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 乡村学校追讨“三角债”
    萍、斌活动在长江以北及江汉平原一带,大致属荆。
    青、明活动在长江以南至湖南接壤处,差不多属楚。
    萍、斌的第一站要去的地方在孝感与随州交界处,欠债的是一所乡村中学。这地方是丘陵地带,紧靠大别山,东边和安徽为邻,南边与河南接壤,很穷。据说孝感和随州这两个地方古代很有名,但当时一点不象个城市,农村就更穷。
    那个学校还很大,有两三千学生。教室一律是低矮的三架梁房,光线昏暗。已经十分破旧,有好几处山墙开始裂缝,变形,倾斜。是正宗的危房!
    好似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萍整个人凉了大半截。心里估计这钱难要了。
    校长姓车,长得象农民,一脸的沧桑。
    车校长认得萍,他们见过一次面。
    学校的发电机组不是在当地机电公司购买的。车校长在省报上看到他们厂做的广告,亲自跑到他们武汉办事处,先是讨价还价,又苦苦哀求,好话说了几大萝,最后打了一千块钱欠条才提走发电机组。
    当时车校长拍胸脯说:“年底一定结清!”出于对校长的信任,也有对学校的同情,厂里才欠的。
    现在车校长却只字不提还钱的事。
    但车校长很客气,他们一进校门,就立即安排食堂好酒好菜招待,中午亲自陪,晚上亲自陪,就是不提还钱的事。
    学生们晚上喝稀饭,他们大鱼大肉,还有酒。
    刚刚端起酒杯,突然停电了。校工跑来“报告”校长:“发电机坏了,不发电了。”
    车校长连忙推开酒杯,起身说:“你们先坐坐,我去看一下就来。”
    “我们也去看看。”萍、斌也跟着车校长走进漆黑一团的校园。
    校园里乱了一会儿,很快就不吵了。学生们纷纷点起事先准备好的蜡烛,安静地上起晚自修来。
    萍被点点烛光营造的氛围和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感动了,并且想起自己的学生生活。
    学生生活是最艰苦的,穷地方的孩子更可怜!
    萍、斌帮助校工维修,很快把发电机组重新发动起来。学生们齐声高呼,欢呼声响彻校园。
    校工抱怨,发电机经常罢工!而实际情况是,校长为了省钱,买的发电机组功率太小,机组“小马拉大车”,长期超负荷运转,难免不“罢工”。
    车校长非常感激,请他们继续喝酒,并且自己带头喝。这一喝就喝多了。然后一起歪歪扭扭跟着车校长来到宿舍。
    车校长把自己的卧室让给萍、斌休息,自己去找别的单身教师借宿。别看车校长长得象农民,但卧室布置得很雅致,贴了不少字画,左边是苏轼的《赤壁怀古》,右边是岳飞的《满江红》。没有电视看,俩人乘着酒兴,一遍又一遍大声朗诵起唐诗宋词……
    第一天一大早,车校长又亲自来叫他们吃早饭。吃过早饭,他们便向车校长辞行。
    车校长狡黠地笑道:“抱歉。没办法,实在没办法。你们也看到了,学校太穷啦!”
    萍心想,就当捐资助学吧。以后谁要来要,谁来要,反正我再不来了!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