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评价干部要不断推进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评价干部要不断推进任职资格管理制度
    我们的领导都不要迎合群众,对于推进组织目的,要注意工作方法。一时牺牲的是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是长远的发展。如何掌握任职资格的应用,是对各级干部的考验。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任职资格的推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的推行,而是真正达到管理进步意义上的推行,这样才能改变过去的评价蒙估状态,才会使有贡献、有责任心的人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机制要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战略的全面展开,也要有利于近期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长。我们公司在推行激励机制时,不要有短期行为,我们要强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到短期贡献,也要看到组织的长期需求。不要对立起来,不要完全短期化,也不要完全长期化。同时,我们要推行以正向考核为主,但要抓住关键事件逆向考事,事就是事情的事。对每一件错误要逆向去查,找出根本原因,加以改进,并从中发现优良的干部。我认为正向考核很重要,逆向的考事也很重要。要从目标决策管理的成功,特别是成功的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在失败的项目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其中有不少好干部也应得到重视。要避免考绩绝对化、形而上学,特别是要从有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技能,且本职工作做得十分优秀的员工中选拔和培养骨干。
    ——摘自《华为的冬天》
    在有些企业里,经常会听到一些不太易懂的头衔,像正部级设计师,副处级绩效主管,正科级业务员,等等。就是在具体职位前面加上了相应的行政级别,这样一来,地位和待遇等级都可以一目了然。
    1998年之前的华为,就是这样的一种称谓模式。每到公司开会的时候,先要规定一下参会人员的级别范围,如科级以上或者处级以上等,不论你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人士,只要满足相应的级别要求,都必须参加,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参会条件,可以先去问一问上司。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除管理层之外,也涌现出技术、营销、制造、采购、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和唯一的行政称谓比起来,叠加式的头衔,已经进步了许多,承认了专业人士的地位,但还没有完全跳出“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最好能兼个科长、处长之类的行政职位,或者干脆直接转向管理职位发展,否则职业前景依然黯淡。职业发展既像是在登山,又像是在走迷宫。登山是指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中,越往上位置越少,还要同时顾及一不留神摔下去的危险;而走迷宫,就是有许多条通道可供选择,但很难辨别到底哪条路径是正确的,毕竟走错路或回到起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任职资格标准究竟是基于技能、行为、绩效还是资历、学历等其他要求,是等级标准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英美专家一致发现,以员工持续产生高绩效所需要的关键行为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最能客观评价任职者的胜任程度。
    首先,与一般概念性技能难以衡量相比,行为能力可以通过举证来判定,同法律诉讼中所使用的方法类似。是否具备某一等级的任职资格,不是由本人确定,也不是主管根据主观印象来评判,而是根据行为事实举证的原则,正面的证据可以支持,反面的证据可以否定,由此形成的评价标准既客观,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其次,以绩效标准进行评价,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偶然性。行为是产生绩效的最直接因素,行为能力评价中的举证,综合考虑了员工的累积绩效贡献以及在完成工作之中的过程行为。如果某个人只是偶尔为之,不一定能够满足资格标准的要求,这就避免了评价中的偶然因素,符合职业行为需要持续一贯的原则。此外,以行为能力为核心,将应知应会、资历、经验等只作为参考项,也摆脱了传统的“论资排辈”现象。
    华为在借鉴英国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著名的“五级双通道”模式。即先梳理出管理和专业两个基本通道,再按照职位划分的原则,将专业通道进行细分,衍生出技术、营销、服务与支持、采购、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子通道。这些专业通道的纵向再划分出五个职业能力等级阶梯,如,技术通道就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五大台阶构成;而管理通道是从三级开始,分为监督者(三级)、管理者(四级)和领导者(五级)。
    当时华为的常务副总裁李一男等一批技术领导就同时兼有技术和管理两个通道的等级资格。作为一名技术部门的管理者,一旦失去管理职位后,凭借其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可以再转回到技术通道上发展,这就解决了管理队伍新老接替中“下岗干部”无法安置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