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离开报社的时候,于家驹正在主编室里为她转正的事情做最后的努力。肖主编看他那固执的样子,不得不耐心地把当初社里招聘的时候出台的政策再向他声明了一遍,特别强调了北京户口。由于他俩平时处得关系很好,肖主编还满有情趣地调侃说:“要我说,论相貌和才华,她完全可以做些其他的职业,比如那些公关部门,或者离不开文字工作的文秘之类的。”
于家驹“呼”地站起来:“说来说去,您的意思还是想让她离开报社?”
肖主编叹气:“户口问题像一座大山挡着,我有什么办法?”
于家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这时,李楠连门也没敲就闯了进来,慌张地说:“于老师,小杨阳走了!”
于家驹一惊,急忙问:“她去哪儿了?”
李楠说她也不知道。于家驹只好开动脑筋分析赵灵会去哪里。肖主编比他还急,拍着桌子催促他:“想起来了没有?这事可耽搁不得!如今社会上这些年轻女孩,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李楠吓了一跳,双唇直哆嗦:“不,不会吧?”
于家驹让他们冷静,自己在脑子里把赵灵可能去的地方过了一遍,开着切诺基四处找去了。
赵灵正站在后海的栏杆边,呆呆地望着涟漪翻动的湖水走神。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也搅乱了她的心绪。
她不知道自己这样站着要等待什么,反正已经足足呆了有两个多小时了。
她发觉一个人轻轻走到了身后,回头一看,是于家驹。她心里猛地一跳:难道是在等他吗?
于家驹哭笑不得。自己开着车把北京城绕了个遍,她却在这里悠闲地欣赏湖光山色,未免有点太滑稽了吧?想着,他不无讥讽地问:“会游泳吗?”
赵灵说:“会。在我们家的西面有一条大漠河,三四岁我就敢下河摸鱼虾了!我还是我们学校游泳队的呢!”
于家驹微微一笑:“看来,你是全才了,又会开车又会游泳的,我呀,放心了。”说完,拍了拍她的肩膀就要离开。
赵灵叫住了他:“别走啊。我知道你什么意思。要不要再仔细看看?”
于家驹不明白她的意思,再看时,发现她是站在一块很重的石头上。风把她外面的衣服掀开,原来她的腰上还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就拴在石头上。
于家驹既吃惊又觉得好笑,故意装出不以为然的样子说:“你这都是从电影和电视里学来的吧?还是在报社干呢,我看你根本没长大,跟四五岁的孩子一样幼稚。我告诉你,北京人热心着呢,没等你跳下去,他们就会把你脚下的东西搬走;即使你真的落了水,也会有人跳下去把你捞上来!”
赵灵反驳说:“这样的北京人只有你一个。”
于家驹笑笑:“不信?你往那边瞧!”他指了指不远处。
赵灵顺着他的手望去,果然看见人们三三两两地注意着这边,还相互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很显然都对她的举动分外关注和警惕。
赵灵看着看着,突然“扑哧”笑了:“真有意思,我是逗着玩呢,想试验一下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还关心我,不想连你都当真了。”
“你不会是这儿出毛病了吧?”于家驹一手指了指脑袋,一手将她拉住,不容置疑地说,“走,我带你去看医生。”
赵灵急了,挣扎着想甩掉对方,说自己没病。于家驹坚决不肯松手,一直把她拉上了汽车。旁边的人这才释然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小两口闹别扭,谁还愿意没事找事?
于家驹带着赵灵来到一个装修时尚的门口,赵灵一看门口的牌匾就不干了,那上面赫然写着:新新婚姻介绍所。
赵灵叫起来:“新新婚姻介绍所?喂,于老师,我看是你有病吧?要不就是居心不良!”
于家驹笑而不答。两人进了里面,穿过窄窄的走廊来到一个柜台前,马上有一位三十上下、长得十分标致的女工作人员热情迎过来:“二位好。我是新新婚姻介绍所的舒畅。请问二位是一起的,还是分别……”
于家驹朝赵灵做了个鬼脸,说:“我们是一起的,找王好医生。你告诉他,一个姓于的同学来找他。”
那女子很礼貌地让他们稍等,立刻打电话和里面联系。不一会儿,走廊深处出来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男子。那男子个子不高,胖乎乎的,大约也就三十岁出头的样子,看到于家驹,远远就热情地打招呼:“大记者,今天怎么有工夫来了?”
于家驹嬉皮笑脸地迎上去,热情地揽住对方的肩头,说:“别误会,我不是来登记的。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一个同事,叫杨阳。”
他没有说下去,王好已经会意地点头了。他把两人带到自己的办公室,观察着赵灵的脸色,问:“哪儿不舒服了?”
赵灵觉得挺好笑,又觉得这个行当挺新奇,就索性做出配合的样子,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喏,堵得慌。”
王好笑笑:“咱们这样,先聊聊。海阔天空,聊到哪儿算哪儿。”
赵灵也笑起来,不无嘲讽:“你不觉得太唐突了吗?咱们可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太陌生了!”
王好丝毫不尴尬,依旧面带微笑:“你错了,姑娘。每个人都有隐私,而往往那些不便对家人讲、也不便对朋友讲的隐私,最需要吐露给陌生人。因为讲了以后不必担心对方会有什么感受,更不用担心一旦说出去会对他的今后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如果碰上知心的,还会为他指点迷津。你说,不是这样吗?”
赵灵被他说得有些心动,嘴上没讲出来,却点了点头。于家驹看在眼里,找了个借口,知趣地离开了。
赵灵没出什么事情,于家驹的心里轻松了许多,由于这一折腾耽误了一些工作,回到编辑部,他立刻就坐在电脑前浏览稿件。看了一会儿,他不免有些失望:大多数文章主题立意平平,恐怕引不起读者太大的兴趣。他不由得想起了赵灵写的那几篇,唉,这姑娘如果不闹情绪该多好啊。
正在感叹,王好打来了电话。
于家驹连忙问心理攻势进行得怎么样了,王好在电话里大发议论:“我能看得出来,虽然她对我还不是非常信任,言语间保留了许多,但还是能感觉得到她逐渐轻松了。其实也没什么,外地人来北京闯荡,自以为有一个施展才能的大天地,可一碰上挫折就容易心理不平衡,这是他们的通病,这样的病人我见得多了。”
于家驹提醒他:“别光顾吹牛好不好?她不一样,我了解她的身世和经历,这女孩个性极强,还有……”
王好哈哈大笑:“我的大记者,下面你该说溢美之辞了吧?我替你说了吧。没错,她很聪明,也有才气,人长得也漂亮。可她毕竟年纪还轻,遇到的挫折已经超过了她的承受能力,所以她才有荒唐的想法。依我之见,要想改变她的心态,目前只有一个办法:让她换一个环境。说白了,就是离开你们的报社另谋职业。问题是,大记者你舍得吗?”
于家驹顿时左右为难了,只好把矛盾转移开:“关键不在我,在小杨阳自己的态度……”
王好说:“那好,我找个机会问问她。如果她愿意,大记者可别怪我过河拆桥啊。”
接完王好的电话,于家驹的心里更乱了。这时,小高送来一摞信件,他无心审看,摆摆手推给了李楠。
李楠一边拆,一边认真看起来。当信封快要拆完的时候,她看到其中一个信封上竟然写着“寻人启事”几个大字,便拿过去递给于家驹,说:“于老师,这应当归广告部管,咱们给他们转过去吧!”
于家驹随手接过看了一下上面的地址,突然兴奋起来:“别别,这封信可是我特约的。这个老杨,不知道是没有费用了还是另有想法,让我苦苦等了半年多才寄来。赶快拆开,念念。”
李楠拆了封口,从里面取出一张纸念起来:“于记者,这是我20年来写的第一百封寻人启事了。20年前的今天,我不到六岁的女儿乘坐的一辆大客车在往大漠河旅游区的路上,由于山体滑坡,翻下山沟,坠入大漠河中……”
李楠的声音突然戛然而止。
“怎么了?快往下念啊!”于家驹催促道。
李楠清清嗓子,接着念下去:“而我的女儿正是在这起车毁人亡的事故中失踪的。近20年的七千个日日夜夜中,作为父亲的我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我的女儿,没有一天不在寻找她,我可爱的女儿……”
李楠又一次停住了,拿信的手也激烈地颤抖起来。
于家驹问:“没有了?”
李楠被提醒,慌忙回答:“没有了……哦,不,还有。最后一行小字注释着她女儿的姓名、特征……”
于家驹叹息:“不用看我也知道。他的女儿和你的名字一样,也叫杨阳。圆脸、小鼻子、长眼睛、头发又浓又黑,嘴巴一张开就往上翘,天生一副笑模样。没错吧?不会错的。唉,他的一百封寻人启事有三十封是我给刊登的,里面的形象特征早都背下来了。为了给他减少费用,我还想了好几种办法,可惜直到现在事情没有任何进展。”
于家驹说到这里,有些伤感地闭上了眼睛。李楠望着他,怯怯地问:“这么多年了,一点音信都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条例规定,可以认定已经死亡了吧?”
“可不。都快20年了,生还的希望几乎等于零。有时我想,给他登寻人启事不过是对他的一种精神安慰。可这话只能对自己讲,如果他老人家听到会伤心死的。”
李楠同情地点点头,又问:“您认识他?”
“那当然。”于家驹差一点儿就把赵灵的事情说出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管怎么说,我非常理解老杨,会一直关注这件事的进展。”
李楠低头沉吟着:“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于家驹说:“可我总希望奇迹能出现,不想让老人家伤心一辈子。”
李楠真想说一句:我也认识他。可想起了母亲的嘱咐,默默地退回到自己的电脑旁了。
王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当然更凭着他的真诚,说服了赵灵,赵灵答应留在他的所里工作。但是,当王好郑重地告诉她,他不但是这里的心理医生,而且还是新新婚介所的所长后,她动摇了。
王好看出了她的心思,不慌不忙地劝说道:“杨阳小姐的口才和文笔都不错,很适合做我们这里的工作。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要干这一行,但我看得出你不光是个聪明的女孩,而且很愿意在新的领域里试试,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干好。”
赵灵想了想,反正即使回了报社也是给于家驹添麻烦,便答应了。王好喜出望外,诚恳地要求她忘记过去所有的不愉快,一切重新开始,赵灵也提出一个条件:晚上有个能睡觉的地方。
王好对这样的条件很感意外。赵灵指着放在墙边看病用的那张床,说:“如果您不介意,那床白天您看病用,晚上我睡觉用,一举两得。”
王好说得考虑考虑。他不是舍不得,更不是怕下属员工们会有什么说法,而是心疼眼前这个姑娘,为什么条件这么好却在北京城混得这么惨?
赵灵也很给他长脸。当他把她介绍给其他员工时,开始有些人以为她是个花瓶,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尤其是那位舒畅,更不把她放在眼里。赵灵也不在乎,坐下来很熟练地操作起电脑,很快就把许多数据编成资料,并按排号顺序输到了电脑里。
一旁注视着她的舒畅有些不安了。赵灵抬起头,平淡地问:“这电脑至少是三年前买来的吧?”
舒畅更加惊讶了:“对对,快四年了。你怎么知道?”
赵灵没有回答,问:“文件名?”
舒畅把一摞软盘放在她面前:“所有的文件和资料都在这儿了。”
赵灵看了一眼,又问:“有U盘吗?”
舒畅茫然地摇了摇头。赵灵回身对王好说:“王所长,用这样的软盘保存资料已经落伍了,既不方便又容易丢失,不如买几个U盘,一盘就能把咱们的资料都存进去。”
王好当即就表示同意,并让舒畅马上去办这件事。
赵灵这一天过得很舒心。傍晚的时候,她给李楠打了个电话,拜托她告诉于家驹她的选择,还特别强调新工作很有挑战性。于家驹只好苦笑着接受了这个现实。
面对媒体的激烈竞争,《生活参考报》决定连载三期关于民工现状的报告。于家驹领到任务后,十分兴奋,回到办公室就对李楠说了。李楠也觉得这个创意十分有诱惑力,主动申请和他一起去采访。
于家驹欣然同意,想了想,说:“我认识一个很优秀的派出所所长,叫孔祥龙。去年他破了一件很特殊的案子,我曾经采访过他。我们这就去找他,让他带我们深入了解民工。”
两人上路以后,李楠小心翼翼地问:“于老师,你说小杨阳在婚介所工作合适吗?我总替她担心,要不是我……”
于家驹不置可否地笑笑:“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合适和不合适。你也别太过意不去,为朋友你已经尽力了。还记得那英唱的那首《山不转水转》吗?”
李楠悟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点了点头,但心里总摆不脱赵灵眼圈红红的样子。
顾牛牛一家自从一怒之下从那个黑心饭馆辞了工以后,他们转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有找到活干,无奈之下,只好又求到姜大元门下。姜大元是个热心人,尤其对远道而来的老乡特别关照,便把牛牛安排到一家建筑工地做水泥工,顾羊羊也在民工的临时食堂里帮厨。虽说辛苦一些,但毕竟解决了温饱问题,两口子对姜大元真是感激不尽。
这个建筑项目叫“温泉花园”,是由一个名叫金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商品楼小区。小区中等规模,一共有三十座楼,顾牛牛来的时候,已经有几座高楼初步成形了。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忙碌着,看上去很气派。顾牛牛第一次戴上了安全帽,觉得自己很是那么回事了,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害得姜大元不断提醒他“悠着点”。
顾羊羊在伙房里也干得很起劲,每天都有模有样地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围件洗得干干净净的围裙,不歇手地干着。这天快中午了,她刚刚切好大白菜和萝卜,又转身将蒸笼盖掀起,伙房里立刻笼罩在白色的雾气之中,笼屉里又大又白的馒头隐约可见。
正在外面玩耍的女儿顾小芳嗅到了馒头的香味,跑进来伸手就去抓,顾羊羊看见了,一巴掌“啪”地将那双沾着泥土的小手打开,骂道:“大人还没吃呢,你就来要!洗手去!”
顾小芳咧了咧嘴,没哭出声。刚刚收工的姜大元看见了,走过来操着“领导”的口吻批评顾羊羊:“你这是干甚?孩子饿了,想吃就给她吃呗。这么多人,还缺她这一口啊!”说着,用工作服把小芳的手使劲擦了擦,拿起一个馒头递过去。
顾羊羊感动得眼泪在眼圈里转,说:“大元哥,他们都说,俺们俩命好,来北京闯荡,没几天就碰上老乡了……”
姜大元不耐烦地连连摆手:“又说这干啥?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牛牛媳妇,你记住,电视上不是常说吗?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
顾羊羊被逗笑了:“大元哥,从哪儿学来的那么多新词啊!”
姜大元被夸得心里怪舒服的,脸上却装得无所谓:“社会在前进,不学习就不赶趟了。告诉你们家牛牛,政策上有不懂的地方,让他来找我。”
他还想继续吹下去,只见张工头手里提着一块生猪肉走进来,连忙把话咽了回去,迎上去接过肉说:“哟,俺说头儿,你今天要改善弟兄们的伙食早说呀,俺把菜都炒出来了!”
张工头看了一眼笼屉里的馒头,说:“想得美!这哪儿是给你们吃的呀!快,今天要来贵客,把它另炒两盘肉菜,外加一盘鸡蛋西红柿。”
顾羊羊把猪肉放到案子上,问:“谁?”
“派出所的孔所长,还有两个记者。”
姜大元立刻慌了:“啊,不是又来普查外来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吧?”
张工头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顾羊羊:“你慌啥?谁让你像下猪崽一样下了三个还不够,媳妇又怀上了吧?”
姜大元不好意思地解释:“她不是俺媳妇。”
张工头的目光更放肆了:“那她是……嘻嘻……”
“你又想哪里去了?工地上的工人越来越多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临时叫来帮忙的。金老板同意的。”
张工头一愣:“金老板?你认识金老板?”
姜大元本来就是吹牛,不敢往深了说,催促顾羊羊:“赶快切吧,得切丝!”
孔祥龙和于家驹、李楠乘坐的切诺基开到工地的时候,民工们已经下了工,远远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向伙房走去。于家驹看了看表,也直接把车开到那里。姜大元正在小锅上炒肉菜,张工头从外面跑进来催促了:“姜大元,你快点儿行不行?他们都来了!”
“已经好了。”姜大元答应着,一边往盘子里盛菜,一边对旁边的顾羊羊说,“我忘了告诉你了,今天轮到牛牛看工地,你把饭给他送去吧!”
“哎。”顾羊羊在围裙上擦擦手,起身正要出去,又站住问,“可这儿的事情谁管?”
“看你嗦的!没事,这儿有俺呢!再说,一会儿孔所长和记者要来,你在这儿也不方便,正好也避避。快走吧!”
顾羊羊巴不得如此,赶紧盛了一饭盒饭菜,领着女儿出去了。
她刚走了不久,切诺基就到了。迎在门口的张工头满脸堆笑地将车上下来的人请到伙房里,一声吆喝,姜大元把菜端了上来。
孔祥龙看了看盘子里的肉菜,二话没说就一古脑儿地倒进旁边的一个盛着民工们吃的菜的大盆里:“老张,你以为我不知道工地上的人平时吃什么?耍眼前花!是不是不想让民工们和我们说心里话呀?”
他边说边用一个大勺搅和着大盆里面的菜,估计搅匀了,盛出两大碗分别递给于家驹和李楠,然后自己也盛了一碗,招呼着两个记者去了外面。
民工们正围成一圈一圈地蹲着吃饭,孔祥龙带着两个记者挤进其中一个圈子里,刚开始大家看见穿警服的都有些紧张,一个个停住筷子傻呵呵地笑着。孔祥龙回头大声吩咐姜大元:“肉菜呢?端出来给大家吃啊!”
姜大元欢快地答应着,不一会儿就返身出来,装菜的大盆里又多了一层香气扑鼻的红烧肉。他把盆往圈子中间一放,说:“托客人的福,还有一碗红烧肉呢!”
孔祥龙哈哈大笑:“好,大家吃啊!”
民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没有人敢动手。于家驹看见一个小孩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盆里的肉,灵机一动,从里面夹了一块放进他的饭盒里。
那小孩子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别人一看,也被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纷纷下了筷子,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和谐了许多。
孔祥龙问:“怎么,平常你们的伙食不好吗?”
姜大元嬉皮笑脸地回头看看站在圈子旁边的张工头,挑逗地说:“可不,平日里,张工头就让我给大家熬白菜粉条,煮土豆萝卜啥的。”
张工头立刻急了:“哎哎,姜大元,你说话要有良心,是你们自己舍不得吃,要省下伙食费多给家里人寄些钱的,你们大伙儿说,是不是?”
众人轰地笑起来。姜大元十分得意,心想:你张工头平时人模狗样的,好像有多么了不起,原来也有熊的时候。他本想乘着这机会再损张工头几句,低头看见盆里的肉菜快见底了,便赶忙盛了一饭盒端回了伙房。这个重感情的西北汉子惦记着顾牛牛一家那三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