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像燃烧。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带来的都是温暖。有时,是无边的寒冷和凄清。
———迟子建
一缕暖暖的阳光慢慢透过雨后的雾纱,笼罩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陆之上,红杏庄的最一缕阳光也慢慢自东边降下,为这个此刻安逸祥和的瑶家乡村慢慢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古老而又庄重。
红杏庄处于大瑶山南麓月亮山脚下的一处平地上。南北宽约两千米,东西近千余米。
庄上有秩序地坐落着近百户的瑶家人。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高山乡就建立了县级瑶族自治乡,加上这里的村庄都被一棵棵红杏所包围,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红杏庄”。
红杏,抗寒、抗旱。
适应性强,极丰产,稳产,果个大,外观美,耐贮运,是鲜食和加工兼优品种。
产品具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等特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可用于鲜食、深加工。
产品有杏茶、杏脯、杏浆、杏干、杏酱、杏丹皮、杏汁、杏罐头等,有防癌抗癌、延缓衰老之功效。
站在村头眺望,远处绵延的大瑶山山脉和清澈秀丽的高山河尽收眼底。
山脚下,是一一块块整齐的稻田和一条条水渠。
红杏庄上建筑标准最高的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
这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花园小楼,清水砖墙,青瓦屋面,与现在的乡村别墅相比,倒并无逊色。
据说这里原为国民党的一名团长修建的,团长是本地人,当了官后,那从别处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修建自己的“行宫”。
可惜刚修建到总工程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国民党败退台湾,这位团长大人不得不撤到台湾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这幢住宅自建成后就一直空着,从未住过人,解放以后,成了红杏庄的村委办公室。
庄里的其他的建筑,均为清一色的泥砖平房,单瓦铺顶,
有的土坯墙还是用黄泥加水人工冲成的墙壁,踏步地面铺以鹅卵石。
解放前,这里只有十多户原来的瑶民;解放后,原来被官府逼到山里住的人家也陆续的返回居住。
于是,瑟瑟的秋风中,摇摇欲坠的泥土房,坍塌的六角亭,荒芜的杂草,随风滚动的落叶,间或一两声不知名的鸟儿的哀鸣,难免会让人心中生出些凄凉。
于是,时常就会有人呆呆地望着路口那棵苍老的紫薇树,痴痴地在想些什么。
春来秋去,花开花落。
转眼几十年过去,红杏庄早已是面目全非。
如今,庄上已经成为市里重点建设的旅游景点,在历经了数次修葺之后,原来的土坯墙全部换成了砖墙。
而那座“团长别墅”,得到很好的修缮。
别墅东边,是个小花园,花园里的六角凉亭,复原了一个两层高的六角形花岗岩底座,在杂草丛中若隐若现。
西北角的那片树林,长满了奇花异草。偶尔,会碰到一两株女贞或是丁香,运气好的话,也许能闻到些花朵的香味儿。
或许,从隐隐的花香中,能嗅出一些往昔的热闹吧。
这当然是后话。
红杏庄的大落大起,是回忆,还是倾诉?是祈祷,还是期盼?也许,什么都不是。
只是一种对命运的感叹罢了。
我要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好了,现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