,大人也跟着干着急。这孩子小,药也不能随便用。等下去请个擅儿科的郎中来家瞧瞧,听听郎中怎么说。”
    钟氏忙起身谢过老太太。
    身为亲祖母,大太太对孙女儿关切程度也不亚于老太太,也跟着嘱咐了好1番话,还说等用过饭过去瞧瞧孩子。钟氏忙说:“天气这样热,母亲春天还病了1场。正该保养。您去看丫头,本来是1片慈心。可是要是您身上有个不痛快,那她怎么当得起呢。”
    老太太点头说:“是这个理儿。这孩子还小,别太声张了,免得折了福。”又问又林:“屋子收拾得怎么样了?住得惯吗?”
    又林轻声说:“以前觉得京城是北方,北方总没有南边热。可是这1过来,才觉得北方热起来,比南边儿还难熬呢。”
    老太太1笑:“京城人太多了,水少,树也少,夏天可不好过。连皇帝万岁爷,夏天里头都热得在城里待不住,去城外行宫里避暑。行宫那儿有1片大湖,行宫就建在湖边上。有1年我还跟老爷子1块儿去过,那湖上吹来的风很是凉爽,还有野鸭和大雁,是块好地方。”
    娘几个说了会儿闲话,大太太就领着她们妯娌出来。
    因为钟氏的女儿还没正经起名,大家都丫头丫头的叫着。大太太问钟氏:“丫头真的不打紧吗?”
    钟氏眼圈发红:“这么小的孩子,又疼又痒又不会说,哭得喉咙都哑了…”
    大太太也很心疼:“你那儿有消暑散没有?我那里还有,回头打发人给你送去,先给孩子敷上。奶妈子和丫鬟难免偷懒,你可得勤盯着些,不能粗心大意。”
    钟氏都11应了。
    “老2家的装病,关在屋里头不出来见人,以为这么着就能把事情拖过去?”大太太哼了1声:“我让范妈妈领人先去接管库房那边的差事了,你先放心的照看孩子吧。”
    钟氏低下头应了1声。
    瞧,她料得1点儿都没错。
    说是让她接手,可是大太太的手伸得可够长的,1刻都不愿意等。府里头有几个库房。有外库房也有内库房。2太太不交账本,可是库房1易主,已经等于把她给架空了。
    钟氏才不急着去出这个头,孩子才是她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儿子吃不下饭,整天就只吃些瓜果。女儿又不舒坦,她哪有心思去跟婶子,跟婆婆争这些。
    母亲早提醒过她,管家不用急,孩子才是女人立足的根本。有儿有女,钟氏现在也已经站稳脚跟了,她现在1心扑在孩子身上。丈夫爱往锦珠那两个的屋里去,钟氏也不大在乎。只要每次的汤药她们1次不拉的喝了,肚里揣不上孩子,再怎么狐媚也长久不了。
    大太太这1点上就不如2太太。瞧2房,1个庶出的孩子都没有。这些年来2房那几个通房姨娘都难受孕,即使有,也生不下,活不了。看大房呢,庶子庶女1直不断。将来纵然他们也分不到多少家产,可是也不能让他们净身出户。
    又林回了屋子,小英忙端茶过来,又回话说:“钱嫂子和宋嫂子两个人来给奶奶请安,已经等了有1会儿了。”
    又林诧异:“她们来得倒早。”1面让她们进来。
    这两人都是又林从李家带来的陪房。打扮得齐整大方,进来先给请了安,又林让她们坐下来回话。
    在外面办事的当然是她们男人,可是又林是新媳妇,年轻,他们不能进来回话,所以才由两人的媳妇进来回话。
    两家现在就在朱家后墙挨着的1排房子那里暂住着。这是朱家给安排的住处,住的地方倒也算宽敞干净。那里住的差不多都是和他们1样身份的人,这些天他们没闲着,先和左邻右舍混个脸熟,打听京里的情形,熟悉4周道路。
    又林点了点头。这1开头,她自己、还有她带来的这些人,都先要努力适应环境,了解他们现在的境况。
    钱嫂子说:“和我们挨着的那1家,男人姓丰,听说原来管着府里的1家铺子。”
    “现在当什么差?”
    “那铺子盘出去两年了,现在闲着没什么正经差事,不过跑个腿儿,混日子,每个月领点儿银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宋嫂子却说:“我们住的那院子原来住的也是在府里当差的人,不过后来府里裁了不少人,他们也放了出去,另寻了主家。”
    下人之间能打听的事情很多,虽然听起来很0散,中间也没多大关联,但是又林听得很用心。翠玉端茶上来,两个人哪能大喇喇的坐着接。再说在李家的时候彼此也都相熟,翠玉也不跟她们见外,笑着问:“他们家这些人好处吗?咱们新来,说不得会受些气呢。”
    宋嫂子笑着说:“受气倒是不至于。咱们又不和他们抢差事,他们知道咱们是奶奶的人,和他们不是1个锅里捞食的。不过京城的人大多傲气,对咱们这些乡下来的不怎么看得起,这倒是有的。”
    这1点翠玉也感觉到了。不说别的,就说大太太、大奶奶院子里的那些丫鬟婆子,对着她们的时候就明显有种高人1等的傲气。跟她们说话时候,总有些爱搭不理的。
    翠玉脸上1点儿都不显,还得赶着她们陪笑脸,姐姐、嫂子的不离口。
    谁让她们是新来的呢?这不管什么地方,新来的总是些吃些亏受些气的。她们姑娘是新媳妇,当然得温顺恭谨,她们这些丫头更得如此。
    其实她们有什么可傲慢的?不都是伺侯人的么?没见谁比谁更高贵。可是京城的人就是有那股子傲劲儿。
    第177章
    这几天里头,该见的人又林都见过了,包括大老爷那1院子的姨娘,有名份的生过孩子的就有56个,其他的排不上号的还有好几个。
    大老爷最小的1个女儿,甚至比自己的孙女儿还小。被襁褓包着,娇嫩嫩的1小团。大太太对她不上心,大老爷孩子多,也并不关心这个孩子。抱着孩子的年轻姨娘生产后大概没有好好调养,人看起来很憔悴。她看起来不比又林大多少,在大太太面前翼翼的,脸上带着讨好的笑意。其他的几个姨娘,有的年徐娘半老,有的则青春正胜。庶出的姑娘在大太太面前乖得象鹌鹑1样,生怕有什么地方不谨触怒嫡母。
    1屋子脂粉香让又林微微头晕,出了门之后深吸了好几口气。
    大老爷的作为让她感觉到轻微的恶心。
    这1刻又林有些同情大太太。
    大太太虽然对她不亲热,可也没有着意折腾她。以前于江镇上有这么位婆婆,媳妇天不亮起了,服侍婆婆洗脸梳头吃饭,婆婆和人说话聊天儿抹牌的时候她得1直站在旁边侍候着。全家都吃过了,她才能到厨房和下人1起匆匆忙忙吃1点儿东西垫肚子。晚上1直服侍婆婆睡了她才能回房去睡。真是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得象驴1样多吃得也象驴1样糟。
    大家都说她可怜,但是婆婆让儿媳妇做牛做马那也是她的权利,当媳妇的服侍婆家全家都是义务。又林觉得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和2舅妈待周榭相比。自己当然没那么幸福。可是和以前听说的那对婆媳相比,大太太对她还是和气得多了。她早晚也需向婆婆问安,但是大太太并没有让儿媳妇捧着水盆服侍她洗脸梳头,也没有让她终日站在身边。以便随叫随到。
    这其中范妈妈也起了作用。相对于大少奶奶钟氏,范妈妈当然更亲近4少奶奶。钟氏对她也客气,可是钟氏出身优越。让她对1个下人示好,她做不出来。可是4少奶奶就随和多了,从1开始待她就很客气有礼,更重要的是出手大方。
    再说4少奶奶又没让她干什么不该干的事儿,不过适时帮几句话,这事做起来惠而不废,顺手推舟。范妈妈自然乐于帮忙。
    有了范妈妈不着痕迹的帮助和私下里的1些提点,又林的日子过得还算平顺。生活上的1些小问题可以慢慢克服。饮食上头,厨子也能做挺地道的于江菜色,因为老太太就是于江人。当然,其中还有朱慕贤的原因。这位4少爷可是大有出息的人,老太太和太太对他的起居特别上心,几乎是有求必应。
    又林经过穿堂的时候,两个坐在那儿闲话的婆子忙站起来,笑着招呼:“4少奶奶。”
    等又林过去了,那两个人又重新坐下闲话:“刘家少奶奶今儿没过来?”
    “她敢来?大太太肯定不会给她好脸儿。于家人现在肯定肠子都悔青了,还想攀高枝儿,现在…”
    又林听见了,不过她并没往心里去。
    翠玉却想着。那位刘家的奶奶,以前的于家表姑娘,要是还要点儿脸面,就不应该再踏进朱家大门1步。
    虽然朱家的人表面上都对此事3缄其口,但是下人们私底下的议论可少不了。于佩姿曾经在朱家住过好几年,朱家的下人没有不熟悉她的。胡妈妈就打听到了不少。只不过这种事情又林不感兴趣。
    院门敞着,傻妞正提着把壶浇花。又林进屋更衣,翠玉朝傻妞招了下手,傻妞忙放下壶过来,还在裙子上蹭了几下手。
    这1下手是干净了,可是水都蹭裙子上了。
    翠玉摇摇头,这傻妞。
    相处久了,也没人会讨厌她。
    “怎么这会儿在院子里干活儿?半夏呢?今天不该她照料院子吗?”
    傻妞说:“半夏说她头疼。再说今天天热,再不浇浇水花儿都蔫了。”
    翠玉看了1眼那边屋的屋门。
    要在以前她非进屋去把那丫头揪出来好好骂1顿不可。1样是当丫头的,她就这么娇贵,1点日头也晒不得?
    “她让你干你就干啊?你是奶奶的丫头,又不是她的丫头。”
    傻妞只会嘿嘿笑。
    “行了,别在这儿傻站着,再等1会儿花也晒不死,跟我去1回厨房。”
    这活儿傻妞喜欢,每回去厨房,那儿的婶子大娘总是会招待她们些点心果子之类的。傻妞还帮她们搬过水桶拎过口袋,这样能干活儿实心眼儿姑娘没谁不喜欢。
    朱慕贤回来的时候院子里很安静,浇花的喷壶摆在台阶下还没有收走。窗子上的湘妃竹帘放下了1半,这院子几天前还空旷冷清,现在却充满了1种生气。
    小英已经听见了脚步声响,笑着迎了上来:“爷回来了。”
    朱慕贤顺手把手里用黄纸包着的两册书递给她。
    “你们奶奶呢?”
    小英1笑,没吭声。
    朱慕贤掀开帘子进了屋。
    几个丫鬟住的那间屋窗子朝外
    屋里有1股淡淡的馨香,又林换了1件在屋里穿的衣裳,那是1件很宽松柔软的衣裳,袖子很宽松,她抬起手梳头的时候,袖子就朝下,露出光滑纤细的1段手臂。
    又林没回头,不过她在镜子里已经瞧见他进来了。
    朱慕贤放轻了脚步,缓缓走过来,手搭在她的肩膀上。
    “回来了?”
    “嗯,今天遇见杨大人了。从前我曾经跟随杨大人读了两年书,杨夫人待我如子侄1样,还说下回让我带你1同去做客呢。”
    又林站起身来,朱慕贤松松的揽着她的腰,感觉在手心滑动的衣料象水1样,而被丝绢包裹的身体柔软婀娜,让人爱不释手。
    “给你买了两本书…没事的时候可以消遣消遣。”
    又林心说,现在可没有那个闲情坐下来好好读书了。她要花心思来搞通婆家这些复杂的关系,要应付婆婆——这之外的,几乎全被他占据,哪还有读书的闲暇?
    夫妻俩说了几句话,朱慕贤换了衣裳,外头有人来传说,说老爷子让4少爷过去1趟。他只能又换1回衣裳去见祖父。
    半夏躲在屋里,悄悄掀起1点帘子,正好看见朱慕贤的背影。
    她知道少奶奶不待见她,所以轻易不往前凑。
    端茶递水的差事她挨不上,在奶奶的眼皮底下她也不能做什么。更何况还有翠玉她们眼错不见的盯着,半夏就算想做什么,也寻不着1个合适的机会。
    2太太马氏这几天1直闭门不出,院子里还在煎着药,看着颇象是那么1回事儿。
    实际上马氏这几天快要急疯了。
    即使老太太发过话,对她暗示过前事不究。可是她深知道大太太不会这么轻易放她1马。库里头有不少和账上对不上的地方,有些是多少年的亏空,但是最近这几年都是她做了手脚。账本和钥匙1交出去的话,这事儿怎么都盖不住了。铺子里和庄子上的亏空好说,库里短了东西那是实打实的,要蒙混过去可不容易。
    她本来想着先装病,然后想法子把账平了。可是大太太也不是吃素的,她已经让钟氏带人去了库房,把那摊子事儿接了手了,她这里也难说没人盯着。
    库里有好些古董,是装在箱子里的,那些东西1时用不着,又收得严密,1时不会有人去查看。2太太当时和人合伙儿做买卖,想要入股,手头银钱又不方便,就打起了那些古董的主意。当时只说拿出去抵了钱,待1周转回来就放回去。可是谁让她走了背运,做什么赔什么,那几样古董是赎不回来了。倘若大太太让人盘查出来,那1定会揪着此事,绝不会轻易放过她。
    2太太急得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吃不下饭,两眼通红,焦躁难安。眼看这装病要变真病,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来填补。
    2老爷倒宽慰她——毕竟是多年的夫妻了,她做的事也都是为了2房,为了儿女。2老爷总不能这时候撇开妻子不管。
    “你也放宽心,别真熬坏了身子。不行的话,我去娘那里认错,说是我把古董取出去结交打点关系了。娘就算罚我,也总不会不认我这个儿子。”
    2太太抹了下眼,面朝床里躺着:“我闯的祸,哪能让你去顶。再说,老太太真对咱们1房灰了心,以后长安和明娟他们只怕也讨不了长辈欢心了。”
    “你还不是为了我,为了儿女才冒这风险的?总不能有事你1个人出力,到了儿罪责你也1个人担。”
    2太太用帕子捂住了脸。
    “我去娘那儿认错吧,这事儿娘只要点了头,后头就不会有麻烦了。娘的脾气我了解,要是死撑着不认错,她才会更恼怒。老老实实认了错,她反倒会宽容得多。”
    “不行,不能去。”2太太坐了起来,咬着牙说:“老太太现在1心偏着大房了——我还有办法。”
    第178章
    又林自到了京城之后,头1回得到了出门的机会。
    大太太看着请柬,真是感慨万千。
    有好几年不曾接过这样的贴子了。几年中朱家门可罗雀,过去那些挤破头来献殷勤攀关系的人,就象全部约好了1样都消失不见。
    但是朱老爷子的事儿1换了说法,这些世交故旧们,又象是雨后春笋1样纷纷冒了出来。
    贴子上当然是请她们婆媳妯娌都去,不过按习惯,老太太很少出门应酬,都是大太太出面居多。
    这代表着朱家的苦难已经要过去,又重新踏入过去的那个圈子。
    大太太既感慨,又兴奋。从接了贴子就开始坐立不安。范妈妈在1旁陪笑凑趣,拣着大太太爱听的好话说。
    “这两年都没做什么新衣裳,也不知道现在京中都流行什么花样的料子,梳什么样的发髻了。”
    范妈妈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去后头巷子找个梳头的媳妇来1问就知道了。”
    可不是,这还得问专业人士。这些靠手艺吃饭的媳妇婆子们经常出入京城的大户人家,要说现在时兴什么,谁都没有她们知道的清楚。
    大太太1刻都等不了,立时让范妈妈去找人。范妈妈笑着说:“您瞧您,这会儿叫了人进来,正好是用饭的时候,用了饭,您不得歇1会儿养养神?难道就1直让人白等着不成?”
    大太太也笑了,指着她说:“就你话多。也好,那也过了午再说。记得1起找个裁缝来。”
    范妈妈笑着应了。又问:“老太太多半是不会去的,可是咱们大奶奶和4奶奶那儿,您总得带她们去开开眼吧?”
    大太太犹豫了1下。大儿媳妇出身不错,人也大方。这种场合她以前也经过见过。可是小儿媳妇…别人只要1打听着她娘家的底细,只怕就要在背后偷笑议论。可是若不带吧——新媳妇进了门,亲朋友故旧面前总得要见1回。不然的话也说不过去。
    范妈妈劝大太太:“4奶奶年纪还小,又是新媳妇,对京里头的规矩、来往、人情礼节都不熟悉。您要不教她,能指望谁教啊?将来咱们4少爷是要有大出息的,这媳妇也得懂世故会来事儿,才能当个贤内助不是?”
    这话可说到大太太心里去了。她是不待见小儿媳妇,可是这不得顾着儿子么。要是媳妇上不得台面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不认识。将来怎么同人结交?怎么同人来往?
    大太太随大老爷放了好些年外任,深知道夫人外交的重要性。有很多男人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不方便说的话,都靠着夫人们来沟通走动。当时他们来往的人家里就有1位金知州,他夫人8面玲珑。很会说话。金知州后来谋了个好缺升了官,据说全是这位夫人出的力成的事儿。
    范妈妈说的对,就算不能人人都象金夫人1样能帮夫旺夫,起码的道理人情总该懂得,不惹人笑话,不会给家里惹祸。
    “好,让人去叫她们来。”
    范妈妈笑着应了1声出去了。
    钟氏那儿是锦云去传的话。锦云到了院门口,已经有丫鬟瞧见她了,笑着说:“哟。锦云姐姐来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吗?”
    锦云笑着应:“太太有事儿,打发我来传个话。大奶奶可在屋里了?”
    小丫鬟说:“我们奶奶带着少爷去花园了,我这就让人去找。锦云姐姐先坐坐,喝口茶歇个脚。”
    “好。”锦云也不同她客气。她是大太太的人,到了这里,钟氏都会对她十分客气。更不要说这些小丫头了。
    小丫鬟出门去找人,锦云在门前站了1站,就穿过回廊往左边走。
    锦珠已经听见外头说话的声音了,正站在门口等着她。
    锦云同她在1起好几年,两人交情不错。不过现在1个做了房里人,1个还是在做丫鬟,身份却不1样了。
    锦珠给她倒了茶来,锦云正打量屋里的摆设。东西倒是都挺新的,也挺鲜亮。不过锦云在大太太身边多年,眼力也练出来了。这屋里并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茶壶茶杯花瓶这些和外头那些屋里头用的都1样。锦珠身上穿着件桃粉的衣裳,头发挽着芙蓉髻,别着两根簪子并两朵绒花,也不见有什么贵重的装饰。
    “你怎么过来了?”
    锦云说:“太太打发我来传话,刘太夫人要过寿了,请咱们家过去赴宴呢。太太让我过来传话知会奶奶1声,要做衣裳、要商量寿礼,还要准备出门的事儿。”
    锦珠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刚才锦云过来,丫鬟对她热络客气,锦珠都听见了。以前她还在大太太身边服饰时,别人也是这样对她的。可是被大少爷收房之后,整天闷在屋里不得出去,有什么事儿也差不多总是最后知道。在大奶奶面前又要奉承,还要防备另两个通房丫头勾在1块儿算计她。锦珠有时候想,她现在虽然说不用做活伺候人了,可是过得还不如从前体面快活。
    锦云问:“太太回来了,这几天你也不过去请个安?”
    锦珠小声说:“大奶奶这几天着急上火的,脾气不好,我也不好往前凑,且再等几日吧。”
    锦云正要说话,听着外面有脚步声响,来不及再说。她到了院门口,果然钟氏带着儿子进来了,母子俩脸都让太阳晒得红红的,钟氏笑着说:“你怎么不在屋里等我?天气可热着呢,快进屋吧。”
    锦云把大太太的意思转达了,让钟氏吃罢午饭后半晌再过去。钟氏客客气气地说:“这事儿不拘让谁跑1趟就行了,你还自己过来。”又让丫鬟倒茶来,锦云可不敢坐下来再吃茶,又怕大太太那里还有吩咐,话交待完就走了。
    又林那里是范妈妈亲自跑了1趟。
    院门口有两个丫鬟站那儿说话,范妈妈老远就看见了傻妞——这丫头肯干活儿,有力气,人又傻乎乎没什么心眼儿,范妈妈也喜欢她。和她说话的那个丫头,范妈妈也知道——生得比别人都出众俏丽,又不见她平时做什么当用的活计,就知道她陪嫁过来是干什么的了,这种事儿很常见。
    傻妞看见范妈妈过来,赶忙问了好,又进去传话。范妈妈打量了半夏几眼,半夏抿着嘴,把头低了下去。
    “你多大啦?”
    半夏细声细气地说:“十5了。”
    “家是哪儿的呀?”
    “在房安。”
    那地方离于江不远。
    小英迎了出来,范妈妈也就没再问下去。
    到了又林面前,把这事儿1说。又林想了想,问:“这位刘老夫人是什么人?以前同咱们家有来往么?”
    范妈妈就料到了又林要寻她打听,早预备了1肚子的话了。
    “刘大人以前和咱们家老爷子交情极好的,两家也经常来往。就是这几年往来得少了…听说刘大人现在跟着几位老翰林大人1块儿编什么书哪,差事倒也算清闲。这不,再过几日就是刘老夫人的寿辰了,他们家特意下了贴子来的。”
    又林心里就有数了。
    范妈妈话里至少透露了两个关键,1是刘大人应该也受了朱家的牵累,编书这种活儿毫无实权,就干吃1点俸禄,养老等死。2是这几年两家基本不往来,这次还需要特意下贴子通知,可见关系毕竟不复从前了。
    因为院子里书房还没收拾齐整,朱慕贤就先去小书房那边读书。中午他回来用饭,又林把这事儿和他说了。
    既然以前交好,那朱慕贤肯定也知道刘家的事儿。
    果然她没猜错,朱慕贤说:“以前我跟着祖父,刘家也经常去的。刘大人和祖父1样爱下棋,刘老夫倒是个和气的人。母亲说要带你和嫂子1同去?”
    “范妈妈是这么说的,说下午过去,可能会请人来给做两件新衣裳。其实我的衣裳不少,不用另外再做。”
    “难得出次门,再说,母亲既然欢喜,你们也就跟着做吧,让她高兴高兴。我还是头1次见女人家说自己衣裳多呢。”
    “可不是么,1季1季的都做,有好些根本没来及上身,实在有点儿浪费。”
    又林又问他:“小书房安静么?能读得进去书么?”
    朱慕贤说:“我和他们不在1个屋里,他们跟着先生念书,我听着心里倒是很安静踏实,并不觉得吵。你回头要是挑了料子和衣裳样子,记得回来告诉我1声。”
    又林1笑:“告诉你干什么?”
    “说不定我能帮你参详参详呢。”
    “你先参详好你的功课吧。”
    小两口说笑几句,吃完饭歇了1会儿中觉,朱慕贤又去了书房,又林领着小英往大太太这边来。到了门口,正好遇着了钟氏。
    妯娌两人打过招呼,1起进了院门。
    第179章
    范妈妈请来的那个梳头媳妇姓周,打扮很是不俗,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比1般人家的主母还要讲究,谈吐也不1般,可见是经常出入各种权贵之家。
    又林琢磨,这样的人物放在现代,也得是个知名形象设计师之类,专门服务于有身份的贵夫人、小姐们。既会梳头,又会搭配服饰,懂得流行趋势,又很会说话奉承,实在是人才。
    大太太心情极好,挑定了1套头面拜寿那日戴,又挑拣衣裳。大太太许久不出门应酬,又不肯在人前失了体面,自然不能拿旧衣来用,又叫裁缝现量了,从里到外做1套全新的。本来也说给钟氏和又林也量。钟氏忙说:“我今年开春做了好几套衣裳,都没穿过呢,有1套夹金线的料子的,正适合拜寿穿,就不用另做了。”
    她很了解婆婆,果然大太太也没坚持让她再量。又林见嫂子这样说,也跟着推了:“我衣裳也多,还都是新做的。就是不知道穿哪件合适,回来还要母亲和嫂子帮我参详参详。”
    大太太点头说:“这倒是。京里头规矩大,讲究多,不象于江,乡下地方,这穿戴可1丝儿也错不得。往小了说惹人笑话,要是犯了什么大忌讳,那就是大事了。回头让你嫂子帮你好好挑挑,挑好了再让我过过目。”
    又林就应了下来,回头出了门请钟氏过去小坐,顺便帮她挑1挑衣裳。
    这事儿又不费钟氏什么本钱,自然应了下来。
    自打又林搬了院子。钟氏还是头1回过来,不免有心打量了1番。院子收拾得很是齐整,看得出来花坛里有的花是新移来的,但是1样开得热热闹闹的。门窗上挂着帐幔帘子。因为还是新婚,所以颜色鲜亮,看起来就让人觉得1股子喜气和暖意。
    又林让钟氏进了西屋里。
    屋里这些器物家什都差不多是原来府里就有的。但是那些精细东西就不1样了。架子上摆着好些书,案头瓶里插着半开的木芙蓉花,细白瓷淡墨莲花纹笔洗里头浅浅1汪清水。
    这位弟妹倘若不明说,绝不象是商贾家出来的,行事说话都落落大方,这屋子收拾得也雅致。
    “嫂子先坐1坐,尝尝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我让他们去取几件衣裳出来。嫂子帮我看1看。”
    钟氏坐了下来,笑着说:“你这里收拾得挺好——都说这里吵闹,可是进来这1会儿也没听见什么动静。”
    “早上倒是能听见点动静,这会儿天热,多半都歇了。”小英和翠玉去抬了1只箱子来。又林忍不住笑了:“怎么把箱子搬来了?”
    小英有些为难:“不知道奶奶说的哪件,索性都搬来给大奶奶过过目。”
    又林笑着解释:“这丫头心眼太实在。”
    钟氏说:“我看挺好的,心眼儿实在才好呢。”
    小英她们把箱子放下,打开盖子,把里头的几件衣裳取出来给钟氏过目。
    这些都是又林临出嫁时做的。单衣、夹衣和纱衣都有。钟氏11看过,颇为讶异:“这几样料子…都是京里今年时兴的。”
    又林说:“当时父母亲替我采办嫁妆的时候,打发人去杭州府采办东西,这些也都是从那里买来的,今天京时就时兴这样儿的?”
    钟氏顿时释然了。京里时兴什么。其实跟苏杭、扬州都有很大干系。京里穿的这些绫罗绸缎,8成都是江南来的。京里时兴什么,自然杭州那边也差不多。
    “我看,这两件都好。当然,那件儿红的也不错,不过这几天天气这样热。过几天想必也凉快不到哪儿去,那件红的有些太厚了。”
    “嫂子说的是,我也这么觉得。”
    剩下两件,1件是浅浅的樱子红,另1件是看起来很淡雅的茶色。
    钟氏说:“这两件都好,也大方,你自己看着更喜欢哪件儿?”
    又林平时喜欢的颜色都偏淡,但是现在还算是新娘子,就选了那件樱红色。大太太知道了,也就点个头,说:“大方得体就行了。”
    到了拜寿的那日,夫妻俩1早都起来了,梳洗更衣。朱慕贤也要过去刘家,只不过他是跟父兄1起过去,而又林她们妯娌和大太太1块儿去。本来贴子请的人里,也包括2房太太马氏。可是马氏现在正装着病呢,大家自然把她给略过了。
    刘家和朱家相距不远,坐着车也不过1顿饭的功夫就到了。婆子摆了脚凳过来,又林扶着丫鬟的手下了车。
    刘家大门敞开,迎面影壁上贴着1人高的大红寿字,1看就知道主人家在操持什么喜事。
    又林她们跟在大太太身后朝里走。这种场合有长辈在,她只在跟在婆婆身后扮孝顺就行了,用不着她和人应酬说笑。
    里头有个和大太太年纪差不多的夫人迎了出来,笑着拉着大太太的手:“哎呀我的姐姐,你怎么这会儿才过来?我们老太太都念叨了你1早上了。”
    钟氏轻声提醒又林:“这是刘夫人。”
    大太太笑着说:“家里头事儿忙得很,1直想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你就是不下贴子给我,今天我也上门来讨杯寿酒喝。”
    刘夫人往她身后看了1眼——这种场合大太太当然不会带妾室、庶女出来,跟她大儿媳站1起的那个穿戴不俗的,肯定是新娶进门的小儿媳妇了。
    刘夫人昨天还和人说起这事儿来。原来觉得朱家是没指望了,原来还想过把自家2闺女许给朱慕贤的,后来放弃了这个打算。可是谁想到朱慕贤这样有出息呢?朱老爷子的事情现在也算昭雪了。眼见着朱慕贤前程大好,刘夫人真是悔不当初。
    不过她和朱大太太多年相交,十几2十年交情了,对她也十分了解。她觉得亏了,张氏只有觉得更亏大了。因着前头的事儿朱家在京里不好结亲,才回老家去说了1门亲。可是谁想到这边亲事成了,那边朱家就要翻身了?倘若再晚1晚,再等个1年半载的,朱慕贤岂不是能攀上1门更好的亲?那对他的前程可是大有助益的,大太太脸上也有光。
    瞧这会儿,要是娶了个可心的儿媳妇,还不得立马就冲自己显摆显摆?现在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这是贤哥儿的媳妇。”又对又林说:“过来见过刘夫人。”
    钟氏和又林过来请安,刘夫人忙说:“哎哟,快别多礼了。来来,进去说话。”
    既然大太太自己淡淡的,刘夫人当然不会对又林特别热络。
    刘夫人也是养尊处优许多年的,当然不必对又林这么个新媳妇儿特别在意。
    她们进了屋,给刘老太太拜了寿。刘老夫人1头银发,精神也很好,笑着说:“起来吧起来吧。”目光落在又林身上,问旁边的人:“这是哪家的孩子啊?”
    屋里其他人说话声音停了下来,目光差不多都股注到她身上。又林仍是原样儿站着,落落大方,1点儿都不显得慌乱局促。
    这老太太要么老糊涂了,要么明知故问。
    大太太笑着说:“这是我们贤哥儿的媳妇,刚过门儿,今儿特意带来给您老瞧瞧,讨份儿见面礼。”
    刘老夫人招招手,又林朝前走了两步。
    刘老太太上下打量了她1番,拉着她的手说:“是个好孩子,我看啊,和贤哥儿很是般配,金童玉女儿1样。你婆婆还藏着掖着的,怕我们给你抢走了不成?有空儿常来我们家坐坐,我有了年纪啊,还就喜欢跟年轻小姑娘们说话,好象自己也变年轻了似的。”
    1屋人都笑了。刘老太太送了1对镯子给她当见面礼。
    前头热闹,刘夫人和大太太倒是能凑1块儿说几句话。
    “有阵子没见你了,上回去瞧你,你还病得起不来呢。这会儿看着气色倒是好多了。”
    大太太也知道刘夫人不容易。刘家不比朱家,家底薄,开销却大,里里外外又要体面,刘夫人的头发都要愁白了。
    “眼下都好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大太太的话说得简单,但是刘夫人也(超多-书农在线书库)是什么意思。刘家也被当年那件事情牵连,丈夫在翰林院那个没有半点油水的地方苦熬日子,家里的境况比以前更艰难。
    以后纵然前头的事情过往不究了,可丈夫也不年轻了,刘夫人也不求丈夫能升迁,只要能转1转位置,好歹家里能松快1些就好了。
    “我看你这媳妇儿也挺有规矩的,跟京里的姑娘比也不差。”
    大太太说:“这是老太太看中的,当然错不了。”
    刘夫人就(超多-书农在线书库)了。
    虽然朱家大太太和老太太婆媳没什么仇怨,可是婆媳到底不是母女。老太太看中了,大太太也只能认了。可是她对这个媳妇心里肯定从1开始就种下了不喜的种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