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密谈
送走领导,看着车转过弯出了大门,张建国和金旺自然不会追着车去送。
折回办公室显得随和,张建国没有露出多亲近的样子,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而多想。金旺到过开发区几次,认识他的人也有,自然有人认为张建国这样做完全是在做态,以为张建国不过是借此表示站在谢诚海的阵营。
一起跟金旺之间往来是工作关系,要是让人提前知道张建国的意图,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捣乱。
自己做事不行,但捣乱时言辞凿凿,一副大义之状。张建国对开发区、对体制里的人有更多的理解,能够想到一些人会怎么做,小心一些自然必要。
金旺也很淡然,之前张建国特意要自己留下来,自然是有话要说。彼此之间将话说到那地步,要是自己还不懂味不免太那个,今后还会有谁帮自己?跟在张建国后面,也不在意会不会给人看见。
进了办公室,张建国等门关上后,才吁出一口气,似乎背上有沉重的东西压着似的。金旺便笑,没有外人在,金旺将茶加了水,张建国说,“你笑得出来,我可笑不出来,除非你过来帮忙,让我喘口气。”
“不是我不肯帮,老哥这样够意思,我是那种不懂轻重的人吗?不过,开发区这边我来也做不出什么,来了又怎么样?”
“不对,”张建国看着金旺,想知道他到底怎么想,“你是担心在开发区放不开手脚,人为阻力,做不出成绩?还是因为康达旺集团没有打算将二期工程放在市里来?”
“老哥多想了,”金旺正经着脸,“我真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到开发区来不适合我。在县里,很多跟村里、乡镇之间的工作处理,我比较熟悉,做起工作来心里踏实。我是那种跟老哥玩板眼的人?”
“你啊你,要我怎么说你才好。”张建国一副心痛的样子,“领导见你这样不思进取,会伤心失望的。”
“才不管那些。”
“好了,那些都不要再想。”张建国给金旺丢一包烟,金旺拆开,弄一支出来,点上。张建国自己也点一支,深吸一口,继续说,“你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站在你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也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君平县那边的工程做下来后,市里这边要是没有多大起色,整个市里回事怎么样的一个局面?君平县那边也会受不起压力,对康达旺集团项目的发展极为不利,这是很多人不愿看到的,但真到那一步再采取手段为时已晚,会伤害到根本。你说,到时怎么办?”
“我听不懂。”
“最初成立开发区市里也是下了很大力气,投入不少,让市里的企业搬迁进来,还给企业在财政、税费、资金等进行扶持。当初也是有些起色的,但不到半年时间,有些人看到了利益不能克制地伸手进来,很快将企业的那点生机给完全扼制。同样的道理,今后全市里,要是只有康达旺集团一家做大,又集中在君平县,市里的一些人看着忍得住?市里虽支持,但市里也不是铁板一块,你也是知道的。”
这种说法金旺不认为有道理,但从张建国口里说出来却不同了,觉得他不会随口乱说,更不会妖言迷惑。康达旺集团跟之前的集体、国营企业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商家投资建项目,控制权不在市里。只是,项目建成后也不可能搬走撤资,运作中真有人从中作梗,榨取利益,却也没有太多有效的办法来阻止。让出一定利益来说必然的选择,对那些难填的欲壑,自然会越陷越深。
“市开发区要是做大、做强,影响力跟君平县相比要大,更主要的是领导掌控更直接。有这样的成绩,领导在市里的话语权会更好。企业发展和领导中谁掌控局面是紧密联系的,金旺,这里面关系想来不用我多说。君平县要不是张平志坐镇,康达旺集团项目能够有如今这样顺利?同样,康达旺集团二期工程要是落户到省里去,或许会有一些看得见的便利条件,其实,哪有在市开发区落户可利用的资源更丰厚?市里确实也要这样的项目来支持,才能获取到更好的话语权。
我对企业的发展没有更深的认识,但康达旺集团要是真将二期工程放在乾城市以外或都投放在君平县,在布局上、资源利用上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老哥,我能做什么。”金旺心里明白,二期工程的启动时间不会像对外透露的信息那样,会提前不少。目前看来,入秋之前厂里的产能会得到释放,而市场上的需求远没有达到饱满,另外,要进入高端市场,在进入之前势必要先将市场份额占据大部分,单凭一期工程的产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肯定有人看到老布鞋的市场需求,看到人们对降的要求和随之而来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抓住时机,扩建二期工程,相对其他人而言康达旺集团有着更多的优势。
“金旺,开发区目前投资环境不算太好,没有君平县那边有优势,但这些我们完全可先做工作,将投资环境做好。这要人来推动,目前,你是最适合的人选。过来做工作难度是不小,好在市里的大环境已经形成,这些阻力将他们排除不也是我们必要做的?怎么样,不会是怕吧。”
“老哥,我有什么好怕的。我本来什么都没有,大不了回村里去干活,也不怕了。”“你还想回村干活,想得美啊,如今你到哪一个开发区去,都会热烈欢迎,高位等你呢。”“老哥,你就不要糊弄我了。”
“我们说好了,到开发区来后,你安心做招商工作,尽最大努力说服康达旺集团的人,要他们将二期工程放到开发区来,这里用地完全可单独划出一块,建立工业区,跟其他商业用地割裂开。”市开发区占地相当宽阔,如今,除了之前迁入的企业占用一部分地之外,有大片的地荒在那里。规划时,对开发区里的用地也做了初步划分的,有商业区,是沿国道通往市里沿线,商业之外,是各单位搬迁用地,之外,会在间隙进行投建房产用地。建厂用地占整个开发区百分之七十,对于最初规划这个开发区而言,也是有大魄力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规划专业的开发区热水因为全国开发区热潮而使得乾城市领导头脑发热,划出这么大一片土地来。
两人说着对今后的规划,金旺对这之前就有所了解,听张建国说心中有数,今后跟郑仪仪等人说这事也能够抓住重点。
随后,张建国重点介绍开发区的情况。开发区之前一段时间在人事安排上基本定位为流放人员或养老等退下去的所在,领导不少,真正做事的人不多。而这些有着资历、经过沉浮,心态上对其他人有着更固执、更严厉、更执意自己的利益、脸面,在具体问题上确实不好应对,也不好处理。即使市里出面,要将这些人调离,也要做一番工作还不知可不可行。
对开发区说来,目前这些人是发展的最大阻力,张建国说今后由他来应对这些人,也会建议市里将这些人调离或直接提前退休。
张建国到开发区也有两年,两年来做了不少的事,在用人上也扶持一批人出来担当重要工作。人才虽说不多,金旺到开发区来也不会说孤军奋战。
副主任赵黎,四十二岁,之前在开发区只是中层干部,张建国到后见他工作态度跟其他人不一样,对开发区还有着热情,在引进两个小项目工作中,赵黎做了不少工作,张建国便将他提上来。虽有阻力,在引进小项目的有利条件下,成功将赵黎提上来。目前,市开发区的副职已经有六人。
除了赵黎,办公室里也有干实际工作的人,张建国介绍了几个人,但没有进行更细致地推荐。今后要用人,除了推荐之外也要跟金旺搭配得来才行。
讨论到晚餐前,张建国看看讨论得差不多,说,“先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说。今晚就住市里了吧。”
金旺也觉得自己真要到开发区来,对开发区还是要有更多的了解,一旦进来,跟在县里不同。在县里,领导们对他的态度放在那里,做工作自然有利得多,但市里这边却不同,即使谢诚海对他的工作肯定会支持,却不能像张平志那样直接,支持的力度也不会那么大。自己在工作上的阻力更多是要靠自己来消除。
两人出办公室,上车,张建国说,“就我们两人去吃饭是不是太冷清了点?我叫一个人来。”“我听老哥的。”张建国拿出手机打电话,却是在叫赵黎,赵黎不知在哪里,张建国说,“不管那些,你先过来,一起吃饭,过来认识一个朋友。”赵黎之前跟金旺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