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里,王伏胜公公十分用心地整理着奏折,他把那几份弹劾李义府的奏折放在了最上面。然后,他一旁细心地侍候着李治批阅奏折。李治拿起一份奏折。
“李义府依仗皇后娘娘的宠信,恃宠而骄,纵然儿子女婿,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他家门前门庭若市,求官者络绎不绝,影响极坏。李义府收受白银二十万两,给长孙延(长孙无忌的孙子)谋了一个六品司津监的职务,李义府勾结罪臣之后,图谋不轨。臣请陛下明察!”李治看得有些气恼。他把奏折放到一旁,又拿起一份来。
“李义府目无陛下,改葬其父亲,竟把其父的陵墓葬在我朝先祖皇帝景帝(李虎)永康陵旁。李义府目无法纪,私自动用七个县的民力,为其父修造陵墓。李义府其罪当诛!请陛下明断。”
“李义府勾结道士杜元纪为其父寻求龙兴之地为墓园······”
李治xiōng中燃起火来。他端起几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放在桌上,茶碗发出清脆的响声,“啪!”
“这个李义府越发得不成体统了!”李治怒道,茶碗碎在地上。
王伏胜看着李治怒火中烧,急忙说:“陛下息怒!”他急忙跪在地上,清理破碎的瓷片。
“朕的泱泱大唐岂容得下如此恶徒?”
“陛下息怒,李义府可是皇后娘娘的人!请陛下三思。”王伏胜见缝插针地说。
李治所有所思,“正因他是皇后娘娘的人,朕更要拔一拔虎须。王公公,去宣李义府进宫见朕!”
王伏胜说:“老奴领旨,宣李义府大人觐见。”
“宣李义府大人觐见。”
李义府走进紫宸殿,他看见李治坐在几案前正在翻看《姓氏录》,说:“臣李义府觐见陛下。”自从他借着《姓氏录》的幌子,狠狠地打击了鄙视他的那些所谓的“五姓七望”名门大族们。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你们不是瞧不起我李义府,不屑与我联姻吗?我就一个个地收拾你们,剥下你们骄傲地外衣,废黜《氏族志》,把你们一个一个贬黜长安!”李义府终于出了心中的恶气,他得意极了。朝廷中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蔑视他出身卑微了。他现在是一等一的大员。
“平身。”李治看着李义府说,“爱卿编辑《姓氏录》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呢!爱卿辛苦了。”
“陛下,臣是心甘情愿!”李义府他有些趾高气扬地说。
“五姓七望彼此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书却禁止他们氏族之间通婚。所以,五姓七望们认为此书触动了他们贵族阶层的利益,怨声载道!”
“陛下,他们这些人自认为出身名门望族,从不屑于氏族以外的人家结姻亲。世人却都以与五姓七望结亲为荣,他们各个都是些狂妄之徒,他们可以凌驾于世人之上,可以蔑视我大唐的法度,他们是我大唐的绊脚石!”
“奥!听说你李义府的儿子也去找他们求亲,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李治笑道。
李义府被李治刺疼了心中的短处,他说:“陛下是如何知道的?”
李治明白李义府一直为自己的出身于贫民家庭而为耻。他始终想得到与朝中地位相应的名声。李治站起来走到李义府的跟前,抚摸着他的背,以示宽慰。
“朕不但知道此事,而且还知道你李义府卖官鬻爵,连你的儿子女婿也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爱卿应该知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更要约束自己的家人。”
“是谁告诉陛下的?”李义府难以控制心中的怒火。他狂妄地说。“天下难道只有我李义府一家在收受钱财吗?”他说完拂袖而去。
李治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他当皇帝以来,从没有人敢当面如此大不敬。李义府实在是太嚣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