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到了宫里,看了一下冬儿,发现她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了。只是还有一些虚弱。和冬儿说了一会儿话之后,王安就去找太后了。
“左明伟的案子怎么样了?”
太后问道。其实,太后并不是关心左明伟的案子,只是想让王安多在这里留一会儿。
“已经全部查清楚了,是李志远指使的。李志远有不臣之心,我已经带人将他的家抄了。”
王安说道。
“什么?你带人将李志远的家抄了?”
听到王安的话,太后有一些吃惊,王安以前也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啊?今天怎么办这么一个鲁莽的事情呢?要知道李志远虽然是一个辞官了的丞相,可那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啊。
看着太后,王安说道:“事情紧急,当时我也没有想那么多,所以,就带着人去将他的家给抄了。”
“算了,抄了就抄了吧。等治一会儿,哀家给你补一个旨意好了。”
太后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着太后的话,王安就急了,这样可不行啊。你要是补了一个旨意,那以后东厂还得按章办事。必须要让东厂有一些特权才好,所以王安说道:“太后,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什么建议啊?”
太后问道。
将自己要说的话整理了一下,王安说道:“我觉得应该赋予东厂独立的查案权力。这样,也方便一些。要是什么事情都通过刑部、大理寺,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他们在关键的时候,不一定会出力。”
“这个,不好吧。朝臣会有意见的。会说哀家乱政的。”
太后看着王安,带着一些歉意的说道。
“不,这件事情,我会亲自提出来的。到时候,太后只要同意就可以了。”
王安说道。
“好吧。这件事情,就随你了。”
太后说道。
“那我就先走了。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
王安说完,就转身欲走。
“你就不能将那些事情给别人去处理吗?留下来陪陪我。”
看着王安,太后有一些幽怨的说道。
看着太后,王安说道:“最近不是要改革嘛。我实在是不放心。等过了这段时间,我一定好好地陪你。”
“嗯,哀家也就是这么一说,你去忙吧。”
太后说道。
“那我先走了。”
王安说着,就出了太后的寝宫。
出了皇宫,王安本来是想要去东城衙门的,但是,转念一想,有些事情,应该让吴多、郑虎和张京学会处理。所以,他就转身朝着自己家走去。
感到家门口,就看到李兆元等在门口,没有进去。
看到李兆元,王安走上前,问道:“李大人,怎么站在门口啊?”
“哦,是王大人啊。我刚才去问了一下,你家的仆人说你还没有回来,所以,我就在门口等着了。”
李兆元说道。
“那李大人随我一起进去吧。”
王安说道。
“那打搅大人了。”
李兆元说着,就跟在了王安的后面。
到了自己的书房里面,王安安排李兆元坐下,吩咐家仆上茶之后,就问道:“李大人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啊?”
“是这样的:我觉得废除了丞相之后,六部的协调不是太好,谁也不肯听谁的。所以,想来问一问王公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李兆元说道。
“这个啊?”
王安放下茶杯,对着李兆元说道:“我也是想过,但是,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不知道李大人有什么办法呢?”
看着李兆元,王安问道。
“这个,下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李兆元说道。
“没事说。反正也只有你我两个人知道。”
王安鼓励道。
站起身来,看着王安,李兆元说道:“下官认为可以成立一个高于六部的机构,选几个大臣进入,共同管理这个机构,统一协调六部之间的关系。”
说完,李兆元就看着王安。
听着李兆元的话,王安十分的吃惊,这个李兆元不会也是和自己一样,是穿越来的吧?虽然这么想,但是王安还是不漏声色的说道:“这个,本官认为也不是不可行。后天朝会的时候,你递个折子上来,让大家议一下。”
“是,下官回去之后,就着手写。”
李兆元说道。
“等一下,还有一件事,你安排一个人,让他写份折子,就说东厂胡乱抓人。随便找一些借口,告一状就行。”
疑惑的看着王安,李兆元问道:“大人,这个东厂不是……”
“叫你这么做,你就去做吧。”
王安说道。
“是。”
李兆元说道:“大人,要是没有什么事情,下官就告退了。”
“恩。”
王安说着,就叫门口的一个小太监送李兆元出去了。
第三天,朝会。
这一天,王安早早的就来到了勤政殿,等候着太后和皇上。
等到太后带着皇上来了以后,王安就又例行公事的喊着那句:“有本早奏,无事退朝”的话语。
王安刚说完,就有一个看朝服,应该是一个六品的官员出来说道:“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讲。”
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道。
“皇上,太后,微臣参东厂,他们没有命令,胡乱抓人。要是一般的人就算了。可是,他们这一次抓的人是前任地丞相。所以,微臣一定要参奏他们。让他们知道国法。这种事情,只有刑部和大理寺才有资格做的。”
这个小官侃侃而谈。
看了王安一眼,太后对着王安说道:“王安,你给哀家说一下这件事情。”
“是。”
王安大声的答道,然后走了下来,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大声的说道:“敢问这位大人,要是通过刑部的话,需要多少手续,你知道吗?”
“不管多少手续,那都是法制。”
这个官员说道。
“可是,事情有一个轻重缓急啊。要是这件事情不是很急的话,倒是可以通过刑部,但是要是紧急的事情,等刑部的文书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王安看着这个官员说道。
“那也不能违反国法啊?”
这个官员说道。
“咱家也知道,国法无情,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可是,有些事情,它就必须快速的解决。就拿这次的事情来说吧。如果通过刑部,等刑部的文书,然后再去抓人,我想,早就有人去通知李志远了吧。得到了消息,李志远没准就逃走了。我还怎么抓住他?”
看着这个官员,王安大声的问道。
被王安这么一问,这个官员哑口无言了。只是干看着王安,没有反驳的词语。
看到这个官员哑口无言,王安有对着太后和皇上说道:“启奏皇上、太后,奴才认为,应该给予东厂临机决断的权力。先把人抓起来,再进行审理。请皇上批准。”
“诸位卿家是什么意见啊?”
太后问道。
“微臣同意。”
李兆元第一个出来说道。
“臣等附议。”
李兆元刚说完,又有好几个官员站出来,说道。
看到有很多的官员附议,那些剩下的官员就知道,这应该是王安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了。所以,他们也很自觉的站出来,说道:“臣等附议。”
“好,既然诸位卿家都同意了,那么,哀家就以皇上的名义下旨了,授予东厂临机决断之权,可以先斩后奏。”
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道。
“太后英明。”
一干朝臣说道。
这件事情议完之后,李兆元又站出来说道:“太后、皇上,微臣有本奏。”
“李爱卿请讲。”
太后说道。
“这几天,六部之间的处理不是很协调,微臣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成立一个高于六部的衙门,来协调六部之间的关系。好让一些事情,得到尽快的解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衙门呢?”
太后问道。不但是太后,其他的朝臣也是感到诧异。这个李兆元是傻了还是怎么了?非要让人来管着自己。
李兆元答道:“这个衙门应该是由几个朝臣共同负责,统一协调六部之间的关系。”
“诸位爱卿认为李爱卿的这个提议如何?”
太后问道。
所有的朝臣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说。确实,李兆元的这个提议是很好的。这几天,六部之间,由于每个部门都不想接受别人的指手画脚,所以,都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很难做到协调统一。但是,要是成立了这么一个衙门,那以后六部的尚书,岂不是还是被人管着啊!
现在,太后问了,就不能不答。要是回答的话,还不能反对。要是表示反对,那就说明你这个人贪权。一个贪权的人,在皇家的眼里是危险的。所以,这些朝臣左右为难。但是,他们就是不回答。
看着底下的朝臣都不说话,太后又问了一遍。
听着太后再次发问了,朝臣就不得不回答了。几个职位比较高的朝臣站出来,对太后说道:“微臣认为可行。”
看到这些元老重臣表示同意了,那些朝臣也纷纷出列,表示同意。
看到这些朝臣都表示同意了,太后说道:“既然你们都表示同意了,那么就这么决定了。现在来挑选这个衙门的人。诸位臣工有什么提议,请尽管发言。”
还站在下面的王安站出来说道:“太后,皇上,奴才觉得这个机构既然是李大人提出来的,那么李大人一定对这个机构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奴才推荐李大人进这个衙门。”
“恩,王公公的话有道理。准了。”
太后说道。
朝着王安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李兆元站出来说道:“微臣也举荐一个人。”
“谁?”
太后问道。
“镇西将军郭宏。”
作为投桃报李,李兆元举荐了郭宏。虽然郭宏是太后的,但是,从上次的战斗当中可以看出,郭宏和王安相处的还是很愉快的。而且上次郭宏和王安有一个上下级的关系。那么以后,郭宏对于王安的提议,也不好意思拒绝。
“这个,郭宏是哀家的,这个不合适吧?”
太后说道。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微臣举荐镇西将军,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毕竟,光靠几个文人,对于军事方面的一些东西,还是不懂的。”
李兆元对太后说道。
“诸位卿家有什么意见吗?”
太后问道。这个时候,谁还会出来反对啊,这不是连太后和李兆元一起得罪了吗?所以,那些朝臣都保持了沉默,算是默认了。
看到朝臣没有说话,太后说道:“既然诸位卿家没有意见,那么就这么定了吧。”
“微臣举荐上柱国温大人。”
一个小官出来说道。
“恩,温大人是三朝元老了,理应进入这个衙门。”
太后说道。
这个温大人,温体仁,现在只是挂着太子太师的名,毕竟现在皇上还没有太子。他的官衔是上柱国,也是一个正一品的官员了。但是,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意见七十多了。要让他来管理朝政,显然是肯能的。所以,现在的这个衙门,应该就是李兆元一个人说了算了。
将人员确认好了之后,太后说道:“现在,咱们已经将人员都选好了,但是,还没有将这个衙门的名字确认,对于这个名字,李爱卿有什么好的想法啊?”
听到太后叫自己的,李兆元说道:“要不就叫尚书省,如何?”
“嗯,不好。这是前朝的一个机构,不是太适合,哪位爱卿还有其他的建议啊?”
太后说道。
朝臣们又说了几个名字,但是都被太后否认了。因为这些名字实在是没法听。要不然就是前朝的,要不然就是一些自己想出来的,却又没有什么内涵的。
看到都不说了,太后说道:“哀家这里倒是有一个名字,诸位议一下。叫内阁如何?”
太后的这个词,还是从王安那里知道的。现在说了出来。
说了这么些名字,那些朝臣也是烦了,而且这儿名字也是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个名字是太后提出来的,所以,那些朝臣都异口同声的说道:“太后英明。”
“既然诸位都没有什么意见,那这个内阁衙门就成立了。至于官署,就安排在勤政殿旁边的那个小隔间里面,以显示内阁的地位,诸位以为如何?”
太后问道。
“太后英明。”
群臣又是这么一句话。
接着又议论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之后,就宣布散朝了。
一散朝,王安陪着皇上,太后朝着内宫走去。而那些朝臣,则是围着李兆元。现在的李兆元,其实已经行使丞相的权力了。所欠缺的,就只是丞相的名声罢了。
李兆元和那些朝臣寒暄了一会儿之后,就很低调的回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