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节
    这上面,既印着大周朝那位颇负盛名的画圣印鉴,也附有彪炳青史的建元帝印鉴,一被发现,就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大周后系君主陵墓中发现的画作,虽然有可能是后人伪作,但那可能性,委实是太低太低了。
    考古专家中的几位齐元子画作研究者,细细看了许久,终于认定,这确是真迹无疑。
    而在史书之中,也确实有画圣齐元子入宫,为建元帝作画的记载。
    猜想得到确认,像是一瓢水泼进了油里一般,考古界与历史学界一起沸腾了起来。
    因为某些难言的原因,为尊者讳,传世的史书之中,只记载了建元帝的丰功伟业,对于他的私事,却鲜少提及。
    现在,有了这幅当时的画作为证,显然能得出许多信息。
    更不必说,对于赫赫有名的孝圣宣皇后,坊间的猜测议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负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引领着参观者各自入座,保持安静,这样过了半小时,在一众灼灼的目光之下,初展终于开始了。
    “周朝国祚延续长达八百年,堪称华国之最,其间也曾有衰败困顿,但每每有君主中兴,复前朝兴盛,疆域最大时,甚至占据了世界的半壁江山。
    其时人皆说,顾氏一系君主为上天之子,代为巡牧天下,而在西方的传说中,甚至曾经将大周朝的开国君主,称为宙斯的私生子。”
    老专家向在场的人介绍:“大周建国八百年,涌现出文人墨客无数,处于画坛巅峰的,便是建元帝时期出现的画圣齐元子。”
    “他曾随书法家程路研习书法,也曾同剑客学剑,笔法流畅,圆转飘举,最擅长人像与山川,这也是他会被请入宫中,为建元帝绘像的原因。”
    “而建元帝本人,亦是大周中兴君主中的一位,史书记载,帝明睿颖达,少时继位,内除后戚,外扫积弊,堪称一代圣主。
    他在位时,周军出塞,北击匈奴,军至祁连山,复前朝六百里河山,使匈奴不敢出漠北,南下而弯弓,威名赫赫。”
    “只可惜,藏有大周历代帝后的宫阙曾遭逢大火,将几朝帝后的画像烧为灰烬,建元帝画像,亦在其中。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定陵当中发现的建元帝画像,才更加的珍贵。”
    白发苍苍的史学家戴着手套,小心翼翼的将画作展开,笑的有些感慨。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上,不仅仅录有建元帝容貌,甚至于,也出现了与他同样赫赫有名的——孝圣宣皇后。”
    《木枝》画卷被徐徐展开,上面笼罩着的迷雾被吹去,将近千年前的那个强盛国度展现人前。
    富丽肃整的宫殿,绘有九曲河山的屏风,正中漆金的御案,端坐龙椅的端肃天子,以及沉静侍立的静好美人。
    隔了千年的时光,这些光阴中的人与物,终于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建元帝起居注载,齐元子于建元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入宫,其时,孝圣宣皇后仍是含元殿的奉茶宫人,也就是说……”
    隔着空气,史学家点了点画作左侧侍立,身着黛青色衣裙的宫人:“画上的女子,便是孝圣宣皇后。”
    “本来,对于她的身份,我们也有所疑惑,同齐元子的研究者探讨之后,最终才下定论。”
    “建元帝年少继位,满腔壮志,意欲雪先代败于匈奴之耻,并未耽于女色,宫中妃嫔,多是潜邸之时所纳,未有深获隆宠之人,直至遇见孝圣宣皇后。”
    “史书记载,孝圣宣皇后姚氏,帝甚爱之,以为掌中珠玉。
    其时,民间甚至于有人言及,称若非建元帝明睿雄主,大周必将复有褒姒之祸也,盛宠若此,可见一斑。”
    今天来的多是年轻人,对于枯燥的史书未必感兴趣,于江山美人的传奇,却是兴趣正浓。
    秦颖跟赵晓低声咬耳朵:“可惜留下的记载太少了,这样的传奇,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谁说的,我怎么听说,有影视公司就要以此为题材,拍一部电视剧。”
    赵晓说了几句,也不由得摇头:“可别是随便找个流量女星,能够做两朝皇后的人,才不会那么艳俗廉价。”
    “虽然低着头,看不见脸,但只是看气度身量,就觉得好美啊。”
    秦颖眉头微微蹙起,正要说话,就被身边的闺蜜拉了一下,示意她不要出声,仔细听专家讲,吐吐舌头,老老实实的听了起来。
    “孝圣宣皇后姚氏,祖父姚兴居曾拜入书法家程路门下,同《木枝》的作者齐元子师出同门。
    就这一层关系考量,画圣齐元子,必然是识得孝圣宣皇后的,也是因此,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史学家脸上浮现笑容,上前一步,隔着空气,指了指建元帝案前的那盘石榴,道:“齐元子虽擅长绘制人物肖像,于物件却也颇有心得,这盘石榴,除去是其时大周已通西域的明证之外,也彰显出另一层意味。”
    他指了指画中女子低垂的素手,似有疑似无意的,指尖还沾有一星白。
    初时去看,未免极不分明,等展览厅里的投影仪将画面放大,众人才豁然开朗。
    ——是石榴内里白色薄膜的一点,不知是为什么,居然留在她指尖了。
    “周朝宫闱制典已经发展完备,能够留在圣驾前的宫人,也不会如此不仔细,将此物残留。
    因此,我们分析,多半是齐元子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有意为之,添了这一笔,而后面的另一处细节,也是明证。”
    史学家脸上涌起一抹追思,感慨道:“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所展现出的时代风貌,与处在书本中的那些人物,不经意间所展现出的温情。”
    “建元帝与孝圣宣皇后的关系究竟如何,相隔千年之后,早已无人得知,究竟是美色所诱,又或者是权色之间的平衡,都无从猜起。”
    “然而,真的见了这幅画之后,我才想出另外一个答案。”
    史学家指了指端坐在御座上凝神细思的天子,道:“为什么,不能是因为爱情呢。”
    他这样的年纪,出口去说情爱,未免会叫人觉得有些可笑。
    可是,看着他脸上的肃然,却无人笑出声来。
    饶是如此,他这句话一出,也是满场哗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可以接受君主与妃嫔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甚厚之,固爱之。
    但爱情这个字眼,对于皇家而言,未免太过遥远了。
    史学家也不心急,等待场内渐渐平静下来,才指了指画卷角落里的檀木架,与上面脖颈纤长的鹤首瓷瓶。
    “这是周朝汝窑中烧制的白瓷,以色泽莹润,光可鉴人著称。”
    示意一侧的工作人员将画面放大,史学家伸手指向白瓷上的浅影:“画中,建元帝目望瓷瓶,伴着案前展开的奏疏,似有沉思之意。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没觉出异样,直到有一天,看见家里小孩子拿镜子折射外边的阳光进屋,才反应过来。”
    “他不是在想事情,只是心里念她,所以,当白瓷上映出她的影子,便侧目去看,如此而已。”
    “齐元子发觉了建元帝心意,才在画上添了几笔,将他这份未曾出口的情丝,暗暗昭示出来。”
    “而建元帝,显然也发现了齐元子笔下隐藏的意味,未曾遮掩,只是在鹤首白瓷瓶的一侧题了字,将心中所想写下。”
    “——长乐未央,长毋相忘。”
    “我们用3d的手法,将画面上的人与物立体呈现出来,更能看的明白。”
    史学家拍了拍手,展厅内的灯熄了,一片昏暗之中,正中位置却有光缓缓绽开,一幕幕流动的画面渐次绽开。
    恢弘堂皇的九重宫阙,君主所在的含元正殿,盛世繁华的旖旎生辉,器宇轩昂的至尊天子,与皎皎如玉的倾国美人。
    她面上肌肤晶莹如玉,正低着头,眼睫低垂,似是蝴蝶无声的睡着了一般,安然栖息在花上,静静如雪。
    而他侧过脸,借着白瓷映照,看她清浅的影子,目光深深而绵长。
    她对此一无所知,大概永远也不会察觉。
    尘封的画卷之中,他隔了千年的光影,静悄悄的,将她望了又望。
    第18章 夫人
    十月一过,便是入了冬。
    殿外梧桐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干巴巴的枝干,光秃秃的在冷风中静守。
    宫人和内侍路过它时,不经意瞥一眼,都觉遍体生凉。
    昨日刮了一夜的风,听得人不愿出门,到了今日,却出奇的风和日丽起来。
    锦书端着漆金托盘进了内殿,款款到了圣上面前,将托盘放下,端起了茶盏。
    因为新近冲泡的缘故,底部尚且热热的带着烫。
    夏日里握着,或许会觉难耐,冬日里触上一触,却觉掌心温热,通体舒适,叫人不忍松手。
    圣上自奏疏中抬起眼,似笑非笑的看她一看,便将茶盏送回她手中了。
    “既然觉得冷,便拿着暖手吧,”他淡淡道:“朕又不缺这一盏茶。”
    内殿自是暖的,但锦书身为奉茶宫人,却也不能时刻守在暖炉旁。
    她才刚刚进来,一时之间也难以暖过来,手掌发冷,指尖更是泛凉。
    这会儿,圣上既然有心关照,她也不推辞,含笑谢过,便将那茶盏握在了手里。
    昨日才是大朝,今日便清闲些,连案上的奏疏,也比前几日少了许多。
    圣上神色凝然,目光专注,写完最后一笔,检阅无误之后,便将面前奏疏合上,随手扔到那一摞已经阅完的上边,侧过脸去看锦书。
    她站在他近旁,眼睫低垂,仿佛是蝴蝶轻颤的翅膀一般,扇动的人心痒痒的。
    纤细的手指握住青瓷茶盏,使得白皙之中,隐约染上了一抹轻红。
    圣上盯着她手指看了一会儿,莫名的,就想起了她花瓣一样的,微微翘起的,红润的唇。
    ——真想亲一亲。
    低下头,他将那些思绪遮掩过去,伸手去接茶盏时,轻轻触了触她的手。
    “怎么回事,”圣上蹙起眉,微怔:“手怎么这样凉?”
    “才进来多久呢,”锦书含笑看他,低声道:“自然缓不过来。”
    圣上眉头依旧蹙起,不见放松,却握住她的手,探进自己衣袖里去了。
    今日不朝,他只着常服,衣袖宽大,即使是带着一只手进去,也并无阻碍。
    锦书手指还有些凉,男子结实有力的小臂却是热的,她被那热气惹得心下一动,随即又下意识的将手往外抽。
    他是天子,哪里能为她做这个。
    “圣上,使不得。”她推拒道:“奴婢当不起的。”
    “这有什么关系?”圣上道:“朕说使得便使得,谁敢有二话?”
    锦书唇一动,正待说话时,宁海却进来了。
    历经风雨的内侍总管被面前情景惊得一顿,随即便恢复过来,若无其事低下头,道:“圣上,此前您吩咐的,奴才都已准备妥当。”
    “知道了,”圣上依旧按住锦书的手,不叫她抽走,却向宁海道:“吩咐太仆寺备马,去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