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么了,有些发呆。”
“没有,摆好碗筷在等呀。”
“去叫女儿吃饭吧。”
“爸,弄了啥好菜。”
“看嘛,只有这几样。”
“辔儿,家里只有这条件。”
“妈不说了,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有发愤读书,上了大学有好工作。”
“我知道,你们放心。”
两人看着女儿吃饭,都在心里欠着。只慢慢的刨着碗里的饭,少动筷子去菜盘子。
“你们不吃菜呀。”
“快吃吧,不要管大人的事。”
等孩子走后,他们才把剩下的菜一扫而光。黄心峦收拾洗涤后,与丈夫出去散步。
“女儿能上大学是高兴,可钱的事有点犯愁。”
“说是提了干部,工资也没加多少。”
“这年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协作厂送个礼信,也是少得可怜。”
“女儿大了穿上多花点,再是营养就剩得不多。”
“算了下一年最紧也得万多块。”
“等孩子上学后,我们只有省。”
“都是我无能,你不后悔吧。”
“跟你结婚时就想过,你的性格就是拿老实钱的人。”
“凭技术和能力,有的协作厂要我去。”
“人家不过是看你的位子,说两句好听的。”
“真的,去了比厂里收入起码多两倍。”
“谁知能否稳当,说不对把你开了就死定。”
“小弟不也是在民营搞吗。”
“他是厂子要垮了,憋起出来闯。起头还是苦了些年,到安东公司才好点。”
“我也想去试一下,总比这点收入强。”
“嘴也笨头脑也不太灵活,根本不是那块料。”
“我学嘛。”
“十几年还不知你那点德性。”
“老婆就这么踏血(糟贱)我。”
“冷静的想别在嘴上硬,你说小弟那公司也是看到三哥及两姨妹的面子。他虽有技术,当今社会要讲背景的。”
“就不能请他们帮忙。”
“我看爱莫能助,不是啥手都能伸得过来的。”
“唉,老婆都不扎起。”
“都决心与你苦就稳当点,有的人能找钱有的人找不到钱。”
“真是我的命。”
“我在农村算过,说是只有三两米。”
“啥,”
“不是有句话命中只有八角(一升的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信那些。”
“我是信很多事都应验了,那次小弟来我队里玩,让他去算比我多一两。”
“有那么神。”
“我们就是些再小不过的人,有几斤几两还看不透。”
“女儿的命会好些吧。”
“很难说,我看金融业比较适合她。”
“听你的报了华西财经大学吗。”
“到时再说,建议还得她听。”
“家里大事都是你定。”
“你向来都不拿主意,怪谁呀。”
“经常都是你对,我有啥说的。”
“差不多回去了。”
看辔儿还在学就不打挠她,韦均强把牛奶热了端去她房里。两人在客厅里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小。两室一厅的房子不到六十平米,想起以前经常搬家的日子已非常知足。
“听说这片已经划了红线。”
“传过好久了,不知真的假的。”
“如是真的就好,辔儿出去读书也不受影响。”
“难说,即使拆迁又能怎样。”
“找个好的环境呀。”
“还迁费根本不够。”
“是呀一点积蓄也没有。”
“看看吧,能拖过这几年最好。”
“白欢喜一场。”
“改革开放老百姓的日子在变,有时在想为啥我变得差,工作不努力、懒、没有技术。”
“就差不回家。”
“每月那点工资拿得心酸。”
“我比你还少。”
“那些协作厂配套厂收入高得多,真想一不做二不休舍了。”
“你没那胆,万一砸了我这点钱也撑不起。”
“所以嘛,只好把这口气嚥在肚里。”
“爸,啥事要嚥在肚里。”
“复习完了。”
“妈,想休息会。爸还没回答。”
“不关你的事,少管。”
“就想知道嘛。”
“孩子眼前你的任务就是读书,大人的事或是说社会上的事,等你大了就会明白。”
“其实我知道就是钱。”
“小精灵钱是很重要,你不要为这事犯愁会保证你读书。”
“就看不惯班上有的同学大把的花钱,也不想家里找钱辛苦。”
“女儿哪爸妈只有找工资的本事,不会钻营也不会做生意,更不敢放弃厂里的工作。”
“爸说的就是刚才议论的,找不了多的钱亏了你。”
“我不羡慕那些人要靠本事,等我读出来去找大钱,找好多好多给你们用。”
“你有这心我们就幸慰了,现在就是好好的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把书读好一定能找到大钱。”
“爸知道了,我还要去看会。”
看时间差不多,就洗漱睡觉。韦均强很是自责,那么拼命的追到妻子却没让她过上好的生活。妈是城市的贫民经济上帮不了多少,脾气也怪让妻子受了很多气。有段时间住在家里,几乎天天都要被她数落。如果回一句嘴她可以骂上几小时,当儿子的不好说也不敢说,眼睁睁的看着妻子受欺辱。吃苦忍受的性格,在工作上得到同事与车间的共认。领导觉得用他放心,也许是提干的真正原因。这段日子就象沧海桑田,女儿如愿去了华西大学。厂里却闹得沸沸扬扬,大部分地皮出售的资金,用在长生镇开僻新厂。韦均强也被划到那边,又开始跑车。有的家属楼已在拆迁,幸好还未拆到她这里。曾经的那块心病又压上来,为此愁云加剧。
“妈,才去半年这里就变了。”
“不用你担心,一时半会还拆不到这儿。”
“爸爸又要累了。”
“你不在轻松多了。”
“怎么好事就落不到我家头上。”
“先苦后甜,老人们常说的。”
“吃了那么多的苦,老天会知道吗。”
“我想知道的把这几年过了,就会有好兆头。”
“在大学里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我看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