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有这样一座小小的古城,城内那么狭窄,城外那么宽敞。它的周遭也尽被万丈高楼重重包围,而它却依然苟延残喘着,没有被蚕食鲸吞,不禁让人感叹它的负隅顽抗,一如时下战争影视片的场景,只不过不知它是否如秋后的蚂蚱一样,蹦跶不了多久。这也似乎正应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权利的哲学纲要》一书中那句响当当的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这座城能闻名遐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新开发的湖,因为不能倚老卖老骗吃骗喝,它就要吃“青春饭”了。它虽然不是一万两千年前沧海消退后留下的泻湖般古老,但却与杭州西湖简直是同胞兄弟、孪生姐妹。虽然是新发现,但却不能把它说成是山寨、盗版,尽管它也可以称作是“三面云山一面城”,“古今难画亦难诗”,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水、冬有断桥残雪,但总觉得还是美中不足。“兵松松一个,将松松一窝”,把这个原理推而广之,古城里有这么一所破旧的学校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即使是破旧的学校,什么建筑设施倒也都不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又如“永”字,虽说是不复杂,但是具有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折、勾、提八种笔划,但还是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顿悟出病根,原来是坐落的次序不对,显然设计者不通晓建筑学美学风水学,好比烹饪时,什么调料都一一俱全,只是添加的顺序乱了套,自然美食也就不美了。老就老了,还小,就像是一个男人,本来就老气横秋,还身材矮小,一如三寸丁谷树皮,不过,也许就像是泡菊花茶,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却不选择那些花朵白皙且硕大的,中看不中用。然而那种感觉依旧是画地为牢,这样以来,就犹如打入死牢,不知暗无天日到猴年马月。就连紫苏这山沟子里窜出来的小兔崽子,见到传说中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圣地—齐国“稷下学宫”之称的神仙府邸一样“老”后,也不禁大跌眼镜。
    在这所破破烂烂的学校里,和大多数学生一样,紫苏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倒不是因为“媳妇不好赖床”的心理在作祟,也许有人说学习本来就不是快乐的,那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就终其一生也不知道快乐为何物了?其实,学习是可以快乐的,之所以很多学生感觉不到,是因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学生:他们只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才去学习,就好比暗示一个女性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生育而过性生活,又怎能感觉到快乐。然而,紫苏对文学饶有兴趣,那种兴趣就像是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一样,再加上刘父刘母都是教师,他也算是书香门第,勉强称得上是蓝田玉暖,虎父无犬子。他只日记本就有好几个,而且每周回家,都会把借来的读物、日记本、还有该清理的衣物,一起塞进背包里带回家。不过,刘父见儿子在家一天到晚,甚至通宵达旦地写文章看杂书,气得鼻子都歪了,大怒向刘母公开表示,自己坚决投反对票,根本不学美国向大陆表明自己对台湾当局的态度那样:不支持、不反对。刘母喜欢跟刘父唱反调,所以双手赞成。而且,刘家有“两个凡是”的“金科玉律”:凡是刘父反对的刘母都支持;凡是刘父支持的刘母都反对。起初,刘父只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见收效甚微,始觉这样做无异于是“隔着皮靴抓痒”,遂痛下“杀手锏”,打出了“棒打出孝子,娇惯养逆儿”的口号,由“苦口婆心”过渡到“破口大骂”,还说什么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一》“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却不知《诗经.小雅.惋》里的“教诲尔子,式毂似之”。就是说刘父教育儿女的方法未必正确,应对症下药。说来,刘父也真是执拗,就像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刘母好说歹说直劝刘父不住,谁知紫苏更加执拗,不进油盐,正应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句俗话。刘父骂,紫苏不出声,当自己是聋子,当刘父是疯子,实在受不了,就一头扎进自个屋。刘父知“穷寇莫追”, 然依旧滔滔不绝,那架势非要赶个野**不下蛋。紫苏不敢回骂刘父,就回答刘父,开始还专挑拣有疑问语气的话,随后就只能专挑拣不是陈述语气的话了。这就好比,男人的择偶标准从一开始要求对方是“没过门的处女”,到“没过门的少女”,最后是“没丈夫的女人”,“逝者如斯夫”啊!两人隔着一堵墙对话,刘父站在堂屋前正对着清.;金缨《格言联壁.;学问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的匾额,一边喝水浇灭心中火,一边骂道:“你一个学理科的光看文科想干啥啊?”,想说是“离经叛道”,只恨自己不是教语文的,一时半会想不到这样的成语。刘父骂人说话,都如空袭警报的汽笛声,一长一短的,又如始于唐兴于宋的长短句。紫苏边哭边回答:“我喜欢不行啊,我上课又不看!”要说这十几年来,对二老的言传身教,紫苏素来都是唯命是从,叫打狗,不敢骂**,没有一丝半点的反抗精神,但惟独对这件事不含糊,像个固执己见的老顽固,八个金刚抬不动。《墨子.;尚同上》说“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刘父看儿子和自己“打乒乓球”敢顶嘴,直接临门一脚踢起了足球,说:“一会这样看,一会那样看。你试衣服啊!”这样龇牙咧嘴的表情、歇斯底里的声音,如果没人说刘父是教师,绝对以为刘父是屠夫。无奈国足水平太差,但知“足”常乐,然《诗经.陈风.衡门》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其之姜。”故紫苏面不改色,不予理睬。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暗示着紫苏这一会必须去看书,果然他随手捧起一本书不停地翻起来,细皮嫩肉的一双小手不停地擦着眼泪,一如汽车挡风玻璃上左右滑动的雨刷。他边翻边流泪,泪水滴在纸上,让他想起了刘父手臂上印的那一朵“梅花”。翻着翻着,呆住了,那是一张夹在书页里发黄的照片,上面还粘着泥巴,是紫苏小时候的样子,衣服上是泥巴,脸蛋上是泥巴,小手上也是一块泥巴,那是能捏出一堆快乐的泥巴。最后一缕阳光破窗来,由于黑暗的驱赶,躲进他的小屋,又不知骂了多久才停了,只记得那一夜是yín雨霏霏,他似乎忘记了以前回家的时候,可以坐在庭院里,晒晒太阳吹吹风,还可以看本书,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秋天吃着柿子,抓一把甜甜的大红枣。
    紫苏惺忪着睡眼,披着衣服,松着鞋带,踉踉跄跄地来到窗前,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跳楼的节奏,幸好他住在一楼。他抬起头缓缓睁开双眸,蓝天白云,如海滩海水画轴一样地展开,又是美好的一天。其实,紫苏的文学天赋真的还是有点的,不过就好像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来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但又好像不是。
    刘紫苏是从乡下转过来的高中生,听说他之前转过好几个学校,家人也效仿“孟母三迁”,也是,“耽误了庄稼是一季,耽误了孩子是一代”。《荀子.劝学》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同样的蔬菜浸泡在不同的水中,煮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像一棵树生长在荒郊野外则枯矮畸形,在茂密森里则参天耸立,然庄子说,“游不系舟”,是谓放松,但总“游不系舟”,就是谓放荡了。也由此可见,他不擅长打阵地战,而擅长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看这势头,现在又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了”。
    有时,说一个人什么都会,也可以说成是什么都不会。不仅是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在外人眼中,刘紫苏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这样的通才,应该去当侦探,或者是学写一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然“浑身是刀,没一把是快的”,其实是“吃不上牛肉,光吹死牛皮”。他最先接触的是文学,起初像是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似的,整天着了魔丢了魂似地吟风弄月,不过后来发现,文学只能是对一个东西进行批评和赞美,却不能进行创造和研发,说白了,精神食粮能填饱肚子么?才顿时想起“百无一用是书生”。因此,他移情别恋转而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浓厚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室,可是自从在一次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烧坏了一只电压表,因此差点赔上了一台变压器的钱,从此“船头怕鬼,船尾怕贼”,他也就再也不敢进实验室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理需要,兹决定去研究生理学,不过后来读了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才恍然大悟,此生理学非彼生理学,也就像一个正在升空的气球,突然干瘪以9.8m/s的重力加速度直线下降,或是正在疾速行驶的车胎突然暴死一样。再后来,他喜欢上了哲学,因为他一直认为懂哲学的比不懂哲学的人更能克服生理上的某些问题(把有问题说成是没问题)。刚开始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味同嚼蜡,只是因为读到康德、叔本华时,他才没有半路抽了腿。不过因为一次买菜时和卖家发生了口角,讲哲学人家听不懂,就把屁股挪过来,改学经济学,可经济学中并没有讨价还价之类的秘籍宝典。想来想去,掂量掂量,在学校里还是文学比较实用,因为发现在谈起请说爱时可以借助于诗,尽管如今所谓的诗,不像碟子不像碗,对他而言更是喝凉水一样简单,其实喝凉水也不简单,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用“假结实”牙膏刷过的牙齿,把一句话切成好几段,然后一段段吐出来,就像是在吃甘蔗。宋.陆游《朝饥示子聿》说:“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此所谓不能,《小窗幽记.峭卷》“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不过自从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谈美》的前文,说艺术本来是弥补自然缺陷的,就高兴地忘乎所以再也不照镜子了,更加对艺术顶礼膜拜,修炼到闻着屁也是香的境界。可再读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美的事物都含宗教和道德的教训”,可他是从不信仰宗教的,道德这块简历也只能让他在找工作时多碰几回钉子而已。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谈美》的下文让他当头淋冷水:“通常所谓的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他大骂自己学艺术才是变态。此所谓,荀子的“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