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001 来历(1)
    本人姓同名志,这个80年代前还响当当的名字,进入90年代后就开始有点尴尬了!公交公司印发了《公交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文明行车、仪表仪容、饰品佩戴、车质车容、服务设施等七项规范》。“规范”服务用语中,“同志”这个称呼已经消失。
    在文明用语新规范中也与时俱进了:在《公交七项规范》乘客尊称中,年长乘客,统称:“老师傅”、“老先生”、“老同志”。年轻乘客,统称:“女士”、“先生”、“乘客”。年少乘客,统称:“同学”、“学生”。年幼乘客,统称:“小朋友”。以往公交服务用语中曾经一统天下地称呼“同志” 除了在对老年乘客的称呼中保留了一席之地外,已基本淡出了公交车厢。
    “同志”这个本为革命的用语,1991年被香港人林奕华首先用于同性恋,慢慢就成为同性恋者的代称。“同志”原意“志同道合”的人,但由于被港台引用为对“同性恋”的简称、戏称——大概可以理解成“同好此道”、“同有此癖”,并且这个意思也在内陆流传开来。
    “同志”应当是针对以前的几亿“同志”的一种针对型的别译。直译应为同性知音。或同性密友,双方以情或爱为重而非共同于社会的志向与义或意。古译为异人伴,同性伴可能更适合于此。它应当是一个外来语的译法错误。一个有针对性的译计错误。
    “同志”就是志向相同。《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后诗文中也常见“同志”一词。偶有以同志指夫妻的。如南朝鲍照《代悲哉行》:“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在有了政党之后,,党内成员互称同志。国民党、**都如此。不过,国民党到后来很少用“同志”二字。**时代,国内一般人都互称同志。不知从何时开始,同性恋翻译成汉语成了“同志”。这译得显然不合适。
    “同志”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释义是指志趣相同的人,特指在政治上立场和见解相同的人。在常用词语词典中的解释为:
    (1)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即志同道合,政治志向相同的人。
    (2)我国人民之间的一般称呼。例:同志这个称呼,是我们革命队伍里一种崇高而又亲切的称呼。
    原来,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到了现代,“同志”成为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听上去不但得体而且悲壮。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0年,**、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
    1921年,中国**“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在正式文件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
    1923年以后,在中国**内部以及与外国**及工人组织之间,互称“同志”也多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同志”这个称呼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亲切尊敬的互相称呼。
    **同志在1959年还专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
    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语言概念无实,只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各国有自已的习惯与风俗,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含义的。故人生能跳出概念,不被概念转,则天下太平,一事无有而随缘度生矣。
    ------------------------------------------------------------------------------------------------
    我今天喝多了。回到家倒头便睡。睡了一会儿,突然坐起来囔囔地说:“水,水!”
    儿子给我倒了一碗水,接过来一饮而尽,随即在墙上胡乱抓了几把又睡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起来叫着要喝水,儿子又倒了一碗水,喝后又在墙上胡乱抓了一把。儿子很奇怪为什么我会这样,于是自己也倒了一碗水学着我的样子一饮而尽,不料,儿子也在墙上胡乱地抓了起来,嘴里骂道:“他妈的,这么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