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七章 筹码
    “什么才能换取人口呢?”
    听着好像要买卖人口一般,但是确实如此。这个世界没有不可以买卖的,就看你能不能给出合适的价格了。
    大宋的人口当然也可以买卖,但是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赵光义需要什么价格。
    “大宋缺什么?或者是说大宋朝廷缺什么?这才是其中的关键。”郭百略在这里好像给出了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大宋到达却什么呢?大宋好像什么都却,又什么都不缺。赵家兄弟问鼎天下以后励精图治了快四十年了。
    相比于五代,现在大宋的整个国力都有了极大的恢复和提升。人口也比建国初年翻了快一番了,赵氏兄弟治理天下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太祖太宗的治下虽然不能用盛世来形容,但是也差不离了,这样一种状态下,大宋,或者说大宋朝廷到底需要什么是赵惟吉能给的?
    安全感?北方辽国虎视中原已久,再加上手握燕云,使得大宋北方屏障全无。这倒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问题是现在的赵惟吉肯定没法帮助朝廷解决。
    “朝廷现在最缺什么,当然是缺幽云了,但是我们能够给朝廷吗?”众人想来想去就只得出了这么一个答案。
    “不,你们只是看到了外患,却没有看到内忧。大宋现在最大的问题那便是缺钱,缺粮,缺地。我大宋现在养着多少兵大家知道吗?六十余万之多,这些兵都是由朝廷在供养,为了供养这些兵朝廷每年的军费和军粮数字能够占到国库开销的一半之多。”
    朝廷每年花费大量的军费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从太祖开国以后到如今太宗淳化四年,军队的数量逐年递增。尤其是禁军的数量,增速更是吓人。好像如今的官家只有手里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他晚上才能够安然入睡一般。
    这样庞大的军队自然是需要消耗国家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供养了,这样一来粮食和金钱的消耗当然不计其数。
    “先生这里只说了缺钱和缺粮,那么缺地呢?”
    “大宋如今的疆域相比唐朝如何?”
    “自然是不如了。”这里并没有外人,所以令狐煌可以毫不忌讳的说出这样的实话。
    “那么农田呢?”肯定是更加不如了,令狐煌立马接着回答道。
    这也是实话,现如今大宋主要的产粮区基本上是依靠南方,北方很多能够种粮的地方都不敢种粮,因为那些地方都在少数名族的威胁之下。比如关中平原,华北平原,还有河套平原。
    没有了这些地方,但是大宋还是能够维持着如此庞大的人口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有赖于更加发达的农耕技术和占城稻的引进。
    可是这也只够维持住天下人的粮食消耗而已,并没有给朝廷带来大量的粮食储备,如今大宋的第一粮仓含嘉仓里的粮食储备和隋唐相比只能用相形见拙来形容了。
    “好吧,说完大宋缺什么,那么再来说一下咱们有什么吧。与大宋正好相反,咱们有钱,还有地。
    如果王爷的描述不假的话,那块大洋彼岸对面的大陆有的是可耕作的土地是吗?”
    这里赵惟吉点了点头,虽然西海岸不像中央大平原那样有着广袤的平原,但是西海岸沿线一条已经能够供十几万人先行开垦了。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何我们不能在那边生产粮食卖回给大宋朝廷呢?”
    这当然是可以考虑的办法了,因为就在赵惟吉的记忆当中,如今的南美还有许多高产作物还没有传播出去,只要他在北美站稳脚跟以后,再去南美寻找这些作物的话,绝对能将北美变成一个天大的粮仓。
    更何况,只要到达北美以后,在没人掣肘的环境下,他便能够更好的开挂,利用北美丰富的矿藏资源,加速科技文明的前进。
    郭百略的注意虽好,但是江鱼还是觉得这不是关键,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倒是一个可以行得通的主意,但是我不觉得这样就能够打动官家,毕竟正像先生所说的那样,首先朝廷没钱,其次朝廷不会放心咱们带如此多的人出去。”
    “接下来就要说到钱的问题了,大宋朝廷没钱,但是咱们非常的有钱,整个大宋最会赚钱的非王爷莫属了,无论是茶叶,还是棉花,甚至是瓷器。全部都是摇钱树,咱们要做的便是将这些摇钱树都交给朝廷。”
    “自古官不与民争利,朝廷恐怕也不敢要咱们这些东西吧。”对于官场还是有所了解的令狐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当然官不与民争利,但是朝廷得收税啊。咱们可以大量的缴税,我想官家是不会拒绝这个提议的。”
    官不与民争利,虽然历朝历代都不乏官员经商的例子,但是朝廷经商却基本没有过,所以即便是当初为了控制棉花对于朝廷的供给,赵光义曾经入股过柴钰的绸庄,但是也从来没有在外界表露过,也没有给予绸庄的经营上任何的帮助。
    但是正如郭百略所说的那样,朝廷虽然不能经商,但是可以收税,只要和赵光义谈好,还是我这里经营,朝廷既不用给予照顾,也不用承担责任,但是我们给朝廷私下里交重税,其实就等同于去贿赂皇帝,换取一定的移民份额经营海外。
    “好吧,郭先生我承认您说的都有道理,但是还是没有说到最关键的一条啊,那就是任何才能够打消掉官家对于咱们的戒备之心,心甘情愿的接受上述这些条件给咱们人,让咱们出海呢?”关键,郭百略一直没有说到关键,铁峥实在忍不了了。
    “关键?其实这个才不是关键呢,这个是最简单的一步了。”
    “最简单?”这些除了赵惟吉以外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了。
    “看来王爷已经想通了。”
    “没错,其实只要做到前面的步骤,这一步真的很简单。”
    “求王爷赐教。”
    “其实这一步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官军对于大宋的信心。我想官家对于他治下的大宋是有着相当的自信的。大宋有多少人?”
    “一千多万户啊。”这个问题不是说过了吗?
    “咱们能带出去多少户?”
    “最多几万户吧。”
    “那么大宋又有多少士兵呢?”又是重复的问题。
    “现在就有六十余万吧”
    “那咱们能够武装起多少迁移的民户?”
    “最多两万到三万,到头了。”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
    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那就是大宋太强大了,短时间内海外的开拓者再怎样的发展也不可能追上大宋的力量,人口,军队数量一对比的话,大宋是你的万倍。你赵惟吉再能打仗,就这点人马够做什么?你甚至还不如之前起义的农民军的势力庞大。
    而且在赵惟吉在海外所开拓的地方形成完善的社会之前,主要的人口都将来自于大宋的供给,当地土著既没有太多,也是不好吸纳的,这样一来等于说海外的“封地”吧暂时性会是无垠之水。大宋随时可以把你的水源掐死。到时候凭借自己的造血能力,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与大宋抗衡,很难很难。
    所以赵光义根本不怕你带着这群人造反,相较于有用辽阔土地和人口的契丹辽国,和已经发展百年有了一定规模的党项族,你这点人赵光义根本不放在眼里。
    所以只要能够换得好处,又将赵惟吉这个可能会威胁到自己儿子继位的人在不产生任何动荡的前提下赶出中原的话。给你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那又何妨。
    既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怎样与赵光义开展这次谈判了,到底是这边主动,还是被动等赵光义展开行动以后再采取对策。
    “王爷,老夫建议王爷最好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直接向官军进行摊牌。这样一来,咱们的计划在实施上也可以顺利一些,只不过摊牌的时机嘛,需要好好的把握。”
    理由其实赵惟吉早就有了,当他遇到斯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这个理由了,如今斯诺还在华亭,但是如果现在修书一封立刻飞鸽传书到华亭的话倒是可以利用赵惟正整个葬礼还在持续的这段时间里赶到汴京。
    出于对刚刚薨逝的赵惟正的顾虑,赵光义倒是不会在这期间发难的。所以赵惟吉还有点时间能够选择一个较好的时机。
    这边魏王府讨论出来整个结果几乎用了一夜的时间,而与此同时赵光义也一夜未眠。如何处理赵惟吉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如今的赵惟吉可一件不是当初那样容易被压制了,他在民间搞得那些东西已经对于朝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
    处理不好的话,肯定要对朝廷有一番伤筋动骨,在北方还有契丹虎视的前提下,赵光义并不太愿意冒这个险。
    这个时候他便需要征求一个人的意见了,这个人是朝廷里他唯一信得过,而且又能够和赵惟吉扯上点关系的人。
    他希望能够从这个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