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工作就这样闹哄哄地展开了。
先是搬了一趟家,郝强利用他的关系在一所大学的招待所内用很便宜的价钱租了一间房子,里面除了一张大长桌,还有三张单人床,实在不像个办公室。这个招待所并不在所属大学的校区内而就在一条挺热闹的街上,符合郝强的要求。邢大伟自打从新疆过来之后就一直和马小宝蜗居一室,时间长了小宝开始烦了,因他本人的私生活已经无法保障——性生活更是无从开展,从以校风开放著称的美术学院毕业的他是可以随时找来一起睡觉的性伙伴(都是他的女同学、女校友),只是缺少空间。他的前老师终于读懂了他的烦躁不安,就干脆搬到编辑部去住了,那儿还有暖气,这北方冬天的日子就好过多了。邢大伟连个招呼都不打便公然抱着铺盖卷入住编辑部的事,让宋旺旺很是不满,但嘴上却没说什么。
开年就要出刊,时间十分紧迫。在搬完家后立即召开的由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的第一次“编前会”上,主编宋旺旺对执行副主编洪涛突然拿出的一份十分成熟的栏目策划案(还是电脑打印稿)毫无思想准备,显得处处被动,就这样原本要进行的讨论变成了对这一既成策划案的讨论,尽管遭到了邢大伟和马小宝师生二人充满情绪近乎无理的反对,可也得到了冯彪、江林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赢得了老梁头的肯定,郝强没有出席此会,但也看了这个策划案并打电话给老梁头说:洪涛做得很不错,可行。面对眼前的局面,宋旺旺只好表示同意,为了保持风度勉强说了几句赞扬洪涛的话。会开完了,让冯彪心存不悦的是:自始至终,洪涛没有提到他的名字,虽说绝大部分栏目名称都是由他想出来的,但却没有提到他的名字,给人感觉这都是洪涛一人做出来的。
但很快他就心理平衡了,因为很快他就在编稿一事上得到了回报:这一期创刊号的主要稿源是宋旺旺和邢大伟北京约稿余下的部分,洪涛和江林分别从他们各自的原单位拿来的或是借本职工作之便约来的稿件,洪涛把他拿来的稿件全都交给冯彪编了——这等于是在给后者送钱,因为编辑部的原先工资制度已被改革了,不再是头几个月一人900块钱吃大锅饭的那种,而是根据编辑编发的文字量计:谁编得多就拿得多,而社长、主编、执行副主编和美编四人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宋旺旺把他约来的稿子给了邢大伟编,洪涛把他约来的稿子给了冯彪编,江林自有其充足的稿源。
在《少女》那边就爱动笔的江林还动用自己多年采访北京摇滚圈的资源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摇滚大阅兵》的文章,洪涛读完之后的二审批语是:“有信息无思想,体现不出这个‘大’字”。总觉得作为一般的娱乐稿发了有点可惜,思来想去他就在征得江林同意的前提下,请对中国摇滚音乐也曾狂热过的冯彪将此文重写一遍,力争将一些文化的思考贯注进去。冯彪将江林的原稿拿回家去,买了两包烟,在灯下熬了一个通宵,牺牲了与女房东性交和睡觉的时间,一口气写了5000字出来。这个文字行当中的可怜人,从未写过约稿,逮着个机会便像是受了多大的鼓励似的,猛一写就让他给写高了,论述精辟,文采飞扬,也是多年无处发表的一腔压抑借着摇滚的话题全都释放了出来。他在第二天上班时将这篇改成的稿子带到编辑部去之后,竟引来内部的小小轰动,原稿作者江林说:“服了,服了,还是师傅厉害!”所有人都在夸他,甚至包括邢大伟,甚至马小宝也激动地喊了一声:“爽!”就这样,本来是娱乐版块上的一篇小文章,却被他改成了一篇中国当下文化扫描的大特写,最终成为创刊号的扛鼎之作和读者投票选出的“我最喜爱的文章”。
冯彪稀里糊涂地成了《世纪》创刊号的有功之臣,不光因为这篇重文,还有就是在确定封面的时候,本来马小宝照着邢大伟给他出的主意,在一幅基督教色彩极浓的欧洲古典名画上设计封面,甚至已经得到了宋旺旺和洪涛的默认,可是有一天,当江林拿出一厚沓他多年来在北京摇滚圈采访时所拍的照片,准备让美编马小宝选作《中国摇滚大阅兵》一文的插图,冯彪看着那些照片,忽然来了灵感,选出其中一张极为性感火暴的女摇滚歌手的玉照,十分坚决地提出要以此作为创刊号的封面——一开始,这个提议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连洪涛都认为一本叫做《世纪》的“大杂志”是不适于用美女头做封面的,后来是江林私下里拿去给郝强看,郝强力排众议说:“没错——当然要上美女”。
同看二审时宋旺旺和洪涛还起了一点小冲突,不过是一个想尽可能多地保留自己原先的文化版块,一个想尽量扩大自己新创的社会版块,争地盘,毫无结果的争吵,最后由梁社长终审时定夺。这回不用加班“盯版”了,郝强拿到本市最好的“省印”去印杂志,那儿的工人比他们这帮人还懂……
然后便是紧张过后的悠闲。到了公历年1996刚开始的某一天,上班迟到的马小宝手拿一本艳光四射的《世纪》创刊号风风火火呼啸而入,朝着众人围坐的一张大办公桌上一扔说:“咱杂志上摊了!满街都是……”
╔──海 岸 线 文 学──╗
│ 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