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木筏不少,但经不起惊涛骇浪的揉搓冲击,从峰顶到谷底,几个来回起抛,便散了。人们只得抱住独木随波漂流,好在岛与岛不是相距很远,终能到达陆地,不是飘向它岛,便是回到原地。
自从人们发现了普陀山后的紫竹,许许多多的青少年男女,陆续来到此地。一时,普陀山上人流如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采竹扎筏,走向海洋里。
他们组织严密,有的采紫竹藤蔓,有的扛抬,有的编扎竹筏,扎筏的工地就在山前的近海里。几千人都按部就班,尽力而干,不用驱赶。几十个人一齐扛着一棵紫竹,打着号子,从山上下来,走进海滩,将紫竹扔进海里,海里自有人编排,编排的人也有两三千。这几千人就有一人指挥,他是一个青年,生的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皮肤晒得黝黑,腰圆膀宽,身高一丈三,今年十八岁,名字叫海涵。他为人热情、热心、是一个热血青年;他为人正直,没有歪心眼;他敢作敢为,遇有凶险,总是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他坚忍不拔,遇到困难,能折不弯!他的品德,使这几千人敬服;他的行为,使这几千人效仿!这几千个青少年男女,没有性泛滥,只知道采竹扎筏,没黑没白的干!这样过了将近一年,一个望不到尽头的大筏终于扎成。
大筏宽八百丈,长十余里,用十层紫竹编扎,虽宽虽长,浑然一体。依鱼样而扎,有头有尾。筏上扯有纵横的藤蔓,一卷卷的棕皮被捆绑在上边,筏上有一根根竖起的竹竿,竹竿上穿有藤索,那大片重叠在一起的棕皮被连于竹竿滕蔓,垂在筏上边,一旦拉起,便是巨大的风帆。他们将风帆用鱼油涂抹,晒干,既不透风,也可以接雨水,他们想得周全,其实他们以生鱼为食,并不害渴,只是用来洗脸。
海涵看着大筏,一切都造的圆满,认为大功告成,于是聚众宣布,说:“我们这个大筏,造了将近一年,一眼望不到边,如此之大,我敢预言,就是再过几万年,也无人能超咱!这大筏虽大而坚固,浮力无限,任凭惊涛骇浪,难以冲击,就是海汐狂潮,难以动摇,飓风不能颠翻,暴雨只能洗礼,我们已经具备了进入大海的条件,只要北风起便可起行,无论谁愿意到大海探险,都可以上筏,因这筏乃是咱大家的心血编制而成,我愿意领着大家出海,不知行不行?”众皆欢呼,一致拥护!继而,一齐唱诵:“海涵、海涵,你像大海样包容,智慧无限!海涵、海涵,你像大海纳百川,跟着你,无论遇到什么凶险,我们心甘情愿。”海涵看着大众,冲天豪气陡然而生,对众说:“我领着你们,无论出去几年,无论遇到再大的凶险,必定还回到这边!这是我的意念,土生土长的地方,谁不留恋?”众皆齐声高呼:“我们愿意随你到海洋里转转,哪怕走过五海四洋,只要再回到老地方,我们勇往直前!”海涵看着大家,不再多想,将手一挥说:“就这样!”
三月三那天,春风荡漾,过了几天风和日丽的日子,这天利于起航。
早已向往到海洋里闯荡的青少年男女,汇聚在大筏上,他们载歌载舞,尽情的欢唱。
海涵在编制大筏中,认识了一个女子。她勤劳,整天默默无闻的在编织大筏;她美丽,但不招摇,将灵质内隐,只是低头干活;她不多说话,别人认为她是哑巴。但天生的丽质,女人的美德在她身上尽现,他爱她。
这个女子叫海容,她心胸开阔,能容大海。有大海洋的视野,有大海洋的胸怀。她也暗地里对海涵有爱。
海涵找到了海容,约她一起上筏,一起出海。海容也爽快,立即答应,两人携手,随众上筏。
这些天,从四面八方来了很多人,他们都是慕大筏之名而来,被大筏的魅力所吸引,自愿来到筏上,跟随海涵走向海洋,闯荡世界。
筏上的人越聚越多,可谓人山人海,通过编队,有的划桨,有的拉帆,划桨的上万,拉帆的也有八千。人有秩序的分散,划桨的成为一线,拉帆的被帆遮掩,人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