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姬的孩子一出生,立储的话题便悄然于宫廷私语间流转蔓延。
拓跋宏自然应该倾向于陈规。他不能违背常理,更不能有负死者。然而,又有谣言说,太皇太后的态度不甚明晰,似乎属意于二皇子……而另一方面,拓跋宏对高贵人母子的宠爱是人所共见的,他欲废祖制的决心,也在这些日子里隐约透露一二——即便有时候并未明说,善于察言观色的臣子多少也能窥知一些。
事情便微妙起来。然而,风平浪静,依然维持在表面上。
挑起这个话题的是璎华,自始至终不甘寂寞的袁璎华。“大皇子一向被视作储君,如今,平地里却起了这样的风波!”听她的口气,并非愤愤不平。三分惊疑,三分鄙夷,余下的便是幸灾乐祸了。
我并不能肯定究竟是怎样的“风波”,只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淡淡一笑:“并非有怎样的风波,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袁璎华旋即笑道:“真正的风波,我们看不见罢了。不过,这未必就与我们无关。”这话又是有所保留的。她漆黑的眸子扫到我脸上,直直地望进去,又是一笑,“尤其是你啊,冯贵人!”她重重地咬了这个“冯”字。我心中一怔,隐约明白她的意思,面上不觉有些发烫。
“太皇太后放弃立长,恐怕不是冲着二皇子去的。”她冷笑,唇角一勾,目光并未离开我,我却避开了她灼灼的注视。莫非,为了冯家,太皇太后欲以此除去高贵人?然而,当初为皇上聘下嬿姬的,恰恰是她;开解我无须争一时之宠的,也是她。
袁璎华以手绢轻轻按住唇角,蓦然又甩出一句:“不过,用心良苦也需防意外。只怕反而逼得皇上要废祖制。这名义上的祖孙俩倒起了冲突。”她笑,轻纱手绢掩不住笑意里的悲与怨。
我茫然望着她,因这直言不讳而震惊。太皇太后和皇上,她尽管忌惮,却并不放在眼里。于是,我并不真的憎恶她了。
她依然笑着,却有些恍惚。“若是皇上肯废祖制,我当初又……”她蓦然一惊,硬生生吞下了半截话,目光中已不复方才的尖锐。我亦心惊,想起她曾与林妃同时怀孕,四个月时却小产了……我心中霎时凛然,背脊发凉,却又逼出薄薄的汗。
“妙莲,你认为谁会是皇太子呢?”太皇太后的问话,在几日后——初夏清新的早晨,鸟叫虫鸣唤来晨曦,她亲自持一把长柄提壶,流连花间。
在入宫将近一年的时间,我渐渐了解到,越是重要的事,她提起来就越是平淡。譬如此刻。我便如往常一般笑道:“难道不是大皇子么?”
“噢,应该是大皇子。”她并未回头。
然而这一句,却让我失望了。她难道不是倾向于二皇子?我也是矛盾的心情。隐约希望是二皇子,却又怕拓跋宏在此时提出要废祖制——今日的拓跋宏毕竟不同于往日。谁又敢冒这个险呢。
“你心里也认定是大皇子么?”太皇太后又问。因她依然没有回头,所以我有余地略作思忖,掩饰心中的不安,然后回答:“我以为,贞皇后林氏,不能白白搭上性命。”
“哦?”她似有些诧异,从容地转过身,眉毛微微挑了一下,“你说她么?”
她或许以为,我为了借机除掉高贵人,必会倾向于立二皇子。然而,并非如此。这一瞬,我想,若真的立二皇子,只怕拓跋宏真的会下决心废祖制。我的看法,类似于太和七年赐死林妃时的太皇太后:祖制固然该废,却不能为了今日的高贵人而废。何况,我不愿他在此时,在他未能有十足胜算的时候,贸然提出。我要他有周全的策划,长久的辉煌。这番想法,是真心为他,也是全心为己。
我又说道:“贞皇后是因此而自尽的。如今,您舍了大皇子,该让皇上情何以堪呢?”
“你是真心为了皇上好?”太皇太后不动声色地微笑,“妙莲,是真的么?”
我心中惴惴的。自从上次借口母亲抱恙为她所识穿,便察觉到,一切似乎有些不同了。在她的注视下,我不安地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将手中的水壶交给宫女,又接过手巾,仔细地抹了抹手,终于平静地说:“我也是这样想。所以,储君的位置非大皇子莫属。”
我大惊。此刻才意识到,她心里其实从未倾向于二皇子#糊是故意的,故意透出口风,却又有所保留;故意让人捉摸不透,在背地里惶惶地猜测。这些日子的风云暗涌,她是知道的。只是,她冷眼旁观,以此试探拓跋宏,也试探了我。
拓跋宏已然透露出废祖制的意向。他不会像三年前那样,泣求太皇太后免爱妃一死。
而我,在此刻才幡然醒悟。还不如直接赞成立二皇子呢。毕竟那只是争宠女子的寻常之心。而我倾向于大皇子,又作了这番说辞,加之不久前刚被她识破的借口,她显然是不信我的。与其让她觉得我有所保留,倒不如让她以为我目光短浅。
然而,覆水难收,后悔亦无用,只是心中惴惴,窃窃思量而已。
太皇太后微笑,又决然地说:“不独皇上,我同样也不能失信于林妃。”这一语,颇有须眉一诺千金的意味,尽管她未曾真的给过林妃什么承诺。
凝视着花上宛转的露水,她又笑道:“何况高贵人,她实在成不了什么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