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武那轻松自如的样儿,郭琰怒火大炽,出招也变得更狠辣,再也不手下留情。可是不管郭琰攻势有多狠,就是不能令扬武张大眼睛看他的剑。众人也同郭琰一样,都认为扬武是轻视对手,其实不然,只因为他们不了解“华山剑法”重意不重招。若能领悟剑意,便能使剑法一脉贯通,流畅自然。
扬武与他的祖师的祖师境遇虽然不同,但同是伤心断肠之人,理解起“华山剑法”的剑意比谁都深。若论“华山剑法”他已远在许多华山派弟子之上。
郭琰的父母都出身武学世家,郭琰学兼两家之长,更经过四年卧薪尝胆式苦修,武功的进步不小。唯其对手太强,郭琰才会饮恨败北。当郭琰被扬武挑破胸前衣服时他的震惊和沮丧,足以杀了他。刹那间,郭琰的脸色比死还难看,双眼死命地盯着扬武,不敢相信自己会败得这么惨。
曾记得多少个风雨大作的日子,多少个晓雾迷朦的早晨,多少个寒风瑟瑟的夜晚,他躲在无人处独自练剑。四年之后,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之后,想不到他还会败,而且败在一个江湖籍籍无名之人手中,还败得那么惨,被人以江湖中非常著名和常见的“华山剑法”挑破胸前衣服。不单郭琰瞪大了眼睛,其他人亦是满脸写着惊讶,一副不能置信的样子。
当扬武的剑锋抵上郭琰胸口时,李月容失声惊呼,只呼出一个“啊”字就赶紧打住。因为扬武回头望了她一眼,他的目光告诉她他恨她,无论她怎样求她他都不会听她的。
就在扬武准备收回抵在郭琰胸口上的长剑时,扬武感觉剑尖处一空,郭琰的身子倏地暴退丈许,眼前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位穿深灰色长袍的中年人。
李月容喜道:“爹,你来的正好。”
那中年人正是浮云山庄庄主李天雄。李天雄其实到了有好一阵子,只不过他脚步轻,而扬武全神对敌,李临风、李月容等人则全神观战,故都忽略了周围的变化。郭琰是被李天雄以深厚内力吸过去的。郭琰忙向李天雄称谢。李天雄只是略一点头,然后踏出几步,对扬武道:“这位小兄弟年纪轻轻,剑艺便如此不凡,实在令人佩服。李某技痒,想向小兄弟讨教一二,但不知小兄弟能如我愿否?”
扬武见李天雄器宇轩昂,步履平稳,隐有高手风范,说话又那么客气,虽然站在敌对的立场,仍不禁对他生出些微好感,抱拳一礼道:“讨教二字不敢,单凭前辈方才那一手隔空摄物的上乘内功,晚辈就望尘莫及。晚辈此来只想一观宝剑,并无冒犯之意。刚才在下已经解释过了,可是没有人相信。在下不想无缘无故地与人交手,前辈如果迫在下动手的话……”
“好极了,李某正有此意。屋上动手不方便,不如我们下去动手。”
说罢望着扬武,不让他退却。
扬武暗忖这一家人均是不进理之至,眼见无路可逃,唯有跃下屋檐。李天雄随后跃下。跟着李临风等人纷纷飘身落地。
就在方才李临风展示宝剑之处,扬武与李天雄双双站定,各自打量一番便开始比剑。李天雄有心成就一番大业,对扬武动了爱才之心,想收扬武为下属,决定以最少的招数击败扬武,以武功慑服扬武,一出手便是自己最精擅的“风雨十八剑”“风雨十八剑”最重气势,需经使剑者贯注内力方能发挥其威力。剑法的优劣全在于剑手内功的深浅。李天雄内力深厚,“风雨十八剑”经李天雄施展开来竟隐有风雷之声。
扬武只觉被李天雄的剑气袭中如遭鞭笞,自己的剑刚搭上对方的剑就被反震开,同时还有一股古怪内力沿剑传至手臂,往各处经脉乱钻,几乎握不稳剑。对手很高明,将扬武的所有攻势在发出之前就悉数封死,教扬武有招难施。扬武心头暗懔。李天雄的攻势铺天盖地而至,扬武步步后退。“风雨十八剑”是剑魂阁镇阁之宝,魔宫有“风雨十八剑”的剑谱,不过“风雨十八剑”需要以深厚内力使出方能发挥威力,当时扬武在魔宫之时以练拳脚功夫为主,兵器功夫为辅,剑法只练简单易学的,过于艰深的“雪山剑法”、“天山剑法”、“风雨十八剑”“魔剑九式”、“狂剑九式”、“幻剑九式”等剑法魔君都没教扬武。“雪山剑法”和“天山剑法”如果不是老师奚百娇带扬武到魔宫外面画画写生,在高兴时候偷偷教,扬武还不会。
转眼间李天雄一路“风雨十八剑”使完,居然不能令一个后生小辈弃剑认输,大感颜面无光,恼差羞成怒之下下手加重了不少。
扬武改使“雪山剑法”“雪山剑法”也是扬武最喜欢的剑法之一。李天雄改使“追魂夺命剑法”“追魂夺命剑法”是鬼教镇教剑法,而鬼教是魔门七派之一,受魔宫领导,扬武也会“追魂夺命剑法”应付起来从容不迫。
扬武年纪轻轻,剑法就如此高明,李天雄不由对扬武肃然起敬,敌意全消,正不知该如何措辞,好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来,又不让扬武失面子,忽然发现身边已多了一个黑衣中年人。那中年人道:“四弟,你已经没有战意,就把对手交给我吧。”
来人是李天雄的堂兄,九重天宫宫主李彦之。李天雄微微颔首,默默退了下去。李彦之凝视着扬武,缓缓道:“年轻人,我们在此战之前先赌一把如何?”
扬武皱眉道:“在下没有兴趣跟阁下赌,是战是和一言而决,别婆婆妈妈。”
扬武对李彦之凌人的气势感到极不舒服,出言也就不客气。
李彦之冷笑道:“好狂的小子,你是老夫一生所遇的第三个不怕老夫的人。”
李彦之才狂,别人为什么要人怕他?另外两个不怕他的人是谁,扬武并不关心,这个世上很少有他关心的人和事。
李彦之望着扬武,接着道:“如今你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做老夫的属下,要么就是死路一条,老夫掌下从来不留活口。”
“够了,胜负未决,空言何益!”
扬武喝止道,长剑指向李彦之,剑身在内力激荡下不住振颤,发出奇特的声响。
围观者知道大战即将开始,一齐屏息凝视,谁都不想发出声音。李彦之见扬武能以内力激剑发声,虽感讶异,却未到震惊的地步,仍不打算用兵刃。
扬武虽然被对手轻视,心中却无分毫怒气,能忍受失恋之痛,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扬武心如止水,尽将敌人情势反映其中,迅速确定最佳攻击位置,然后发出华山剑法第一招“小桥流水”当剑身快触及李彦之时,李彦之低哼一声,身形连晃,竟在瞬间化出数个身形。
扬武分辨不出对手的真身,唯有抽身而退,弃攻为守,施以守招“呆若木鸡”“木鸡”其实并不呆,变化多端,隐藏无数后着。
李彦之见自己一招就迫得对手弃攻为守,不免得意忘形,伸手就欲拍断对手的长剑,若非变招得快,四根手指就给削掉了。李彦之又惊又怒,杀机陡生,猛提真气,发出“灭日神功”摧金碎石的劈空掌力,遥遥击向扬武胸口。
扬武内功虽然不弱,但是与李彦之数十年修为相比仍有一段距离,顿感气血翻涌,护体真气被震散。扬武来不及凝聚真气,李彦之又连发三掌。扬武终于支撑不住,喷出一口鲜血,两眼金星乱冒,眼看着就要摔倒。
就在此时扬武耳边传来一个清脆而焦急的声音“跟我走”竟是蒙面女郎的声音。与此同时,扬武腰间忽被一匹白练缠住。扬武被白练带起,飘移两丈,跟着一支温暖而有力的手抓住他后背的衣服,如飞鸟般跃上屋檐。
李彦之奋起直追,蒙面女郎踢起漫天屋瓦,铺天盖地般袭向李彦之。李彦之虽然强横,也被屋瓦阻了片刻。而就在这片刻之间蒙面女郎已同扬武一起消失。
长江边上,一艘小船孤独地停泊在岸边。两名青衣小婢立在船头,不停地翘首北望,脸上明显的露出焦急之色。船尾端坐着一位老年女人,不言不动,似在运功调息。两名小婢一样的装束打扮,身段苗条,相貌清秀,宛如天宫一对美丽的宫女。她们是如此的美丽不凡,当可想见,她们的主人更加不凡。
这两名小婢都得到她们的主人传授武功,自幼修习,于内功颇有造诣,目力甚佳,虽然夜幕沉沉,但借着微弱的月光,其中目力较好的小婢已可见到数十丈外有一团黑影接近,转眼间已可依稀辩出相貌。目力较好的小婢惊喜道:“啊!小姐回来啦!刘婆婆,小姐回来啦!”
另一小婢也发现了,跟着惊喜叫嚷。
最先发现小姐的那小婢话才说完,黑影已到了小船泊系处。那黑影正是蒙面女郎,腋下挟着比她高大的扬武仍然步如流星,轻功好像不受影响。抵达岸边,蒙面女郎轻轻一点,跨过三丈距离,天马行空般落入船头。小船只是微微一晃,扬武暗自佩服。
蒙面女郎吩咐道:“奶娘快开船,敌人追来了。”
语气甚急。那老妇人原来是蒙面女郎的奶娘,她应了一声,蓦地拔出佩剑,挥剑斩断系船的麻绳。两名小婢伶俐地坐到自己的位置,摇橹舟。
蒙面女郎放下扬武,叫扬武在船舱坐下,自己则走到船尾,对着水面连续发掌,她每发一掌小船便向前窜出数尺,发出十数掌后,小船离岸已有十丈。
这时李彦之才追至江边,见蒙面女郎和扬武逃上小船已划出很远,追之不及,气得以“灭日神功”拍击江面,水柱激起五六丈高,骇人的波涛迅速扩散,追上十丈外的小船。小船随波而动,被甩到四五尺高的浪尖上,险些倾覆。两小婢齐声惊叫,刘婆婆和扬武亦心中大惊,唯有蒙面女郎镇定无比,真气流转,力贯双脚,以内力与声势惊人的波浪相抗。
在四人的惊嘘声中,小船从浪峰落到浪谷。这波浪是人力所为,声势虽大,但衰减的也快,才几起几落,小船便已回复了平稳,无需蒙面女郎以内力维持平衡。而小船为波浪相送,眨眼间又前进了十丈。李彦之没有“凌波渡虚”之能,也没有“一苇渡江”的轻功,至此唯有望江兴叹。
不久,小船划到江对岸。五人弃舟登陆,觅了一处隐秘的地方。蒙面女郎自怀中摸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粒乳白色的药丸,递给扬武,道:“这颗药丸你服下,对你的内伤大有益处。你现在就开始运功疗伤,我替你护法。”
扬武道了声:“今夜蒙姑娘相救,他日在下必有补报。”
吞下药丸,然后就地盘膝疗伤。一个时辰过去,两个时辰,三个时辰……扬武疗伤渐渐到了最后关头,头顶蒸气缭绕,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呼吸由细长渐趋粗重,额上泌出许多汗珠,身子开始轻轻地颤抖……当扬武不再颤抖,脸色恢复如常之后,蒙面女郎知道他即将功成,便带着奶娘和两个侍婢悄悄离开。
扬武醒来之后,环目四顾,一个人影都没有。那位神秘的女郎已不辞而别,扬武怅然若失,就像做了一场梦,虽然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梦醒后发现一切都不是真的,那种失落真不如不做那场美梦。迷一般的少女,迷一般的相遇,迷一般的出现在浮云山庄,迷一般的救了自己,又迷一般的离去,扬武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神秘的蒙面女郎。
扬武漫无目的地乱走,一日来到茅山,身上银两已尽,幸好发现一座荒废的古庙,清理杂物打扫一番,便住进了古庙。在此扬武苦修内功,抽空打些野物,采些野果为食。每过一日扬武对蒙面女郎的思念就深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