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章 田镇大捷
    一周国虞横架六根铁锁,将田家镇江面牢牢锁住——
    当武昌城被湘军攻破时,太平天国国宗石祥祯、韦俊和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殿左一指
    挥罗大纲、殿左七指挥周国虞等率领所部连夜向长江下游方向奔去。第二天下午,在樊口一
    带遇到检点陈玉成率领的救援先头部队。陈玉成告诉石祥祯等人,翼王在九江,燕王秦日纲
    率领援军目前正在蕲州。
    大家商议了一下,都认为此时不宜反攻武昌,不如全部撤退到蕲州和援军会合,再定对
    策。经过两天行军,武昌撤退的二万人马,和秦日纲统率的三万人马在蕲州会师。当天夜
    晚,便在秦日纲主持下,计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石祥祯在会上沉痛地检讨自己的失误,请
    求燕王转呈天王给予处分。秦日纲宽慰了一番。接着韦俊、林绍璋、罗大纲等人都对武昌失
    守,各自承担了责任。陈玉成说:“各位都不必再检讨了,从来就没有不打败仗的将军,武
    昌此时丢掉,不久后还可再夺回来。曾妖头必然会乘攻陷武昌之机,率妖东下,犯我天京。
    我军目前有五万之众,足可以在长江两岸占据关隘,阻其东犯。”
    陈玉成今年才二十岁。他十四岁投军,英勇机智,屡立战功,天王亲自提拔他为检点,
    是太平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他身材不高,却声如洪钟。小时患眼疾,家贫无钱医治,烂
    了好几年,至今两眼眼皮上各留一条深深的疤痕,军中戏称他为四眼将军。周国虞很赞同陈
    玉成的意见,说:“陈将军分析得对。曾妖头必定很快会浮江东下,他的全部人马加起来不
    会超过三万,我们只要重振军威,足可制服。从蕲州到武穴一带,关隘颇多,此乃天助我军
    以地利,我军应充分利用。”
    他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边,指着地图说:“诸位将军请看,蕲州城五十里以下,有一处
    地方,名唤田家镇。田家镇在江北,隔江相对的是半壁山。此地向来扼控由湖北到江西、安
    徽的水陆两路,江流湍急,地势险要,只要在此地驻扎一支人马,曾妖头就是飞也飞不过
    去。”
    罗大纲说:“周将军所说极是,去年清妖悍将江忠源便在此地被我军击败,这田家镇最
    是个险要之地。”
    大家都认为将大军驻扎在田家镇两岸,阻止曾国藩东下是最好之策。最后,秦日纲决
    定,由陈玉成统领一万人马驻扎蕲州,作为第一道防线,其余四万人全部进驻田家镇,在那
    里将湘勇一鼓聚歼。
    田家镇是一个有五千人口的大集镇,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以来便是长江北岸上的一
    个繁华市井。与之隔江相对的半壁山,孤峰挺拔,雄峙在大江南岸。山底下是一条通往江西
    瑞昌的大道。发源于幕阜山,流经通山、兴国州的富水从半壁山南麓注入长江。入口处也有
    一个市镇,名叫富池镇,人口虽不多,却也热闹。往下走三十里,便是武穴。去年正月,东
    王杨秀清在这里大败陆建瀛的防军,威镇千里长江。秦日纲和石祥祯来到这里,查看了两岸
    地势,甚为满意,秦日纲、石祥祯率二万人马驻田家镇,韦俊、罗大纲、周国虞等带二万人
    守半壁山。
    北王韦昌辉之弟韦俊也不过二十六七岁,但因家境富裕,小时饱读诗书,因而处事显得
    老练稳重,识见也比别的年轻将领高明。这一年来在湖南、湖北与湘勇打过几次交道,他已
    经知道曾国藩不同于清朝的其他官吏,由湖南农民所组建的湘勇,也决不是清朝的绿营可
    比。对付曾国藩和湘勇,决不能掉以轻心。韦俊对南岸驻防作了精心安排。他吩咐罗大纲带
    八千人,在半壁山脚安营下寨,林绍璋带五千人驻富池镇,周国虞带六千人搜集船只,扼守
    江面,自己带一千亲兵将营设在半壁山半腰上,以便各方兼顾。韦俊命令营寨要扎得严实,
    江面要掐死。
    太平军在与官军的作战中,积累了一套建营寨的成功经验。半壁山下,共扎六座营盘:
    大营一座,小营五座。营盘四周挖一条深一丈多、宽三四丈的沟,将离半壁山五里远的网湖
    水引来灌满。沟内竖立炮台十座,再用木栅围住。沟外密钉五丈宽的一排排竹签、木桩。林
    绍璋在富池镇扎了四座营盘,其布置大致和半壁山营寨相仿。半壁山顶,架起一座望台,一
    天到晚有兵士在上面瞭重,对岸田家镇和下游富池镇,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上打出的信号
    旗。江面上,周国虞指挥的战船聚集了三百多号,天天在南北两岸穿梭巡逻,严阵以待。北
    岸也是营寨相连,炮台相接。田家镇摆开了一个大战场,杀气腾腾地准备一场恶战。
    这天,周国虞从江边检查战船回来,对弟弟国材、国贤说:“我看这江面上的防守还很
    薄弱,曾国藩水师力量强大,还得想法子控制住江面。”
    国材说:“我这两天也常想这事,要是能把江面封锁起来就好了。”
    国贤说:“有办法。当年东吴阻挡晋军,后晋阻挡后汉,都曾用过铁锁拦江的办法。我
    们何不学前人的样,也打根铁锁将长江锁住。”
    国材说:“这个办法也并不有效,岂不闻‘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
    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吗?”
    国材的几句诗一背,国贤垂头丧气了。国虞想了想,说:“国贤的主意也可以考虑,当
    年东吴和后晋的铁锁,中间没有船承受,又只一根。我们改进一下。你们看,可以这样来拦
    江。”
    国虞拿出两根木棍,又拿出五六只碗来,将木棍并排摆在碗口上,说:“我们用两根铁
    锁,每隔十丈安置一条船,将铁锁架在船上,这样就牢固了。为防止船被水冲走,船的头尾
    都用大锚固定。铁锁用铁码钤在船上。”
    国贤高兴地说:“此法最好,为保险起见,每隔三只船再加一个大木排,那就更稳当
    了。”
    国材也同意了,说:“还加两根吧,一共四根。”
    “再加两根!”国贤叫道。
    “对!用六根,牢牢将长江锁住,叫曾国藩的水师全部葬在这里。”国虞重重地拍了下
    木板,五六只碗一齐跳了起来。
    周氏三兄弟的想法,秦日纲等人都赞成。随军的铁匠们不分昼夜打造。十天后,六根铁
    锁南系半壁山,北拴田家镇,横截长江。铁锁下共摆二十多只战船,八个木排,滔滔长江,
    犹如系上六根腰带,单等曾国藩水师到来,好将他们葬身江底。
    二三国周郎赤壁畔,美人名士结良缘——
    杨载福指挥五营水师作前锋先天已出发,李孟群指挥五营水师作后卫暂时未动,曾国藩
    带着一班幕僚亲兵,坐着特制的拖罟,夹在居中的十营水师中,这天起航了。为了议事的方
    便,彭玉麟也坐在曾国藩的座船上。时已深秋,长江水显得比春夏两季清亮。天空万里无
    云,灿烂的秋阳,照射着勇丁们划起的水波,发出白花花的耀眼的亮光。因为是乘胜东下,
    全军斗志旺盛,又在流水的帮助下,船行得很快。曾国藩时而在舱内,时而在甲板上,与彭
    玉麟、郭嵩焘、刘蓉等人谈古论今,意气风发。目送着两岸青山向后退去,大家甚是欢快。
    黄昏时,近三百艘战船停泊在葛店。劳累一天,吃过夜饭后勇丁们都早早安歇。彭玉麟
    看着舱外被夜色笼罩的江水,心里很不平静。白天站在船头,指挥战船航行之暇,他想起,
    十四年前,也是在这段江面上,他陪着小姑,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白天不允许
    他多想,现在,万籁俱寂,尘嚣已息,儿时与小姑青梅竹马的情景,一幕一幕地浮现脑海。
    小姑画眉般动听的越语,一句一句在耳畔响起。他拿出麒麟梅花图,轻轻地抚摸,仿佛
    已坠入爱河,沐浴在小姑的万种柔情之中。
    自乔装进武昌城后,就一直没有再画梅花了,彭玉麟觉得很对不起小姑的在天之灵,于
    是增添蜡烛,铺开宣纸,一边磨墨一边凝思,脑子里出现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今夜我在船上为小姑画梅,就画她站在岸上,伸开双臂迎接
    我。不一会,宣纸上出现一幅极美的画面:水边,一株枝干秀逸的梅树斜倚在草坪上,两支
    长长的枝条向水面伸去,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小小的乌篷船。
    为庆贺武昌的克复,也为祝愿田家镇的胜利,彭玉麟破例调了一点丹砂,给那几朵绽开
    的梅花点了红。彭玉麟拿起画自我欣赏,对画的构思颇为满意。
    “雪琴,你又在画梅花了。”彭玉麟回头一看,曾国藩笑容可掬地站在身后。
    “哦,是涤丈,快请坐。”
    曾国藩在彭玉麟的对面坐下,说:“我和你一起欣赏了很久,你竟然一点不知,真有祖
    暅不闻雷响的功夫。”
    彭玉麟给曾国藩泡了一杯龙井茶,双手递过来,说:“玉麟画技粗疏,不堪入涤丈法
    眼。”
    “雪琴,我常听人说你最喜画梅,素日无暇求睹,今日见这幅水畔梅花图,真使我耳目
    一新。”
    “涤丈夸奖了。玉麟从未拜过师,无事画画,以娱自己眼目而已,实在登不了大雅之
    堂。”
    曾国藩说:“丹青之艺,原是慧心灵性的表露,不在乎从师不从师。唐人张璪说得好,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造化所生的千姿百态的梅花,便是最好的老师。”
    彭玉麟平日只知曾国藩经史诗文最好,听了这两句话后,方知他对绘画亦有研究,心中
    甚为折服,忙说:“涤丈所论,最为精辟。玉麟这些年也着实观赏过成千上万朵梅花,只是
    心性不灵,到底所画的都只是俗品,今后还求涤丈多加指点。”
    曾国藩摇摇头说:“我平生最是拙于画,简直不能开笔。那年在翰苑,曾有幸一睹大内
    所藏王冕画的墨梅图,真是大饱眼福。”
    “王冕的墨梅图果然还存在世上,日后若有机会看一眼,死都瞑目了。”
    “那墨梅图上还题着王冕自书的一首绝句:道是:‘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
    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来说画品出自人品,王冕蔑视轩冕、高蹈远俗
    的雅洁品格,使得所画梅花进入神品,这固然不错。但世人都没有注意到,王冕的那种雅洁
    品格,也是长年受梅花薰陶的结果。”
    彭玉麟说:“涤丈所言甚是。人爱梅花,梅花也薰染人,人和花就渐渐地合一了。”
    “雪琴常画梅,定然胸襟高洁,非我辈所能比。”
    “非是胸襟高洁,画梅乃另有所托。”彭玉麟话一出口,便有点后悔。
    曾国藩一进船舱,便看见摆在木箱上的麒麟梅花图,听了彭玉麟的这句话后,心里明白
    了几分。他指着麒麟梅花图说:“雪琴,不想你还藏着一件精致的绣品。麒麟梅花,真有意
    思。你刚才说画梅另有所托,是不是玉麒麟在想红梅花呢?”
    彭玉麟不好意思地脸红了。曾国藩以一个兄长的口吻对彭玉麟说:“雪琴,你不要怪我
    唐突,你今年已过三十八岁了,尚不成家,莫非心中一直在恋着一个不可得到的人,画梅就
    如同当年李义山写无题诗?”
    彭玉麟很佩服曾国藩对世事人情观察得这样细微精到,真可谓一眼看穿。与曾国藩相处
    近一年了,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彭玉麟对曾国藩佩服得五体投地。既然已被看出,彭玉
    麟也不想再隐瞒,便把压在胸中一二十年来的那桩既有欢悦,但更多哀怨的往事,第一次一
    五一十地告诉眼前这位一向视为师长、引为知己的湘勇统帅。
    曾国藩听完彭玉麟这段肺腑之语,心中十分激动。他本是一个于情感上极为丰富细腻的
    人,在这个江水拍打战船的秋夜,彭玉麟的往事重重撩拨了他的心。去年在衡州一见玉麟,
    便如同见到故交。几个月来,他对彭玉麟治理水师的才能、勇敢果决的性格和不居功不自夸
    的品德十分欣赏,多次在心里称赞玉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夜,听玉麟深情的叙述,他
    对玉麟更加爱慕。如此深情的男子,今世能有几人!这样心性专一的人,一定是忠心耿耿的
    贤臣良友。曾国藩说:“梅小姑在天之灵,会永远感激你的。但小姑既已仙逝,你也不必再
    痴情为她一世鳏居。还是我去年跟你说的那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一个女子而
    使自己绝后,也毕竟不是大丈夫之所为。夜已深了,你这就安歇吧。明天早点开船,午后可
    以到黄州,我和你去悄悄地游一番东坡赤壁如何?”
    第二天天未亮,十营水师便启碇开船,申正时分到了黄州。一个月前,黄州还是陈玉成
    驻扎的地方,武昌失守后,陈玉成退到蕲州。黄州知府许赓藻今天一上午就率领一班文武,
    在江边恭候。曾国藩站在船头,向江岸拱拱手,算是领情了。
    船一刻未停,直向下游驶去。船过黄州十里外,彭玉麟就下令停船。郭嵩焘、刘蓉等人
    都游过黄州赤壁,懒得再上岸。曾国藩吩咐郭、刘不要告诉任何人,说罢和彭玉麟换上便
    服,带着王荆七一道离船登岸。
    这黄州赤壁,本不是当年周瑜火烧曹操之处,只因苏东坡那年谪居黄州任团练副使,夜
    泛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和那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后,遂使得这
    个黄州赤壁,比嘉鱼那个真正的“三国周郎赤壁”还要出名得多。历代文人迁客路过黄州
    时,莫不到这里盘桓流连。前年曾国藩奔丧时路过此地,当然无心游赤壁。这次即使是大战
    在即,也不能不去游一下。三人登岸,沿江边走了两里多路,便看到前面一座石山矗立,靠
    江的那边,如同被一把大斧劈过一样,现出一块高十余丈、宽七八丈的大石壁。
    曾国藩和彭玉麟估计这就是黄州赤壁了,兴冲冲地向前走去。
    快到石壁边,果然见岩石赭红,竟是名符其实的赤壁。赤壁边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磴。
    三人拾级而上,来到赤壁顶上。曾国藩站在山顶,看眼底下正是“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
    起千堆雪”的壮观,江风吹来,颇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山上有一座苏仙观,观里有一尊东
    坡泥塑像。那像塑得呆板臃肿,全无一点苏仙的风骨,倒是四壁青石上刻的《前赤壁赋》,
    笔迹飘逸潇洒,值得一看。观里的道士极言这是按苏东坡的手迹刻的,曾国藩和彭玉麟看后
    微微一笑。
    曾国藩对玉麟说:“今日游赤壁,我倒想起东坡谪居黄州时所写的一首猪肉诗,道是: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
    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玉麟笑着说:“看来烧东坡肉的诀窍在火候了。素日吃别人家做的东坡肉,名虽美,味
    都不佳,原来是没有读过这首诗,不懂得‘慢着火,少着水’的奥妙。”
    曾国藩也笑着说:“除火候掌握不好外,还有肉不好。东坡肉硬要用黄州的猪肉才烧得
    好,如同杏花村的酒,只有用当地的水才行。可惜我们这次没有口福了。”
    玉麟说:“东坡是天才,诗文字画,自是当时之冠。不过天才也有小失,他的那篇《石
    钟山记》,说石钟山是因水击石窍,涵澹澎湃,类似钟声,其实不然。”
    “足下何以知其不然?”
    “我幼读东坡此文,便觉可疑。水击石窍,岂独彭蠡之石钟山?吾家乡多见之。那年我
    路过湖口,特地去看了一下,才解开这个疑点。原来此山之名,井非拟声而得,实乃以形而
    得。那座山,远远地看去,恰如一座石刻的大钟。”
    “雪琴,你可以写一篇辨石钟山的文章,跟东坡唱一唱对台戏。”曾国藩笑道。
    “平定发逆后,我是要把这件事记下来,那时再求涤丈给我修改。”二人都一齐笑起
    来。正说得高兴,前面走来一人,对着曾国藩深深一鞠躬,说:“侍郎大人别来无慈。”
    曾国藩被弄得莫名其妙,那人抬起头来,荆七惊奇地叫道:“你不就是杨相公吗?怎么
    到这里来了?”
    曾国藩也感到奇怪,说:“真的是杨国栋!你这几年可好?”
    杨国栋答:“说来话长,寒舍离此不远。今日天赐能与侍郎大人在此幸会,真令国栋做
    梦都没有想到。就请侍郎大人和这位大人——”
    “这位是彭统领彭玉麟。”曾国藩介绍。
    “啊,久仰久仰!就请侍郎大人和彭统领及七哥一起到舍下一叙。”
    荆七说:“杨相公,你那年不辞而别,后来又伪造大人家的古玩去卖,害得大人白白丢
    了八百两银子。”
    杨国栋大惊:“有这样的事?如此,则罪孽深重,容国栋今夜慢慢向大人说清。”
    杨国栋是什么人,王荆七为何说他害得曾国藩白白丢了八百两银子?事情发生在五年
    前。
    一天上午,曾国藩正在求缺斋用功,王荆七领来一个衣着寒伧的穷书生,说:“大人,
    这位杨国栋先生一定要拜见您,我说了好多话都不能拦住。”
    曾国藩放下手中的《韩文公集》,用他目光深邃的三角眼将来人打量一下,只见此人三
    十余岁,长条脸,两眼乌亮有神,从脸色和衣衫来看,是个处于困厄中的潦倒者。曾国藩对
    来访的读书人,一律予以谦恭热情的接待,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读书人只要有真才
    实学,还怕没有出头之日?今日鱼虾,明日蛟龙,是常见的事。何况眼前这位杨国栋那双黑
    亮的眼睛,分明表示他是个聪明灵秀的人。曾国藩一点不摆侍郎的架子,站起身来,客气地
    招呼杨国栋坐下,并要荆七泡一碗好茶来。曾国藩微笑问:“足下是哪里人?找鄙人有何
    事?”
    杨国栋说:“晚生乃湖南桃源人。”
    “足下是桃源人,为何无一点桃源口音?”曾国藩感到奇怪。
    “大人,晚生生在桃源,七岁时跟随父母到了浙江金华,一直到二十岁上下才出来游学
    求师,故现在没有一点桃源口音了。”杨国栋在曾国藩的面前,神态自若,全无一点寻常士
    子忸怩胆怯的模样,使曾国藩对他颇有好感。
    “足下是到京师来游学的吗?”
    “晚生此番到京师,是特来谒见大人的。闻得大人乃当今理学名臣,天下士人都愿一识
    荆州。国栋此来,不求富贵,只求大人收留我做个学生,早晚得听大人咳唾。”
    曾国藩摸着胡须,微微一笑:“足下读先贤之书,想来一定有高见。”
    “晚生读圣贤书,谈不上高见,却也有点心得。”杨国栋并不谦让,放胆而谈,“某以
    为程朱之学,以‘不欺’二字可以尽之。不欺人,尤贵不欺己。今人不欺人者,千不得一,
    不欺己者,万不得一。某知之二十年,试行二十年,而终不能做到,故千里来京,求教于大
    人。”
    曾国藩听了很高兴,说:“足下功夫犹未到家,知而不行,非真知也;若一旦真知,自
    然能行。朱子讲先知后行,阳明讲知行合一,二位先贤讲的都有道理。朱子说:‘义理不
    明,如何践履?’又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阳明说:‘知是行
    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
    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先贤这些至理名言都说得深刻,足下好好领会,身体力行,必然大
    有长进。”
    杨国栋闻之大为折服,伏拜于地,说:“大人指教之言,真药石也。”
    曾国藩扶起杨国栋,二人纵谈朱陆异同及阳明学派之利与害,大为畅快。曾国藩破例收
    下杨国栋,并在朋友之间称赞杨国栋学问根基深厚,悟性甚好。遇到曾国藩称赞时,杨国栋
    也并不怎么感谢。别人问他,他说自己是来求学的,并不是来求名的。有人前来拜访,杨国
    栋总拒而不见,国藩渐渐地对杨国栋敬重起来。
    杨国栋在曾府住了三个月。一日,忽然不辞而别。四处找寻,都不见他的踪迹。曾国藩
    很觉奇怪。一连几天寻不到,也就算了。后来,杨国栋这个人也被曾府逐渐淡忘。
    这一天,曾国藩与朋友游琉璃厂,在一个古玩摊上见到几轴字画。曾国藩拿起一看,大
    吃一惊,原来都是自己平日收藏的旧物。正在疑惑不解时,又瞥见一个荷叶砚台。国藩拿起
    荷叶砚台,心中暗暗叫苦。这个砚台,不琢不雕,其形天然作一片荷叶状,砚面青翠发亮。
    更稀奇的是,砚面能随四时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则燥,雨则润,夏则荣,冬则枯,就像一片
    真荷叶。天雨时,砚上自有水滴如泪珠,用来磨墨,无须另外加水,写出来的字,格外光
    亮。此砚本是汤鹏家的祖传之宝。汤鹏与曾国藩原是很要好的朋友。汤鹏自负才高,目中无
    人。一次与曾国藩为一小事争论起来,竟勃然大怒,骂曾国藩不学无术。曾国藩恼火,与他
    绝了往来。后来,倭仁知道此事,指责曾国藩不对,说一个研习程朱之学的人,不能有这样
    大的火气。曾国藩心悦诚服地接受。第二天便主动登门向汤鹏道歉,又设宴邀请汤鹏来家叙
    谈。汤鹏大为感动,二人和好如初。汤鹏病危时,向曾国藩托付后事,并将这个祖传古砚送
    给他。曾国藩十分喜爱这个砚台,通常不用,珍藏于箱底。“这砚台和字画怎么会到这里来
    呢?”曾国藩心中甚是诧异。问摊主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摊主说是从一个名叫杨国栋的那
    儿买来的。曾国藩骇然,忙问杨现住何处,答住在西河沿连升店。曾国藩立即命家人到连升
    店找杨国拣。店主说杨早已离开,不知去向。曾国藩无奈,只得将家中所有现银拿出,凑足
    八百两,将砚台和字画赎回来。为此事,曾国藩足足有半个月心里不快,自己埋怨道:真是
    瞎了眼,将一个窃贼留在家里,不但看不出,还视之为奇才而加以敬重。
    为顾全面子,他命令家中人谁都不要向外人谈起此事。
    偶尔一天下雨了,曾国藩命荆七取出古砚来,磨墨写字。
    又怪了,古砚并不像过去那样,遇雨溢水。曾国藩叹息着,把砚台拿在手中细细把玩,
    却发现似乎没有过去那种沉甸甸之感。他起了疑心,遂命家人全部出动,翻箱倒柜寻找。结
    果汤家祖传古砚找出来了,字画也找出来了。原来,赎回的竟全是赝品,真的并没有丢!他
    惊呆了,马上要荆七到琉璃厂去找那个古玩摊主,但早已不见了。曾国藩大惑不解:究竟谁
    是骗子呢?说古玩摊主是骗子,他怎么会知道我家珍藏的东西?说杨国栋是骗子,他为什么
    不将真物窃走?
    此时曾国藩在这里邂逅杨国栋,真个是他乡遇故知,又能解开多年的疑团,岂有不去之
    理?曾国藩叫荆七先回去告诉郭嵩焘、刘蓉,说今夜不回船了,明日一早再来接。
    杨国栋带着二人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一个山坳口,指着前面一片竹篱茅舍说:“这就是
    寒舍。”
    曾国藩见茅屋前一湾溪水,几株垂柳,环境清幽安静,说:“足下居此福地,强过京师
    百倍。”
    说着进了屋。谁知这茅舍外面看似简陋,里面却大不一般。厅堂四壁刷着石灰,显得明
    亮雅洁。墙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屋里摆的尽是精致的上等家具。坐在这里,并未感到是荒山
    野岭,仿佛来到繁华市井中的官绅家。
    刚坐下,杨国栋对里屋喊:“阿秀,端茶来敬献二位大人。”
    话音刚落,从里屋出来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女子,托着一个黑漆螺钿茶盘,步履轻盈地走
    进客厅。那女子大大方方地把两碗茶放在几上说:“请二位大人用茶。”
    说罢莞尔一笑,转身进屋了。彭玉麟看着这女子极像梅小姑,尤其是那莞尔一笑的神态
    和清脆的越音,简直如同小姑复生。他不由地多看了阿秀两眼。彭玉麟的瞬间表情,杨国栋
    没发觉,曾国藩却注意了。杨国栋说:“这是小妹国秀,老母瘫痪在床已经几年了,恕不能
    起身招待。”
    曾国藩说:“足下那年突然离去,使我挂牵不已。”
    杨国栋说:“学生那年贸然拜访大人,蒙大人错爱,留在府中。三个月来,跟随大人,
    所学竟比我寒窗十年还多。大人恩德,学生没齿不忘。那年突然离去,原是出于一桩意外的
    事情。”
    阿秀又出来,摆出各种时鲜果品。曾国藩发现彭玉麟又看了阿秀两眼,心里忽然冒出一
    个念头。杨国栋继续说:“那天我正在前门大街上办点事,正巧遇到从老家来的仆人。他一
    把抓住我,说:‘相公,我在京城里找你半个月了,今天终于碰到,快跟我回家。’我忙
    问:‘家里出事了?’仆人说:‘相公有所不知,老爷在家,为祖上的坟地和谢家打起官司
    来,被官府锁在牢中,急等你回家。’我一听慌了神,说:‘我现在礼部侍郎曾大人家,曾
    大人这两天在园子里当值,过两天曾大人回来后,我跟他说明,再离京回家。’仆人说:
    ‘老爷现在狱中,天天盼你回家,再等得几天,不知回去后还能不能见到老爷。’老仆说着
    掉下眼泪。我心想:他是我家的仆人,都如此着急,我还能再等吗?不如先回去,两三个月
    后再回京跟大人道歉。我连忙回府收拾行李。我原本没有什么行李,只有几样假货。那是在
    大人家住的时候,闲来无事,有一天,我照大人家藏的字画临摹了一张。自己看着,觉得也
    还像,顿时兴起,要跟世人开个小玩笑。一连几天,我早出晚归,逛琉璃厂,与那些古董商
    人闲扯,从他们那里套得了不少造假古董的技艺。我用重价买了几张明代年间出的纸,又买
    了一支古墨,关起门来,用心临摹、炮制,将大人家藏字画,每幅都精心临摹了一份;又特
    别喜爱大人家的古砚,也照样仿制了一个。我于是把这几种东西带上,留下一张‘急事暂
    别’的纸条,来到仆人所住的西河沿连升店。”
    曾国藩听得极有兴趣,微笑着插话:“现在我明白了,那张黄山谷的字是你自己临摹
    的。”又说,“这张纸条不曾听府里人谈起。”
    “当时放在书案上,也可能后来被风吹走了。我来到连升店,仆人问:‘相公身上也带
    了钱没有?’我身上一文不名。仆人也只剩下十几两银子,这点钱,主仆二人无论如何到不
    了家。仆人看到包袱里的字画,说:‘相公,目前是救老爷要紧,你这几张字画就变卖了
    吧!我知道你舍不得,到如今也没有法子了,救得了老爷,日后还可以再买。’我心里好
    笑。不过,他这一说倒提醒我。看来这几幅字画临摹得还可以,至少眼前的仆人是骗过了。
    如果能被哪个好古董而又不识货的人买去,虽然有点缺德,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许多了。我
    问:‘紧急之间,卖给谁呢?’‘有人买,隔壁就住着一个卖字画的摊主。’仆人当即叫来
    一个中年汉子。我心想:正好检验一下我仿古的本领如何。便煞有介事地向那个汉子吹嘘,
    说是祖传下来的真迹,目前要救老爷,只得忍痛卖掉。那汉子早几天便与仆人混熟了,因而
    对我所讲的毫不怀疑。他眯起眼睛将那几幅字画和古砚细细鉴赏一番,问我:‘你开个价
    吧!’我说:‘这几幅字画和古砚,论价不会低于一千五百两银子,现在急要钱用,我没工
    夫再找别人,你给七百五十两吧!’那汉子和我讨价还价,最后开出五百两。我心里想:好
    笑,这几样东西十两银子都不值,经过这样的瞎吹胡闹,居然就值几百两银子了,便一手从
    汉子手中接过五百两银子,一手将那几样冒牌货给了他。”
    曾国藩想:这个杨国栋真是摹仿古物的奇才,贩卖古物的人被他骗了不说,连我这个古
    物的主人都让他给骗了。这种以假乱真的本事,天下怕难找出第二个。原先的那股疑惑,早
    已被冲得干干净净。彭玉麟也暗自诧异惊佩,笑着说:“杨兄,凭你这个本事,走遍天涯海
    角都不愁没钱花。”
    “彭统领取笑了。这种小技只可偶一为之,哪可做立身之本。我带上银子,急急忙忙和
    仆人赶路。谁知到家后,亲父已瘐死狱中。谢家因有人做大官,结果我家花了几千两银子也
    没打赢官司。谢家人平素口口声声讲孔孟程朱,却原来是这样的狼心狗肺。”说到这里,杨
    国栋望着曾国藩苦笑一下,“不怕大人见怪,我一气,从那时起,就不再读孔孟程朱的书
    了。程朱之书说的都是诚,不诚无物。其实,这世上哪来的诚!谢家讲诚,就不会有我老父
    瘐死狱中;我若讲诚,便没有主仆二人回家的盘缠。我过去二十多年,都被它误了。原来悟
    出的‘不欺’二字,竟是完完全全地欺骗了自己!”
    曾国藩正色道:“程朱讲的都是对的,只是世人没有照着做罢了。足下不过因偶尔受
    挫,便愤世嫉俗以至如此,大可不必。”
    “大人说得有理。”杨国栋说,“不过这几年,学生倒学了不少真本事。老父死后,我
    也不愿意再在老家呆下去,便带着老母幼妹来到黄州府投靠母舅。母舅原是典州知府衙门的
    书吏,早几个月,被长毛杀了。我们在苏仙观旁起几间草房,母亲和妹妹长年住在这里,我
    到处云游,见什么学什么。不瞒大人说,我早两天刚从广东回来,在广东还跟着洋人学会做
    火药子弹哩!”
    曾国藩眼睛一亮,说:“以足下的灵慧,自然是学什么精什么,想必足下现在一定精于
    军火制造。”
    “精于谈不上,不过造出来的火药子弹,也不比洋人的差。”
    曾国藩大喜:“足下大才,目前正可施展良机。不知足下还愿像五年前那样,和我相处
    在一起吗?”
    “大人乃当今最为有才有德之人,在广东时,我便知道大人正统率湘勇,以灭长毛为己
    任。国栋多时便想前去投奔,怎奈老母罹病,不忍赴兵凶战危之地。今日天使我重遇大人,
    国栋愿像五年前那样,为大人执鞭随镫。”
    “伯母卧病在床,确不便远离,你过两年再来找我也行。”
    “今日若不遇见大人,我这几年确不准备远离老母。但我听七哥所言,学生犯了不赦之
    罪尚不自知。我万万没想到,那些赝品居然蒙过了大人之眼,骗去了大人的八百两银子。学
    生负罪深矣。因此,为报大人之恩,为赎学生之罪,我决定跟大人去江宁,我可以为大人造
    火药子弹。”
    曾国藩大喜道:“军中正缺足下这种能人,明日我们就一道登船吧!”
    彭玉麟也笑道:“有杨兄参战,湘勇如虎添翼。”
    栋国栋说:“大人,我前月从一农夫手中买了一匹好马,为抵学生之罪,我将此马送给
    大人。请大人随我到后院观看。”
    自从王世全把王氏祖上宝剑送给曾国藩后,曾国藩便渴望有一匹与剑相匹配的马,自己
    虽不能骑着它冲锋陷阵,但作为水陆两支人马的统帅,没有一匹像样的马,总是一件憾事。
    曾国藩和彭玉麟来到后院,只见马厩里果然拴着一匹高头大马。杨国栋把它牵了出来。那马
    浑身火炭,无一根杂毛,来到坪中,昂首长鸣,甩颈趵蹄,吓得树上的鸟雀乱飞。曾国藩赞
    叹:“好一匹龙马!那农夫怎来的如此好马?”
    杨国栋说:“我当初也感到奇怪,便问那农夫。农夫说此马原为一个长毛丞相所有。长
    毛占领黄州时,亲兵牵出去溜达。农夫杀了亲兵,盗了这匹马,藏在家中,等长毛走后才拿
    出来卖。见到的人都说它是关云长的赤兔马,我也就叫它赤兔了。”
    曾国藩说:“谁见过关云长的赤兔马了?那都是罗贯中胡凑瞎编的。我看它浑身就像熟
    透了的枣子样,就叫它枣子马吧!”
    彭玉麟说:“好个枣子马!既入俗又脱俗。”
    杨国栋也笑着说:“就叫枣子马!”
    曾国藩快乐地说:“好!我收下,就算抵了你假冒古董的罪。”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看看天色已晚,阿秀已摆上满满一桌菜,杨国栋请曾、彭入席。杨
    国栋指着当中一个大碗说:“这是用黄州猪肉烧的东坡肉。”
    曾国藩笑着对彭玉麟说:“刚才还说没有口福,口福就来了。这真叫做‘人有旦夕祸福
    而不自知’。”
    酒席上,大家开怀畅谈,十分欢悦。杨国栋说:“小妹喜欢自制酒令,前一向编了一个
    酒令故事,可惜才力有限,竟没编完。”
    “想不到令妹还有这种才能,真令我们钦佩。杨兄不妨说说,也好助酒兴。”彭玉麟兴
    冲冲地说。
    “我于诗词曲令素来生疏,两位大人都是才学渊博的前辈,我正要求助,使这个酒令故
    事成为全璧。小妹用身旁现有的古迹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那年东坡谪居黄州,闲来无事,
    常与秦少游、佛印禅师和黄州太守喝酒谈天。一日,东坡兴起,提出自制新酒令取乐,要求
    是先举一件落地无声之物,接着说出两个古人,一问一答,讲出一件事,答句必须是现成的
    两句作归结的诗句。东坡自己先说一令:“笔毫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因何
    不种竹?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秦少游想了一下,接着说:‘蛀屑落地无
    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佛印禅
    师不加思考,也来一令:‘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僧行近云何?维摩
    曰:遇客头如鳖,逢斋项如鹅。’轮下去应该是黄州太守作,但黄州太守作不出,其实是小
    妹自己想不出了。”
    曾国藩说:“令妹咏絮之才,古今少有。这几个酒令作得太好了,故事也编得高雅。我
    看不是她不能为黄州太守作一首,而是想考考你这个做兄长的才华如何吧!”
    说完大笑。杨国栋也笑道:“大人说的也对。她问我,也自然就是考我,我作不出,但
    小妹自己至今也还没作出第四首,并说有人能代黄州太守作出,她就服了他。”
    曾国藩对此本亦感兴趣,有时间多想想,他也能够为黄州太守作一首,但他另有想法。
    他转过脸对彭玉麟说:“我素来不懂酒令,雪琴你于此道有研究,今日我们就请道台屈尊,
    权当一下黄州太守。”
    彭玉麟对阿秀很有好感,情愿为她续完这个故事,便不推辞。彭玉麟从佛印禅师的结句
    “鹅”字上得到启发,想起骆宾王童时作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顿时有了。他对杨、曾说:“我想起一个,不知像不像黄太守的口气。”
    曾国藩笑道:“你只管念去,像不像由我来评判。”
    彭玉麟念道:“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为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
    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好个‘雪花’‘白起’!”刚一念完,杨国栋就高兴地说,“天衣无缝,我看当年那
    个黄州太守绝对作不出这么好的酒令,真要胜过东坡、佛印的才气了。”
    玉麟不好意思地说:“什么东坡才、佛印才,都是令妹的才。”
    阿秀在里屋听见彭玉麟的酒令后,很高兴遇到了知音,出来大大方方地给彭玉麟满斟一
    杯酒,慌得他忙起身道谢。阿秀笑吟吟地说:“彭统领帮了小女子的大忙。”曾国藩看在眼
    里,喜在心头。
    吃完饭后,杨国栋送曾、彭到客房休息。等杨国栋走后,曾国藩悄悄地问玉麟:“雪
    琴,你对我说句实话,你是不是喜欢杨国栋的妹妹阿秀?”
    玉麟脸红了,说:“涤丈,你是知道的,我多年来都不愿成亲,怎么会一见阿秀就喜欢
    呢?”
    曾国藩说:“你的举止瞒不过我的眼睛,我知道你是一个钟情重义的真正男子,但你今
    天看阿秀的眼神非比寻常。我猜想,这女子或许像你逝去的梅小姑,你是因为喜欢梅小姑而
    喜欢她,是吗?”
    曾国藩对世态人情的洞悉,一向为彭玉麟所钦服。这个猜测,竟如同看穿了他的肺腑,
    彭玉麟只得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曾国藩说:“雪琴,你的品性为人和我十分接近,我和你虽
    名为堂属之分,实同兄弟之谊。如果你听我一句劝告,不固执独居的话,阿秀便是你合适的
    人选。这女子,我虽然没有和她交谈过,看她今天走路说话,是一个端庄的淑女,且生在这
    样一个家庭,必然灵慧而懂诗书礼义。我去跟杨相公提,如阿秀尚未许字的话,我为你作
    伐,结秦晋之好如何?”
    彭玉麟低头不语,曾国藩知已默许,随即走进杨国栋的卧室。杨国栋正在灯下收拾行
    李,见曾国藩来,忙起身让座,说:“大人尚未安歇?”
    “我想冒昧问你一句话,请别见怪。”
    “大人只管说,学生哪有见怪之理。”
    “请问令妹字否?”
    “大人问阿秀的事,真令我做兄长的心焦。小妹自幼聪颖,老父爱她如掌上明珠,从小
    教她诗书字画。谁知小妹读了几句书后,心气高傲得很,不管谁为她提亲,都一概不允,说
    要得天下一真正名士英雄才嫁。老父去世后,从金华流落至此,人地生疏,再加上我常年不
    在家,小妹的婚事便耽搁了。”
    “令妹贵庚几何?”
    “不瞒大人,小妹今年足足二十三岁了。”
    “我身边现正有一个名士英雄,不知令妹看得上否?”
    “请大人明说。”
    “足下看彭雪琴如何?”
    “彭统领已是三十开外的人了,莫不是夫人弃世,意欲续弦?”
    曾国藩摇摇头:“怎是续弦,雪琴根本就未娶过。”
    “那是为何?学生见彭统领堂堂一表,儒雅英迈,才学满腹,又是大人麾下名将,为何
    未成家呢?”
    “这正是雪琴英雄过人之处。以雪琴之人才,何愁没有倩女。只是他自小立志,要成就
    一番大事业后再谈家室,以致拖延至今尚未成亲。”
    国栋不禁面露喜色:“这样说来,小妹真正有福了。彭统领适才的酒令,小妹甚为喜
    爱。待我禀告老母、告诉小妹后,立即回话。”
    这边,曾国藩也把杨国栋的话告诉了彭玉麟。一会儿,杨国栋来到曾、彭所住的房里,
    对他们说:“老母说:‘既是曾大人为媒,这件事可办。’小妹没有做声,只是拿出一张纸
    来,写了几句话在上面,说还要向彭统领请教请教。我拿过纸看时,竟不明白她写的什
    么。”说罢,将纸递给彭玉麟。曾国藩好奇地凑过来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
    纱窗碧诱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柱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
    寥何处别魂销
    曾国藩在心里默读了两遍,已经明白了,偷眼看彭玉麟,见他眉头紧蹙,一副为难的样
    子。杨国栋心里在骂妹子:“成天躲在屋子里没事,尽编些稀奇古怪的文字来难人。”彭玉
    麟十分赞赏阿秀的才情,无论如何要破这个谜。他反复默读,突然心头一亮,高兴地说:
    “原来是一首《菩萨蛮》!涤丈和杨兄请听: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柱细烧
    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正是正是,雪琴断得好!”曾国藩兴奋地称赞。
    杨国栋也笑着说:“彭统领大才,小妹不自量,班门弄斧了。我这就去告诉她。”
    杨国栋拿起纸就要走,彭玉麟一把拖住:“慢点。令妹才华锦绣,世间少见,这四十四
    个字不知费了她多少闺情。历代才女喜欢写回文诗词,说不定这也是一首回文词。”
    曾国藩笑着说:“我刚才听你念时,也这样想过,但究竟比不上你对杨小姐的知心。”
    彭玉麟脸红起来,说:“涤丈取笑了,还不知我说得对不对哩!姑且念念看。”
    彭玉麟拖长音调,从最后一字读起,竟然真的又读出一首《菩萨蛮》来:
    “销魂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愁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沉檀烧细柱,香冷帏
    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纱。”
    曾国藩叹道:“昔曹大家、苏若兰之才,亦不过如此。”
    杨国栋兴冲冲地进了妹子的房。一会儿,又红光满面地出来说:“小妹对彭统领的聪明
    才学十分佩服,她还想请彭统领就眼前之景和心中之念作一首七律。”
    彭玉麟七岁时便会作诗,写一首七律,对他来说是太容易了。但这首诗却非比寻常,眼
    下自己正分统水师东下,这是将载之于史册的不朽事业,何不把这件事写出来。他认真想
    想,然后一气挥就:
    长江不许大王雄,王濬楼船要建功。
    十万天兵驱虎豹,三千犀甲奋貔熊。
    旌旗常带潇湘雨,鼓角先清淮海风。
    戎马书生少智略,全凭忠愤格苍穹。
    杨国栋将这首诗带进内室不久,便喜融融地托出一个锦绣香匣,对彭玉麟说:“这是小
    妹的生庚八字,今夜就交给彭统领了。”
    彭玉麟脸上流光溢彩,恭恭敬敬地接过这份重礼,随手从身上取出一只碧玉兔交给国
    栋,说:“玉麟属兔,三朝时,家母亲手把这只玉兔挂在玉麟颈上,至今有三十八年了,今
    日请小姐收下。”
    曾国藩异常高兴地说:“今夜成就了雪琴与阿秀的百年好事,我这个红娘不可无表
    示。”曾国藩饱醮浓墨,凝神片刻,写了一首《贺新郎》:
    艳福如斯也。看江中,雄师东进,君其健者。一从风浪平静后,喜结鸳鸯香社。料不久
    笙乐细奏,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好花样,互相借。
    淋漓史笔珊瑚架。说催妆,新诗绮语,几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当
    记取今宵月夜。明年携得神眷归,令老母幼弟同惊讶。悄悄话,声须下。
    曾国藩写完,又细看了一遍,不无得意地交给杨国栋说:“杨相公,你把这阙词也交给
    阿秀,待这仗打完,我便打发雪琴前来迎亲,我为他们主婚。”
    三从蕲州到富池镇,太平军和湘勇在激战着——
    第二天一早,王荆七带了几个亲兵来接曾国藩、彭玉麟。
    杨国栋拜别老母,吩咐阿秀悉心照顾母亲,管理家务,然后牵出枣子马。阿秀昨夜刚与
    彭玉麟订亲,很觉害羞,也没敢和彭玉麟说一句话,只是深情地目送他们下山去。走出几十
    丈远后,彭玉麟禁不住回过头看了一眼,只见阿秀仍倚门眺望,他心头一热,赶紧转过脸
    去,快步追上。
    上船后,曾国藩将杨国栋介绍给大家,并公布了彭玉麟喜结良缘的事,大家都向玉麟表
    示祝贺。曾国藩悄悄地对刘蓉说:“你不是要假古董吗,今后就找这位杨相公。”
    “他就是那位临摹山谷诗的人?”刘蓉惊奇地问。
    “正是,没有想到在赤壁边遇到他。”
    “奇才,真是奇才!”刘蓉赞叹。
    船一路顺水直下,傍晚时来到道士洑。杨载福的先头部队早一天已到达。当夜,杨载福
    向曾国藩作了报告:陈玉成的一万人马——水师三千、陆军七千,在蕲州严阵以待。如何开
    战,请曾国藩定夺。曾国藩连夜派出三支斥侯,一支沿江而下,窥探蕲州敌情;一支到江北
    打听多隆阿的进程;一支到江南打听塔齐布的进程。
    次日午饭后,三路斥候陆续回来。探敌情的一支禀报:蕲州江面战船不多,陆军大部分
    兵力驻在江南,似乎随时准备援助大冶、兴国州两城。这个情报很重要,曾国藩赏了斥侯。
    北路的一支报告:巴河、兰溪一带未见多军影子,估计人马尚未到黄州。对多隆阿、桂
    明的北路绿营,曾国藩根本不抱希望。军行迟缓,他不感到意外。南路的一支汇报:塔军现
    驻金牛镇以东五十里的铁岭口等候命令。
    曾国藩在拖罟上与彭玉麟、杨载福、郭嵩焘、刘蓉、杨国栋等大商议。刘蓉说:“据情
    报来看,长毛据蕲州兵力不算太强,号称一万人,实际能打仗的顶多一半。四眼狗虽贼中干
    将,估计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且四眼狗只善陆战,水战并非所长。可以立即通知塔智亭和
    罗罗山,命他们分头进攻大冶和兴国州,引诱陈玉成派兵援救,然后我水军乘此机会,猛冲
    过蕲州。”
    杨国栋说:“孟容兄言之有理。我在黄州时就听说,据守大冶和兴国州的将领,原是陈
    玉成的部下,且兵力都不过一二千。拿下大冶和兴国州,对塔统领的南路军来说是顺手摘
    桃,即使陈玉成的兵员不动,达不到调虎离山之计,收回两个城池,亦是功劳。”
    彭玉麟、杨载福、郭嵩焘等人都赞成刘蓉的建议,曾国藩也认为可行,于是水师暂时驻
    扎道士洑,不惊动下游。
    塔齐布和罗泽南接到命令后,一万二千人分为两支,塔齐布带六千人南下经花油堡向兴
    国州进兵,罗泽南带六千人沿金河向大冶进攻。
    太平天国兴国州知州胡万智,金陵人氏,乃太平天国首科进士。天国癸好三年八月初十
    日,是东王的寿诞,天京城里举行第一次会试——东试。东试论题是“真道岂与世道相
    同”,文题是“皇上帝是万郭大父母,人人是其所生,人人是其所养”,诗题是“四海之内
    有东王”。胡万智是个穷苦的秀才,考了几次乡试都未中,对朝廷的科举考试很是不满。太
    平天国定都天京,带来勃勃生气,胡万智拥护天国,欣然前往应试。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诗
    也作得珠圆玉润,遂一举高中。胡万智好不高兴,愈加对天国充满感情。
    中进士后,东王封他为典朝仪。‘西征军攻下兴国,胡万智被派往兴国任知州。胡万智
    到了兴国,全部启用一批新人,其中大部分是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半年来,他把全副心思用
    来整顿兴国州的吏治。正当他准备在兴国州大展鸿图,建一番新政时,塔齐布率领的六千人
    马攻到兴国城下。兴国城里只有一千五百人,情形危急。胡万智一方面布置守城,一方面急
    忙派人到陈玉成那里讨救兵。陈玉成已探得湘勇水师集结在道士洑按兵未动,料想一时不会
    有行动,便亲带四千兵赶来救兴国。他刚走到黄州颡口镇时,又遇到驻大冶城的总制汪茂先
    派出的信使,说湘勇已围住大冶。无奈,陈玉成又分出二千人马到大冶。当陈玉成赶到兴国
    州时,塔齐布已攻下兴国。陈玉成十分懊恼,率兵再奔大冶。半途中遇到溃兵,报告大冶已
    丢,汪茂先阵亡。陈玉成气得两眼冒火,率部怏怏回蕲州。
    就在陈玉成离开蕲州的这一天,曾国藩会合先天夜晚赶来的李孟群部,水师二十营约一
    万人,在呼啸呐喊声中冲过蕲州防线,于马口镇对岸停泊下来。罗泽南提着汪茂先的头和太
    平军大小黄旗上百面、骡马数十匹前来请功。塔齐布也押来胡万智等一干兴国州各衙门官员
    来会师。曾国藩亲自提审胡万智。只见胡万智昂首挺胸毫无畏色走上大堂。曾国藩喝令跪
    下,胡万智拒不从命。几个亲兵上前,把他的双腿强压下去,曾国藩骂道:“大胆逆贼胡万
    智,你身为圣人门徒,却屈身降贼,玷污清白,真是孔门败类,衣冠禽兽。”
    胡万智双目圆睁,大声喊道:“无耻汉奸曾国藩,你身为炎黄后裔,却背叛祖训,投靠
    清妖,认贼作父,你才是真正的乱臣贼子,民族败类!”
    曾国藩气得脸色铁青,大呼:“左右,把胡万智这批禽兽一律剜目凌迟,陈尸示众。”
    胡万智并不害怕,仍然痛骂不止,亲兵将他强行拖了出去。
    处决胡万智后,曾国藩骑上枣子马,带着一批营官和幕僚登上江岸。此地离半壁山不到
    十里,孤峰挺立的半壁山如同站在眼前。山脚下营垒森严,旗帜林立,鼓角时鸣。江北田家
    镇上也连营接寨,江中战船逡巡。从半壁山到田家镇,太平军水陆两路人马筑成一道铜墙铁
    壁。曾国藩看后,心中忧郁,默默地回到拖罟上,对众人说:“驻守此地的长毛,一部分是
    武昌败将,一部分是秦日纲的救兵。败将复仇心切,救兵气势嚣张,防守得如此严密,看来
    有几场恶仗打。”
    鲍超说:“长毛是虚张声势,大人不必过虑,明日我率部攻打半壁山,保证马到成
    功。”
    杨载福说:“明早我率先锋营顺流下去闯一闯,探探虚实。”
    曾国藩想,先试探一下也好,便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鲍超率霆字营来到半壁山脚下擂鼓搦战。只听见一声炮响,当中大营里冲
    出一位中年将军。此人正是罗大纲,身后跟着数百名头扎红、黄两色头巾的太平军将士。罗
    大纲骑马伫立栅栏边,高声喊道:“大胆清妖,有本事的过来!”
    鲍超气得在马上大叫:“操你祖宗八代,老子把你砍成两截!”
    他一时忘记了太平军扎营的规矩,一边骂,一边指挥人马向前冲,还未走到百把步,叫
    声“不好”,已陷于布满竹桩的沟阱中,回头一看,大部分湘勇也陷了进去。对岸太平军士
    兵拍手欢呼:“陷了,陷了!”同时,万箭飞来,湘勇纷纷中箭倒下。鲍超抡起大刀,前后
    左右挥舞,总算没有被射中。
    他气得双腿紧卡马腹,那马挣扎着想跳出来,却被竹桩刺得鲜血直流,哀啸不已。罗大
    纲驱马出了栅栏,吊桥放下。正在这万分紧急时,周凤山带两营湘勇前来救援,鲍超被拉了
    出来。他不敢再战,和周凤山一起撤退下来。清点人数,少了五十多个。
    江面上,杨载福的先锋营也陷于困境。当他们的船来到半壁山脚江面时,看到的是,一
    排钉死在江中的战船,上面竟然横着六根粗大的铁锁!漫说是木船,就是铁舰也休想冲过。
    杨载福是个水上老手,见此情景,知道不妙,迅速拨转船头。后面火炮轰来,走慢的几艘长
    龙着火被烧沉。杨载福满面羞惭而回。
    水陆两军初战失利,使曾国藩的忧愁又添几分。从靖港败后再起这半年来,湘勇军势大
    振,尤其是武昌、汉阳的收复,更是名满天下,朝野为之震动,一洗往昔备受讥嘲的侮辱。
    曾国藩想:眼前这伙长毛尚不是主力,倘若这道防线冲不过去,岂不前功尽弃?无论如何不
    能被拦阻在这里,不将这股长毛击败,至少要迅速冲过去。他决定先由陆路发起强攻,派塔
    齐布打富池镇,罗泽南打半壁山。第二天一早,两支人马遵令出兵。
    罗泽南的人马来到马岭坳,此地离半壁山太平军营寨只有二里路。罗泽南吸取鲍超的教
    训,不敢再贸然前进,号令部队停下来,就地扎营。罗泽南带领李续宾、游击彭三元、都司
    普承尧等人查看地势。马岭坳与半壁山之间隔着网湖的尾部,湖汊纷错,惟左右两堤与山脚
    相连。正在指指点点查看时,猛然听得山脚一声炮响,从大小营寨里冲出数千名精壮太平军
    将士。他们越过沟上的吊桥,向湘勇冲来。罗泽南慌忙指挥勇丁列阵应战。彭三元率部从左
    堤迎敌,普承尧率部从右堤迎敌。正厮杀间,从民房里又钻出一千多名手持利刃的士兵,李
    续宾急忙率迪字营迎击。太平军四路人马合起来一万多,在此已等候半个月,正巴望着这一
    天的到来。罗大纲一马冲在前,从左堤直朝罗泽南杀来。罗泽南哪里是罗大纲的对手,急忙
    闪开,幸得六品军功彭和祥过来接住。交战不到十个回合,彭和祥被罗大纲一枪刺中咽喉。
    那边恼了都司普承尧,拍马舞刀过来与罗大纲拼搏。半壁山腰,韦俊指挥军士擂鼓为战友助
    威。右堤那边,彭三元带着一百多名敢死队已冲到吊桥边,正要进入营寨时,从山腰上雨点
    般飞来碎石,候选知县李杏春、蓝翎千总何如海登时被石块击毙。彭三元吓得勒马后退。这
    时,从各处民房门窗里纷纷射来炮子、火箭、喷筒,湘勇匆忙后退。罗泽南只得下令鸣金收
    兵。
    下午,李续宾带领二千人又前去搦战。交战不到半个时辰,李续宾便败退而归。罗泽南
    焦急愈甚。李续宾说:“罗师不必忧虑,今下午学生再次出战时,已看清半壁山下的军事部
    署,下次交战,学生有取胜把握。”
    罗泽南惊喜,问:“迪庵有何法取胜?”
    “长毛三次获胜,所靠的主要在地利。其地利天然所占有二,人为有一。天然者,前为
    湖堤,后为高山。湖堤限制我军进攻的场所,半壁山居高临下,我军一切活动都在其俯视之
    中。人为者,长毛在营寨边挖沟埋签,此着厉害。”
    “有利地势既已为其所占,我们无法与之争雄。”
    “我们不能与之争雄,但可以使长毛的地利减少它的作用。”
    李续宾的话启发了罗泽南:“你是说可以乘夜偷袭?”
    李续宾高兴地说:“罗师,我们想到一起了。今日天阴,夜里没有月光,是夜袭的好时
    候。”
    “夜袭可以使半壁山居高临下的优势失去,也可以偷偷越过湖堤,但长毛营前的水沟和
    陷阱仍在那里。”
    李续宾想了想说:“这有办法。马上赶制几千个布袋,袋里装满土,一人肩扛一个,把
    土袋丢到沟里,连竹签连沟都给它埋掉。”
    罗泽南很欣赏这个主意,立即传下命令,赶制布袋。军中没有布,罗泽南命令拆被子
    做。二更时分,李续宾带领三千勇丁,每人肩扛一个装满土的布袋,另一只手拿着武器,腰
    里插着短刀,悄悄地穿过左右二堤,衔枚疾走,来到太平军营寨边。
    因为营寨四周插了竹签,又深开了水沟,且白天激战一天,湘勇大败,罗大纲不曾提防
    敌人会半夜窃营。按常规巡值的士兵,被李续宾窃营的先锋队砍死,三千湘勇急急忙忙将土
    袋填沟铺路。已填铺大半,营内尚未发觉。一个叫韦大春的两司马一觉醒来,到营外撒尿。
    夜色迷茫中,韦大春听到栅栏外有一声声沉重的响动。他警觉起来,揉揉眼睛,轻轻地向栅
    栏边走去,终于看清楚了。韦大春差点惊叫起来,他跑进大营,把罗大纲喊醒:“罗指挥,
    清妖窃营了!”
    罗大纲呼地一下从床上坐起,一边穿衣,一边下令:“赶紧传令,立即出营房打仗!”
    罗大纲起义以来,跟清军大大小小打过几十仗,从没有遇到过半夜窃营的先例。他对湘
    勇的凶悍能战暗自佩服。半壁山上的韦俊也很快得到情报。立时,从山腰到山脚,到处
    通明,李续宾叫苦不迭。水沟边顿时聚集一千多名太平军将士。罗大纲下令发箭。水沟那边
    如飞蝗般的利箭射来,水沟这边,湘勇一片片倒下,胆小的吓得掉头就跑。李续宾气得两眼
    冒火,怒不可遏地挥起一刀,杀了一个逃在最前面的湘勇,后面几个吓懵了,站着不动。李
    续宾又手起刀落,一刀一个,连杀四五个勇丁,这才把纷纷后逃的勇丁镇住,硬着头皮再去
    厮杀。李续宾举起刀吼道:“弟兄们,今夜里我们拼出去了。谁要是向后逃命,格杀勿论!
    大家齐心打赢这仗,我为兄弟们请功邀赏!”
    李续宾命令普承尧、彭三元守住两头,自己居中调度,又派急足回大营搬援兵。湘勇大
    半人向对方射击,其余人拼命填土。双方都倒下许多人,但土袋也在一尺尺增高,一步步推
    进。很快,罗泽南带领守营的二千多湘勇也赶来援胁。双方在水沟边、竹签带展开你死我活
    的争斗。水沟被填平了一长段,附近的竹签也给土袋埋了,李续宾亲自擂起冲锋的战鼓。湘
    勇们见已占上风,个个发疯似地向前狂奔。在急剧的鼓点声中,湘勇和太平军展开肉搏。湘
    勇杀红了眼睛,一见戴红、黄头巾的便砍。太平军第一次遇到这样凶蛮不怕死的对手,先自
    胆怯三分。肉搏一阵,太平军渐渐不支。栅栏边早已安置好的火炮,因为怕伤了自己的人,
    也不敢发射,气得罗大纲直跺脚。韦俊见势不好,亲率山上一千兵下山救援。
    双方又激战了半个时辰。太平军致命的弱点是临时参加的人多,训练不严,两广老兄弟
    都不习惯短兵接战。看看不能取胜,韦俊和罗大纲一商量,决定全体撤退上山。湘勇穷追不
    舍,都被山上擂石击退,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军上了半壁山。罗泽南下令放火烧营寨,又
    叫人砍断拴在山脚下的铁锁桩。到了辰正时分,罗泽南、李续宾率领湘勇,满载各种战利
    品,得意洋洋地回营。
    就在半壁山下激战的时候,塔齐布率领六千湘勇,在富池镇与林绍璋部队的战斗也异常
    激烈。林绍璋与塔齐布面对面的交锋,这已是第二次了。今年三月底的湘潭战役,林绍璋十
    战十败于塔齐布,最后全军覆没,林绍璋只身脱逃。这不只是林绍璋个人一生中的极大耻
    辱,也给太平天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从那以后,太平军便不能再图湖南,而湘勇的气焰
    也从此开始炽烈。倘若那次湘潭之战也像靖港战役那样,说不定中国近代史上,就根本没有
    湘勇的名字出现。
    林绍璋报仇心切,还未等塔齐布扎稳营寨,便带兵前来攻打,塔齐布慌乱之中败退而
    逃。林绍璋大喜收兵。塔齐布与李元度、周凤山等人商议,李元度献计:“林绍璋有勇无
    谋,性情急躁,趁着他目前求胜心切,明天设法将他引出镇外,在桐木岭一带埋两路伏兵截
    杀。”
    塔齐布同意。
    第二天一早,塔齐布带一千人前来搦战。一听湘勇喊叫,林绍璋便披挂上阵。康禄劝
    道:“让他们在外面叫骂,不理睬。”
    林绍璋见塔齐布人少,恨不得一口吞掉,不听康禄的劝阻,带着三千兵冲出水沟外,康
    禄只得跟着。塔齐布笑道:“林将军,还记得三月的湘潭盛会吗?”
    林绍璋虎目圆睁,怒骂:“塔妖头,还记得昨日的败逃吗?今日你休想再走脱!”
    说罢,便策马冲来,塔齐布接住。双方交战不久,湘勇便溃散四逃。塔齐布瞅着林绍璋
    一个破绽,拨转马头向桐木岭方向奔去,林绍璋拍马紧追。跑去三里多路外,康禄提醒说:
    “前面树木丛集,恐有伏兵。”
    林绍璋顿时醒悟,急忙勒住马。忽然,数十面湘勇军旗从草丛中四处竖起,李元度、周
    凤山各带二千人从两边杀出,将林绍璋、康禄团团围在中间。一阵混战,太平军人马死伤过
    半。康禄保护林绍璋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周凤山在后面紧紧追赶,高呼:“不要放
    走了林绍璋!”转进一个小树林后,康禄对林绍璋说:“林丞相,你把衣服脱下来给我穿,
    我把清妖引走。”
    林绍璋说:“那怎么行!赶紧往半壁山走,到了山边,就不怕妖兵了。”
    康禄说:“丞相大人,清妖的眼睛一直盯着你,不会轻易放过。我代你把他们引开。”
    康禄不由分说地伸手扯下林绍璋的明黄绣龙风衣,又高喊:“将帽子扔给我!”
    林绍璋脱下帽子,感动地说:“兄弟,引他们走出二三里后,你就折转跑向半壁山!”
    康禄答应一声,便将马头一扭,回头向周凤山的追兵冲去,嘴里高喊:“清妖,林爷爷
    跟你拼了!”
    周凤山伫马劝道:“林绍璋,下马投降吧!朝廷可以封你一个副将。”
    康禄骂道:“你们这些败类,你以为一个副将,就可以使你爷爷出卖祖宗吗?”
    说着举刀向周凤山砍来。周凤山并不认识林绍璋,见康禄头上的单龙单凤帽,身上的明
    黄绣龙袍,认定是林绍璋无疑,决心活捉,立个十分漂亮的大功。周凤山抖擞精神,使出平
    生本事,与康禄交战。十余个回合后,康禄料定林绍璋已走远,便偷偷地从靴子里摸出一把
    飞镖来,顺手一挥,那镖直朝周凤山心脏处飞去。周凤山机灵,见镖飞来,赶紧将身一躲,
    镖从右臂边穿过。周凤山大叫一声,栽下马来。康禄趁机拍马走了。众湘勇扶起周凤山,知
    “林绍璋”身藏暗器,都不敢追,便吹起得胜号,返回富池镇。
    四彭玉麟洪炉板斧断铁锁——
    半壁山和富池镇两路陆师的胜利,使曾国藩的忧愁大减。
    北岸,桂明、多隆阿的绿营兵也赶到田家镇,将秦日纲、石祥祯的兵力牵制住,愈使曾
    国藩宽慰。现在,他要和彭玉麟、杨载福、李孟群一起,全力以赴夺取江面上的胜利。深夜
    了,彭玉麟见曾国藩的舱里还亮着灯光,便轻轻推门进来。只见书桌上,整齐地并排摆着六
    根竹筷,曾国藩坐在一旁,凝神呆望着。
    “涤丈,这么晚还没休息?”
    “哦,是雪琴来了。”曾国藩从沉思中醒过来,指着床边的木凳说,“坐下,我正要和
    你商议商议。”
    “涤丈,你是在考虑江面那几根铁链子?”彭玉麟指着竹筷问。
    “这几根铁链子可不好对付啊!”曾国藩沉重地说,“我为它考虑半个夜晚了。拴在半
    壁山这头的铁桩虽被罗山砍断,但江中的部分依然牢牢地钉死着,战船如何过得去。”
    “为这铁链子,我想了两天,长毛这一着真够狠毒。历史上虽有横江布铁索的,但也只
    有一两条,何曾见过六条之多。我想来想去,无法可施。金克木,火克金,看来只有火烧一
    法可用。”
    曾国藩说:“东吴、后晋的铁锁,也是用火烧断的。但正如你讲的,那只有一两根,现
    在有六根,却难以烧断。”
    彭玉麟说:“我已想好了。王濬当年用火炬,王彦章当年用火炉,我们用油锅,不怕它
    六根铁链子,就是铁罗汉,我也要将它熔化。”
    曾国藩想来想去,也只有此一法了,便同意彭玉麟的办法。从曾国藩船舱里出来,彭玉
    麟又招来杨载福、李孟群及澄海营营官白人虎、定湘营营官段莹器、中营营官秦国禄、清江
    营营官俞晟、向导营营官孙昌国等,再具体商定明日火攻细节。
    第二天,湘勇水师分四队,与周国虞兄弟指挥的太平军水师摆开了阵势。第一队由白人
    虎率领二十条快蟹,每条快蟹上架设一个炉灶,炉灶上安一口直径五尺的龙头大锅,锅里装
    满茶油,油中放着棉纱,船尾堆满劈柴。锅旁有七八个勇丁,人人手里拿着劈山斧、铁钳,
    锅边立着三个大铁墩。船头船尾另站三十名弓箭手。第一队的任务是烧砍铁锁。第二队由彭
    玉麟亲自带领,集中一百条战船。船上装着浸满油的火把和几十个不封口的布袋,每个布袋
    里装半袋黄豆。湘勇们都不知黄豆做什么用,只是遵命执行。一百条战船上载着二千名精壮
    水勇。第二队的任务是保护烧砍铁锁的那二十条快蟹。第三队由杨载福带领,也是一百条战
    船,二千号水勇,船上也装满火把、黄豆。这队的任务是在铁锁断后,猛冲过去。第四队由
    李孟群率领,保护老营和辎重船只。
    由于半壁山和富池镇陆营的失利,太平军水师的情绪受到波动。少数人鉴于武汉战役的
    失败,对湘勇有一种畏惧感。
    这两天,水营逃跑上百人。国虞、国材、国贤兄弟逡巡在江面上,鼓励士气。多数人相
    信这六根铁锁的威力,必定可以将湘勇的船只拦住。论人数,太平军水师虽有六千,但武昌
    新败,战船被焚毁一半,船上的火炮、弹药也丢失。仓促之间,在蕲州至田镇一带搜集二百
    多只渔船,强拉来作为补充,毕竟作不了大用场。人员也有一半是从陆营中临时调来的,几
    乎没有受过训练。在装备条件和人员素质上,太平军明显不如湘勇,唯一可仗的是横在江面
    上的六根铁锁。周国虞清楚这一切,心里也颇为担忧。他自己守卫中间一段,国材守北段,
    国贤守南段。吃过早饭后,远远地看到上游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似地压过来。周国虞吩咐打
    出准备迎战的令旗,下令不待湘勇船立稳,便先下手。
    白人虎指挥的第一队顺流飞一般下来了。白人虎是华容人,家中饶富,从小强悍不羁,
    不喜念书,专好棍棒拳击。战火在湖南烧起后,他认为立功当官、显亲扬名的时候到了,便
    捐资募勇。湘勇水师过洞庭湖时,白人虎率部投军,曾国藩命他组建澄海营。这次他受命做
    先锋,一心要拿个头功。他戴着铁盔,身穿布满铜钉的战袍,手执一杆长枪,昂然立在第一
    条船上。
    白人虎的船离铁锁只有二十丈了,周国虞手一挥,守卫在铁锁边的水手们便纷纷射出箭
    来,快蟹上的湘勇不少人中箭落水。白人虎抡起长枪,一边挡箭,一边高喊:“不要怕,向
    前冲!”
    船头船侧的藤牌一齐高举,围成一道墙,桨手死命划着,船在艰难中向前进。彭玉麟的
    第二队也赶到了,急忙向太平军的船和排上扔火把,太平军的火把也向这边丢,许多火把在
    空中相遇,一起掉进江中。彭玉麟命令,将未封口的布袋用手绞紧缺口,向太平军的船头扔
    去。这些布袋一落到对方的船上,黄豆便从袋里滚出。太平军水手们先还不知袋子里装的何
    物,待一看到是黄豆时,便一个个叫苦不迭。原来,这些黄豆很快撒满船头、甲板和舱里,
    人踩在上面,犹如脚踏滚轮一般,立即摔倒,再爬起,又摔下去。太平军船上,水手们一个
    接一个倒下,湘勇拍掌狂笑:“倒了,倒了!”
    周国虞气得咬牙切齿。就在太平军水手们成批跌倒的时候,燃烧着的火把一齐从湘勇船
    上飞过来。船被烧着,熊熊火起,如几团火球在江面滚动。杨载福的第三队也趁势赶到。
    箭在飞,火在烧,刀枪相碰,鼓角雷鸣。湘勇为升官发财,个个不顾生死,凶狠狰狞;
    太平军为活命谋生,人人奋勇硬斗,强蛮顽梗。铁锁上游爆发一场亘古未见的恶仗,只见双
    方死伤的人一个个掉进水中,未死的在江浪里挣扎,已死的随波逐流,江水已被鲜血染红。
    半壁山似在低首垂泪,长江水也在呜咽悲号。
    这时,白人虎乘机将船划到铁锁边,龙头大锅里的茶油早已烧得,点上火,“砰”
    的一声,仿佛酷日跌进锅里,火光冲天,烈焰腾空而起,湘勇们忍受着炙人的高温,将铁锁
    拉进火焰里煅烧。另外十九条快蟹也划到铁锁边,船上的大锅一齐点着火。锅旁的勇丁,个
    个被烟火熏得火辣辣、晕乎乎地,汗水如大雨般将全身浸湿。他们干脆把上衣全部脱光,露
    出油光黑亮的胸脯,魔鬼似地在锅旁火中晃动。一个年轻的湘勇被热气熏得头晕目眩,忽地
    一阵发黑,一头载进锅里,立即被滚油烈火烧得血肉模糊,发出一股恶臭。锅旁的湘勇同时
    惊叫着,本能地向后退。白人虎一个箭步冲到锅边,双手抓起死者僵硬的双足,猛地一拖,
    拖出一个无头无肩的半截人来,顺势往江中一丢,用长枪指着后退的湘勇吼道:“继续烧,
    谁敢逃,就戳死在这里!”
    那几个勇丁只得重围在锅旁,用铁钳夹着铁锁在锅上烧。
    看看铁锁烧得差不多了,白人虎命令将铁锁夹到铁墩上,几个手拿大斧的人奋力劈砍。
    砍了几斧,居然断了!满船一齐喝彩。白人虎立在船头,高喊:“铁锁烧断了,弟兄们加油
    啊!”
    周国材正带着北岸的船队过来支援,见白人虎耀武扬威地乱叫,气得肺都炸了,他弯弓
    搭箭,“嗖”的一声射过来,正中白人虎的左目。白人虎惨叫一声,从船头栽进水中。湘勇
    们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江浪卷走,谁也不想救,也不能去救。
    定湘营营官段莹器与白人虎是至交好友,见白人虎被射死,便指挥战船向周国材驶来。
    快要靠近的时候,段莹器恶狠狠地叫了一声,飞身跳到国材的船上,抡起手中大刀,向国材
    扑来,随后又有几个不怕死的湘勇也跳过船。周国材没料到湘勇这般凶悍,几个胆小的兵士
    吓得直往舱里躲。周国材挥刀迎战。段莹器出身船夫,自投湘勇以来,就是凭借着敢打敢斗
    爬上营官的位置,现在一要为好友报仇,二又仗着湘勇已占上风的势头,愈战愈勇。周国材
    船上功夫本来欠佳,船一晃动,一身本事使不出来。斗了十多个回合,可怜一个忠良之后,
    竟成了段莹器的刀下之鬼。段莹器杀得性起,又砍倒几个,再拿起火把,从船头到船尾放起
    火来,最后又纵身跳回自己的船。就在这个时候,铁锁又有好几处被烧化砍断,杨载福指挥
    第三队按预定计划猛冲过去。杨载福杀得眼红,将衣帽全部脱去,仅穿一条短裤在船头指
    挥。第三队二千湘勇水师见杨载福如此,一齐脱去衣帽,乱呼乱叫,为自己助威壮胆。他们
    顺流东下,遇船便烧,见人就杀,转瞬间船到武穴,天忽然转起东风来。杨载福斗志甚旺,
    命令所有战船掉头回驶,借着东风再杀回田家镇。彭玉麟指挥第二队向下冲。
    彭杨两队将太平军水师夹在中间。
    北岸桂明、多隆阿见江上火起,知中路水师已发起进攻,也乘机向驻扎在田家镇上的秦
    日纲大营猛攻。田镇上的防兵,两天前已抽调二千人过江支援半壁山,北岸力量减弱了。桂
    明、多隆阿的绿营,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这时因南岸陆师及江面水师的得势,也增添了勇
    气,双方激战,势均力敌。
    塔齐布、罗泽南乘势占住半壁山和富池镇。安设在半壁山上的炮台,全部被湘勇占领,
    反过来将火炮一个个向太平军战船轰去。从田家镇到武穴三十里江面上,太平军水师渐渐处
    于劣势。
    周国虞气得暴跳如雷,他对身旁将士狠狠地叫道:“今日横竖是死在这里了,先杀他一
    百个垫底。”
    国贤见二哥战死,心中非常悲愤,他担心大哥若再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今后便会孤掌难
    鸣。他将船移过来,纵身跳到大哥船上,恳切地说:“大哥,南岸已被清妖占领,北岸也正
    在鏖战,无法援助,形势对我们极不利。好汉不吃眼前亏,咱们先突围出去吧,留下这血海
    深仇,日后再报。”
    不待大哥分说,国贤将战船集合起来,带头向下游猛冲。
    段莹器的船正回头向上游杀来,恰碰上国贤。国贤见了杀死自己二哥的仇人,怒火中
    烧。两船刚要相撞时,国贤冷不防跳了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戳进段莹器的胸
    膛,再一挑,把他拨下江去。湘勇船上的几个勇丁正要向国贤扑过来时,国贤又纵身跳了回
    去。就在这个时候,国虞带领的战船被江流冲出十几丈,水手们一齐放出利箭,压住后面的
    追兵,顺流向九江方向驶去。
    北岸秦日纲、石祥祯见大势已去,也率部沿通往黄梅方向的大路撤退。至于南岸败阵的
    将士,则早已由林绍璋、罗大纲收集,向江西瑞昌方向走了。
    经过三个时辰的激战,湘勇突破田家镇、半壁山之间横江铁锁,占领了这两个重要集
    镇。这场战役的结果是:太平军死了一千二百余人,除周国虞一队二十多条战船冲出外,全
    部船只化为灰烬;湘勇也扔下八百余具尸体,被毁战船一百多号。
    五委托东征局办厘局——
    大战结束后,曾国藩将部队集合在田家镇休整。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报捷,为出力最多
    的几个将官讨封赏,为阵亡的将官请恤。对于一般的湘勇,曾国藩对其后事的安排也颇为重
    视。他懂得优恤死者,可以激励生者,并在田家镇上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祠堂,取名为田镇
    昭忠祠。凡哨长以上的将领,都在昭忠祠里供有神主。哨长以下的勇丁,也将每人的名字、
    籍贯、生卒年月刻在石碑上。这样的石碑共有八个。
    曾国藩还亲自为昭忠祠题写一联:“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
    湖湘子弟魂。”祠堂落成那天,曾国藩带领全体营官和幕僚恭恭敬敬地向死在田镇的亡灵祭
    奠。
    在香烟缭绕中,曾国藩充满感情地诵读祭文。读着读着,他忽然放声大哭起来,使得所
    有参加者大受感动。
    第二件大事,便是安排杨国栋陪彭玉麟到黄州迎娶杨小姐。在这场火烧铁锁的战役中,
    彭玉麟功劳最大。曾国藩对他,更增几分倚重,今后将水师交给此人统带,是完全可以放心
    的。
    数日后,亲兵报湖南巡抚骆秉章遣东征局郭昆焘、李瀚章等人前来犒军。东征局是骆秉
    章应曾国藩所请,在长沙成立的专为湘勇服务的后勤部门,由郭昆焘、李瀚章为头经办。
    李瀚章是刑部郎中、安徽庐州人李文安的长子。李文安是曾国藩的会试同年,对曾国藩
    的学问很是钦佩。道光二十四年,李文安命次子李鸿章来北京,拜曾国藩为师。李鸿章字少
    荃,为人最是聪明伶俐,更兼敢作敢为,深得曾国藩的喜欢。第二年,李鸿章中进士入翰林
    院。咸丰三年,工部侍郎吕贤基在安徽原籍办团练,知李鸿章能干,奏请来安徽和他一起
    办。
    前年,李瀚章以拔贡分发湖南。曾国藩相信这个年家子会实心实意为他出力,便将他调
    来东征局。
    曾国藩听说郭、李二人来到,喜出望外,亲自率众迎接。
    郭昆焘以平辈之礼见曾国藩。李瀚章正要以晚辈身分行大礼时,曾国藩忙把他一手扶
    起,口中说“不须如此”。李翰章忸怩一番,最后以下属之礼参拜。曾国藩问:“少荃近来
    可好?”
    “老二上月来信说很不得意,他想到湖北来投奔老师。”
    曾国藩听后哈哈一笑。寒暄毕,郭昆焘说:“往日长沙官场和士绅都说湘勇是相勇——
    木偶勇士,现在,他们都不得不承认是真正的湖湘勇士了。”
    众皆大笑。曾国藩凄然地说:“为争得这三点水,湘勇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
    一句话,说得大家心里都不好受。过了一会,他又自解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我们毕竟争了这口气,把三点水夺了回来,也对得起死去的兄弟。”
    郭昆焘紧接着说:“正是这话。三湘父老凑集十万两银子,再加上四川解来的六万、广
    东解来的四万,合起来共二十万两,给弟兄们庆庆功。”
    听说带来这多银子,曾国藩大为高兴。这两个月来,他为军饷之事颇伤脑筋。先以为武
    汉攻下后会得到一笔钱,谁知湘勇从营官到勇丁,几乎个个饱了私囊,大营却没有得到几两
    银子。他奏请朝廷饬陕西巡抚王庆云解银十四万,江西巡抚陈启迈解银八万,至今不见分
    文。尤其是陈启迈,更令曾国藩气愤。率师东下,不正是为了江西吗?他居然可以无视这支
    人马的存在!
    “陈启迈也大过分了。”郭昆焘说,“不过,筹饷也真是难事。百姓一贫如洗,有钱人
    家的银子,宁肯被土匪抢去,也不肯捐献。这十万两银子,还多亏季高兄的苦心经营。”
    “百姓也的确是穷到家了。”郭昆焘叹息。过一会,他突然问大家:“诸位听说过雷总
    宪在扬州抽商贾之税充军饷的事吗?”
    众人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听过。郭昆焘说:“去年年底,左都御史雷以諴到扬州佐江
    北大营,眼见营中饷银奇绌,乃仿汉代算缗之法,对商贾实行十文抽一之税,听说每个月可
    得银七八万,江北大营从那以后,再不虞饷银匮缺。”
    “雷总宪实行厘金事,我亦有所风闻。”一直坐在旁边未开腔的刘蓉说,“听说现在苏
    北关卡林立,百姓怨声载道,厘金局混进不少贪劣之辈,乘机敲作勒索,实际上不是十文抽
    一,而是抽三抽四。这样的抽法,商贾何能承受得了!我们湖南地方贫瘠,非官商大贾辐辏
    之区,财富不过敌江苏一大县而已。倘若湖南也仿照苏北设关立卡,怕的是商贾裹步,民不
    聊生。”
    “孟容说的诚然有道理。”郭昆焘接过刘蓉的话头,“苏北厘金对商贾百姓有害,且经
    营不得人,我们可以前车之覆为鉴,把事情办好些。”
    “筱荃,你看湖南可以办厘局吗?”曾国藩问李瀚章。
    “回涤师的话,雷总宪在扬州办厘金事,晚生亦有所闻。”
    李瀚章虽未直接拜曾国藩为师,但他也和二弟一样,口口声声称曾国藩为师,他对办厘
    金垂涎已久,因为资望年龄都还不够,故不敢唐突提出。他以稳重的口吻说,“厘金之事,
    我久思在湖南推行,只因人微言轻,不敢率尔建言。晚生想,既然军饷如此缺乏,为了剪灭
    长毛的大业,暂时行此权宜之计,亦未尝不可,关键在用人要当,规矩要严。”
    这话正投曾国藩下怀,他点头说:“筱荃的话有道理。事出不得已,我看也只有用此下
    策了。意诚(郭昆焘字)回去跟骆中丞说说,由东征局出面,就先在长沙、湘潭、益阳、常
    德、岳州、衡州六个地方办着试试看,切切注意的是,要用真心实肠的人,绝不能让私人侵
    吞这批银子。否则,我们就无法向三湘父老交代,也愧对天下后世。”
    郭昆焘、李瀚章大喜过望,立即满口答应。大家正说着,荆七过来,对着曾国藩的耳朵
    悄悄地说:“康福回来了。”
    曾国藩站起来,拱拱手说:“诸位继续谈谈,我有点要事,失陪了。”
    六康福带来朝廷绝密——
    康福的北京之行,除他们二人外,整个湘勇中再无人知道,故曾国藩将会见康福的地点
    定在卧室,并吩咐荆七:“今晚任何人都不见。”
    对于如何向曾国藩报告在京所得的情报,回来的一路上,康福作了深思熟虑。这趟京师
    之行太重要了,许多机密,在两湖是永远无法知道的。如果不了解朝廷的真实意图,再好的
    作为行事,都有可能成为瞎碰乱撞。为此,康福十分佩服曾国藩派他进京的这个决策。康福
    没有做过官,不懂官场奥妙。他以为曾国藩这两年来拼死拼活组建湘勇,攻克武昌、汉阳,
    朝廷上下一定会是一片赞扬之声。谁知大谬不然。那些不利的消息要不要告诉他呢?康福苦
    恼地想了许多天。最后,他决定和盘托出。康福认为这才是对曾国藩的真正忠诚,如果报喜
    不报忧,反而会误大事。
    “大人,我这次在北京盘桓十天,遵令拜谒了周学士、袁学士。穆中堂患病,我第一次
    没见着,第二次再去仍没见到。
    穆中堂打发家人送给大人两个玉球。”康福从包袱中将球拿出。曾国藩看到这两个熟悉
    的深绿色和阗玉球,如同见到赢弱憔悴的穆彰阿,一股宦海沉浮难测的悲怆之情涌上心头,
    他在心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玉球在曾国藩的手中轻轻滚动两下后,被搁置在书案上。康福
    又从包袱里拿出一幅字来,递给曾国藩说:“穆中堂还送给大人一张条幅。”
    曾国藩忙接过,打开看时,心里倒抽一口冷气。原来那条幅赫然写的是“好汉打脱牙和
    血吞”八个字,旁边一行小字,“与涤生贤契共勉”。字迹歪歪斜斜,可以想见书写者作字
    的艰难。曾国藩心里一阵酸楚。他绝没想到,当年八面威风的恩师,居然会给他送来这样一
    行字!是自己失意愤懑心情的发泄,还是对弟子的教诲?
    穆彰阿是曾国藩道光十八年会试大总裁。这年,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曾国藩中式第三十八
    名进士,同行的郭嵩焘落榜。殿试下来,国藩取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那时,
    曾国藩用的名字为曾子城,字伯涵。看完黄榜后,曾国藩心情郁郁。按惯例,三甲一般不能
    进翰林院,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去当县令,而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则是进翰苑。
    “筠仙,我们明天就启程回湖南吧!”曾国藩将书一本本收拾好,心情沉重地说。
    “明天就走?”嵩焘大惊。
    郭嵩焘尚只二十一岁,又是第一次参加会试,没有连捷,他并不以为意。这些天来,他
    一直为曾国藩高中而兴奋。令曾国藩感动的是,报捷那天,嵩焘特地买了酒菜,祝贺国藩;
    自己落榜,无半点苦恼。
    “伯涵兄,还有朝考哩!”
    “不考了。”国藩将最后一本书重重地往竹箱子里一扔,“历来三甲有几个进翰苑的?
    我干脆回家去,等着赴哪个偏远小县吧!”
    “伯涵兄,那次我们拜访劳御史时,他很赞赏你的才华,说若需要他帮忙处,他将尽力
    而为。你何不去找找他,他或许有办法。”
    是的,善化劳崇光是个爱才又结交很广的人,去求求他!
    曾国藩抱着一丝希望,来到煤渣胡同劳府。
    “三甲进翰苑的,每科都有几个。”劳崇光在听完曾国藩的话后,沉思一会说,“不
    过,那几个破例的人,或是有很硬的后台,或是有万贯家财。你一个湘乡县的农家子弟,一
    无靠山,二无钱财,要以三甲进翰苑,怕难啊!”
    曾国藩一听,如同掉进冰窟,浑身发冷。“既然这样,过两天我就回湖南算了。”他后
    悔不该到劳府来。
    “慢着。”对曾国藩的才干,劳崇光一向清楚,虽然前两次会试未中,但湘籍京官无人
    不称许他。就是这次殿试列三甲,其房师季芝昌也为之抱屈。劳崇光久宦京师,阅人甚多,
    他料定这个农家之子总有一天会大发,不如现在趁其困顿之际助一把。主意一定,劳崇光拍
    着曾国藩的肩膀,笑道:“他们凭靠山,凭钱财,你可以凭诗文嘛!”
    听到这句话,曾国藩又如同从冰窟来到温室,浑身充满融融暖意。
    “老前辈,我的诗文,如果考官不赏识怎么办呢?”凭诗文进翰苑,当然是正路,但殿
    试不也是考的诗文吗?你写得再好,主考不喜欢,有什么办法!曾国藩紧张地瞪着眼,望着
    悠然自得的劳崇光,聆听他的下文。
    “伯涵,你知道唐代举子的行卷吗?”
    行卷,是唐代科场中的一种习尚。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
    贵,这就叫“行卷”。国藩当然知道,但他没有干过。一来国藩与朝中任何显贵无一面之
    识,二来他相信自己的场中诗文定然会十分出色,无须行卷。经劳崇光这一提,曾国藩倒有
    点悔了,若通过朋友辗转投送,平日所作诗文,也有可能到达朝中一二显贵之手。不过,现
    在已晚了。
    “老前辈,殿试都完了,行卷还有什么用呢?”
    “常规行卷固然已晚,但如果你朝考中的诗文,能在阅卷官评定之前,到达一些显贵名
    流手中,通过他们来揄扬,事情就好办了。但时间甚为仓促,只在一两天之内就要办好,此
    事亦颇棘手。”
    曾国藩顿时茅塞大开,兴奋地说:“晚生有个办法,可以让多人很快就见到我的场中诗
    文,只是要仰仗老前辈鼎力相助。”
    “有什么好主意?你说吧!”
    “晚生从试场出来后,就径来老前辈府上。请老前辈帮我叫十个抄手,备十匹快马,把
    我的场中诗文立时誉抄十份,火速分送十位前辈大人,请他们帮忙。”
    “好主意,就这样办!”
    朝考一结束,曾国藩顾不得休息吃饭,立即赶到煤渣胡同,劳崇光早已安排好一切。次
    日傍晚,主持朝考的大学士穆彰阿和各位考官,都从四处听到三甲同进士湖南曾子城的诗文
    甚是出色。穆彰阿特地调来试卷,先看他的策论。策论命题为《烹阿封即墨论》。文章的开
    头,便引起穆彰阿的兴趣:“夫人君者,不能遍知天下事,则不能不委任贤大夫;大夫之贤
    否,又不能遍知,则不能不信诸左右。然而左右之所誉,或未必遂为荩臣;左右之所毁,或
    未必遂非良吏。”
    “立论稳妥,是廊庙之言。”穆彰阿边看边想,一直读下去。当读到“若夫贤臣在职,
    往往有介介之节,无赫赫之名,不立异以徇物,不违道以干时”时,更是心许。
    穆彰阿才地平平,朝野中外诋毁者不少。道光帝有次婉转责问他:“卿在位多年,何以
    无大功大名?”穆彰阿答:“自古贤臣顺时而动,不标新立异,不求一己之赫赫名望,只求
    君王省心,百姓安宁。”曾国藩的这番议论,说到穆彰阿的心坎上,真可谓不相识的知己。
    穆彰阿主持过多次会试,阅过数千份试卷,大凡年轻新中进士,几乎个个心高气傲,口出大
    言,唯独此人不这样,难得!他当即圈定曾国藩为翰林院庶吉士。排名次时,列为一等第三
    名。
    名单进呈道光帝时,穆彰阿又特地在皇上面前,将曾国藩诗文大为称赞一番。道光帝拿
    过《烹阿封即墨论》,粗粗读了几句,颇觉清通明达,于是用朱笔将名字由第三名划在第二
    名。
    曾国藩感激劳崇光,更感激穆彰阿。当晚,曾国藩便去拜谒穆彰阿。
    穆彰阿在书房里客气地接见这位新门生。曾国藩步履稳重,举止端庄,甚合穆彰阿之
    意。寒暄毕,穆彰阿说:“足下以三甲进翰苑,实不容易。老夫读足下诗文,以为足下勤实
    有过人之处,然天赋却只有中人之资。但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实。
    翰苑为国家人才集中之地。雍正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
    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人才,储公辅之器。足下一生事业都从此地发
    祥,愿好自为之。”
    穆彰阿这几句话,对曾国藩来说,好比醍醐灌顶,既实在,又寄与厚望。遇到这样一位
    恩师,真是最大的福气。大恩大德,将何以报答?国藩含着热泪,用着近于颤抖的声音说:
    “中堂大人,门生永远铭记您山高海深般的恩情,铭记您今晚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国家有
    用的人才,报答您对门生的知遇之恩。”
    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感激很是满意。他是一个阅世甚深的老官僚,凭他的观察,知道这个
    湖南乡下人的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出自边鄙的人,一旦确定一种信念,产生一种情
    感,便会终生不渝;而那些出自官宦之家,生于通都大邑的阔少爷,尽管说起话来滔滔不
    绝,发起誓来指天画地,但他们的感情,大多来得快,去得也快,表演的成分多,实在的东
    西少。穆彰阿微笑着望着曾国藩,说:“我想问足下一件国事,你尽管按自己的想法谈。”
    曾国藩对穆彰阿如此信任自己,感到诚惶诚恐。他战战兢兢地回答:“不知中堂大人要
    垂询何事?门生长年处于偏远之地,见闻一向浅陋,只恐有辱下问。”
    穆彰阿随手从茶几上拿起两个深绿色和阗玉球,站起身,平稳地走了十几步,又坐下
    来,谦和地望着曾国藩微笑,玉球始终在手上圆熟地滚动。穆彰阿的这种宰辅风度,令曾国
    藩倾倒。
    “不要紧,随便谈谈。这几年,英夷在我东南海疆一带寻事生非。去年,其东印度司令
    马他仑率领兵船在广州海口扬威耀武,老夫荷蒙皇上信任,权中枢之职,内事好办,唯有对
    英夷之侵犯,深感难于处置。今夜无他人,老夫想听听足下的意见。”
    穆彰阿此时并非已知曾国藩有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只是早闻朝野对自己办理夷务啧有
    烦言,各省进京举子中有些是清流派的中坚力量,他想通过与曾国藩的谈话,来试探一下应
    试举子们,尤其是考中的进士们对他举措的评价。曾国藩知道穆彰阿对外的态度一贯柔软,
    这种态度遭到不少血气方刚的举子的痛责。在这些人面前,曾国藩有时也附和一两句。不过
    他的对外态度,基本上和穆彰阿是一致的。今天正好当面对这位恩师倾吐自己的意见:“中
    堂大人在上,这样大的国事,您能下问门生后进小子,使门生受宠若惊。中堂大人既然如此
    信任门生,门生就将心里话直说吧!”
    穆彰阿暗思:听这口气,此人莫非亦是那批激进少年?难道看错人了?
    “中堂大人,这几年英夷向我天朝大肆倾销鸦片,害我人民,吞我白银,对我中国犯下
    大罪,且陈兵海疆,意欲威胁,更无耻之尤。”话一说出口,曾国藩就不再拘谨了,他侃侃
    而谈,“中堂大人受朝廷重托,以怀柔之策处理之。对于此种举措,门生在湖南时,也曾听
    到有人非难;这次来到京师,又听到外省举子中有讲闲话的。但门生却以为这班人貌为爱
    国,其实对国事不负责任,不明事理,最终将堕为清谈误国之辈,对于中堂大人老成谋国之
    苦心全然不知。”
    穆彰阿听到这里,已明白曾国藩的意思,心中很感欣慰:这个人是看准了。
    “请说下去。”
    受到鼓励,曾国藩索性来个慷慨激昂:“自南宋以来,君子好诋和局,以主战博爱国美
    名之风兴起,而控御夷狄之道绝于天下者五百年矣。今之英夷,船坚炮利,国力强盛,更非
    历来入侵夷狄可比。我朝宜开放码头,与之交易,以行和抚之策为上。若凭一时意气,妄开
    边衅,以今日中国之船炮,门生以为,不可能全胜英夷;既不可全胜,又劳民伤财,国家不
    宁,故居枢垣者,当以国家千秋大局为重,决不可凭一时意气办事。门生深为钦佩大人虑远
    谋深,以国事为重的宰相气度。我朝与英夷交往,应持一种忠信态度。圣人云:言忠信,行
    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门生以为,与夷狄相往来,忠信笃敬是基础。至于鸦片一事,宜与
    英夷讲妥,此种东西不能作为正常贸易品。对内,则给予勾结英夷,私贩鸦片,从中牟取暴
    利的官民,以严刑峻法,那些吸食者,亦要加以从重处罚。只要我们自己内部严行禁绝,门
    生想,英夷之鸦片在中国市场上就会自然消除,此为釜底抽薪之策。而与英夷作刀兵交锋,
    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
    穆彰阿十分欣赏曾国藩的这番议论。他目视这位厚貌深容的新翰林,觉得他是自己门生
    中最有才干最有识见的人,前途不可限量。穆彰阿停下手中的玉球,说:“足下对国事思之
    甚深,足见足下器识非比一般。请问,足下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是门生曾祖父起的。”
    穆彰阿摇摇头说:“‘子城’,这个名字小气了点。若足下不在意的话,老夫替你改个
    名如何?”
    听说大学士要给自己改名,曾国藩欣喜过望,赶紧说:“请恩师赐与。”
    穆彰阿注视曾国藩良久,郑重其事地说:“足下今为翰林,我朝宰辅之臣大半出于此
    地,足下切莫以一名士才子自限,而要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之材。老夫想足下当改名为国藩,
    取做国家藩篱之意。足下以为如何?”
    “谢恩师赏赐。门生从今日起改名曾国藩!”曾国藩离开座位,在穆彰阿面前跪下,恭
    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穆彰阿任军机大臣已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曾国藩万分庆幸能得到他的如此垂青。
    “朝中有人好做官”,曾国藩一直最犯愁的便是朝中无人。现在终于找到了靠山,而且是最
    可靠的靠山。春日明媚,春风骀荡,春闱顺遂的荷叶塘世代农家子弟,决心既要充分利用一
    切可用的外在条件,又要扎扎实实地积蓄学问、锻炼才干,在这个最高的权力角逐场中,经
    过二十年三十年的奋斗,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登上人臣的权力顶峰——大学士的宝座。
    皇天不负苦心人。有穆彰阿的存心笼络,再加上后来唐鉴的实心揄扬,曾国藩仕途一帆
    风顺,几年工夫,便已迁升为从四品衔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名位渐显,为人却更加谦虚
    谨慎,门祚鼎盛,每以盈满为戒,遂将书房命名为“求缺斋”,时时提醒自己。
    “曾国藩,朕闻你的书房名为‘求缺斋’,是何意?”一次侍讲完毕,道光帝问曾国
    藩。
    曾国藩答:“臣今年三十七岁,上有祖父母、父母椿萱重庆,下有弟妹、妻儿俱全,臣
    又荷蒙皇恩,供职翰苑。臣思自身是何等愚贱之辈,居然能享此罕见天伦之乐。此生足矣,
    夫复何求!遂自命书房曰‘求缺斋’,取求全于堂上,而求缺于己身之意也。”
    道光帝听毕,频频颔首。道光帝是个极重天伦的人。他没有想到在自己身边的四品衔臣
    僚中,尚有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一应俱全的福人。他为此深感欣慰,以为是自己的仁德
    感召天地,降此福人。道光帝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近来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百年以后的事。
    道光帝有九个阿哥。大阿哥早年夭亡,七、八、九阿哥均年幼,二、三、四、五、六阿哥中
    唯有四阿哥奕詝、六阿哥奕䜣最得他的欢喜。奕詝平实,奕䜣聪敏,谁来继承大统呢?他想
    了一个点子。正是春暖花开时,道光帝先天下诏:明日到南苑射猎,能去的阿哥都随侍。奕
    詝连夜为此事请教师傅杜受田。杜受田仔细考虑后,教给奕詝一个计策。第二天傍晚收猎
    时,道光帝叫各位阿哥自报猎获数目。奕䜣所获最多,奕詝一矢未发。道光帝奇怪,奕詝奏
    道:“时方仲春,鸟兽孳育,儿臣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帝听后大喜:“吾儿此语,真
    帝者之言。”当即立奕詝为太子。不过,道光帝也清楚,奕詝到底才具平平,且过于仁柔,
    必定要破格简拔几个品行端方、诚实可靠又有才学的人来辅佐他。道光帝想:曾国藩尚只有
    三十七岁,与其说是天赐予我以福臣,不如说是天赐奕詝以福臣!望着跪在脚下的曾国藩,
    道光帝轻轻地说:“曾国藩,你明日一早到养性殿来,朕有话要跟你说。”
    第二天一早,曾国藩来到养性殿。养性殿是皇宫收藏前代名人字画的宫殿,皇帝接见臣
    下,一般不在这里。守殿的大太监名叫过业大,人称大公公。国藩与大公公打声招呼后,便
    端坐在养性殿候驾。一坐整整两个时辰,时至正午,尚不见召,国藩心中犯疑,请大公公打
    听。一会,大公公告诉他:皇上今天不来了,明天在养心殿召见。
    曾国藩是个心细的人,他回到家里,越想此事越蹊跷。在翰林院当差七年了,受皇上召
    见也有好几次,从来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他赶紧套上马车,去
    见恩师穆彰阿,请教此中原委。穆彰阿也觉得奇怪。详细询问事情的前前后后,和阗玉球在
    手中滚过百把圈后,他明白了。穆彰阿立即叫仆人带上三百两银子去找大公公,要大公公将
    养性殿内的陈设,尤其是四壁悬挂的字画,一幅不漏、一字不漏地抄出。夜间,大公公送来
    抄单。穆彰阿要曾国藩读熟记住。
    翌日,道光帝在养心殿东阁召见曾国藩。
    “朕昨日有事耽搁了,卿在养性殿坐了很长时间,殿里的字画都看到了吗?”
    穆彰阿真是神机妙算!倘若不是背熟了大公公的抄单,曾国藩如何能讲清殿内四壁所悬
    挂的众多字画。
    “臣昨日在养性殿候驾时,略为浏览了一下。”
    “都有哪些?”
    “臣记得殿东壁挂的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五代顾阁中
    的《韩熙载夜宴图》。西壁上挂的是唐韩滉的《五牛图》,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李公
    麟的《临韦偃牧放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壁上挂的是颜、柳、欧、苏、黄、
    米、蔡及赵孟頫、董其昌、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徐渭、朱奇、华昌等名家的法书。
    北壁上供奉的乾隆爷大阅图,是臣最仰慕的。皇爷骑在赤白两色马上,身着戎装,右手握
    弓,左手挈缰,雄姿英发,真天神下凡,前代帝王无一人可及!尤其是乾隆爷御笔亲题的那
    首五律更是气魄豪迈,决不是唐宋间那些文人骚客的笔墨所可比拟的。”
    “卿可曾背诵得出?”道光帝对曾国藩的对答如流很满意。
    “能。”曾国藩流利地背诵,“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
    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己收明效,西师颇著名。”
    道光帝暗自诧异:此人对事物观察之细和记忆力之强,非常人可及,好一个不可多得的
    福人能臣!
    不久,道光帝亲自主持大考,将曾国藩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曾国藩惊喜非
    常,由从四品骤升从二品,一连升四级,尽管天天巴望着升官,也没有想到会升迁得这么
    快。
    曾国藩想:十年之间,由进士而得阁学者,惟有房师季芝昌和张小浦及自己三人,湘籍
    官员中,三十七岁位至二品者,本朝立国二百年来,仅只自己一人。他感激恩师穆彰阿的深
    厚关怀,感激皇恩浩荡。是的,没有穆相,没有皇上,他这个卑微的荷叶塘农家子,怎么可
    能在短短的十年间,便成了朝廷的卿贰之贵!
    正当曾国藩紧跟穆彰阿,效忠道光帝的时候,道光帝却龙驭上宾了。皇太子奕詝登位,
    即咸丰帝。咸丰帝做太子时便厌恶穆彰阿在朝中拉派结党,即位不久,就撤了穆彰阿的一切
    职务,强令致仕。曾国藩因为谨慎,并没有被咸丰帝目为穆党,仍给予信任,但曾国藩却自
    此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在京中时,曾国藩也悄悄到穆府去过几次。他永远感激穆彰阿
    的恩德。这次派康福去穆府,固然是去询问消息,也是要康福代他去看望看望。没有想到,
    两年多不见,恩师已衰弱至此!曾国藩心里觉得冷冰冰的。
    康福见两个玉球、一幅字,便使曾国藩沉思这样久,很有点纳闷,他不敢贸然动问,只
    得在一旁呆立着。
    “价人,你慢慢细细地讲,不要怕罗嗦,越详细越好。”好半天,曾国藩才回过神来,
    亲自将条幅卷好,放进竹箱,然后对康福说。
    这两句话打消了康福的顾虑,他缓缓地说:“除开周、袁二位大人外,我还见了我的两
    位远房亲戚,也听到一些议论。”
    “他们在哪个衙门?”从没听说过康福有亲戚在北京,曾国藩有点奇怪。
    “我哪有在衙门里做事的阔亲戚。”康福苦笑一下说,“一个在崇文门外开南货店,是
    我共太公的堂兄的内弟。一个在前门外大栅栏开一家小药店,是我母亲娘家的族弟。”
    曾国藩禁不住在心里笑起来:原来是这样远的瓜蔓亲,难怪康福不曾提过。
    “这种亲戚,从我个人来说,实在没有走动的必要,但我想了解一下京师下层百姓对湘
    勇的看法,问问他们还是合适的。”
    曾国藩轻轻地点头赞许。康福继续说下去:“当我到了京城的时候,武昌、汉阳同日克
    复的捷报先已到了。我的表兄表舅对大人和湘勇的战绩赞不绝口。表兄说‘到底还是我们湖
    南人厉害’。表舅还得意地说他见过大人,那年大公子生病,他亲自送药到府上,说大人是
    当今的郭子仪。”
    “说得过头了。”曾国藩嘴上谦虚,心里却乐滋滋的:不要小看这几句话,这是京师的
    舆论啊!
    康福喝了一口茶,又说下去:“我那晚去拜访周学士,恰逢家中有客,周学士留下大人
    给他的信,要我明晚再去。第二夜我又到周府。学士甚是客气,看得出,那是一位豪爽旷
    达、极好相处的人。”
    康福对周寿昌的评价,使曾国藩略感意外。自从周寿昌那次在妓院喝花酒后,曾国藩就
    不喜欢他了,认定他是一个风流放荡的才子,像杜牧、唐寅那样,不是一个成大器的人物。
    只是上次周寿昌给郭嵩焘来信,谈到奕䜣、肃顺荐举的事,才使得曾国藩觉得他也还重友
    情,讲义气,于是主动给他去了信,周寿昌也回了信,二人重归和好。至于周寿昌的豪爽旷
    达、极好相处这些特点,曾国藩先前注意不够,经康福一提,想一想,也的确如此。他想:
    平素总自诩会识人用人,白跟周寿昌相处这多年了,竟不如康福一面之交看得准确!
    “周学士说,他对大人一向尊敬。过去只着重大人的道德文章,没有发现大人的军事才
    干。周学士说,大人真正有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之才,大人既然想打听朝中之事,他把与大
    人有关的情况,就所知的,全部说出来,要我回来告诉大人,好使心中有数。”
    “荇农知道许多内情。”曾国藩预感到有些不祥,两只眼睛专注地望着康福,听他的下
    文。
    康福说:“周学士从一位王爷那里听到一件极机密的事。”
    曾国藩心里紧缩起来。
    “那天,皇上正在养心殿东阁批阅奏章,内奏事处送来武昌、汉阳克复的捷报。皇上看
    后,高兴地离开座位站起,大声说:‘想不到曾国藩一介书生竟然建此殊勋,朕要重重地赏
    他’,立刻吩咐内阁拟旨。内阁拟好后呈上,皇上亲自添了一句:‘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
    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内阁将圣旨由兵部用火票递出。第二天,大学士祁
    隽藻见皇上。皇上又在祁隽藻面前竭力夸奖大人,并说那年幸亏他出班说情,不然真会冤枉
    了忠臣。谁知祁隽藻那昏老头,不仅不为大人说话,反而,”康福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
    “反而什么,说下去。”
    “祁隽藻反而说:‘曾国藩不过一在籍侍郎,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百应,恐非
    朝廷之福。’”
    “这个老夫子,怎么说出这种话来,岂不是越活越糊涂!”曾国藩在心里狠狠地骂道。
    康福见曾国藩脸色不悦,便借喝茶的机会停了下来。
    “皇上听了这话如何呢?”曾国藩追问。
    “周学士讲,祁隽藻这么一说,皇上像是被提醒了似的,说:‘老先生老成谋国,忠心
    可嘉。朕一时高兴,没有想到这一层。看来曾国藩不宜署理湖北巡抚。’祁隽藻说:‘老臣
    今日正为此事而来。我朝制度,兵皆世业,将皆调补,士兵本身登于国家名册,家口载于兵
    籍,尺籍伍符,兵部按户可稽,国家对于将弁,铨选调补,操于兵部,故军队归于中央。虽
    然白莲教造反时,各省都组织乡勇,但只是捍卫乡里,剿匪安境而已,人员也不过数十上
    百。现在曾国藩的勇丁已达二万,勇由将募,将听曾国藩之令。这二万人马,已变成听命于
    曾国藩一人之令的军队。皇上想过没有,现在再授与曾国藩巡抚之职,握有地方实权,后果
    将会如何?皇上,古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啊!’皇上明白祁隽藻的意思,说:
    ‘那就收回成命,赏他一个兵部侍郎衔吧!’”
    原来如此!过了好一阵,他才问康福:“荇农这个消息可靠吗?”
    “周学士说,这是王爷亲口对他说的,绝对可靠。”
    “荇农还说了些什么?”曾国藩强压住满腔愤懑,停了片刻后又问。
    “周学士说,也是武昌攻克之后不久,皇上有次在南书房,当着潘祖荫等一批值班翰林
    说,现在江北大营围江宁之北,江南大营围江宁之南,桂明、多隆阿的军队从长江北岸向江
    宁进攻,曾国藩的湘勇从长江南岸和江面上向江宁开进。朕已布置四路大军将江宁包围住
    了,谁先攻下江宁,活捉贼首,朕便封他为王。”
    “皇上真的这样说过?”曾国藩对此表示怀疑。自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朝历代再也不封
    汉人为王。难道是皇上忘记了祖制?还是皇上鉴于长毛气势猖獗,难以平定,特为破格悬此
    重赏?抑或是皇上断定自己这个四路大军统帅中的唯一汉人,不能最先攻下江宁?
    “周学士说,皇上的确这样说过,当时听到这话的有好几个翰林学士。而且,袁大人也
    知道有这事。”
    如同一个古董爱好者的眼前忽然出现了商周彝鼎,曾国藩周身滚过一阵热浪,两只三角
    眼炯炯发光。大丈夫生当封万户侯。现在岂只是侯,只要努力,竟然可以得到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的王的尊贵了。这个荷叶塘的世代农家之子,哪怕是最狂热的时候,也都没敢企望到
    达这一步。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只要能先克江宁,受封王爵,眼前和今后的所有艰苦委
    屈,甚至是侮辱,都要忍受下来。这样一想,刚才的愤懑差不多立即化光。他换了一种轻松
    的口吻问:“漱六身体怎样?还是肥肥胖胖的?”漱六是他对亲家湘潭袁芳瑛的昵称。
    “袁学士的确很胖。他要我告诉大人,他已外放苏州知府,不久就要离京赴任了。”
    “漱六真正好福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放我去当几天苏州知府,这一生也不枉
    过了。”曾国藩心情一开朗,说话也有风趣了。
    “袁学士的太太还送给夫人一段衣料,送给大小姐一对金手镯,都放在包里,等下一并
    拿出来。”
    “你刚才说,漱六也知道皇上讲的那句话,他还给你讲了些什么?”曾国藩对夫人的衣
    料、女儿的首饰毫无兴趣,他关心的是朝廷对他和湘勇的看法。
    “袁学士对此事比周学士还了解得多些。袁学士说,皇上在南书房里说的话,立刻被传
    了出来,大家都在议论这件事。
    据说几天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对皇上说,皇上将最高爵位赏给攻下江宁的人,必定
    对前线是个极大的鼓舞。但他提醒皇上,江北大营是琦善为首,江南大营是和春为首,北路
    大军是桂明、多隆阿为统帅,他们都是满人,若立此盖世功勋,当然可以封王。但水路和南
    路是曾部堂在指挥,倘若曾部堂先攻下江宁,若封王又坏了祖制,不封王又失信于天下。
    皇上说,琦善、和春就在江宁旁边,当然是他们先攻下江宁。
    僧王说那不一定,琦善、和春均非成此大功之人,除非皇上对南北两大营再增兵加饷。
    袁学士说,从那以后,朝廷事事优待南北两大营。袁学士对此颇为气愤,说:皇上是想汉人
    出力,满人封王。”
    袁芳瑛的话使曾国藩大为震动,难怪陕西、江西的协饷至今未到,难道是朝廷把它调给
    了江南、江北两大营?一股委屈的情绪袭上心头。
    “袁胖子这个人就喜欢信口开河,将来会在这点上吃亏的。”说的当然是真话,但这样
    的真话岂是随便可说的!曾国藩很为自己这位言行不甚检点的亲家担心。
    “袁学士还跟我说了一件绝密的事。”
    “什么事?”尽管曾国藩听到这些话后时忧时喜,但这些消息的确是太重要了。听说又
    有一桩绝密事,曾国藩禁不住神情竦然起来。
    “袁学士讲,那是湘勇尚未出湖南境内时,一日,皇上忽然召见他,袁学士颇为紧张地
    来到懋勤殿。皇上问:‘你和曾国藩是亲家?’袁学士答了声‘是的’,心里想,皇上怎么
    会知道?皇上又问:‘有人说,曾国藩在衡州练勇,接受王夫之后人送的宝剑,而这把剑是
    前明永历所赐,王夫之曾持此剑与我南下大军为敌。你知道这事吗?’袁学士对我说,他当
    时听到皇上的发问,浑身流汗,内衣都湿透了,心里又惊又怕。
    这是哪个龟孙子告的密?若皇上存心追究,加上一个谋反的罪名都有可能。王夫之后人
    赠剑的事,他一无所知。袁学士说,幸而他曾经访问过王夫之故居,知道王氏家藏的这把宝
    剑的来历,于是他对皇上说:‘曾国藩受没有受王夫之后人所送的剑,这事我不知道。但有
    一点我清楚,藏在王夫之故居的那把剑,并不是永历赠给王夫之的,而是洪武赐给王夫之祖
    上的。’皇上问:‘你怎么知道?’袁学士答:‘臣是湖南湘潭人,湘潭离衡州只有两百余
    里。臣少时在衡州读书多年,到过王夫之的故居,见过这把剑,并且从王夫之后人那里打听
    过这把剑的来历。’皇上说:‘既不是永历赐给王夫之的,那这事就不消过问了。’袁学士
    说:‘皇上圣明。据臣所知,王夫之虽然做过前明的臣子,他后来还是拥护我大清的,故康
    熙爷赠米给他,死后还被宣付国史馆立传,乾隆爷修四库全书时,还收了他的四部著作。曾
    国藩乃一荆楚下士,蒙两朝圣恩,才有今日的地位。其耿耿忠心,皇上是知道的。何况此剑
    并非王夫之的,即便是王夫之的,也不能据此而对他的忠心有所怀疑。臣听说曾国藩在湖南
    练勇,艰苦备尝,其为人刚正廉明,疾恶如仇,在湖南得罪不少人,或许有人挟嫌亦未可
    知。祈皇上明察。’皇上称赞袁学士奏对得体,没有再问下去了。袁学士对我说,挟嫌之人
    很可能就是陶恩培。此人惯行的手段是用重金收买京官,又最喜欢向朝廷上密折。衡州知府
    陆传应是他的心腹,船山后人赠剑事,多半是陆传应得知后,再告诉陶恩培,陶恩培再密告
    皇上的。袁学士又说,德音杭布极有可能是僧格林沁等满蒙亲贵安置在湘勇中的密探,要大
    人加倍提防。”
    康福一直谈到半夜才离开。下半夜,曾国藩一直未眠。两件大惑不解的事总算有了解
    答。衡州出师之日所受到的降二级处分,改署抚为兵部侍郎衔,原来都事出有因。这些事,
    年轻的王闿运看得透彻,自己有时反而不清醒。他深悔不该接受王世全所赠之剑,那时只想
    到这是攻克江宁的吉兆,却没有料到会授仇人怨家以把柄。好危险啊,若不是袁漱六能言善
    辩,岂不招致巨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曾国藩反复默念先哲的格言,仿佛觉得今夜
    长进了很多。他从心里佩服皇上的圣明,感激皇上的信任,对皇上优待江北江南大营,也宽
    怀释然了。曾国藩发誓,今生今世要竭忠尽力为国效劳,以报答两朝圣主的知遇之恩。转
    念,他又想:皇上还年轻,识人和治国的经验都不够,难保今后没有人在他面前再进谗言。
    尤其是那批满蒙显贵,对汉人从来就抱有深刻的偏见,对手握重兵的汉人更不放心,皇
    上也最听得进他们的话。历史上带兵在外的将帅,为取信君王,有刘秀遣子侄于朝、王翦索
    赏田园以示无大志的先例。曾国藩想,到一定时候,这些都可以仿效。而眼下先要在皇上面
    前建立一个谦虚谨慎、不居功不自恃的形象。他走到书案前,抽出一张纸来,给皇上拟了一
    道奏折:臣奉命援鄂皖,肃清江面,岂不知艰大之责,非臣愚所能胜任。只以东南数省大局
    糜烂,凡为臣子,至此无论有职无职,有才无才,皆当毕力竭诚,以图补救千万一。递自忘
    其愚陋,日夜愁思,冀收天下之效。然守制未终,臣之方寸,常负疚于神明。虽治军近两
    年,平日墨绖素冠,常如礼庐之日,而夺情视事,此心终难自安。日前田镇大捷,皆臣塔齐
    布、罗泽南、彭玉麟、桂明、多隆阿等人之功,微臣毫无劳绩。刻下臣拟会同水陆两路,向
    九江进发。嗣后湖南之勇,或得克复城池,再立功绩,无论何项褒荣,何项议叙,微臣概不
    敢受。伏求圣上俯鉴愚忱。倘借皇上训诲,办理日有起色,江面渐次廓清,即当据实奏明回
    籍,补行心衷,以达人子之至情,而明微臣之初志。
    写好后,天已放明,曾国藩正准备出门散散步,塔齐布急忙来报:“长毛伪翼王石达开
    已到江西,在九江、湖口一带修筑堡垒。请大人下令,急速东下。”
    (第八章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