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7节
    “至于镇上的孙地主家大儿子,哎呦你大哥去送羊的时候见过,长得是好看可听他们家下人嘀咕说爱打人!”
    “这不是把芙姐儿往火坑里推嘛!”张舅母以手拭泪,“虽说亲家公都没应,但若往后都是这些歪瓜裂枣来提亲,那可怎么好?芙姐儿总是要嫁人的。”
    “我可怜的芙姐儿——”小张氏听得心如刀割,刚刚的高兴劲全没了。
    这世间有的女子还没及笄就有大堆的人上门求娶,而有的女子及笄了也无人问津,这都是命。
    从她生不出儿子的时候她就害怕芙姐儿成为那无人问津的,所以早早的就教她织布,给她攒嫁妆。
    后面她虽然生了儿子,慧姐儿有了倚靠,但是……
    张舅母刚刚说的话无疑勾起了小张氏十几年来的担忧,一时间泣不成声。
    张舅母也跟着抹了几把泪,拍着小张氏的背脊道:“好了,莫哭莫哭,不如听娘的,将芙姐儿嫁回家里。”
    她感叹,“有我在,没人敢嫌弃她,哪怕她将来生不出儿子三小子还有那么多兄弟呢。我和你爹做主给她过继一个儿子,总不会让她老了没人奉养的。”
    “娘——”小张氏眼泪汪汪,一时大为感动。
    张舅母又道:“如今家里托你小叔子的福,做了这养羊的营生,咱们的高山羊县城里好多人买呢,一只羊能卖二十两银。”
    “家里也建了新屋子,积攒了些银钱。去年卖了养之后我们商议着在县城开个铺子,卖羊肉,芙姐儿嫁过来之后就让她和三小子到县城看铺子,这样你们娘俩也能时常见见。”
    “这不失为一门好亲事,你回头和女婿仔细说说。若是亲家同意了趁着这两日我们就定下,我回去就找媒婆来下定。”
    小张氏连连点头,“等当家的回来我就和他说,当家的最疼芙姐儿了。”
    ……
    “这门婚事不妥。”陈世文沉着脸摇头。
    “这,有何不妥啊?”张氏不解,“要是以往我定不会同意的,你舅舅家那边穷得很芙姐儿嫁过去也是吃苦,可是如今他们不穷了啊。”
    “你舅母也说了,到时候就让他们小两口到县城看铺子去。”
    “这有什么不妥?”
    芙姐儿的婚事,来问的人少,而且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是,所以当听到大儿子和大儿媳妇的话后张氏的确心动了。
    如今张家每年靠养羊能得近千两,早就不是那一条裤子几兄弟穿的穷窝窝了。之前是从来没往这里头想过,如今一说开张氏就觉得未尝不是一门好亲事。
    眼见着下一辈里头,老三这一房是不会和张家结亲的,那老大这一房可以啊,谁知道三儿子竟然坚决反对。
    四年过去苍老了些许的老太爷和陈礼忠倒是明白了几分,老太爷道:“世文呐,你说不妥可是因为当年佑哥儿的事?”
    陈世文重重点头,“祖父您说得不错,之前我曾说娶媳妇要往远处寻,这样生出来的孩子会更康健、更聪慧明理。”
    “我让人留意着,这几年咱们县里的亲事的确是往外寻的多,也没再听说哪家生的孩儿不好,可见是管用的。”
    “这嫁女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家里的芙姐儿、宇哥儿还有将来的佑哥儿他们几个,最好都不要和亲戚结亲。”
    见长辈们有所松动,陈世文又强调道:“芙姐儿是我们陈家的曾长孙女,她的亲事应该慎重。”
    “祖父,孙儿已经做官,眼见着宇哥儿、康哥儿过几年也要下场,瑾哥儿、瑜哥儿和佑哥儿正在读书,咱们家已经是书香门第了。”
    老太爷、陈礼忠一怔,随即若有所思。
    第166章
    刘玉真听完了陈世文的转述, 放下手中的书册道:“所以最终是拒绝了这门婚事,芙姐儿不会嫁到张家去了?”
    陈世文点头,“本来祖父就不太愿意, 但芙姐儿的婚事的确比佑哥儿艰难, 托媒人上门的没几个好的。而娘和大嫂也一个劲劝说,她们担心芙姐儿嫁到别的家里若真如大嫂一般,那……”
    他这番话没有说完,但在旁边看着一本新出的游记的刘玉真却明白了。
    这世间的女子若不能生出儿子, 那在婆家的日子会过得很艰难。她虽然不认同女子的价值只在于诞育子嗣, 但也改变不了所有人的想法。
    遂问道:“那芙姐儿的婚事家里是怎么个章程?若是担心子嗣不如请个大夫来瞧瞧, 有病治病, 没有病我这里倒是有个主意。”
    刘玉真看着陈世文道:“其实芙姐儿的婚事艰难, 无非是外头的人不知道我们家里有这么一个人罢了。”
    “家里头的人从来没带过她出门, 就连刘家也没去过, 如今既然有意将她嫁入好人家, 那我们过些日子去给母亲辞行的时候便把她带上,给她老人家瞧一瞧。”
    陈世文思索着。
    刘玉真继续道:“周家大太太是母亲的好友,母亲这边同意了, 那么等下回周家办宴席的时候便可以请周大太太给家里也下一张帖子,让娘带着芙姐儿去。”
    “有周大太太和母亲照应着,出不了什么差错。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信给周家姐姐和三姐姐,让她们帮忙打听府城那头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刘玉真刚到陈家的时候, 芙姐儿才七岁,那个时候的她就在小张氏的教导下开始学织布了。后来她又积极地向慧姐儿学认字, 如今常见的字她都识得, 是一个乖巧努力的女孩。
    所以刘玉真对她也有几分怜惜, 若有机会也希望能给她找一门好婚事。不过往外找的话那对方家里的情况就很难打探了, 不如县里头的人家知根知底。
    这嫁女儿不像娶媳妇,除了女婿的才学、人品之外,婆家的情况也是顶顶要紧的。
    听完刘玉真的这些话,陈世文点头道:“你说得有理,芙姐儿已经及笄了,但除了家里和亲戚外谁都不知道。”
    “她是家中曾长孙女,婚事上不能太过随意,佑哥儿虽然不能科举,可还有宇哥儿、康哥儿几个呢。他们都是芙姐儿的兄弟,若芙姐儿嫁得不好,他们将来也没脸。”
    的确是这个道理,姻亲是很重要的关系,若是没有姻亲,刘玉媛早就被休回娘家了。想到此处,刘玉真便让人拿来了笔墨纸砚进来,给周家姐姐和三姐姐各写了一封信。
    在信上问她们府城周边可有合适的人选,并且与陈世文商议后,刘玉真还在信上写上了要求,要厚道的人家,家世、才学倒是其次。
    写好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并在封面上分别写上了对应的名字,刘玉真将两封信封好交给陈世文。
    “你让人寄出去吧,那些太太、奶奶们都精明得很,只一听便知道我们家里有合适的女孩儿。若是有意便会请了中人来打探的,到时候让祖父、爹娘几个好生择选就是了。”
    “如此那我就放心了,”陈世文接过了两封信,叹息道:“可见家里没有一个主事的当家主母,的确不方便。”
    他顺势拉住了刘玉真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侧,“在京城的时候,偶尔会有人跟我打探慧姐儿和康哥儿的婚事。”
    他摇摇头,“当时我还以为女子大了便都如此,一家有女千家求,没想到并不是这样。”
    “有人来问慧姐儿,是因你时常带着她出门赴宴的缘故,家里有客人的适合也会让她出来见人。不像芙姐儿,没人领她出门,她也没有到过除了张家、何家之外的地方。”
    “母亲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这些事情都想不到,而大嫂亦是如此。”
    刘玉真拉着他的手,静静地听着,若是刚成亲那会儿她听到这样的话恐怕会担心他把她留下,自己出门赴任,他们两个人就会和周大老爷、周大太太那般。
    但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她已经不会误会了,不但不会误会她还打趣道:“你现在知道我的好了吧。”
    陈世文对着她笑,还伸手触碰她的脸,“是是是,太太真乃贤妻也。”
    刘玉真脸色微红,顺势靠在了他的肩膀上,有些感慨地说道:“芙姐儿到了年岁要成亲了,接下来就是二叔家的宇哥儿,然后是慧姐儿、康哥儿、再接着就是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
    “仔细一想没过几年我们就要做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了。”
    她想象着几年后自己做祖母的模样,有些担心地揪住了陈世文的袖子,“这感觉,好生稀奇。你说他们会嫁给什么样的人,又会娶回来什么样的人呢?”
    陈世文的细腻心思并没有用在这上头,没想这么多,听到刘玉真的话后他仔细想了想,道:“家世、模样未知,但我想应如你一般,都是些聪慧明理,又孝顺的好女子。”
    刘玉真被他逗笑了,一件几天都开开心心的。
    ……
    半年后,越城
    门房临近正午的时候收到了陈家从家里寄来的信,不敢怠慢地将送信人迎了进来好生招待,然后把信层层送到了后院。
    陈府后院,刘玉真闲来无事便带着慧姐儿去了厨房,查看今日午膳的安排。看了一圈没发现有不妥的,刘玉真想着这厨娘是在越城找的不会做京城菜,两个小的吃不太惯,于是她又和往常一样亲自下厨做了两道,又迎来了厨房几个下人惊叹的眼神。
    他们到越城已经半年了,各种事情都步入了正轨。
    陈世文经过前几个月的辛苦摸索后,终于在这个月办成了几件事,春耕也没出什么差错,总算是在衙门站稳了脚跟。
    康哥儿在京城的时候已经把四书五经都念完了,来到越城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夫子所以被陈世文送去了县学。但此地文气不显,他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还得等陈世文下衙后才能请教,父子两个时常在书房待得很晚。
    至于瑾哥儿和瑜哥儿,两个小的不像康哥儿过两年就要下场,所以对夫子的要求不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后被送进了附近的一家学堂。白天去,中午和晚上回来。
    剩下的刘玉真和慧姐儿,她们一个是陈太太,是家里的女主人。一个是陈大姑娘,是陈大人的嫡长女。和她们打交道的都是其他官眷们,前阵子也是忙碌得很。
    第167章
    慧姐儿跟桂枝学做点心, 见刘玉真走到身侧便问道:“母亲,后日知府家要办满月宴,爹也要去吗?”
    “当然, 知府家的宴席你爹和他的同僚们多半都会去的, 哪怕不是沐休的日子也会在下衙后去喝两杯,全了场面。”
    刘玉真指点着她把花捏得更像些,“这里力道不用太大,用力太大捏出来的花瓣便薄了, 反而不好看。”
    “好。”慧姐儿放柔了力道, 大拇指轻轻地往下一按, 将面团捏得薄了些, 如此几下一朵不太完美的花便出现在她的手中。
    “母亲您看!”她高兴地将这并不太好看的面团花捧到了刘玉真眼前, “您看我做成了!”
    “不错, ”刘玉真赞道:“放蒸笼里吧, 多做几个等你爹回来给他尝尝。”
    “爹今天要回来用午膳吗?”慧姐儿将手上的点心放到蒸笼里, 低头从桂枝捏好的面团里选了一个拿在手上,双手交叉合拢轻揉片刻,然后按照之前的经验捏了起来。
    刘玉真答道:“他今日不用出城去勘察水利, 所以早上出门的时候就说了要回来用膳,还说想吃蒸鱼。”
    “我让人去集市上买了,还买了些蟹,不过蟹性寒, 你莫要多吃。”
    慧姐儿听话地点头。
    “太太,这是门房传进来的信。”来到越城后新买的丫鬟夏竹走了进来, 她把手里的信呈给了刘玉真。
    “说是从老家来的。”
    刘玉真接过信看了一眼, 见是陈世方的笔迹便明白了, 她转头对好奇地抬起头的慧姐儿道:“慧姐儿, 你和桂枝先把这点心做完,然后换身衣裳再来寻我。”
    “好的,母亲。”慧姐儿脆生应道。
    回房后的刘玉真并没有拆开信件,她换下沾染了烟火气的衣裳后还没来得及喝口茶,陈世文就顶着满脑门的汗回来了。
    “怎么出了这般多的汗。”刘玉真用帕子给他擦拭脖子上的汗,没几下棉帕就湿透了。不仅如此陈世文还脸色微红,衣领处、衣裳前襟和后背都湿透了,紧贴着背脊。
    她用手触碰他那泛红的脖颈,“你的脖子这么红,可是晒伤了?疼不疼?”
    陈世文坐了下来,不以为意地摇头,“不疼,这天实在是太热了,我这是被热的,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刘玉真一边让人给他拿干净衣裳一边道:“外头已经热成这样了吗?那你待会儿去衙门的时候我让人在马车上放两盆冰,免得你到了衙门又一身汗臭。”
    陈世文给自己倒了杯茶,连喝了两杯后还是觉得热,便问道:“真儿,家里有没有做冰碗?这茶是温热的,不解渴。”
    刘玉真摇头,“如今天还不算很热我就没让做,连冰都没放几盆,免得他们几个受了寒。至于这茶原本预备着是给我喝的,没想到你回来得这么快,你若是想吃冰碗我这就吩咐人去做。”
    “太太,衣裳取来了。”夏竹捧来一身青色衣裳。
    刘玉真伸手翻动了两下,见没什么问题便道:“放下吧,老爷想吃冰碗,你去厨房让她们做一碗送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