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这个时候,我已经连续打了七口井了。严格来说,按照投资初衷是打了七口荒废的井。可想而之,我现在的花园被糟蹋成怎么一个样子!简直像一个垃圾堆放场。钻杆横七竖八地躺在钻井机旁,每个洞孔旁边垒着一个个小山似的泥石堆,树皮被机器刮伤,菜地一度被泥泞覆盖,到处丢满啤酒瓶、烟蒂和垃圾。屋子里也是杂乱无章,鞋印、碎纸片铺满一地,墙壁斑迹点点。远处云遮雾绕,终日不见阳光;近处雾气沉沉,飘浮不散;里里外外都是讨厌的雾气。潮湿的岩石、青苔和锈水、泥浆的气味,饲养场飘来的粪臭味弥满空间。但是,我的心情并没有被这乱七八糟的环境所破坏。
    因为退一步来说,那怕这些计划设想全部落空,我也有最后的防线,觉得依然有继续将井打下去的理由:我可以把井水作为自己安全的食用水源。这已经成为我们城乡有那么多人打井的普遍目的。众所周知,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这座城市的依附的宽阔的河流的两岸,昔日宽广的桑基鱼塘的美丽水网景象,从上而下都被无数可怕的污染企业所占据,更可怕的是那间供应全城的自来水厂就赫然设立在工业污染区的中间地带;不知不觉间,我们的饮用水源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全被搞乱得一塌糊涂。然而,大多数人虽然清楚这些混乱的根源是什么,却不清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久而久之,我们面临的敌人像虚无缥纱的云雾和无孔不入的细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过惯了满足生活的市民对此已经习惯了平心静气。在听到有些人为此而怨声载道的时候,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内心非常平静,或许还会责怪此类人思考问题不着边际,把说话扯得太远,凡事都夸大问题的严重性,简直是杞人忧天。许多年前,有人在一篇文章中谈了自己的观点,在毫无反响的情况下又在另一篇文章列举了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证,这事可以追塑到宋朝时期,包拯12在端州13州府上当官的时候,知道这里的居民经常患上一种病,经过深入的调查,发觉是因为村民饮用这条江的江水有问题时,为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一连打了七口井。这事有书可查,也被后人一时传为佳话,不过现在已经不甚流传。文章说,古时候的官员能想得到做得到的事情,我们现代自称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为何却想不到做不到呢。言辞可谓激烈。文章发表后,人们最终仍然对此没多大关注,结果依然石沉大海,不了了之。我们习惯了现有的生活状况,满足于以建设者的身份参与缔造的新生活成果,对我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的生活充满无限憧憬。我们毫无怨言。是啊,我们——包括自己——宁愿在市场上花钱买桶装水,宁愿到那么远的香泉岭排队取水,宁愿自己花大力气请人在家里挖井取水,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文章的作者讲一句公道话,更不用说要为他摇旗呐喊了。
    有几件事深深触动我。一天晚上,我在江堤上行走时,突然闻到一阵恶臭飘来,只见身边那间整染化工厂正在偷偷地向着江河排放废水。黑腻腻的废水从高高的堤坝中间那巨大的出水管喷射而出,像电影《铁人王进喜》14中大庆人成功钻出石油中的一幕,呼呼啸啸的直接撞入奔腾不息的江河,把靠岸的江水染成一条黑带。恶臭刺激着我一路咳嗽,我敏感的鼻子立即又酸又痒。回来后,我的鼻炎症复发了一个多月。第二件事是有一次在无意之中,我发现每天送货上门的云天牌桶装水竟然是地地道道的自来水。制假的黑据点就在我们居住小区附近的工业区内,是一家濒临倒闭,已经停止生产的五金小企业。工厂整天关着铁闸大门,有一位又黑又瘦的老头严严把守,像兵工厂似的,恐怕连苍蝇也飞不进去。一小卡车一小卡车的“桶装水”就是从这个废弃的破厂房里运送出来,并救活了这家早应该倒闭的企业。我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到香泉岭装山泉水的。那里有人承包了这个山泉,投资了几个高大的水镶,用抽水机把地下的水泉抽上来。我们自己带着瓶子,自己动手接水,一元钱装一瓶,装完就自觉交钱。旁边的小土丘上有一个胖妇人,四十开外,方方的脸,高居临下的坐在一张长板凳上。每次都见她双手织着毛衣,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接水的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壮观场面啊,前来装水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汇成一支看不到尽头的队伍。队伍像蜗牛爬行一样蠕动,每次都折磨我一个半小时。更有甚者,有一次,我装水清洗瓶子的污垢时多用了一点水,这个妇人便像割了自己的肉似的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骂我浪费了她的水,浪费了她的抽水电费,非要我多交一元钱不可……如果在其他时候,我一定会一声不哼,虚心接受她的批评,但那天我的心情坏极了,听到她一连串的恶毒语言,又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简直气得浑身发抖。我毫不示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和她大闹一场,发誓从此再也不到这处来装水。
    水啊,水……这些事例不正是说服自己的有力武器,不正是对我坚持不懈地打井的最有力的支持么!当然,由于目标定位一降再降,这样失败起来也不致于太惨烈。鉴于现在花园的打井形势,我的确需要确立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思想,正如一位作战经验丰富而又聪明绝顶的将军,面对一场重大战役要充分估计各种原因造成失败的可能,万一形势失利便实施大撤退的计划一样,这样才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再退一步来说,如果通过到有关部门进行水质检验,打出来的水不符合饮用标准——这同样是极有可能的事——那么,我就干脆拿井水用来养鱼种菜好了。在这里,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件让我至今难忘的小事。在很久以前的一天,我在一次旅行的途中突然下起一场大雨,我在风雨中迷了路,钻进了一个偏僻的山村小水电站避雨。那个时候,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到乡间里走一走,领略山水景色,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避雨时,我和一位在山溪里捉鱼回家的村民聊了很长时间。这场大雨停止之后,这位热心的村民邀请我到他家中吃了一顿便饭。我已经记不清这是那一条村庄了,也记不清那家主人的模样,但却清清楚楚地记得这顿饭的菜式:几条刚刚捉上来的山坑小鱼,一碟自家种植的青瓜,一碗清水滚熟的白菜汤。如此简单的菜式,样样原汁原味,清爽、甘香、嫩滑,比我们小时候吃的正宗农家菜还不知鲜美多少倍啊。好多年没有品尝过如此美味的饭菜了。这顿简单的饭菜简直让我终生回味无穷。为什么?因为菜是自己种的,施的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肥,灌溉的是山溪泉水。我们现在所吃的菜,味道根本不一样,那里有如此鲜美的感觉啊!关键是土质、水质、肥料、菜籽和鱼种的品质问题。这件小事给我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与此同时,我先前那模模糊糊的构想建造鱼池的念头变得越来越清晰,渐渐地形成了日思夜想、挥之不去的挂念。
    关于解决土质问题倒难不倒人,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我可以雇人用农民车在开挖山头的工地里运载回来,估计一车半车就足够了,花不了一百元钱。关键问题是要有良好的水质;而打出足够供应的井水便成为此事成败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这也成为我目前境况下坚持不懈地打井的意志和动力的源泉。这是我这些日子以来期盼的最起码的保守成绩。我不相信这个地处西江河附近的地方,连这样低标准的要求也满足不了。
    于是,我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建造美好花园上来。一个同样让人心旌荡漾的设想在我面前朦朦胧胧地升起。啊,世界上没有那一个将军能够找到像我这样受到一点激励便奋斗不息的英勇战士了。一切必须从长计议,我确立了六字方针:高标准,严要求。八字政策: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再加上八字措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从现在起,我要精心构思,设计好打造好自己的花园——如果自己亲力亲为,未必需要花费多大的投入——为此,只要有空闲,我便忙得团团转。我到过一些住宅小区地方参观不少别墅的花园布局,还买了不少价钱不菲的、图文并茂的园林书籍作参考。经过认认真真而又反反复复的思考,我决定将这小小的花园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一个是活动小区,一个是花木小区,一个是动感小水区。在活动小区内有一个花瓶形状的小广场,一个小凉亭内配套台椅和茶具,一个方型葡萄架。花木小区围绕那棵高大的榆树,又分为果树林、热带树林和野树林,保留现有的一块菜地。设计难度最大同时也是最精彩的当然是动感小水区。我决定在靠近围墙的地方建造三个大小不等的假山鱼池。其中两个鱼池都种上水生植物,放养各种河鱼和塘鱼,让它们不断衍生繁殖,随时可以捕捉,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天然的、要多鲜就有多鲜的美味佳肴。另一个鱼池专门养锦鲤等观赏鱼。鱼池与鱼池之间由高至低相互连通,水流从一个鱼池流出形成瀑布水潭后,通过小溪潺潺流向另一个鱼池,弯弯曲曲小溪边上种上一些盘景形状的青绿而苍老的小树,小溪里铺满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鹅卵石,清澈的流水看得清小鱼小虾在自由自在地畅游。这就是我当时怀着无比兴奋心情在心目中描绘的一幅动感十足、富有生气的完美的山水画图。这些构想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很长时间。当设计图样在脑子里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亲自着手绘制设计图纸工作。考虑到这项百年大计工程的重要性,我作了不下几十次的修改。一时间,我简直觉得世间上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正当我着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次旅行中那一顿回味无穷的农家菜,总觉得自己的花园里欠缺了点什么,一时间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一种新的想法又在我脑海里应运而生——哎哟,我为何有那么多离奇古怪的想法呀——我还要在花园零零星星地养几只下蛋的母鸡。自己拥有一个私家花园,不好好利用简直太可惜啦。这当儿,我坐在花园的石凳上,做着我的黄粱美梦。想想也真是滑稽——我索性两只巴掌托着下巴。这时我眼前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开满了山茶花和野蔷薇,我一时间心花怒放。当我回顾整个构思经历,检阅我的想象、构思出来的成绩时,我虽然不妄自尊大,但是也算志得意满。我禁不住充满喜悦的心情,我向赖大头他们出神入化地描绘这幅美满蓝图时,简直眉飞色舞,让他们听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三个黑黝黝的脸蛋像听军首长作战前报告一样聚精会神。接着,他们又给我出点子、拿主意,并表示将全力帮助我实现这一计划,在体力劳动上不计报酬地参与工程建设方面的艰苦劳作。对于他的好意,我简直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一紧紧握着他的双手不知说什么好。
    一想到这里,我便觉得一刻也不能耽搁,决定明天一早就动手。不过,由于晚上梦见小时候在乡村生活时经常到河沟里捉鱼摸虾的情形,第二天我还是改变了主意,暂且放下挖掘泥土建设鱼池和水溪这项基础工作计划,我向赖大头交代了几句,便一大早迈步出门。我骑着自己那部一路铃儿响叮当的破旧自行车,尾架载着一个水桶和一只鱼网,身上披着沉沉的雾气,独自到附近的河涌捉鱼去。其实,我并不期望有多大的收获,我只需要几条孩童时期经常捉到的鱼作为鱼种来繁殖。只要捉到几条鱼便凯旋而归。这些鱼都有形象生动、土里土气的别称:什么“花肚必”呀,什么“大眼春”呀,什么“朋皮婆”呀,什么“小河霸”15呀……这几乎占据了我孩儿时期最美丽的记忆,它们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因为这些只适合我们南方很小范围的鱼,这些年来我已经从来没有看过,也没人提及过,而我又仿佛经常回想孩儿时期的美好时光,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在我心目中显得特别珍贵。我估计这些鱼现在恐怕已经濒临绝种,再不抢救恐怕将在这个地球上完全消失。想到这里,我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紧迫感,一种挽救其生命的责任感。我决定在鱼池未建好之前,先在鱼缸里放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转移在将来建好的鱼池里。我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精神抖擞,觉得自己浑身是劲,这得归功于我昨晚的睡眠质量。我的睡眠时间恰到好处——如果早一点儿醒来,人还未睡醒,如果迟一点醒来,又嫌自己睡得太久——我的睡眠从来没有这样恰到好处的。我感觉到,昨晚的梦境给我留下的笑意仍然挂在我的嘴角里。
    然而,怪我这些年出门太少了。我真的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孤陋寡闻的一员,竟然不知道如今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也极少关注这个世界变成这个样子的前因后果。在我想象的城市之外的世界,是宁静祥和的村庄、绿茵茵的田野、高山瀑布下的青溪,梅兰菊竹随处可见、花鸟鱼虫漫山遍野……真可叹,这些都是昔日的传说,事实正好相反。我花了很长时间也走不出繁喧的城市,穿不出那里是尽头的工业区,绕不过一幢幢杂乱无章的农舍。好不容易突破重围,来到一片迷茫的雾霭浓罩下的偏僻乡村,却又让我不禁大失所望:啊,青山依旧在,清流不复存。扑鼻而来的是各种饲养场的各种粪臭味。我仅知道我们的江河已经被严重污染,河的支流也变得臭水横流,没想到连边远的山溪河床也变成一条条乌黑黑的河流。这一天,我走村过巷,爬山涉水,踏遍所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才发觉我们这个地区再也找不到一条清澈的河溪了。我向着河溪一网捞下去,捞上来的不是奇形怪状的垃圾,便是一团污黑混沌的泥沙,还有那臭不可闻的脏水,哪里还有我想要捉回的那几种鱼啊!甚至连我们平时在街市上买的那些四大家鱼,连一条鱼毛也网不着。为此,我问过几个在乌黑的水沟旁边淋菜的村农,他们对着河涌比划着手臂,似乎是满肚怨言、又似乎是无何奈何地说,现在到处污染那么严重,那里还有适合那种鱼生存的环境呢!
    回想起来,我真有点后悔。对于这种结局,很多年前我已有预感,也曾有过要挽救我们这种鱼类的想法,可惜现在来迟了一大步。我责怪自己为何没有早点以实际行动前来挽救它们!从今以后,我再看不到它们的踪影,更甭说想吃到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态鱼了。没想到这小小的挫折却给我人生美好的回忆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我一时茫然不知所措。走着走着,经过一条水泥村道,我闻到了一阵饭菜香味,我感到又累又饿,于是决定来到眼前一家农家山庄里歇息一会,打算随便吃上一顿饭填填肚子。只见山庄门口的草坪空地里,停放着一辆辆各种款式的小汽车,饭厅里面的食客正围着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炉子,有说有笑,兴致勃勃地吃着喝着。经过传来阵阵香味的厨房门口,我看见一名厨手正在砧板上将一只母鸡狠力地撕裂肢解,不慌不忙地整弄着它那些还在抽动的脏腑。啊,他身边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地方!这里尽是禽畜发臭的尸体、鲜血淋漓的肉、腥污的血、令人恶心的肠胃、吓人的骨骼,还有布满在它们上面让人眼花缭乱的苍蝇!然而,一批批食客却视而不见地经过,留下了一串串欢声笑语。说实话,目睹这种情形,如果不是实在饿得慌的话,我是决不会到这样一家饭店吃饭的。我转弯抹角、不厌其烦地向这位厨手打听,请求他解答我一连串串疑问。但是这个厨手却什么也不告诉我,还嫌我唠唠叨叨妨碍他工作。不过,好奇心还是让我继续追踪下去。天呀,我终于发现我们食客吃的饭菜跟他们吃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根本不吃我们这些客人花钱吃的东西。他们另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片菜地,他们员工吃的菜是从这块菜地摘来的。这块菜地的旁边打了一口井,他们用这口井的水来淋菜,食用。在这块地的旁边,还用一个大网围住了一块空地,养着各种家禽,还有一口小鱼塘,里面养的是自己吃的鱼。听了他的说话,我顿然心里作闷,以后只要回想起来,便对从市场上买来的一切食物产生一种抗拒的情绪,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厌恶感。
    经过这么一段漫长的旅程,我真正感到疲倦起来。起先似乎并没有使我觉得身子怎么疲乏——我从城市到乡村的时光里,我是多么从容不迫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啊!我不知疲惫地越走越远,最后走得我腰酸背痛,头昏脑胀,全身发麻。我终于感到劳累的后果了:我分不清方向迷了路,而且是在这种不合时宜的时刻被迫在这次找寻鱼种的路途中耽误了两个小时。这完全打破了我的计划。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看见远远的山峦上一座高高的古塔,一座小水电站遗址,我便想起十几年前曾经来过的那个小村庄。现在只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山岭就可以到达那里。我没想到走来走去,到头来会来找到那个地方。我虽然还是有点儿兴奋,但我实在感到精疲力竭,连抬一抬脚的力气也没有了,困乏战胜了我,我打算不再往前走了。我只好放好自行车,坐在山路旁小憩一会儿,在我稍为休息之后,我所恢复的一点儿精力给予我一种精神力量,清醒地认识到这已是我这次出行能否有所收获的唯一希望了。我不能原谅自己会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回想当年,孩童时期为了找个好地段钓鱼,找个有鱼的地方捉鱼,我不怕爬山涉水,再苦再累也勇往直前,难道如今就此罢休,被这条高山小路挡住了去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有没有收获、收获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个人还有没有勇气有没有活力的问题。连这点小小的困难也克服不了的话,那么这已经表明我的确老了。不行,为了证明自己仍然具备激情与动力,我应该义无反顾,继续前行。我鼓足干劲,像跑步一样到达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江河。眼前的景象一下子让我惊呆了,真的全变了,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同样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整个山村已经被夷为平地,一间间工厂拔地而起,竖立着的一条条巨大的黑烟囱冒着滚滚浓烟,一大片空地里,是一个大型的养殖场,空气中散发着一种化学品与猪屎猪屎混合着的、刺鼻的、难闻的气味。
    我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努力回忆当年眼前看到的模样,一个可以打造成旅游开发的美丽景区,如今已经面目全非。我想得很多,很远,我觉得,我们的地球正以同样惊人的速度衰老。我们的建设者同心协力地把一棵棵粗壮的树木砍倒,肆无忌弹地破坏一条条散发着山野香气和清澈怡人的小山溪,日以继夜地把一个个绿茵丰满的小山丘推平,以此不惜一切代价地向空中扩展,随心所欲地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或者使尽浑身解数挖掘大地的深处,从中建起一个个矿场,将地球上的蕴藏的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那些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张着贪婪的口子里。人类这些行为举止可谓气壮河山,惊天地,泣鬼神。啊,我们得到的,目之所及的,是日新月异、热火朝天的景象替代了地面上青翠的田野、盛开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隔着山头对唱的情侣,健壮有力的劳动人民。人们把什么东西都以物质**联系起来,反而对我们身边的自然美景无动于衷,而又从无穷无尽的**中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似乎人类行动的一切目的和企图是野心勃勃地征服自然、所有聪明才智都放在与自然作斗争上。于是,人们站在高高的山腰上,为自己的伟大成果而欢呼、而呐喊,以鼓舞人们奋发图强,结果,我们的地域越拓越宽,疆土越扩越大,行动越来越迅猛,能上天能入地,一切似乎无所不能。然而,如此下去,我们总觉得危机四伏,感到我们的家园却越缩越窄,我们拥有的东西也越来越少。难道说,我们期盼的是最后只能龟缩到自己的家园才能生活的未来吗?
    一看到这个情形,我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我知道终归将会一无所获。我一时垂头丧气,只好徒劳而返。一路上,我感到头昏目眩,只好推着自行车一拐一拐、磕磕碰碰而行,走进越来越暗的夜幕中。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又是一阵恶臭传来,我站立在山坡上,夜色里往远处一望,一个熟悉的环境展现在我的面前:一条宽阔的西江河上帆影点点,轮船穿梭,汽笛声划破长空。一桥飞架南北。岸的一头高楼林立,万家灯火,另一头灯火零星,一边正是我们居住的半山别墅小区,一边就是那家害人不浅的猪鸡养殖场。让我惊讶的是,好一段期间没留意,这家养殖场已经又扩大了一倍,连好几个山头也推平占用,建起了一幢办公大楼和几幢员工宿舍。这情形对我来说,坏透了的心境可谓雪上加霜。我真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最后,我竟然连自行车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丢失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里的。这时,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赖大头和他们的队员在楼下房间里睡得死死的,响雷似的此起彼伏地发出一阵阵巨大的鼻鼾声。我跌跌撞撞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倒头而睡。我在床上一躺就是两天两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