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意思蒋先生听明白了,国际上中国不再孤立,国内拥有了可以满足作战需要的军工生产能力,中国并不惧怕其切断外援,具备了和苏联争夺蒙古实际控制权的底气。
身在大后方的他整天得到的都是某处作战不利、某处引发民乱、某处水灾旱灾、某处施工停顿、某处勘探无果、某处遭受轰炸、某处壮丁逃亡等不良消息,几乎没有中国实力增长的切身感受,不像**前方战线稳固、后方安定、农工商快速发展形成的强烈自信心。
蒋先生羡慕呀!陈海松这小子一贯眼光独到,切入点出乎意料,占据的河西、河套、山西、关中原本都是贫穷不堪之地,转眼间成了主要产粮区,偏偏还有煤铁、石油,上千万的国内外难民不但没有成为累赘反倒成了农业、工业、军工的建设大军。从周恩来的言语中他感受到了**人越来越厚的底蕴、铿锵前进的步伐、挑战列强的强烈愿望。
两年的励精图治他们有了国民政府望洋兴叹的实力,陈海松在沿海的一系列军事经济动作彰显出快速发展的八路军已非**可比,现在又盯上几乎被国民政府无奈放弃的蒙古,长期滞留绥远的神秘重型部队做好了出征准备,看来大同战役就是为这次蒙古行动进行预演。
谋后而动决胜千里,这样的布局和准备少不了陈海松的筹划参与,看来他们并不是只在嘴上喊喊给政府添添堵,是真想借机拿下蒙古的。收复离散国土何等荣耀。蒋先生一下来了兴致。“**的思想转变和实际努力蒋某很高兴。你们应该是有收复计划的。给我说说。”
周先生看出来蒋先生对此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心里踏实了一些,作为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政治家蒋先生肯定不愿背负昏庸无能、丧权辱国的骂名,过去之所以一再退让确实有很多内外部因素的干扰,全面抗战爆发出的血性和顽强才是他的真实性格,他和他的集团一样不甘心国家积贫积弱、毫无尊严、受人歧视,缺少的是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具体方法。
同样有着民族主义倾向的周恩来早已胸有成竹,陈海松的计划正在一步步付诸实施。他要借助国民政府的名义和**的军力实现在蒙古问题上的国共合作,达成实际控制蒙古的初步计划。善于沟通的他开始作出分析:“委座以为日苏交战,谁的胜算更大一些?”
这可真不好说,两个工业化强国都有着庞大的现代军事实力,都把中**队打得狼狈不堪,大多数中国人对他们是厌恶却又恐惧的,蒋先生也不例外。“这个,远东战役双方打成了平手,日本人似乎更加英勇善战一些,不过苏联拥有更多重型装备。谁都占不了上风。”
“如果日本关东军战败会怎样?蒙古会面临怎样的外部形势?”
“那当然好,政府一直希望苏联军队能在东北地区发动进攻。夹击关东军,可是斯大林并不愿意,他非常担心欧洲的德国向苏联欧洲领土发动进攻,他的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西线,远东并不是他的作战重点,不多的军事力量基本用于边境防御,机动兵力并不多。
而关东军的挑衅实在是愚蠢至极,也算帮了我国的忙,迫使苏军在远东增加兵力和装备,上次远东战役日军不仅死了两三万人,重装备消耗殆尽,还让陈海松在辽宁一带占了大便宜。这次虽然他们偷袭得手占据防守之利,然而在重装备上依然处于下风,失败是必然的。
苏联红军这次不会像上次那样放他们退回边境线,搞不好还会追过边境,关东军整体将受到惩罚性打击,日军的整体实力会受到进一步削弱,对内地的抗战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对于蒙古来说却不一定是个好消息,苏军获胜,驻军数量增多,公路、铁路、机场大量修建,苏联对蒙古的控制得到加强,乔巴山之流会更加坚定独立分离的决心。”
周恩来没想到蒋先生对苏联的军事力量这么有信心,也从他的口气中听出些许的无奈和遗憾,似乎也不希望苏联轻松取胜继续控制蒙古,笑着问:“那要是苏联战败呢?”
“苏联战败?这不可能!”“双方旗鼓相当,交战胜负难料,怎么会不可能呢?”
“苏联的国土面积比咱们还大,军队数量比咱们也多,飞机、坦克大炮、机枪更是日军的数倍。经国说他们的军官冲锋在前战士奋勇争先,拥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相当勇悍。”
“这么勇悍的军队为什么被日军差点打进海参崴,伤亡数量是日军的三倍?”
“这个,这个,黄杰、经国等人分析,苏联内部的肃反导致各级指挥员和战斗骨干缺乏。”
“那你认为当今的苏联军队这个致命的弱点得到弥补和纠正了吗?”
蒋先生、陈布雷可没多少苏军资料迷惑地看着表情严肃的周恩来,心里产生一丝不安。
“海松也认为毫无道理的肃反严重损坏了苏军的指挥体系和作战技能,严重依赖火力打击,忽视战术技能的训练和诸兵种的协同。他这次去苏联偏巧遇见日本特工对斯大林的刺杀行动,受到刺激的斯大林再次发动内部肃反运动,远东部队同样受到波及,据说布琼尼元帅组织的边境演习效果很差,紧急调集的三个步兵师、三个坦克旅、三个飞行团还有三个蒙古骑兵师面对23师团几处沙丘阵地打得很吃力,后方运输线和物资基地屡屡受到攻击。”
“你的意思是苏军可能会遭受失败?”这可是自己从没想到过的,日军有能力攻出去吗?野战中苏军还怕日军?最坏也就像海参崴一样两败俱伤打成平手,怎么会失败呢?
“失败不失败。现在还不好说。但劳师远征顿于敌阵前久攻不下。后方又出现大批日军特战分队,实在不是好的态势,如果再有日本飞机和新锐师团侧翼攻击则相当危险。”
“听你说的就像是陈海松在指挥日军一样!你别把鬼子想的跟八路军一样战术灵活。不过还真是有可能,侧翼迂回本来就是他们的主要进攻方式,现在竟然搞出了特种兵,这比较麻烦,斯大林都能遇刺苏联人肯定对付不了。你没有向卢斡滋大使通报你的分析吗?”
“有必要通报吗?”“为什么没必要?”
“你到底是希望苏联赢还是输?”“当然希望他赢了!”
“苏联赢了对中国有好处吗?”“难道苏联输了对我们才有利?”
“委座,国与国之间没有天然的朋友和敌人。一切应该围绕着本国的现实利益来考量,而不应受到传统感情、意识形态、物质利益的影响。危害我国利益、霸占我国领土的国家谁遭受打击都对我们有利,而相比较之下我更希望苏联遭到沉重打击使我们有机会重返蒙古。”
这可太新鲜了,两个强国打仗,咱们中国从中占便宜收复国土,可能吗?陈布雷和蒋先生交换了下振奋惊愕的眼神问道:“周先生的想法太奇特,陈某愚钝,还请明言。”
“布雷先生,维护国家利益不一定要与侵略者直接对抗,善于利用其矛盾。趁虚而入不失为弱小国家借力打力、借机发展的良策,日苏冲突就是我们发展自己削弱敌人的机会。我们不能像腐朽的满清王朝一样对自己国土上的日俄战争保持中立,远远避开、无所作为。
张鼓峰时我们刚刚进入东北,力量弱小只是在敌后利用了一部分机会,结果不仅对日本影响深远的辽东工业走廊发动了劫掠行动,摧毁其工业原材料生产基地,至今尚未恢复。空虚的北满、蒙疆也铲除敌伪势力建立了许多根据地,收缴人枪部队规模迅速扩大。
这一次同样是我们的机会,苏联兵力分散集结困难,重武器多后勤补给任务繁重,为我军工程兵部队和辎重部队进入蒙古创造了条件,如果苏军遭受打击势必造成日军攻入蒙古,而他远东已无机动兵力又不想动用欧洲地区的兵力,自然会要求中**队协助作战。
那时我晋绥军区机械化军、飞虎第三师、蒙古族骑兵师、工程兵部队、辎重部队十余万人即可名正言顺派进蒙古,支持苏联作战也好、反击日军侵略也好,总之我们是以合法的身份、合理的理由、抗日的名义恢复在蒙古的存在,国际社会对此不会有任何异议。”
**果然做出了趁乱进入蒙古的作战部署,一看就是陈海松的习惯打法,坐山观虎斗、下山猛吃肉,可他毕竟年轻不知道他要对付的是军事经济实力庞大的苏联,是政府不能得罪的苏联,在庞然大物面前你那十万人根本无法控制局势,吃不着肉还得硌掉几颗牙。
“恩来兄,你想的太简单了,斯大林是什么人?那是个意志极其顽强、视土地如性命的沙皇,他会轻易认输?我敢保证前线如果失利他会调集所有兵力兵器发起不间断的进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控制住的蒙古地区拱手让给咱们,他不会请咱们去的。
日本人也没想和苏联人死掐,他的目标还是咱们内地,挑衅是关东军证明自己实力和地位的方式,为的是占据心理优势可不想把全部家当陪在蒙古高原,苏联人一玩命他肯定退过哈拉哈河,以胜利者的姿态签订条约,迫使苏联放弃对中国的支持,恢复边境线结束战争。
所以苏联人战败的后果很严重,我们不仅无法进入蒙古,还会失去唯一盟友的帮助,中国将变成孤家寡人,承受志得意满的日本人新一轮的进攻。这是在玩火,政府不能冒这个险!”
陈布雷受到启发也补充道:“即使我们进入蒙古,就算晋绥八路军不负所托把日本人赶出了蒙古,苏联人要求我们撤出,政府怎么办?撤不撤?撤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撤就会损害中苏关系,不仅物资弹药没得想,甚至有可能引发中苏两**队的直接对抗。
政府能冒这个险吗?要知道一个日本已经让中国剩下半条命了,再加上一个苏联,两面作战、内外交困之下我不知道兰州以西、黄河以北还能剩下多少土地是中国的?穷兵黩武、妄自尊大、投机取巧那才是民族的灾难呢!我为**诸公所不取,还请周先生三思!”
弱小的实力导致强烈的自卑、有求于人造成瞻前顾后退缩忍让、狭隘的视野看不到潜在的机遇,这就是国民政府对外关系毫无进展的根本原因,蒋先生是没有这个魄力和勇气的,看来收复蒙古的计划只能由**独自完成了,不过他需要国民政府的默认支持。
“委座、陈先生,民族的崛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就像我们不能指望日本人主动退出中国领土一样不能指望斯大林良心发现主动退出蒙古、新疆的驻军,需要我们自己夺回来。
夺回国土一是直接的军事抗争二是和平谈判,对日本我们采取军事对抗的方式武力予以驱逐,考虑到两国地域、人口、资源的差别和中国工业的发展军队的进步实现起来并不难,三五年内就能做到。苏联我们则采取军事合作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领土争端,一方面我们有求于他另一方面他拥有庞大的战争潜力,武装对抗的确不是国家所能承受的。”
“我早说过,中国需要放眼长远,只要我们坚持总是有办法一一解决的,先把日本人赶走,积聚起经济军事实力后,我们可以借助欧美的调停和平的收回新疆、蒙古。你放心政府不会放弃这些国土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帮助苏联赢得胜利,陈海松那里还要继续作战。”
“委座,如果苏联政府请求中**队进入蒙古与日军作战,该作何回应?”
“不会的,苏联军队要是都无法抗衡,中**队过去了也没有用。”
“战场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应该对各种可能做出预判,以免措手不及。”
“要是真的发来请求,当然是要出兵相助的,不过那边都是八路军系统的部队,出兵的数量、方式还需要你们跟苏方协商,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带有政治企图造成两军的冲突。”(……)
ps: 鞠躬感谢书友寂寞了无趣的月票支持,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