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曾经说过,她看上萍,嫁给萍,是因为萍像她爸。不是说长得像,是说萍身上有她爸走南闯北的影子。妻子有恋父情结,经常说,如果我爸在,我们现在会怎样怎样……
妻子他爸是村里的能人,村办厂的厂长,产供销一把抓。其实这个厂就是他创办起来的,全靠他一人之力在“舞”。要是现在,像妻子他爸这样的农村能人肯定是私企老板。但那是还是大集体经济,决不允许个人办企业。这个村办厂每年要为村里带来十几万的效益。那时还没有“无工不富”这一说,乡领导也没有这样的超前意识和觉悟,但他们的眼睛并不瞎,心里更明白这每年十几万的收入对一个村意味着什么。为了笼络妻子他爸,给他入了党,并挂上村副支书的虚衔,主抓村办厂。
农村基层干部是最现实的,他们看中的是每年十几万的收入。起码他们每年下村可以多吃喝若干回,不愁没地方支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妻子他爸得了绝症——肝腹水。三十八岁的男人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三十八岁正是男人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妻子他爸却英年早逝。真是好人不长久啊!
常言道,树倒猢孙散。人一走,茶就凉。一帮经常登门造访的乡领导,此时作鸟兽散,再也看不到人影。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的。世态炎凉,从来如此。死者两眼一闭,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需要了。可是活着的人呢?留下的孤儿寡母谁来照顾?他们还要生活啊。
人生的悲哀莫过于中年丧夫,少年丧父。丈夫是大树,是依靠。失去大树,失去依靠,日子没法过了,软弱的母亲很快改嫁,带走两个最小的女孩,妻子的两个妹妹。
难怪乡村人有一句话,死了个媳妇倒掉一面墙,死了儿子断掉一根梁。倒掉一面墙,还可以修补,重砌一面墙;断掉一根梁,家就散掉了。
妻子家是最好的例子。
妻子是次女,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姐姐十岁,妻子八岁。妻子和姐姐,她们跟着奶奶叔叔过,妻子他爸也是长子。
妻子的母亲没有她奶奶坚强。妻子的奶奶也是中年守寡,但是她老人家不仅独自一个人把四个儿子抚养成人,而且还都为他们娶了亲成了家。妻子的奶奶太伟大了!
如果说失去父亲使全家失去依靠,改变了她们的命运,那另一件事对妻子的打击更大。妻子他爸在世时曾为她订下一门娃娃亲,对方是与他爸称兄道弟的村支书的儿子,比妻子大一岁,高一年级。由于双方的大人走得亲近,他们从小相处也很融洽,可谓青梅竹马。男孩子的学习虽然不是那么优秀,但还算用心,勉强上了高中。妻子他爸曾经向村支书许诺,一旦支书的儿子读书出不了头,将来可以顶替他。女婿是半子嘛!
妻子他爸去世,起初并没有影响两家正常走动与往来;妻子失学,也没有影响她与村支书儿子的关系。应该说村支书的儿子还是非常喜欢她的。妻子的长相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一切发生变化,是在村支书的儿子重读考上大学后。并不是村支书儿子的感情发生转移,而是村支书老婆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认为妻子家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现状会拖累她儿子的前途。村支书老婆是“母老虎”,村支书的“妻管严”是全村出名的。村支书爱莫能助。他儿子也象他一样软弱无能,唯母命是从。
村支书老婆热情不再,时常面露不屑与嫌弃之色,甚至指桑骂槐。妻子岂能感觉不到?少女与生俱来的矜持又岂能忍受?妻子虽然憎恨村支书老婆,更对村支书儿子失望。这样软弱的男人怎么能成为女人一生的依靠?妻子心灰意冷。
妻子性格刚烈,说到做到。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杀不可辱的性格。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妻子一冲动,主动提出与对方解除婚约。据说分手时,村支书儿子流下伤心泪,说自己将来还找农村姑娘为妻。
后来,村支书逢人便说,到那里去找这么好的儿媳妇,只怪自己和儿子没那福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