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八十九章 平静的日子?
    “现在的日子很平静?不是吗?国内的一切都不如了正规,而国外也没有那么多争吵。似乎各方都很克制。”苏菁为徐杰沏了杯茶笑着说道。
    “很平静吗?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而已。之所以各方都不在争吵,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争吵无法解决问题,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有手中的刀剑。有这样一句俗话叫大炮是矫正边界线的最后的手段。很显然,世界上各国都已经准备放弃话筒而使用着最后的手段了。”徐杰回答道。
    “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苏菁好奇的问道。
    “不可避免,战争这种东西,只要有一方决定要打,那就一定打得起来,而现在是双方都想打,打起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双方都希望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间开打,在1914年前时间对德奥意三国最为有利。但是如果从1915年开始的话,时间将站在英法俄美一方。俄国正在快速的恢复元气,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广袤的土地让俄国逐渐变强。”
    “相对于俄国,我认为美国更强大。其实美西战争中,美国的物质损失并不大,不过却扑灭了他们的雄心,让这个有着强悍实力的国家一直窝在美国而无法进步一拓展自己的空间。”苏菁顿了顿。“不过我喜欢这个结局。”
    “不过是暂时性的,这不,现在美国又开始尝试着向外面伸出自己的利爪了。不过好在,美国的战备仅仅体现在海军上。他强大的工业并没有转化成强悍的陆军,而国内还是孤立主义盛行,即使两方正式开打。美国也绝对不会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他需要时间来适应战争。”徐杰笑着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变聪明了。”徐杰打趣的说道。
    “你还别说,跟我时间久了。你也不再是根木头了。”苏菁麻利的反击道。“美国有没有打算先看看形势,最后站到胜利一方的打算?”苏菁随后问道。
    “不会的,为了经济和金融上的利益美国一定会站到英法一方,即使英法一方并不占优势。”
    “其实你还是倾向于让德国获取一定的胜利。否则的话,你不会示意海军部再接受德土海军的第二批订单。如果一切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的话,恐怕在美国介入前。英法海上的力量恐怕就已经被严重削弱了。你可真够黑的。”苏菁一边帮着徐杰整理文件一边说道。
    “只要德国不把俄国变成傀儡,只要法国还能站住,其它的威廉二世愿意怎么弄就怎么弄。华夏没兴趣搀和那里的事情。一个比较强大的德国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利的,可以将英法美的力量牢牢的困在欧洲。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想着趁着这难得的平静期。先把我们俩的事情办了吧……。”徐杰最后小声的说道。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从1907到1910年这段时间堪称平静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保持克制,双方都在尽最大努力避免冲突。各种纠纷和争执自然也少了很多。但是在政治家眼中,现在的宁静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夜而已,世界主要国家的工业都在开足马力运转。大量的资金和原料换成了一件件枪炮、一辆辆汽车和一艘艘战舰,虽然战争也许在他们的计划中还过于遥远,但是备战工作却已经经过了暖身阶段。开始正式进入状态!
    而置身事外的华夏共和国却在这场世纪之战的准备活动中左右逢源,华夏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外部刺激下高速增长。原本以为在战争结束后。重工业和军工业会因为缺乏国内订货而减弱,但是实际上,在英法德等国的支持下,华夏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不仅没有萎靡反而增长异常迅速!
    英法表示将用华夏的装备来武装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部队,这支部队虽然占整个俄国陆军的比例不大,但是至少也要有25万的规模!这支部队需要所有的步枪、半自动步枪、机枪、火炮还有各种弹药都将有华夏提供,因为在战时,只有华夏可以为俄国输送这些装备和补给!同时俄国其它部队的部分武器的更新订单,华夏同样也可以分一杯羹。原因很简单,英法的东西在战时运过来很困难,俄国自己产能不够,那么依靠华夏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所以这样一来,华夏陆军所属的各大兵工厂不但没缺乏订单,反而开始加班加点并且不断扩大规模。
    如果说华夏陆军在可劲的为俄国生产装备的话,那么华夏海军则更倾向于德土一方!在1908年的春节刚过不久,华夏共和国就和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第二批两艘超无畏舰的建造合同,这两艘战舰将在台湾的高雄台北两地开始建造。至此华夏海军的全部建造能力都被安排完毕,在华夏共和国的船台上,德国和土耳其帝国的4艘超无畏正在施工。而来自德国的技术和各种配件也通过运输船源源不断的运往华夏。
    而且为了解决土耳其人的后顾之忧。华夏表示可以帮助土耳其人系统的训练海军,并且在土耳其人能够掌控这些战舰后再离开,而德意志帝国的公海舰队则可以在华夏的制定港口进行补给和驻泊以及必要的维护,可以这样说,只要不开战,华夏共和国可以全盘接下德国远东舰队和土耳其舰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而且华夏政府表示可以继续在其它船厂接受土耳其海军的辅助战舰订单。
    这些只是对外工业上的情况,而对内,随着华夏共和国从俄国和荷兰人手中获得大量的领土,开发这些地方导致了强大的内需,在现在的华夏,根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只要你有产能,就可以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利润。这种情况下和徐杰那个位面上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国内形势十分类似。但是与之相比华夏有一个重达的优势,那就是国内的各种金银等硬通货比十分充足,而且更容易获得外国资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的工业产值在开发需求的刺激下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爆发性增长。
    同时实体产业的增加带动了金融产业的发展,在国内除了国家控股的各大银行之外,一些民间资本也开始考虑进入银行业或者其它相类似的行业,不过徐杰为了防止各种不规范的组织进入,对进入金融领域的团体和个人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并且对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即使在诸多限制之下,华夏的金融行业的增长速度依然让世界其它国家侧目!
    同时,伴随着工业和金融业发展的还有交通业,在荷属东印度大部分地区并入华夏之后,华夏共和国彻底从一个大陆为主的国家发展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陆并重的国家。海洋的利益已经在华夏共和国的国家体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为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海上运输业变得空前发达起来,而且因为每年华夏共和国都要为德国提供大量的原料和战略物资,所以船舶制造业和航运发展的速度远超过工业,甚至在国内的船厂生产进度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不少商家开始向国外订购船舶。
    而在战争结束后,华夏共和国在大量削减军费后,终于可以集中精力开始谋划全国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这个公路体系的建设参考了徐杰那个位面的中国三纵三横的交通体系。由政府银行提供资金为主,同时可以有限度的吸收部分民间资本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大量的农村人口,以及军队退役人员来解决劳动力问题,终于让这些跨越了数千公里的钢铁长龙开始付诸与实践。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华夏共和国也在教育和科研方面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国家已经开始在各地普及初中级教育,并且在未普及的地区设置了具体的期限,提高国民普遍受教育水平。同时在对高等学府进行统一的优化和安排。在扶持旧有学校的同时新建一批新的大学。在国内教室和科研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华夏共和国也同时引进了外国的专家,这些专家中有因为双方的某些合作关系而来到华夏的,在完成主要工作后,继续留在华夏执教。而有的则是徐杰根据自己的记忆,将部分还没发迹的专家“挖到”华夏的。
    同时根据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协议,华夏每年也会有大量的公派留学生到外国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当然,这个位面上去了是必须要回来的,这已经和外国政府协商好了。同时在一些新的工业领域,例如航空工业,华夏共和国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但是受到时代的局限性,想在1920年前搞出什么特别适用的东西显然不太可能。不过打好基础显然十分关键。在电气化和动力方面是华夏差距最大的,但是在德国和英国的有偿援助下,华夏的进步速度还是很快的。
    “在这场战争中,无论哪一方最终获胜,受益最大的国家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华夏共和国,他利用各国的争端来发展自己,利用欧洲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来换取华夏的物资和武器,进而让欧洲的国家之间的拼杀更加惨烈。而华夏则获得了原始的积累,并且在资金、工业和技术上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为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丘吉尔在日记中这样评价此时的华夏共和国。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athlon9527、lkhai的月票支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