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七章 访刘伯温
    就在韩山童彭莹玉等人在受到方国珍占领台州路的刺激后,正努力四下活动策划来日扯旗造反的时候,方国珍却正悠悠然坐在马车上向着前路行去。
    他此行却是去访贤的,要是套上个典故的话,那就是“三顾茅庐”!只不过他此行的目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基刘伯温。
    正是阳春三月,春光大好的时节,方国珍实在受不了繁重的政务了,再加上招贤的效果也不好,所以他便决定自己亲自去访才,毕竟,他可是知道要是不先下手的话,那些大才可就有可能归了别人呢,尤其是智谋可算当世第一的刘伯温,所以看看春光正好,而台州目下也没什么大事,所以他便带着二十名精锐的亲兵,向着刘伯温的家浙江青田县赶去了。
    刘基,字伯温,元至大四年夏历六月十五日(也就是1311年7月1日)出生于南田武阳村。武阳村当时属青田管辖,时人称他为刘青田。他从小就性情奇迈,神智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据说速度极快,可以“七行俱下”。简单点说,就是他从小就是个神童,并且不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那种,泰定元年,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泰定四年(1327年),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后来,郑复初的预言,在刘基二十一岁时初步应验了。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刘基到京城大都参加会试,高中明经科进士。至元二年(1336年),刘基担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地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地方豪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至正六年(1343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地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至正八年(1348年),刘基结束在丹徒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再度投入人群。他来到杭州居住,他的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即刘琏。在杭州的四年当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直之士时相往来,也和刘显仁、郑士亭、熊文彦、月忽难等文士诗文相和。
    实际上,现在。刘伯温并不在家乡青田,而是在杭州待着,但是此时正在马车上的方国珍却并不知晓,他来的这次出来之前并没有派人到青田县调查一番,所以,兴冲冲满怀希望的来了,却注定落得个败兴而归。
    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原本平日里少有外人来往的村中小道上今日却来了一辆二十多匹健马护卫着地马车。这自然就是方国珍的马车了。村中田间的乡民见今日村中来了一辆马车,俱是一脸艳羡和疑惑地看着方国珍一行人,然而,此时正躺在马车里的方国珍却在叫苦不迭。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个时代的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方国珍觉着自己的全身都快被颠得散架了。虽然方国珍早知道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弹簧可以用来减震,所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在马车里垫了厚厚的几层褥子,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木质的车轮和坎坷不平地小道综合作用产生的强烈的化学反应,所以到现在,他已经是浑身酸疼了。此时。他不禁对前世的汽车和水泥路无比想念。
    “他妈的。以后再也不坐这破马车了!老子都快被颠散架了!”听得跟着他来的亲兵李木报告说武阳村已经到了,几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的方国珍忙不迭的让人停住了马车。爬出了车厢,只是他一出车厢呼吸到田野间清新的空气就忍不住骂了句娘。
    “李木,去!去问问刘伯温刘先生家在哪儿?”方国珍斜眼一看,便发现自己刚才这番姿态落在了随行地亲兵眼里,见他们都偷笑不已,面上就是一窘,而那自己最亲近的李木笑得却是最为欢实,忍不住就狠狠的剜了他一眼,命令道。
    “是。三哥!”李木连忙收敛了脸上地笑意。答道。而后便向着一个田间地老农走去。出门在外。方国珍为了减少些麻烦。便让众人都叫自己三哥。
    片刻之后。李木方才回来。向着方国珍报告了刘伯温地家地位置。这刘家也是这武阳村地一户大族。毕竟家中时代都是读书人。祖上也曾是官宦世家。听得李木地汇报。方国珍也不愿意再上马车坐着了。见前路并不远。便带着众人向着刘家步行而去。
    “耕读继世。诗礼传家!”刘家到底是书香世家。方国珍一到刘家大门口。见到门口地牌匾上地这两句话。就知道这定然是刘伯温地家了。看到这刘家房屋轩峻地模样。方国珍忍不住在心里叹一句:非此何以成经天纬地之才啊!
    瘦死地骆驼比马大。虽然这刘家看起来已然败落了。房屋虽然高大轩峻。但是却显得有些斑驳零落地感觉。看起来已经多年未曾维修过了。大门洞开。也不知里面是否有人。方国珍整了整身上地衣裳。示意李木等人在一边儿等着。自己走到了大门口地牌楼处。向内朗声说道:“黄岩方某前来拜访刘基刘先生。不知刘先生在否?”
    寂静地午后。方国珍清朗地声音显得中气十足。凭空给方国珍增添了一股气势。方国珍心下却有些惴惴地想到:这刘伯温不知会不会随我出山?要是他不答应。那我该找谁去。李善长?还是章溢、朱升?
    “贵客前来。还进入厅奉茶。家父片刻即来。”方国珍话音刚落。就听得人疾走之声。随后便见得一个身着宝蓝色衫子地约莫十五六岁地俊俏少年从后厅走了出来。向方国珍行礼道。
    “你是?”方国珍见这少年长得仪表堂堂,心下也好感顿生,边随着这少年走进刘家大院,边问道。
    “小子刘潜。”那少年听得方国珍发问,连忙答道。
    “刘潜?”方国珍脑中想了想,没印象,便问道:“那刘基刘先生是你何人?”
    “那是小子二叔。”
    方国珍听得此言,方才知晓了这刘潜是刘伯温的侄子。心下却又疑惑了,暗想:先前这少年说他父亲在屋里等我,那就是刘伯温他大哥在等我了,可是我不是来找刘伯温的么,他大哥出来凑什么热闹啊?
    这刘家的院子不大,铺着青石板,显得有股子清幽的韵味,方国珍跟着这刘潜不大一会儿便来到了正厅之中,刘潜将方国珍让到椅子上,又斟满了茶,方才道:“贵客请稍待,小子这就去请家父。”说罢便退了出去。
    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水便喝的方国珍见这刘潜这般礼数周到,不禁心下暗赞,暗想:人说三代以上方能养成一股贵族气质,果然不假,这刘家若不是世代书香,家中子弟如何能这般谦恭有礼啊。心下有了这种念头,不由又对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产生了更大的期待来,暗想:这刘伯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就在方国珍在厅上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口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进来了,方国珍知道恐怕这便是主人了,连忙站起来,这时就听得那汉子道:“贵客远来,刘某怠慢了,还请贵客见谅。”
    方国珍只得还礼道:“哪里哪里,方某一介莽夫,当不得贵客之称啊。”两人这般蘑菇了半天,直到方国珍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儒生也太扯了吧,要这样墨迹下去,天都得黑了的时候,那汉子方才和方国珍谈到了正题。而这汉子的话,不禁让方国珍感到郁闷不已。
    原来,这汉子根本不是刘伯温本人,他只是刘伯温的大哥(是家族里的,不是亲的),由于刘伯温不在家,所以只能由他出来接待客人了,先前那少年却也是他的儿子。而刘伯温早在至正八年就已经带着妻子去了杭州,这三年以来,已然和家中少有音信往来。
    既然刘伯温不在家,方国珍只能告辞了,虽然此时天色已晚不早,刘伯温的大哥强烈邀请方国珍在刘家休息一晚,但是满心郁闷的方国珍还是将准备好的礼物奉上后,告辞了出来,坐上马车,径直离开了武阳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