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何进与宦官居然是被袁绍一箭双雕,暗算而死?”
听完鲍出和潘隐二人作为见面礼而献上的这个机密消息,即使是身为穿越众的张狂,也不由他不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这个秘闻,彻底颠覆了张狂原来对汉末大事所拥有的历史印象。
好一会儿,张狂才反应过来,对古人的谋略水平心惊肉跳了一番。他在来到汉末多年以后,再一次衷心的对这些古人的智力水平表示钦佩。
“那么,袁隗之所以在后面任由董卓废掉天子刘辩,鸩杀何太后,也是为了给袁绍的行为擦了?”
听到张狂突然间爆出一句“擦”这样的俗话,程昱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不过,这点儿小事也不值什么。程昱接过张狂的话语,为张狂分析道:
“在废立天子这件大事上,太傅袁隗只怕才是真正的主谋。至于太后之死,更应该是袁氏亲自动的手。仆一直都对董卓进京以后所发生的事态,感到难以推导。但是若有了袁绍刺杀何进之事,一切就都可以融会贯通了!”
紧接着,程昱就将自己花了一夜时间所作出的推导,向张狂原原本本的解释了一遍。这个推导,与洛阳所发生的事实基本一致。张狂这才头一次发现,袁绍这厮,别看他在历史记载上,完全是一副失败者的衰样,可他对于未来三国局面的形成,居然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
只是,就算张狂知道了袁绍干的这件阴私勾当,却也难以从中利用上。别的不说,一个没有证据,就足以让任何对袁绍的不利指控都烟消云散。空口白话的。谁会相信呢?
更何况,如今掌握了士林话语权的人,正是袁氏一族。而在当今这个年代,谁掌握了士林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整个大汉的最高话语权。拥有如此优势地位,出身黄巾军的张狂。所说的任何一句话,袁氏都可以不做理会,直接让它变成一句废话。
不过,张狂虽然吃惊于袁绍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和谋划,以及极为惊人的实力,心里却并不将袁绍当做太重要的敌人。没办法,后世历史记载给人留下的印记太深刻,让张狂天然的对袁绍就有着几分轻视。
根据历史记载,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三国游戏剧本记载,张狂记得,189年可是“诸侯讨董”这件大事的发生年。如今,距离到年关已经没有多久的时间了。这也就意味着,三国游戏剧本中的“诸侯讨董”,就将迫在眼前了!
——打吧!董卓和袁绍,你们两使劲的打个你死我活吧!
——当你们打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就是我张狂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了!
这就是张狂此时的想法。
张狂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或者说。张狂这个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托了历代三国游戏的福。没有将这件事情的时间记错。
但是,出乎张狂意料之外的是,首先对董卓起兵的,不是袁绍这个众望所归的党人魁首,而是袁绍的小弟,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曹!
自从查阅过一些网络资料以后。张狂对《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曹第一个起兵反董,就表示不相信了。得到曹率先起兵的消息,张狂心中诧异了好一阵,第一反应便是:
——这不科学!
根据张狂目前对大汉的认知程度,他完全无法理解。就凭区区一个曹,又有什么资格和实力,来挑战占据了朝廷大义与军事优势的董卓?
曹这个“乱世之奸雄”,居然连“枪打出头鸟”的道理都特么的不懂么?
张狂毕竟只是个旁观者,对于远在雒阳城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只能用他那贫乏可怜、错漏百出的后世历史知识,进行脑补推导。而这种推导,自然是不可能将事情的发展真相弄清楚。
那么,曹为什么会在中平六年【189年】的年底,第一个举起对抗董卓掌权的叛旗呢?
说来,里面的话就长了。
曹虽然与袁绍关系密切,更是在外人的眼里,被看做是袁绍的小弟之一,其实两人的关系,却更加类似于朋友,或者说是政治盟友的关系。
谯县曹氏并非学术世家,曹虽然喜欢读书,可对于目前大汉的主流学术——儒家,他的钻研不算多强。不过,对法家、兵家之类百家的奥义,曹倒是极为感兴趣。在他的朋友们眼中,曹是一个长于机变,但短于经义的跳脱家伙。
以曹的个人观点看来,大汉之所以目前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完全就是因为各级官僚,特别是天子陛下,不肯严格的依据大汉法令来治国,才会产生的。
假设天子陛下能够精通法家的“法”、“术”、“势”三道,并且选拔一批精通律令、严守法令的臣子,来辅助天子治理国家,必然就能够将大汉治理的井井有条,不复当前的混乱局面。
对于原来在大汉朝廷中颇为得势的宦官,法家信徒曹认为,这是天子不遵守法令,擅自任用私人的表现。本该呆在宫掖中服侍天子的宦官,跑到朝廷里去指手画脚,完全是一种不合法度的行为。
如此一来,天子就将打破大汉法制的框架,破坏律法的威严,让整个朝堂都由此变得混乱而**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曹对自己发端的宦官势力很没有好感,一心想要摆脱自己脑门上那个“宦官子孙”的标签。从宦官的角度来看,这小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所以,在曹初入仕途的时候,他这个“雒阳北部尉”才会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做出“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的堪称鲁莽的举动。
那时候,汉灵帝的第一任皇后宋皇后还在位,蹇硕是宋皇后手上的得用宦官。以蹇硕在宫廷中的权势,朝野之中没有几个人愿意随便得罪他。
偏偏曹当时血气正刚,一心想要做出点像样的成绩出来。结果。他一遇到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居然就毫不留情的将蹇图,用“五色棒”生生打死!
按说“违禁夜行”这样的罪名,一般是罪不至死的。曹这样一来,算是给自己立下了一点儿威名,可也结下了蹇硕这样一个仇家。好在曹的祖父曹腾手段高明,为曹的老爸曹嵩留下一张极为有利的人脉关系网。区区一个蹇硕,还奈何不得薄有根基的谯县曹氏。
但是,这件事情过后。曹嵩也明确的将曹责备了一番,并想办法让曹远离了皇亲贵戚聚居的雒阳城北部,直接到较为偏远一些的顿丘去当县令,算是变相发配,以给蹇硕一个交代。
碰了这样一个软钉子,愣头青曹算是明白了大汉官场上的一些规矩。在结束了顿丘令的短暂任期以后,曹又回到雒阳当郎官。这一次,曹明显乖巧多了。没有再给曹氏一族添麻烦。而曹与袁绍之间的友谊,也从这时开始。
曹与袁绍熟归熟。但政治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相较于袁绍希望出现一个有力的重臣,出手将目前昏暗的朝政整理一通的主张,曹认为,应当以大汉的律令为准绳,来判断一个臣子的忠奸与否。只要能够让大汉的律法得到足够的尊严,大汉就可以再次中兴。
特别是在最关键的对宦官态度上。曹认为,只要将宦官严格的控制在宫廷里,不让他们干涉朝廷事物,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为此将他们斩尽杀绝。
由于这一点,袁绍在谋划尽诛宦官的时候。是将曹排除在外的。
所以,当袁绍尽起西园军围攻宫城的时候,曹虽然参与了此役,表现却相当的消极。与其说他是去进攻皇宫内的宦官的,倒不如说曹是去打酱油的。
哦不,曹也不是完全在一旁打酱油,其实他还是兼任了治安官和消防员的工作,将在战斗中燃起的大火一一扑灭,算是保护住这些宏伟壮观的宫室。
接下来,曹对于袁氏在董卓面前的退缩,完全无法理解。他既然没有参与意在尽诛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两派的连环计,袁氏的一系列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对曹来说,也就只能是一头雾水。只是,既然大势如此,曹也没有傻到跳出来反对董卓。他只在一旁静观其变。
但是,曹想要静观其变,董卓却没有那么容易让曹在一旁悠闲。
在袁绍出奔冀州,淳于琼跟随而去,蹇硕、鲍鸿已死,助军右校尉冯芳也被当做宦官一党清算掉的情形下,典军校尉曹,居然一下子就成为西园军中的第一人。董卓想要收服西园军,自然首先要拿曹开刀。
当然,曹虽然有宦官的背景,可这些年以来的表现,证明了他一直是站在士人这一方的。外加上前太尉曹嵩在朝廷里的人脉,董卓对曹并无坏心,本来想要大加拉拢。
所以,曹是不能继续呆在典军校尉的位置上了。但董卓也特地为曹新设置了一个官位,叫做“骁骑校尉”。虽然这个官职的具体权力范围还没有确定,只要曹表现出向董卓臣服的意思,必然能得到董卓的重用。
一些董卓身边的亲信,比如他的侄子董璜,暗地里都对曹的运气嫉妒不已。那个“骁骑校尉”,纵然比不上“上军校尉”的风光,至少也是在雒阳城里独统一军,指挥数千精兵的实职重臣。这等权柄,就连董璜自己都没有混到呢!
只是,被人品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会甘心就这样屈服在董卓部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