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大紫荆勋贤,书香门第
    魔侠图录守关者之一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大紫荆勋贤(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及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自1997年开始颁授,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获颁大紫荆勋章的人士可於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
    1924年,生於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着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校旱。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着作被改编为多套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的武侠校旱作家之一的基础。
    金庸早年於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 、黄沾 、蔡澜)
    金庸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29年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
    1937年rì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於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chóng qìngzhōng yāng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zhōng yāng图书馆挂职,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rì报》暂任外勤记者。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1948年毕业。
    2005年10月,已81岁的金庸离开香港,往英国剑桥大学求学,并取得历史硕士、博士学位。
    2009年开始,以遥距教育方式在běi jīng大学修读中文系博士,预计在2013年8月毕业。
    浙江桃花岛上的金庸铜像。两旁的楹联为着名的「飞雪连天shè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46年秋,查良镛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běi jīng到**外交部求职,但因不满**外交政策而归并重入《大公报》。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期间与同事梁羽生相识为友。而后总编辑罗孚安排查与梁写武侠校旱於副刊连载。梁羽生编写《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写《书剑恩仇录》,引起轰动,顿时金梁齐名。
    1956年,与同写武侠校旱的梁羽生和百剑堂主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随笔,给「新派武侠」留下了一段历史见证。
    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9年於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鵰侠侣》。
    1953年至1958年期间。他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其中《绝代佳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金章奖。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与程步高合导《有女怀chūn》及胡小峰合导《王老虎抢亲》。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还为电影歌曲填词。
    1959年,查良镛等人於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rì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
    1991年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亿元,1991年明报集团香港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於是他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静修、游山玩水、研经,他在1991年的《资本杂志》的《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誉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查良镛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校旱」传为美谈。
    1960年代,由於中苏交恶,中国大陆安全无保障并面临威胁,开始积极发展研究核武器,陈毅在1963年提出了「核裤论」:「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
    查於1964年在《明报》发表《要裤子不要核子》社评,反对在贫穷情况下造原子弹。左翼报纸《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等以「****」、「亲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场」回应。
    直到最后陈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击。虽然明报系列并非激进刊物,但文化之大革命爆发时,查良镛和《明报》公开对其持反对态度。
    在《明报月刊》40周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对着干,具体展现在纪录彭德怀功绩、出版吴晗的《谢瑶环》剧本,极力扞卫中国传统文化和批判错误抨击。
    查遂被被香港左派分子骂为「汉jiān」、「走狗」、「豺狼镛」;更曾受死亡恐吓,一度离开香港暂避。回港后一路受香港zhèng fǔ特别保护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
    1973年chūn,查良镛曾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běi jīng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随后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为核心且争议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备受争议的「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这个方案相对当时各界所提出的众多方案中比较保守,因而被认为有碍mín zhǔ进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后有各种针对他的示威抗议发生。
    实际上查之本意为给mín zhǔ派李柱铭、司徒华两人留出余地,但当天两人沉默以示抗议,使得最为保守的这一方案得以通过,大出查氏所料。
    然zhōng yāngzhèng fǔ当时认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后作修改并被纳入基本法使用至今。1989年běi jīng发生了89民运。5月20rì,「首都戒严令」发布当天,查良镛辞去基本法草委、谘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
    金庸对武力镇压学生表示伤心。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