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希望》杂志上写男女问题的专栏,《希望》杂志为我开了一条热线。正准备写一篇关于“外遇”的短文,便接到一位女性的电话。
她说很困惑,正处在三岔路口上,她一再声明她还没有外遇,但她感到很快就会有外遇。原因很简单,她结婚六年,丈夫人好,不知为什么当她面对他时,却很难爱。
她不想回家,但又不愿伤害他,就这么一天天忍受着。现已快忍不住了,压力很大,精神近乎崩溃。对她有好感的男人现不少,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这种困惑。人生有许多这样的三岔路口,喜欢和暗恋你的人说不定突然就出现在你面前。也许你从未想过外遇,可外遇的目光和机会却像星星一样频密。
一个打错的电话、一次十分平常的问路、电梯上的礼让、回家路上一丝顺眼的微笑……,都可能是外遇的契机。说不定此时此刻外遇也正悄悄地向你飞来,然后改变你以后的人生。
外遇表面上是对不如意婚姻的背叛,但更深的另一面还在于它是一种生理冲动。每个人体内的性激素被异性吸引并产生化学反应时,人的性细胞就会举行暴动,集体来抗拒理性的制约,做出被人称之为“爱”的事情。
有趣的是,当生理的渴求越过理性的警戒线,外遇就会成为心理和生理的共同需求。它们会将外遇锁定在人的双重属性保护之内,使原来的情感结构成为废墟。
千万不要以为简单去做外遇的思想工作,就能解决外遇的根本问题。现在外遇很普遍,有人说它是深秋一片枯黄的落叶,是情绪中掠过的淡淡的惆怅。可是当他们自己成为当事人时,突然而至的情感变数,会让他们明白外遇是地震、是火灾、是洪水甚至是战争!
的确,如果我们将外遇放进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会发现外遇是心灵开放的佐证,是对婚姻质量的一种调整,但同时又是容易招惹魔鬼上身的游戏。外遇是永远与婚姻并存的影子,它在破坏原有情感关系的同时,又优化人们对复杂情感的认识。
外遇的确令人困惑,平面地理解它,就犹如一个不出门的农民评价国际形势。外遇处于隐私时它是个人问题,但外遇一旦社会化它就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外遇有合理与不合理的两面,但我们的法律十分滞后,直到今天仍没有对付外遇的法律依据。
人是变化的,最早外遇对婚姻的威胁是在婚后七年左右,俗称“七年之痒”。后来是四年左右,现在有关报道又说是两年左右。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的观念根本跑不过体内性细胞喜新厌旧的过程。
问过许多外遇的人,他们都说本来也很想维护家庭的稳定,可当对原有爱人的依恋失去后,就很容易被别的异性吸引。一旦外遇,心态和视角都会改变,甚至不明白当初为何那么疯狂地爱过去的人。
当然,有些外遇也属“补充型”,寻找“补充”的人会因此而内疚。有时外遇者会加倍对家里的好,这反而令蒙在鼓里的爱人感动不已。可当婚姻如危房已无法挽救和维持时,外遇就变得像新希望和拆房队,它使每一方面都受益。尽管外遇已不新鲜,但外遇却常常考验着当事人的素质。
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突然对我说:他妻子发现了他有外遇,并求我代他与他妻子谈一次。他妻子是一家出版社编辑,很忙,约了几次才见面。我们谈得很短,但她说的却很特别。
她说:第一,他是否有外遇她不会主动去打听,更不会去捉奸,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私事;第二,如他有外遇又能按隐私的规则去自律,做到不让她知道,这便是他的聪明;第三,假如外遇暴露而他又不主动与她沟通,甚至企图隐瞒事实,这就是他愚蠢;第四,如果他能坦诚地与她深刻分析他们的婚姻现状,并共同实是求事地做出选择,这算是他的明智。
这番话很值得咀嚼,应不失为认识外遇和解决外遇的高见。在我们所处的大改革、大转变、大调整年代,婚姻也难免面对新的挑战。简单地指责外遇和简单地赞同外遇,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当代婚姻已不像传统婚姻那么简单。如果说当代婚姻是一部上网的电脑,你最喜欢的网页就是你的爱人。说实话,每个人都可能离开最爱的网页到别的网页去看看,如果突然你发现新网页更能吸引你,你肯定就会外遇。就这么简单,这不是可以防范和回避的事。
如果有一天你也站在情感的三岔路口,像前面那位女性一样困惑,就请你参照一下我那位有外遇的朋友妻子的说法。如果你还觉得不解,也可以给我电话,让我们共同分析三岔路口,作出一种尊重生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