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章
    能像胡雪岩那样从变化中找到机缘,并最大限度加以利用,正是一个大商人成功的必备素质。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一桩早该办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因为错过了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可以了却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其实,胡雪岩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也即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汇集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成“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该办亦不可办。可办则一办既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行,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作为商人,要想做大生意就应该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高位显、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即使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或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对,难以生效,更有甚者还会带来负作用。其中的诀窍,就是“乘势”的奥妙之所在。胡雪岩游刃于官场之间,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纵横捭阖,就是与他深得“乘势”之妙、精通“仙招”之理分不开的。
    胡雪岩还经常说:“做事不能碰运气,要想停当了再动手。”胡雪岩第一桩生丝生意的运作成功,可以说是事缓则圆,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得以成功的范例。
    胡雪岩在湖州知道新丝运到上海后,并没有急于脱手,本来,根据他当时的实际状况,他是应该尽快脱货变现的,因为阜康钱庄刚刚开张,并没有多少可以周转的资金。但他仍然将这批生丝囤积了起来。他没有把这批生丝马上脱手的原因,除了洋商开价不够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要联合同业控制洋庄市场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当时,胡雪岩觉得他运到上海的生丝数量很少,实力还不足以与洋商讨价还价,他必须联合同业才能与洋商相抗衡。因此,即使自己暂压一下资金,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筹划落空。胡雪岩需要等待最有利的时机,用他的话说,就是“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
    生丝运到上海之后,胡雪岩一方面请新结识的洋买办古应春加紧和洋商谈判;另一方面则由刘不才出面拉拢庞二,做联络同行的工作。到这一年年底至第二年年初,上海丝商大户庞二已经联合,散户控制也已见成效,洋商开价也开始松动,但胡雪岩还是没有将自己已经收购的生丝急于脱手。这一次的主要原因是,在胡雪岩看来,洋商开出的价格还不够理想。因为当初集结散户做工作时,为了说服大家一致行动,就说是只要团结一致,迫使洋人就范,大家必可大获其利,如果按洋人此时开出的价格脱手,这个许诺就成了一句空话,受到大家的责难事小,影响以后控制市场的计划事大。就这样,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直到第二年新丝快要上市,洋人因朝廷决定将要设立内地海关,增加茧捐,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低头,开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之后,才最后脱手,这批生丝胡雪岩净赚了18万两白银。
    商事运作中,经营者的主动性自然很重要,但优秀的商人一定要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来利用已有的条件,等待最佳时机。甚至要善于在各种因素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设法改变不利因素,使之对自己有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创造条件。
    不过,商业运作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些是可以创造的,比如胡雪岩要控制洋庄市场必须联络同行的条件,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但有些却往往是人力无法创造的,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政局的变化,市场的整体格局,就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商人所能决定的。这时候所能做的,往往也只能是像胡雪岩所说的那样“不必急在一时”,等待时机,待机而动。
    做生意一定要活络
    胡雪岩有一句至理名言:“做生意一定要活络。”这句话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死守自己熟悉的一方天地,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二是反应要迅速,想到了就立即着手去做,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得极为活络,在他驰骋商场一步步走向鼎盛的官商过程中,灵活机动,四下出击,真可谓是一步一个点子,一路一趟拳脚,一动一套招式,而招招式式都能为自己演化出一条新的财路。
    胡雪岩为自己的蚕丝生意和帮办王有龄湖州官府的公事,几下湖州,结识了在湖州颇有势力的民间把头、正做着湖州“户房”书办的郁四。胡雪岩凭着他的仗义和豪爽,也因为他帮助郁四妥善处理了家事,深得郁四敬服。为了报答胡雪岩,郁四做主,为胡雪岩娶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外室”。
    胡雪岩娶了芙蓉,但她那位不想认亲的叔叔刘不才自然也是一个麻烦。对于嗜赌如命的叔叔既不能不管,又实在是没法管。当然,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时的胡雪岩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按郁四的想法,送刘不才一笔银子打发了,今后不再与他发生任何关系;二是按芙蓉姑娘的想法,由芙蓉劝说刘不才拿出那几张祖传秘方,胡雪岩帮忙卖它万把两银子,让他自己去过活。
    然而,胡雪岩却不这样想。他一定要认了这门亲,因为他要借刘不才开一家自己的药店。胡雪岩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药店生意今后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财源。因为在乱世当口,一是军队行军打仗,转战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药;二是大战过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生病之后要救命药。因此只要货真价实,创下牌子,药店生意就不会有错。而且,开药店还有活人济世、行善积德的好名声,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持,在为自己赚钱的同时,还能为自己挣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自己不懂这行生意不要紧,可刘不才懂,只要能够将他收服,迫使他改掉身上的毛病,就可以当起大用,而且他手上的那几张祖传秘方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样想妥之后,胡雪岩便请郁四帮忙,摆了一桌隆重的“认亲宴”,就在这认亲宴上谈妥了药店开办的地点、规模、资金等相关事项。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就这样开了起来。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胡庆余堂”成为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的老字号药店,不仅成为胡雪岩的一个稳定财源,也为他挣来了“胡大善人”的好名声,对胡雪岩的其他生意也带来了极好的影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