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呼朋引伴
    当我们二个的关係稳定了,接着就有了进入团体的竞争模式。
    我们二个一伙看着,身边很多同学类似洗牌效应。
    发现各个小小的团体,来来去去的组合,这一周嘻嘻哈哈,下一週分道扬镳。
    我们的同居室友关係也许是另一个牵繫点,人与人之间,只要愿意,所有的关係都可以因为珍惜而学习磨合而稳定。
    奶茶很快的当上班代表,来自于她甜美的笑容,以及应对的恰到好处。
    我觉得那种敏感,源自家庭教育。从小训练,源自心理的习惯。
    有时候,她要连络几位同学,常常发现他们请“本以为”是好朋友的人代为传达,得到的都是,[喔!我们不熟悉。]
    最后,失联的缺席同 学,就消失在连络网。
    可以相信吗?这样的时代也会发生。
    连班网也不在意的,如同被释放的家鸟,离开了笼子,一下自由过头,竟然连基本的生活架构都溷乱。
    团体,到底重要吗?我问奶茶,她说非常!
    -我倒是觉得是一种束缚。你看,如果你专属于谁,那个团体,别人就会把你划开了。
    -恩,你说的没错。大家用你跟谁好,来划定你的归类。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会失去一些帮忙。例如代为转达这件事情,就是严重的分化喔。
    我们一直以为曾上元是跟丽莎一组对吗?结果丽莎说才不是,他不是那个夜店组的吗?
    **,成了被踢来踢去的皮球。。。
    第三天留言:
    秀的留言:你看,出来了,你发现了。
    我的留言:???
    秀的留言:你害怕**,你怕孤单,你有讯息阻断恐惧症。
    我的留言:恩。好像是哦!自己写着变的客观了。我以为我们与孤僻的同学不同。我只是有奶茶依赖着,所以才没有发现。
    秀的留言:现在又赖着我。垃圾倒了没?
    我的留言:有啦,你这个洁癖患者。
    Alias的留言:小我先找安全感,然后变成习惯,惰性,于是就开始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