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进行无谓联想或影射
2001年4月10日上海。鲁迅公园
铺垫在身下的一份昨天晚上的《新民晚报》在风中发出瑟瑟的声响,报纸下面的木质躺椅也随着我身躯的翻动发出“叽叽咯咯”的阵阵呻吟。我终于从梦中被冻醒过来,吃力地伸展一下已经酸痛的身躯,我又尽量把身体蜷成一团,恨不能把身上披盖的上衣变成温暖的棉被,盖住两肋和后背。
4月的上海的夜间,春寒依然料峭,竟然冷得让人无法入睡,这是我昨天晚上始料不及的。
昨天晚上,我在上海各个人才交流会上来来回回奔波了一天,没有找到工作。我是1998年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硕士和2000年上海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本来以为凭着过硬的学历背景新工作肯定是唾手可得,哪里想到现在每一个招聘岗位面前都挤满了拥挤的人群,也许是被我名校的学历所吓倒,很多招聘单位只是看了我的简历一眼,就惋惜地对我说:“很抱歉,先生。我们公司需要的不过是一个低级的职员,像您这样的优秀人才,我们实在不敢屈就。”然后就向我身后高喊:“下一个!”
不过最可气的是,淮海路上南昌人才招聘市场中,某出版社的主任,据说是某名牌大学的小有名气的博士生导师。他在招聘栏里,醒目的用红笔大大地标明:“非留学归国人员免谈、非人才免谈”,我也凑了进去,似乎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的主任对我也颇感兴趣,于是我们大谈特谈地聊了足有半个钟头,从图书编辑工作概念的崭新诠释,直到出版社未来发展战略的规划,可以说将这个出版社所有业务范围都谈到了,我本以为这次肯定是十拿九稳,所以也不藏拙,将我在美国麦克米伦这家世界知名大出版社工作的经历全盘托出,又结合着自己工作的实践,即兴为他们出版社量身规划了几个营销方案。那个主任大人听后高兴得眉飞色舞,直夸我是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并约好他准备很快和我再联络,到时间再进一步面谈。
我兴高采烈的就要离开回场,这个人才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一个长相颇为清秀的女孩子大概惑于我的“男色”,不忍我受骗,就招手引我到茶水间,偷偷告诉我,那位出版社的主任已经在这里连续摆摊近两年时间了,连哈佛大学毕业的博士都前前后后面世了好几位,但是至今都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凭借她的丰富工作经验,这个出版社在这里招聘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般来讲有这样几个目的。
一则,公司内部并不需要新的人员,但是因为上海市政府今年提出要创造10万个新就业岗位,作为国有企业,准确来说是国有事业单位,也有责任为这个10万个岗位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就心不甘、情不愿的来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糊弄上级检查单位:你看我们不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吗,至于现在还没有招到,那是另外一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今天招不到,并不代表明天也招不到;明天招不到,也并不代表后天也招不到……总之,我们许诺提供的这个就业岗位总会兑现的嘛,至于是十天后、还是十年后,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啦。
二则,公司经营遇到了困难,需要新的创意、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是营销规划,但是从别的公司买新点子的话,要花一大笔金钱,倒不如办个假招聘,这样的话,作为面试的问题,提出来,那些凯子们不知有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一定会掏心掏肺的尽力卖弄,这样几个应聘者面试下来,还真能搜刮到不少闪光的思想,既解决了问题,又不用付一分钞票,岂不妙哉。
三则,公司缺乏知名度,这种假招聘的方法是迅速扩大知名度的极为有效的好方法。因为你在书店里随手买到的任何一本教你如何应聘的书的都会告诉你,有一个问题是用人单位一定会问的,这就是“你对我们单位了解多少”,所以你为了应付这个百分百的问题,一定会想法设法的到处搜集找来用人单位的宣传资料,将他书籍默背的,所以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广告行事啊。
在招聘市场里摆一个地摊,一天800元。如果再在招贴海报上写上甜美的福利待遇许诺,顺利的话,一天内两千人左右将公司的宣传材料背得琅琅上口、烂熟于心,不会有太大困难,如果在上海电视台做广告的话,每秒钟8000元人民币。这还说不定你的广告时段正好是电视连续剧之间的空档、也正是电视台留给广大电视观众的上厕所时间。所以,两种宣传方法孰优孰劣,谁更加物美价廉,谁更加深入人心,明眼人一目了然。
…………
听完了可爱小妹妹的这番鞭辟入里的对招聘黑幕的大曝光,我先是冷水浇头,原来刚才得眉飞色舞、口沫横飞都是白费,继而火冒三丈,险些提着我的家传的两只如来神掌,让那个出版社的熊猫鼻子开花、眼圈涂黑,不过考虑到上海警察两分钟必到出事地点的高效率速度,我还是放弃了。
不过这一天也不是全没有收获,那个可爱的小妹妹义愤填膺地向大曝黑幕后,看我一脸失落、愤怒,大概动了女儿家的恻隐之心,掏了她的名片给我,说道:“先生,这上面有我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您如果有甚么困难可以打电话来找我。”
我千恩万谢接了她递过来的尚带有她身上体香的绿色环保材料制成的名片,打量了一眼,嗨,这个小姑娘芳名居然叫做琴书,还真是我妹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