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节
    要不是说这话的人是顾淮之,乌日厉是真的要揍人了。先提出来话头吊人胃口的是你,现在说出来玩耍不谈公事的也是你,你咋那么能呢?
    殊不知顾淮之这是真的为他好,不然的话,忽悠他下山的话一说出口,乌日厉怕是过不好这个元宵。
    街上的百姓认出来了顾淮之,这两年顾淮之有事没事就往基层跑,各个县的乡村他都走遍了,府城是他的大本营,顾淮之不可能不去走访一番。他那张脸极具辨识度,毕竟颜值高到这份上的男子真心不多,见过他一次之后就绝对不可能忘记。加上顾淮之的亲民路线,可以说,顾淮之应该是这几百年来,康郡百姓碰到的第一个如此接地气的大官了。所以顾淮之在民间的口碑十分好,康郡百姓一提起顾府君,那都要竖起大拇指,嘴里说上几句好话的。若是有那等混人敢说顾淮之的不是,那可是要被愤怒的百姓喷上一顿的。
    顾淮之一路走来,便有百姓不停地向他道谢。更有摆摊的小贩激动地抱了一堆摊子上的东西往顾淮之身边的部曲怀里放,一个个热情得不得了,都说感谢府君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生活,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只能送这些不值钱的东西给府君,还请府君不要嫌弃。
    顾淮之怎么可能收他们的东西?下乡实地考察过的顾淮之非常清楚这年头儿的老百姓有多么不容易。这点他们嘴里不值钱的东西,指不定就是一家人的指望,就盼着把它们卖了换钱,计划计划明年一家人的嚼用呢。
    乌日厉在一旁看得若有所思,暗自思忖道,这应该就是山下人说的“民心所向”,山下人这样的热情,倒是从未见过。
    顾燮还是头一回见着这么热闹的情景,看什么都觉得有趣。碰上卖面具的,自己也兴奋地买了张小猴子的面具带着,还吵着要吃糖葫芦,拿到了糖葫芦后又被不远处的打火花表演吸引了,只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呆了片刻,这才兴奋地冲着顾淮之和徐清漪大喊,“爹,娘,火花!好厉害!”
    那表演打火花的人正是山民,乌日厉见了,嘴角向上翘出一个得意的弧度,满意地点头道:“不愧是我们山上的汉子,没给我丢脸!”
    顾燮闹着要去那边看看,顾淮之见他在奶娘怀里手舞足蹈,生怕他一个激动就从奶娘怀里滑下来,索性伸手将他提进自己的怀里。见周围不少人都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肩上,顾淮之也有样学样,将小家伙举上自己的肩。
    顾燮小朋友还是第一次坐在亲爹肩膀上,高兴地挥着手大喊道:“爹爹真好!我们去火花。”
    乌日厉在一旁看了许久,觉得自己愈发看不透这个新来的郡守。看他的行事作风,端的称得上一句爱民如子,对亲儿子就更不用说,大庭广众之下一点大官包袱都没有,二话不说就把儿子骑自己肩膀上了。乌日厉觉得这动作没什么,但回想起以前康郡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张嘴闭嘴都是一些云里雾里的废话不说,还特讲究什么抱孙不抱子。别说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儿子骑肩了,就连稍微抱一下儿子都是不肯的。顾淮之的出现,真是打破了乌日厉以往对山下官员的印象。
    但让乌日厉费解的是,明明顾淮之一直表现得很无害,但乌日厉却总觉得顾淮之是个十分危险的人物。
    乌日厉素来相信自己的直觉,这种猛兽般的直觉曾经救过他无数次,但这一次,乌日厉自己都忍不住要怀疑是不是他的直觉出错了。眼前这个人,有悲天悯人的仁善之心,能对老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看起来也不像是十分能打的样子。再看看现在抱着儿子乐呵呵看表演的顾淮之,怎么看都不像是危险人物,乌日厉觉得,自己大概是快老了吧,直觉不管用了。
    然而等到过完元宵节,顾淮之郑重邀请乌日厉下山商讨要事那天,怒火高涨的乌日厉陡然反应过来,顾淮之这家伙,虽然不能打,但他脑子聪明,光用嘴皮子不用武力就能诱出他人心中的魔鬼。
    这是一个比大巫更可怕的蛊惑人心的高手!
    听到顾淮之说出让他带着族人下山的建议,乌日厉第一反应就是把手往腰间放,下意识地想拔刀把眼前这个胡说八道的王八蛋给剁了。然而一摸却摸了个空,气晕头的乌日厉这才想起来,自己和顾淮之碰面时,都会取下腰间的弯刀。真是失策,今天就不该把刀取下来!
    然而顾淮之这个魔鬼还在继续蛊惑他,“即便这两年山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和山下的日子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我一直都说,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山中修路艰难,又有蛇虫猛兽,并非落脚的好地方。眼下朝廷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只要你们下山自愿入朝廷编户,我便能做主,康郡百姓能分到多少地,你们一样能分到。另外,你们族里的祭祀信仰,我一概不插手。”
    求同存异,尊重少民同胞的风俗嘛,顾淮之十分懂。
    不得不说,乌日厉有一瞬十分心动,谁不知道山下的日子好过呢,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山民好太多了。要不是打不过山下人,乌日厉也想带着族人下山来着。但山下人看他们就跟看未开化的野人似的,眼中全是明晃晃的鄙视。乌日厉又不是受虐狂,被人瞧不起还硬要往人眼前凑。别看这位年轻的郡守说得好听,到时候山民下了山,真要同山下人发生了什么争执,他难道真的会站在山民这边吗?
    双方的文化差异太大了,一个不慎就得生出事端。就连律法都不一样,山民遵循的是山上头领为王的那套,对山下各种礼仪法度都不懂,山下人又狡猾,万一山民被骗了怎么办?山里规矩可是直接决斗生死不论,山下能这么干?
    最重要的是,在山上,乌日厉就是整个部落的王,说句僭越的话,地位跟元熙帝没区别。要是下了山,还得听朝廷的,多憋屈。
    乌日厉多骄傲的一个人啊,哪怕顾淮之把下山的好处吹上天了,乌日厉还是坚定地扛住了顾淮之的糖衣炮弹攻击。
    不过顾淮之也不是省油的灯,上辈子什么难缠的客户没见过。顾爹当初把顾淮之踹去做了两年乙方,碰上的各类难搞的甲方简直数不胜数。跟那些奇葩甲方来,乌日厉这个一是一二是二的爽利暴脾气都可爱多了。
    等到乌日厉的怒火慢慢熄下来,顾淮之这才放了大招,仔细向乌日厉分析,“陛下即位不久,天下初定,各路叛军也一一被收服。但还差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此时你若主动上表归付朝廷,陛下肯定不吝赐给你诸多赏赐,以你的身份,应当能封侯。”
    然而自觉赚了银子的乌日厉并不被这些重赏所迷惑,赏赐虽重要,骨气不能丢!
    顾淮之叹了口气,把话说得更直白,“你应当听过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往你们的先祖也是要向山下朝廷俯首称臣的,你不过是跟着先祖的步伐做同样的事擦了。没什么丢人不丢人的。另外,若是你们在山下待得不顺心,再跑回山上去,朝廷也不会浪费兵力进深山。这事儿你们先祖也没少干,反正在深山老林中,精锐之师碰上你们都得头疼,又没什么好处,朝廷也不耐烦浪费人力和财力。”
    乌日厉正想拍桌子吼上一句你这是看不起谁呢?脑海中猛然灵光一闪,蓦地反应过来:对啊,我可以先向朝廷称臣,当朝廷立起来的牌坊,把好处拿了再说。要是山下人背信弃义,大不了又回山上去!
    顾淮之见乌日厉神色有所动摇,显然是听了进去自己的话,开始仔细考虑下山的问题。念及此,顾淮之心中也忍不住感叹,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可算是快把这只青蛙给煮熟了。至于上山?嘿嘿,想多了,山下日子这么好,谁还惦记着回去过挨饿受冻担惊受怕的苦日子啊。
    明晃晃的阳谋,你能拒绝得了吗?
    最终,乌日厉还是点个头。顾淮之将此事告知了陈刺史,由陈刺史上奏元熙帝,康郡山民头领乌日厉感念圣恩,愿带山民下山,谨遵圣人教化,以报浩荡皇恩。
    这是元熙帝登基以来第一个不需要动兵就主动臣服的山民部落,这等大事,必要记载史书之中,彰显帝王雄才大略。
    以一己之力劝说乌日厉下山的顾淮之,自然又在元熙帝心中加深了国之栋梁的形象,履历中又添了一笔夺目的功绩。
    第104章 晋升
    乌日厉答应下山这年,正好是顾淮之在康郡待的第三年。官员三年一考评,顾淮之这三年在康郡干出的成果众所皆知,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不说,还把难搞的山民也劝下山主动向元熙帝递了臣服表。这么一桩一桩的事数过来,顾淮之这三年也称得上一句功绩累累。再加上一个正任吏部尚书掌百官铨选的顾玄,几乎所有人都认定顾淮之今年考评过后便能回京,而后一路青云直上,拜相不过是早晚的事。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顾淮之竟然决定继续留下来。主要是康郡这边的旅游业也才刚起步,了解其中道理的官员真不多。要是随便换了个什么也不懂的郡守过来,那顾淮之这三年的努力怕是要泡汤。
    再说了,还有乌日厉呢。别看这家伙在顾淮之面前挺客气,当初这位可是在陈刺史面前都敢动刀子的狠角色。乌日厉刚刚带着族人下山,顾淮之要是回了京,碰上一个不太看得起山民的郡守过来,一个不注意就能点燃乌日厉那个暴脾气,到时候乌日厉一怒之下跟朝廷翻脸又带着族人回山上了怎么办?这么多的劳动力,多大的价值啊。
    说到底,顾淮之还是放心不下康郡,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知了顾玄。
    顾玄当即表示明白,转头就跑去找元熙帝聊天。两人家长里短一通瞎聊,话题自然而然就聊到了顾淮之头上。
    元熙帝哪能忘记顾淮之这个大功臣,立即问顾玄,“今年的官员考评,阿淮必得评上优等。你可不能因为彰显自己的公平公正就委屈了他!”
    说完,元熙帝还在那儿嘀咕呢,“按他的功绩,今年必能回京。再历练几年,那就是一个储相。”
    顾玄捋了捋胡子,叹了口气道:“不瞒陛下,这小子前些日子给微臣来了信,说是不大放心康郡,想在那边多待三年。”
    没等元熙帝开口,顾玄又继续补充道:“说来也是那小子实诚,生怕这会儿急着进京,怠慢了陛下新封的永顺侯,也想再多为康郡老百姓做点实事,再多吃点苦,历练三年后,才不辜负陛下对他的一片提拔之心。”
    元熙帝顿时感动了,多好的臣子啊!急朕之所急,忧朕之所忧,这才是大臣们的典范!
    康郡那地儿元熙帝年轻时也去过,对那儿的印象除了艰苦两个字就没别的。哪怕这三年顾淮之把康郡建设得大变样,元熙帝毕竟也没再亲自去看过,印象中那地方还是一山沟沟。
    顾淮之一个打小就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心甘情愿地待在那山沟沟受苦,这不是忠君爱国是什么?
    换成其他人,元熙帝可能没那么大的感触。但元熙帝也算是看着顾淮之长大的,对顾淮之有着类似“自家孩子”滤镜的天然好感,再加上顾淮之本人也十分争气,所以顾玄这么一说,效果出奇得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元熙帝感动完后大手一挥,直接给顾淮之升了官。你说你舍不得康郡百姓,但你立下那么多的功劳,你要是还在原地踏步,那这次考评,就没有官员能够晋升啦!于是,顾淮之就摇身一变,从康郡郡守直升为青州刺史,成为了近七百年来最年轻的刺史。
    要知道,刺史这位置,哪怕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时代,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得上的。就算顾淮之出自顶级世家,但顶级世家又不是只有顾氏一家。越往上走,官职越少,世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激烈。刺史这位置,一帮中年世家子争破头,哪有小辈出头的份?
    偏偏天时地利人和都让顾淮之给占了,人家凭本事给自己升的官,有意见的通通都得憋回去。
    京城那帮原来为顾淮之选择外调的人现在纷纷觉得脸疼,他们当初以为顾淮之脑子有毛病才做出这么个跌破人眼睛的决定,结果人家顾淮之用了三年时间给了他们狠狠一巴掌:不是顾淮之脑子有病,是他们见识浅薄,错把鹓鶵当成了山鸡。
    顾淮之接到这个任命也很惊讶,这升官速度,说出去都得惊掉人的眼珠子。二十五岁的三品大员,话本都不敢这么写啊。
    整个康郡百姓都替顾淮之高兴,本来他们以为顾淮之要回京城了,心里怪舍不得的,私下里万民伞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顾淮之离开那天搞个大新闻。结果天降喜讯,顾淮之升为青州刺史,不回京城,还留在青州呢!
    康郡百姓这下高兴了,虽然府君升为使君后肯定不住在康郡了,但康郡作为使君最初施展身手的地方,按使君那喜欢乱跑的性子,能不回来看看?
    留下来好啊,这样大伙儿就不用担心新来的府君不擅处理庶务,把康郡大好的形势给破坏了。
    青州其他郡的百姓听闻了这消息,心下也兴奋不已,偷偷讨论道:“听说康郡那边现在日子过得可好了,出门有什么驰道,乡下进城都方便得不得了,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好多京城里的贵人都往那儿跑。我有个亲戚在康郡,早几年家里还穷的吃不上饭,现在都盖了新屋,给三个儿子都娶了媳妇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这我知道,就是顾使君当初去了康郡当郡守时,康郡才变得越来越好的。现在康郡那边都说顾使君是神仙下凡呢!”
    “嗐,你们尽说些没用的。我就想知道,顾使君现在升官了,整个青州都归他管,那咱们以后是不是也能过上跟康郡百姓一样的好日子?”
    这问题问得妙啊!青州其他几个郡的郡守心里也嘀咕着呢。现在好说话的陈刺史已经被调回京了,换上的顾淮之肯定不如陈刺史好说话,他在康郡那些动作,几个郡守心里也是服气的,现在就想抱顾淮之大腿,请大佬把他们带飞,就是不知道顾淮之愿不愿意把腿伸过来让他们抱。
    没办法,之前顾淮之一心扑在康郡的发展上,忙得脚不沾地,连陪妻子孩子的时间都没多少,更不用说抽出时间和其他郡守聚会聊天增进感情了。
    认真算下来,这几位郡守,也就是当初陈刺史为顾淮之办接风宴时见过顾淮之一面。结果现在顾淮之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大家还是不熟,这就有点尴尬了。
    顾淮之一点都没在意他们的纠结之处,上任后立即雷厉风行把人叫过来开会,先提出一个青州的三年发展规划的总方案,然后让几个郡的郡守分别说说自己对自己治理下的郡有何看法,也写个三年计划上来。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开会——写计划——计划被驳回——重新写计划的魔鬼精神摧残后,奄奄一息终于从顾淮之手里逃出一条命的郡守蓦地明白了新任领导的行事风格?那就是:你们都给我好好干活,少想些有的没的,勾心斗角耍阴谋诡计通通滚蛋,我要的是有真本事还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
    这也确实是顾淮之给他们的一个下马威,早先陈刺史还在的时候,顾淮之就看出来陈刺史脾气太软,压不住底下这帮郡守,也就慢慢地养大了他们的脾气,一个个都是阳奉阴违的高手。
    顾淮之没那么多时间处理他们之间的这堆破事儿,内掐掐什么呢,显摆你的头最像针尖了吗?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置最是难办,一个弄不好就是里外不是人。顾淮之全都不惯着他们,一视同仁,通通给我开会写报告。还有心思搞小动作,多半是闲的,多写几份规划就没事儿了。
    事实证明,这招非常好使。一个月下来,六个郡的郡守从此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以往有矛盾的都相逢一笑泯恩仇,决定听从顾淮之的指挥,手拉手,齐心协力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做贡献。
    顾淮之对此表示十分满意,一个个的都不傻,逼急了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才智。有这样的本事,用在内斗上多浪费啊,现在就到了他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郡守们消停了,顾淮之也没打算继续折腾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同事,他们的事情做好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顾淮之看得很明白。
    于是,顾淮之也没藏着掖着,给他们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经济课,差点震碎他们的三观。出来后,郡守们整个人都恍惚得不得了,脑子里仿佛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说原来商业这么重要啊;另一个说呸,士农工商,商贾低贱,这可是一贯的道理,怎可违背祖宗之法重用商贾?
    不管郡守们内心受到了多大的冲击,顾淮之依旧淡定自若。等他们冷静下来后,顾淮之就拍拍手宣布,先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搞试点,除了已经步入正轨的康郡外,其他五个郡,哪个郡在这三个月中取得的政绩最佳,接下来顾淮之就重点帮扶这个郡。
    有竞争才有动力,这话一出,整个青州都跟进了凉水的热油锅似的,立即炸锅了。
    第105章 步入正轨
    事实证明,朝廷官员一旦动员起来,效率还是挺高的。三个月后,顾淮之收到了一份极为满意的答卷。
    这年头儿能混成一郡之守的,真不是什么菜鸡。以前那就是惰性发作混日子,现在顾淮之给他们搞了个竞争模式,这几位郡守立即把原来用来偷奸耍滑勾心斗角的聪明劲儿用在了如何带领本郡百姓脱贫致富上。
    三个月下来,六位郡守齐刷刷黑瘦了一圈。顾淮之一看就知道,他们这三个月没少跋山涉水下基层。
    这就对了嘛!顾淮之心说你们之前连郡内百姓的生活都不了解,算什么父母官?现在多好,顾淮之随便抽问一下某个县的情况,郡守们都能对答如流,这才是人民需要的好官啊!
    康郡隔壁的颐郡郡守给了顾淮之一个大惊喜。这位郡守虽然年纪最大,但头脑比其他人还灵活。另外四个郡的郡守还在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头秃的时候,这位郡守已经联系上了新任康郡郡守,说咱们都是邻居,互通有无比其他郡方便。现在康郡已经成为青州的领头羊,甚至比州城还繁华。去康郡的游客那么多,只看山啊湖的未免太单调,我们颐郡也有不少美景啊,不如我们来个合作,游客们去康郡玩够了,再让带路的提一嘴颐郡。反正也不远,游客们来都来了,不如多看几个地方的风景?
    当初顾淮之刚任康郡郡守时,安顺县县令还向他倒过苦水。说是安顺县百姓有不少人羡慕颐郡的日子好,偷偷搬过去好多人家,搞得安顺县人口少了不少。现在搬过去的那帮人都在后悔,问就是当初不该眼皮子浅拖家带口去了颐郡,现在只能眼红老家的亲朋好友的红火日子。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没少吐槽,颐郡郡守之前下乡明察暗访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听了个全乎,当即觉得心都被扎穿了。好在这位郡守心理素质非常不错,换个身体不大好的人听了怕是要当场气出心梗,这位郡守顽强地撑住了!哪怕气得浑身直哆嗦,话都说不出来,也撑住了,没让随行的人跳出去问这几个百姓的罪过,默默走了。
    别看他脸上不在意,心里一直没过去这个坎。翻来覆去思忖了许久,终于让他想出办法来了,想立马超越康郡那是不可能的,但打不过它我可以加入它,了解对手的一切实力后再暗中使劲儿争取超过它这不就得了。
    至于康郡郡守会不会答应他的问题……颐郡郡守表示,只要脸皮够厚,一切难题都不是难题。再说了,新上任的康郡郡守还是个年轻人,他这个老家伙,正好可以倚老卖老耍一回无赖嘛。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颐郡郡守成功抱上了康郡的金大腿,双方达成了友好合作,康郡还向颐郡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羡煞一众同僚。
    不过其他人也没闲着,在了解过康郡的发展路程后,几人琢磨了许久,又下乡实地考察了一番,觉得自己郡也能搞出自己的特色来。有人把重点放在了养殖上,认为前来青州的人日益增多,酒楼的肉应该供不应求,他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也有的觉得冬季就缺点青菜,翻阅古籍发现有人提过冬日暖房种菜的法子,摩拳擦掌地想试试。
    顾淮之充分肯定了他们想法,然后在他们充满斗志的眼神中给了他们一队宣传队。
    你们以为你们说什么老百姓就会撸起袖子跟着你们一起干吗?天真。多少百姓世世代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们种地他们绝对没二话,让他们干别的,他们心里一准儿打鼓。冬天种菜也好,养牲畜也罢,那都是要钱的。寻常老百姓心里没把握谁敢冒这个头轻易尝试啊?
    到时候,政令下行,闹个民怨沸腾,岂不是得不偿失?
    顾淮之当初能在康郡放手干,那都是靠银子砸出来的。老百姓拿了银子才对他这个郡守有信心。其他郡守……说实在的,老百姓这些年对他们根本一无所知,连个名字都不知道,谁乐意跟着他冒这个风险啊?
    这个时候,宣传队就格外重要了。郡和郡之间的联系倒也算丰富,前几年康郡的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其他郡的百姓也有所耳闻。现在宣传队再去其他郡走一走,吹一吹康郡的现状,再给大家画大饼,说新使君说了,让大家都向康郡学习,给大家想致富的法子。现在路也准备修了,以后府君会告诉大伙儿,咱们该干点什么活。咱们庄稼把式不怵田里地里的活,只要跟着府君好好干,争取三年后咱们也过上康郡那样的生活。
    宣传队不光在各郡的县城内吹,还下乡跑去跟农户们唠嗑,这一圈走下来,效果十分之好。基本上青州的百姓都知道使君要带着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了,要好好听自己府君的吩咐,该干啥干啥,碰上难题就去找官府帮忙,他们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才,尽可能避免大伙的损失。
    说实话,真敢把家底砸进去跟着官府干的没几个,但拨出一笔银子做个尝试的真不少。
    现在的青州百姓,谁不想过上康郡百姓的好日子呢?
    正是因为宣传队打通了百姓们的抗拒,是以郡守们的政令通行无阻,百姓们配合奇高,还特兴奋,胆大点的还敢直接问官府派来的主事,说咱们弄这个暖房真能种出菜来吗?这可是村里所有人攒出来的银子,就这么一个暖房,你们可得好好建啊!
    这些日子郡守也经常下乡,百姓们自觉是跟郡守说过话的人了,对官府的主事自然不如以往那么惧怕。
    主事们心下虽然无奈,却也好脾气地跟村民们仔细解释。没办法,郡守最近都为这事儿愁得睡不着觉,下乡时对老百姓也客客气气的,他要是在这儿耍威风,下回郡守来了,百姓告他一状岂不糟了?
    说实在的,这些小衙役小主事,心中对顾淮之是颇有怨言的。当初的日子过得多悠闲啊,现在每天累成狗,谁能乐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