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之沧海横流_84
    手持陌刀的重步兵见到兵器得手,杀死了敌军,立刻整齐地向前踏上了一步,于此同时继续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迎着面前冲锋过来的骑兵斩了过去。就这样,每砍一刀他们就向前踏出一步,每一刀落下就有一名骑兵连人带马死在当场,这些陌刀兵就是这样一刀一个地称霸着战场,每次刀光闪过都绝不落空。
    陌刀的威力太过强大,带着满含血腥味的恐怖感觉,北蛮国的骑兵前队立时受阻,无论多少人冲上去也只能变成一具具尸体。
    面对着这些森冷的刀锋,即使是悍不畏死的北蛮军人也不打算活生生地送死了,有不少军人选择了勒马打算停住,更有些人选择调转马头,可是冲在他们后面的骑兵们马速都已经加到了最快,这些人又因为遮挡看不到前面的情况,来不及勒马的后果就是后队与前队直接撞成了一团,这让原本威风凛凛,打算续写几十年前的胜利的北蛮联军立刻乱了起来。
    “冲锋,冲锋!不许后退!不许停下!”左贤王挥动着手中的马鞭,抽打了几个勒住马匹不肯前冲的族人,命令他们继续冲击前方的靖军重步兵。其余的首领们也有样学样,用严苛的命令逼迫着士兵继续进攻。
    北蛮联军的士兵还是畏惧各自的首领的,因此只能强打起勇气,咬紧牙关继续向前冲锋。可是有着精良的装备和系统的训练,靖军陌刀兵的攻势实在不是散漫的北蛮联军轻骑兵能够对付得了的。无论有多少骑兵竖着冲上去,最后只能留下一地横躺着的尸体。
    就在全副武装的陌刀兵身后,还跟着准备迎敌的弓/弩手和刀盾兵,弓/弩手埋伏在陌刀兵身后,时不时射出利箭,杀死面前的敌人,而相对比陌刀兵更为灵活的刀盾兵则是随时准备着出击,准备在陌刀兵的攻势陷入僵局的时候冲上去策应,依仗自身的灵巧去应战那些失去马速的蛮人骑兵。
    陌刀兵这个兵种本身就擅长墙推一样的作战方式,因为受到步兵速度方面的限制,最适合对付的就是正面冲上来或者难以逃脱的敌人。
    而北蛮联军现在被警局四面包围,无法向左右的方向奔逃,只能选择向前冲峰或者原地待命,这种情况正是最适合陌刀兵发挥其威力的情况。他们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停地向前推进着,卖力地挥舞手中的陌刀,享受着人马尽碎,从而获得战功的快感。这让第一次见到陌刀兵的北蛮国人吓得无所适从。
    在冲锋的北蛮大军眼中,他们面前站着的根本不是靖人的军队,而是一群从地狱之中刚刚杀出来的魔鬼。这些陌刀兵每个人的身上都浇满了人、马的鲜血,闪亮的刀锋更是他们从没见过的锋利,就连那些因为获得战功而露出来的微笑也让北蛮人颤栗不已。
    他们不清楚靖军的军功受赏的制度,完全不理解他们露出笑容的原因,只看到敌人用满脸血红的狰狞嘴脸露出微笑……这还不被吓到?
    面对着杀戮竟然会笑?这难道还不可怕吗?!
    也有北蛮族的士兵打算利用自己手中的狼牙棒和斧钺迎击对手,以为如此沉重的武器能夺走靖人的性命,可谁知平时无往不利的兵器在对上锋利的陌刀的时候竟然被一削两半,就连他自己也被这一刀的余势破开了胸腹,永远闭上了眼睛。
    科技水平落后太多的北蛮国人哪里会知道靖人之中的墨家学者的厉害?他们改良过的冶铁炼钢之法使得陌刀的锋利程度远超普通的武器,斩金断玉就像切瓜剁菜一般。
    而且江源虽然不记得一些具体的内容,却还是能说出一些先进的理念的,他对这些学者提出了合金这个概念,改变了很多学者心中钢铁越纯就越坚固的想法。
    在中原的土地上早就出现过青铜合金了,并且将其发展到了全世界的最高峰。因此在发展合金的技术,是有一定基础的。过去是不知道,一旦被点了出来,墨家学者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被激发了出来,创造出了这种用合金制造的兵刃。
    强大的改良版陌刀即使与靖军的制式环首刀对碰也是胜的轻而易举,根本就不是北蛮人的那些残次品青铜武器能够抵挡的。北蛮人的金属冶炼技术太过简陋了,根本没能发挥出青铜合金的特性,只做到了重量,达不到质量,因此根本抵挡不住陌刀的袭击。
    短短一次冲锋而已,随着北蛮大军的马速被陌刀兵减缓、停滞,他们的死伤数量只会越来越多。江源已经带领着重骑兵再次上马,准备再次冲锋了,而在北蛮军的背后,月氏人和靖军的轻骑兵也一切就绪,向着他们冲杀而来,打算三面夹击,彻底将他们挤成碎片。一时间,北蛮联军竟然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无法脱逃!
    并没有身先士卒,而是被旗下重兵团团保护在中间的左贤王亲眼看到自己麾下最勇猛的大将被靖军的陌刀砍死。他虽然嘴上还不说,心中却已经没有了继续逼迫士兵向前冲峰的勇气。
    陌刀兵的鬼神之能已然深深扎入他的心脏,让他根本就提不起正面对抗的勇气,可是此时如果再不作出对应,他和他的部下就真的要被靖人合围了!合围的下场比单单面对陌刀兵还要凄惨,面对一面就打不过,三面夹击之下又岂有活路?
    怎么办?怎么办?!
    左贤王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么狼狈过,可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时候哪怕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也比呆在现场等着被杀要强。他望着从三面冲来的靖军,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决定了部族突围的方向。上山!
    虽然左贤王不知道山坡上还有多少靖军伏兵,但是考虑到靖人的军队外加月氏人能够在山中隐藏住的最大数字,那里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人,这个数量的靖军还没夸张到他不敢直面的地步。而且靖人的钢铁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可能还有那么多陌刀兵吧。
    如果靖军真的还有五万重步兵,那左贤王也只能认栽了,他赌的就是靖军的伏兵不可能是重步兵,赌赢了,他和他的部族就能活下来,赌输了,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惨了!
    想到这里,左贤王也顾不上去管右贤王和异族的军队了,这时候谁还能想得到谁啊,顾得上自己就不错了!他命令军士挥舞着勉强又挂回去的旗纛向全军发出指示,指挥着手下的骑兵丢下其他的北蛮联军向山坡的方向突围。
    原本在冲锋之时,他的军队就更靠近山坡的位置,这突然一改变方向,竟然一点都没有扰乱到其他部族的冲锋。
    左贤王想的很好啊,山坡本来就不好攻打,万一靖军追上来两面夹击就不好了,他还需要其他的部族留在原地替他拖住剩下三个方向的靖军呢,又怎么会故意扰乱他们的冲锋呢?至于丢下右贤王这个盟友……这个时候还讲什么义气?他们北蛮族就没有仁义忠信这几个字!大汗之位他志在必得,右贤王越惨他只会越高兴!
    眼见着左贤王竟然领兵向着山坡的方向突围,丢下他们挡着靖军的攻击,右贤王和异族的首领们简直恨得牙根都在痒痒。
    虽然被左贤王丢了下来,但是右贤王却没有盲目地跟上去,他自有主意,而且一点都没有提醒左贤王的意思。他觉得冲上山坡的做法实在太过冒险了,相对比仰攻山坡的困难艰险,还不如向着靖军轻骑兵的方向冲锋呢。
    他自认为月氏人和靖人的轻骑兵不可能北蛮大军的对手,靖人最多也就不过懂得一些制造武器装备的方法而已,可是骑马射箭的功夫却比不上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北蛮人,而月氏人更是北蛮族的手下败将,他们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北蛮大军的冲击呢?
    而且靖军和月氏人轻骑兵的防守能力和他们不过在伯仲之间,身穿的也是皮甲,等同于失去了靖人防守上的优势,说不定能让他们冲出去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他也像左贤王那样从山坡上突围,那么留在部族驻地的族人和奴隶该怎么办?等着被异族人抢走还是被靖军俘虏?虽然族人和奴隶现在除了消耗粮食以外没有其他的作用,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失去了他们就等于走向灭亡。
    没有了他们提供的武器、粮食和物资,没有了他们来补充军队的兵损和扩大军队的人数,一支孤军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吗?右贤王觉得绝不可能,所以他坚决不会抛弃自己的部族独子逃走的。
    失去了部族就失去了未来的强大,而失去了强大,不能在草原上称王称霸,比杀死他还要令他痛苦。他宁可选择战死,也不会选择在未来后悔,或者生不如死的活着。
    看到抛弃其他人而跑去冲击山坡的左贤王,异族首领们根本不打算跟着他去。左贤王的手下除了军队和族人、奴隶就再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他当然可以轻装逃跑,不顾一切啊。如果他更心狠一些,甚至能丢弃自己麾下还留在营地里的族人和奴隶,为了保命,自己逃走。
    反正他也不剩什么了,丢下什么也不心疼,可是他们这些异族不行啊!
    人拥有的多了,牵挂的也就多了。左贤王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能毫无压力地向山坡方向突围,可是他们异族手中还有过冬的牲畜和粮食在呢!
    失去了那些牲畜和粮食,他们要怎么过冬?不提过冬了,没有那些物资,他们怕是十天都挨不下去,因此他们说什么也不能失去这些东西!否则就是成功躲过了靖人的追杀,他们也一样要死掉。所以满心想着保护物资的异族人是绝对不会向着山坡的方向冲锋的,山坡那边是远离青鲤湖的方向,如果真的向着那边冲,就等同于放弃族中的物资了,那还不让他们心疼死?
    这种时候顾不得旧日恩怨了,哪怕多一个盟友都是好的。留在山坡下的异族人和北蛮族人因为左贤王的逃走同仇敌忾了起来,竟然暂时忘记了仇恨的事情。
    胡族的首领看着右贤王带兵调头,迎着月氏人和靖人轻骑兵的方向冲了过去,也连忙召集了麾下的异族军队跟着右贤王向那个方向冲去。而且他相当狡猾地引着麾下的士兵贴着山坡的方向向前冲,就是为了保证旗下士兵的侧翼不会被冲杀过来的靖军重骑兵伤害到,完全是拿右贤王的军队当盾牌使唤。
    残余的北蛮联军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可是大面上还是联合一致地冲向靖军轻骑兵的方向的。或许首领们还在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可是与首领们的想法不同,那些刚刚从陌刀兵刀下跑出来的族人们只在考虑着一件事,那就是——跑,跑得快一点,离那些凶猛的陌刀兵越远越好!
    “竟然调转方向了吗?”江源很随意地看了看北蛮联军的动向,微微勾起了唇角,“重骑兵,随我冲锋!”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所有的靖军重骑兵再次摆出了突击的阵型,跟着他们的统帅向着北蛮军队的侧翼冲杀过去,势要压缩北蛮联军的空间,扰乱他们的阵型。
    而即将迎接敌人的靖军轻骑兵和月氏人则在张大海的指挥下不进反退,摆出了一个类似于月牙形状的阵型。
    在号角的指示下,整个军阵都在向后撤退,但是中间的部分后退得快,而越往两边,队伍后退的速度越慢,于此同时,两侧队伍中的部分士兵向中间靠拢,最终形成了一个中间宽,两边窄的大大的圆弧形,和一弯月亮一般。
    这样的军阵干净利落地让出了腹部的位置,仗着西域宝马的速度比北蛮马的速度快,直接躲开了北蛮人的进攻。竟然让北蛮联军的冲锋如同打空的拳头一样,根本伤不到对手。
    右贤王几次催促麾下的骑兵,这才让麾下一部分/身骑上等好马的士兵追上了月牙凹陷处的靖人。可是内凹处的军阵看似薄弱,其实内藏凶险,月轮之处为整个军阵最厚实的地方,使得拼命追击过来与军阵接触到的北蛮联军人数并未能占据上风。
    而北蛮国的武器装备在近身战的时候又根本没有优势,反倒被兵器优良的靖军轻骑兵占尽便宜,因此短时间内北蛮联军根本没办法突破军阵,冲出靖军的包围。
    这种形似月牙的阵型在中外都有使用过的记录,在中原,这种阵型被称之为偃月阵。
    依照兵法所说,摆出此阵的时候,以凹陷的形态引诱敌人向此处进攻,而将大将和最强壮的士兵布置于凹陷处,既可以阻拦敌人,防止他们冲破军阵,又可以拖住对方,让其无法快速脱离凹陷之处。而两边的侧翼凸出来的位置这时则有不同的变阵方法可以选择,既可以攻击敌军侧翼,又可以继续前冲,将阵型从月牙形变成圆形,形成合围之势将敌人包裹在中间加以歼灭。
    虽然只凭借轻骑兵和月氏人的数量不足以合围整个北蛮联军,但是中心思想都是一致的。先以凹陷之形诱使敌人进攻,逼得他们陷入近身战,短时间难以脱离军阵,又以本身的武器优势来阻碍敌人的攻势,让其无法冲破偃月阵。
    最终让奔驰而来的重骑兵辅助人数不足的轻骑兵形成夹击合围之势,共同变阵为圆形,将北蛮联军围在当中,这就是靖军的战略。早在战斗发起之前,江源就已经制定了缜密的备案,将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要如何应对敌人的方案布置了下去,这种情况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所以靖军甚至不用相互交流就知道应该怎么配合歼敌。
    只顾着自身实力的培养,漠视策略和武器的发展是北蛮国的作死之处,可是激化内部矛盾,使得内部相互仇恨,无法团结则是北蛮国最大的取死之处!如果北蛮联军能够团结一致,能够使出冲击力强大的锥形阵,将所有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奋力突击军阵凹陷处的话,说不定能够冲出偃月阵。可是北蛮联军之中,所有人都各怀鬼胎,这种情况还能配合默契吗?
    现代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同样的人数,同样一扇大门,排成一队按照顺序离开所消耗的时间要远远小于相互拥挤着往外跑。可是道理是这个道理,但真的站在再难现场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将先出门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心甘情愿地排在后面,按照顺序离开呢?
    同样的道理,在这种要命的情况下,又有谁愿意充当死伤概率最大的锥头,为后来人的安全离开做出牺牲呢?又有谁愿意让出前面最容易逃走的位置,站在侧面和最后阻止靖军的进攻,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盟友和仇人的离开呢?
    北蛮联军绝对做不到……一盘散沙,又矛盾重重,甚至刚刚还闹过内讧,互相残杀争夺粮食物资的北蛮联军怎么可能团结起来,统一听从指挥呢?所以他们就只能被一个小小的偃月阵拦住,逃窜不出去,眼睁睁看着生路越来越窄。
    偃月阵阻碍了北蛮联军骑兵的攻势,而这个时候江源带来的重骑兵已经杀到了联军的近前,直扑北蛮骑兵的侧翼。手持长槊和雪亮的环首刀,全身重甲,就连座下的战马都身负铁甲的重骑兵变成了北蛮联军的噩梦。
    靖军重骑兵在冲刺的时候逐渐变阵,由锥形阵变成了一个圆弧的形状,与摆出偃月阵的轻骑兵合成了一个紧密的包围,将北蛮联军的前后右三面包围住,只留出了左侧面向山坡的一边。
    “大王,我们要怎么办才好?”围在右贤王身边的部下们急切地问着他们的首领,在这种危机的时刻他们只能选择相信右贤王这位擅长决断的领袖了,至于他们自己,已经完全慌乱,难以做出选择了。
    “围三阙一,这是中原人经常会使用的围三阙一!这些家伙打算做什么呢?”右贤王是北蛮族中少数几个看过中原兵书的人,虽然他也不过就是翻过几页书,懂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好歹知道现在的情况是什么。
    无论是刚刚重骑兵、轻骑兵和重步兵的三面包围也好,还是现在的轻骑兵偃月阵加上重骑兵堵截的情况也好,都是封锁住其他三面,留下山坡的方向,这绝对就是中原兵书上写的围三阙一。
    围三阙一,就是围着三个方向,只留下一个方向的缺口,看上去是在缺口那里留下了生路,实际上却四面都是死路。这种军事策略又被称之为围师必阙,是《孙子兵法》之中列举出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
    因为军队一旦被四面包围,面临绝境,全军上下因为失去了退路,往往会形成鱼死网破,与敌人拼死一战的决心。这样就会让包围他们的军队面对一群拼命反抗的对手,容易阴沟里翻船,还会出现死伤惨重的情况。
    所以孙子就提出来,在包围敌军的情况下要预留出一个缺口,留出生路便会让敌军从统帅到士兵难以形成死战的思维,从而斗志涣散,一心只想从缺口处逃走。
    如果敌人真的从缺口跑了,虽然包围的军队没有出现兵损,可是也只是击退了敌人,没能加以消灭,这又要怎么办呢?
    没关系,围三阙一的下一句就是虚留生路。这个缺口是故意留出来的,所以在出口的方向必然预设埋伏。一旦敌人从这个缺口冲出,就等于落入了下一个陷阱,到时候死伤只会更多,搞不好还会全军覆没。
    因为读过《孙子兵法》这本书,右贤王刚刚做到了“高陵勿向”和“锐卒勿攻”,现在面对“围师遗阙”的靖军,他也坚决不要上当。他坚信,在山坡上面一定有靖军的埋伏,就等着他们跑过去送死呢,选择冲上山坡的话就算能逃出去也会死伤惨重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