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节
    而这其中,双方的实力差距又是他们极力反对用兵的一大理由。
    周宁敛眸,还是心不齐啊,这心不齐,打起仗来只怕不便利,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领了三十三万大军北击匈奴,无功而返不说,还反被围困在了白登,险些成为了匈奴的俘虏。
    对匈奴用兵要慎之又慎,她一直知道此事。
    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执不休,张良垂眸不语,周宁淡声道:“先遣使者去匈奴问责,为何出尔反尔,撕毁合约。”
    这要是用兵还是要求和?
    双方都拿不准周宁的心思,若是求和,为何要用“问责”这样不客气的词句,以这样的态度出使匈奴,只会激怒对方,不利于和平谈判;可若是要用兵,为何不直接迅速的打匈奴个措手不及,反而要先遣使者去暴露他们的态度?
    双方都不理解,也所以双方都不满意,不过周宁没给他们再说话的机会,顾自起身离开了,众臣都知道,王姬做的决定向来是不容更改的。
    散会后,高等人又寻到了张良,“如今民心愿战,可王姬怎么还是不愿用兵?”
    张良笑着不慌不忙的给几人倒了茶,闻言笑道:“民心愿战?民心在哪儿,某怎么没有看见?某只看见堂上还是有许多大臣据理力争想着求和,和主战的一方成分庭抗礼之势。”
    “那难道我们还要一个个的去说服那些老顽固不成?”这事连望都觉得希望不大,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固执。
    “此事还未有定论,”郦食其的想法不同,“冒顿杀父自立,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妻妾收为己用,他树立威势全凭着武力,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用仁义礼信去说服的,所以此番出使匈奴必定是不欢而散、无功而返。”
    “那……”高心中又升起了希望,看着士卒们用上新马具的风姿,他其实有信心、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想和匈奴一战。
    “那和谈还是用兵也在五五之间。”张良不紧不慢的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高问计道。
    张良将茶盏推到高面前,“此事,还在一个‘民心’上头,得让王姬和众臣看见民心所请。”
    出使匈奴的使者谨遵王姬的命令,摆出了责问的架势,然后他险些没能从匈奴好好走出来。
    冒顿嘴角噙着一抹玩味的笑意,走到周宁的画像前面,他饶有兴致的用眸光描绘着周宁的容颜,静静与画中人相视伫立。
    臣下见此笑道:“中原人都是没有骨气的迂腐孬种,等慢慢的磨得他们没了心气,单于可以娶了那周王姬回来,从此两家合成一家,只怕他们会喜之不尽。”
    “呵。”冒顿闻言呵笑了一声。
    刺啦一声,冒顿取出一把镶满宝石的匕首划破了画卷中周宁的娇艳容颜。
    大臣的恭维讨好的笑意顿时僵在了脸上。
    冒顿转身看着那大臣,神色轻讽,语气带着不屑的轻浮,“我还以为她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原来也是靠着脸和身体蛊惑男人的庸俗女人。”
    毕竟是独立的有领土有封位的女王,他原本还以为她是假意应承,就像他对东胡用的计策那般麻痹他,没想到,冒顿嗤笑一声,她若是逆来顺受的接受了新要求,他还会小心三分,但她竟然直接派人来责问他。
    责问他?冒顿玩味的品着这三个字,看来这次是他过于敏感多疑了,他居然会对女人生出期待来,看来是闲太久了,听多了闲话。
    女人啊,合心意的多睡几晚也就是了,但千万不能把脑子丢在她们的皮肉上,更不能把心交出去,越是生得漂亮的女人,野心越大,但是她们有什么用呢,像菟丝花一样只能攀附着男人生活。
    冒顿摇了摇头,又恢复成了那个极为守礼的单于,“这位周王姬是有未婚夫的,我若向她求娶,不合礼法。”
    听说周王姬的未婚夫乃西楚霸王项羽,这西楚霸王作战勇猛,拥兵四十万之众,中原不同与他们草原,太古板,还有这么一句话,夺妻之仇不共戴天,他们如今还要对西域之地用兵,冒然与中原结下生死仇恨,不划算。
    礼法?每次听到这话,匈奴大臣的心情都颇为复杂难言。
    但这次冒顿的一个“也”字,更叫大臣们心惊。
    大臣们低垂着头,不敢多言,看来容貌太盛的周王姬让单于想到了头曼单于的阏氏。
    头曼单于的阏氏也是生得花容月貌,身形曼妙有致,极得头曼单于的喜爱,爱屋及乌,头曼单于对那阏氏生下的小儿子也极是爱宠,甚至想要将王位传给那小儿子。
    为此,头曼单于假意与月氏谈和,并且将当时的太子冒顿单于送到了月氏当人质以表诚意,然而,就在冒顿单于到达了月氏之后,头曼单于却发兵急攻月氏,两国交战,身为质子的人都会被第一个拉出来杀了祭旗,头曼单于此举分明是要借月氏的手杀了冒顿单于,从而给他的小儿子让位啊。
    但是谁能想到当时才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冒顿单于能早早的察觉到了不对,甚至顺利的逃回了匈奴。
    草原上强者为尊,也因为冒顿单于能顺利的逃回匈奴,头曼单于认可了他的勇猛,所以打消了让小儿子继位的念头,并且给了冒顿单于一万骑兵,有意培养他。
    但是头曼单于改了主意,冒顿单于却没有既往不咎的打算,他最后用那一万骑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冒顿单于不仅狡黠敏感,心思深沉善于伪装,而且勇猛善战,又嗜血记仇,他真真是草原上的狼王。
    前头提议的大臣看着自己的脚尖,为自己的会错意小心的吞咽了一口口水,有如此经历,也难怪单于不重女色,前头鸣镝弑父时他射杀了自己当是时最为宠爱的妻子,后来上位,东胡索要他当时最宠爱的阏氏,他也是半点没有迟疑犹豫的就送了。
    自己真是想岔了,还以为单于近来没有对外用兵的计划,又格外关注周地之事,是对那周王姬有什么心思呢。
    就新合约之事,周地一拨一拨的往匈奴派使者,僵持了好几日,冒顿甚至都选好了下一个要攻打的西域小国,还是没有谈出个结果,就是郦食其所言,冒顿是不可能用仁义礼信说服的。
    被扰得烦了,冒顿直接下令烧掉九原半座城,然后当日,新合约的文书就送到了冒顿手边,冒顿随意的盖了大印,收了周地手来的食盐,便开始全力准备起西征之事。
    匈奴铁骑锐利,冒顿领兵一路西征,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志得意满之时,也没忘了邻国的周王姬,冒顿对左右道:“咱们打了这么久,刀也钝了,箭矢也不够用了,听说周王姬手下有一冶铸作坊,便请周王姬给咱们送些武器弓箭来吧。”
    左右会意,笑呵呵的去安排了。
    “欺人太甚!”武器不同于财物,太敏感了,哪怕匈奴言明是为了西征所用,并没有南侵的意思,但匈奴的话能信吗?若是能信,为何第二份合约签了不过两月,匈奴又加了新的要求?
    郦食其气得浑身发抖,他看向堂中主和的众臣,希望能看到大家同仇敌忾,然而他失望了,原本主和的大臣依旧默然,甚至有些原本主战的臣子见王姬两次妥协后,也丧气般不再言语。
    反正至差,上郡有长城,有二十余万大军,是完全无虞的,王姬舍不下九原的百姓,除了答应匈奴的条件,还有什么办法呢。
    但这一次,前头保持沉默的左丞相张良站了起身,郦食其长长的舒了口气,这次不同于上次,这次他们是有备而来,必定能叫王姬改了主意。
    张良呈上一摞厚厚的折子,“这是九原百姓的民心,臣请王姬御览。”
    周宁打开折子看了一眼,合上后,放回托盘里,对张良颔首道:“丞相有心了。”又对举着托盘的近卫道:“将这些分给诸位大臣看看。”
    折子有很多,堂中的大臣几乎人手领了一册,大臣们疑惑的把折子拉开,上面的笔墨不多,只有寥寥数语,“吾等知王姬爱民,然匈奴负约无信,九原为周国之地,吾等思归久矣,为大事计,恳请王姬用兵,吾等皆愿为王姬马前卒,虽死不退不悔!”然后便是满纸大大小小的签名和红指印。
    签名的是识字的人,按指印的是不识字的人,这代表了不同阶层的平民百姓,也代表了用兵是平民百姓的一致诉求。
    这……怎么会?!
    主和的大臣来回张望着身旁人手里的折子,居然都是请战的,并且签名和指印好像都不同,“竟有……这么多吗?”
    九原的百姓们怎么想的,这四个月来不是好好的吗?上郡的百姓也只是匈奴要求增加条件的时候不舒服了一阵子,过了也都好了呀。
    是啊,生活在周宁统治下的上郡百姓虽然因为要进贡而觉得屈辱,但因为他们的日子整体是在慢慢变好,所以时间久了,他们大多也就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了,但是九原郡的百姓不同。
    他们生活在匈奴的统治下,但他们得不到匈奴人的承认,自己也无法接受异族,他们的日子很艰难,原本每日的苦难叫他们难熬,但熬久了,熬到人麻木了,其实也没有那么痛苦了,但偏偏还有每月一次的上郡进贡这样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于是每时每刻的苦难都只会加深他们回归周国的强烈愿望,叫他们一刻也忘不了。
    张良淡声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一些外因,我们无法接触到所有九原百姓,但就我们接触到的,并且在请战书上签字按印的,已经超过了九原所有百姓的六成。”
    众大臣的议论声为之一静。
    众人隐隐知道有什么要变了,王姬最在意百姓的利益,也因此才对匈奴处处退让,可如今是九原的百姓抛却生死,主动说要战。
    那么,王姬会应吗?
    但事情还没结束,盼从袖子中抽出一本册子,起身道:“这是两个作坊工匠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郦食其紧随其后,“这是上郡行商主事者联名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上郡父老颤颤巍巍的起身道:“这是各处亭长代各亭百姓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黑和望道:“这是各军政委代士兵们提请的请战书,请王姬御览。”
    喜起身道:“这是我国的各项物资储备明细,每月的进项和出项明细,存量丰富充沛,进项稳定繁多,不惧一战,请王姬过目。”
    主张议和的大臣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现在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为臣子的同僚,而是军心、民意,是全体周国人的意志!
    而且喜的话分明在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有了这个实力。
    可是他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实力呢,最开始的造纸作坊很挣钱没错,但很快就因为要上供的原因减少了销量,好不容易盐矿开始有产出了,可也因此,造纸坊的销量再跌,盐矿的产量也大半填进了匈奴的口袋。
    所以,他们哪里来的钱强大自身?
    也是这个时候众臣才想起来,即便外头形势再如何,冶铸作坊好像也从来没有停过工,所以问题又来了,钱哪儿来的?
    众人看向总揽政务的右丞相喜,喜坐在周宁右手第一位,半阖着眸子谁也不看,反倒是盼的神色有些微的不自然,不过众人并没有发觉。
    钱哪里来的?减少了对外批发给商人们的量就是因为要进贡匈奴而导致产量减少吗?
    如今又不是刚开始做买卖的时候,各处都没有规矩,他们既怕被各诸侯杀了人,又怕被各诸侯越了货,总之怕挣得钱太多惹人眼红,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开市场、维系关系,而现在……
    盼摸了摸鼻子,现在哪哪儿都被行商们走顺了,基本的规矩也立起来了,他们完全可以低调的官营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当然挣得多呀。
    当然,这样的内部操作瞒得过大臣,却绝对瞒不住王姬,而且,盼觉得这个主意就是王姬想的,喜丞相当然是严谨的能臣,但他缺少机变,盼低着头,他觉得这个主意有略微的、少许的狡猾。
    狡猾?诡诈不可信,狡诈而刁钻?盼闭了闭眼,赶紧把这危险的想法扔出脑袋,光风霁月的王姬怎能用狡猾形容?此举虽然利用了行商们,但也是、也是为了迷惑匈奴,“兵者,诡道也。”这是兵家至圣说过的话,兵家之事怎么能说狡猾呢?
    盼点了点头,豁然开朗而心情平静愉悦了。
    周宁垂眸看着一案头的请战书,朱唇轻启,一个“战”字,金声玉振,掷地有声。
    其实都不用做什么鼓舞士气的动员会,这一仗是士兵和百姓们求来的,这样万众期待的民族之战还需要什么动员呢?大家只恨不得半刻不耽误的立时上战场与匈奴拼杀。
    但周宁还是仔细的准备了檄文,大谈民族大义,追忆了蒙恬戍边时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威势,对比如今九原百姓的艰难,谈进贡纳献的屈辱,谈身为中原人的骄傲。
    虽然话题沉重而具有煽动性,但周宁的语气很平易,甚至说起了他们被人戏称为“光胡军”的事情,如今“光胡军”真的要和异族胡人作战了,她相信他们必定能击败匈奴,将胡人从周国的领地上驱逐干净。
    “从前‘光胡军’只是戏称,但往后必成威名!”
    最后一句话落下,周兵们内心激荡而满目热泪,一根根矛戟被有节奏的举起落下,那是周兵的回应,士兵们铿锵有力的和声响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切铺垫到位,就在周宁决定用兵的次日,浩浩荡荡的周军开拔出城了,用兵之疾,出兵之快,远远出乎匈奴的意料。
    但短暂的诧异后,匈奴也并不慌张,哪怕周军此次进攻的兵力远超他们留守九原的兵力,就像上郡的旧臣习惯性惧怕匈奴一样,匈奴将领对中原人的轻视也是根深蒂固。
    这是匈奴人的自信和骄傲,匈奴人生在马背上,长在马背上,在马背上作战就是他们的天下,不客气的说,他觉得他们的勇士一个能打十个中原软蛋。
    所以这位匈奴将领再得到周军出城的消息后,便一边安排士卒去向单于报信寻求增援,一边下令调动九原郡的另一县临河县的军队过来,而后便大开城门等着周军过来正面迎敌。
    匈奴人本身就缺乏守城的经验,更喜欢在开阔的地带拼杀冲刺,他虽然放弃了城坚,但选择了一个己方军队更擅长的作战方式也算不得错误。
    在临河县的军队已经全部调到了九原县后,甚至匈奴将领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周军才终于到达了九原城外,匈奴将领不屑嗤笑道:“我家九岁小儿的骑术也要胜过这些个中原丈夫。”
    两军交锋,战鼓擂响,匈奴的前锋军如离弦之箭般猛烈冲出,而周军的前锋军却向两边散去,位于中军的匈奴将领见此更是不屑而骄傲起来,但下一刻,“那是什么?!”
    匈奴将领的眼珠差点没瞪出眼眶,只见周军的前锋军散开后,露出了其后的重甲骑兵,其战马骑兵全部身披铠甲,直面匈奴前锋军的进攻,丝毫没有畏惧退缩之意。
    他们当然不畏惧不退缩,连人带马,他们是全副武装啊,两军对战,只有他们打人的,没有别人打他们的,这样的防御力,他们怎么会怕,为什么要躲,只恨不得匈奴再冲击得快一点才好。
    因为正是这样极强的防御力,所以他们牺牲了机动性,也因此他们此次明明是急行军,最后却成了匈奴将领眼里的姗姗来迟。
    原本匈奴骑兵看到这样奇怪的装备,就心生迟疑,无论是谁,面对只能挨打无法进攻的局面,总是会有些怯战的,形势久违的出现了一片倒的情况。
    但到底是作为将领的,短暂的慌张后,匈奴将领发现了重甲骑兵的不足,“铠甲太重,人和马都撑不了多久,中军压上,拖死他们。”
    于是匈奴的精锐中军压上,他们将他们优越的骑术发挥到了极致,一边策马前进一边拉弓射箭,确实如匈奴将领所想,过多的负重不仅牺牲了骑兵的机动性,更是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耐久性,重甲骑兵重创了匈奴前锋后开始回撤。
    终于是两军的轻骑兵精锐开始正面交锋,如此作战是匈奴的绝对主场。
    先说马,匈奴有大草原,他们骑马打猎、牧羊、作战,他们的马匹是最精良优秀的,而中原的马正如中原的人一样,圈养出来的温顺品种。
    再说骑兵,中原骑兵能稳稳的坐在行进的马背上已是不易,最多一手控制缰绳,一手持矛戟,并不能发挥全身的力气,而匈奴的骑兵是能够仅凭双腿的力道控制马匹的,他们能发挥整个上半身的力量。
    匈奴将领的脸上扯出一个得意而残忍的笑容,然而下一刻,匈奴将领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而不敢置信的事情,双目圆瞪,目眦欲裂,周国的骑兵居然站起来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