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2节
    丁善:“好像有人来了。”
    不是好像,是真有人来了。
    是一队商人,刚好跟他们走个对脸。那商队看到他们就让人过来探问。在荒野上赶路,遇上来人,又是一大队,总要问一问才能安心,万一遇上强盗呢?两边打个招呼,以后再遇上那就是熟人了。
    丁强过来问他,“阿培,是商人,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米卖。”
    “七哥且去。”丁培道。
    丁强也是他堂哥,两人出身同一支,但却是同一个祖爷爷,隔得也相当远了。说起来当日那些受多了丁培父子大恩的人都跑了,这些离得远的反倒都记着他们的恩情。让人不免唏嘘。
    比起丁善,丁强就有用处多了,这一路上,各种琐琐碎碎的事都多亏了丁强。
    不必丁强过去,商人的人已经过来了。来的看起来是个小管家,带着两个护卫。
    小管家见到丁强,当前一揖,下马后又是一揖,十分客气。
    “客人从何处来?”
    丁强道:“南边。你们从哪儿来?”
    小管家笑道:“我家人从北边来,准备去南边贩些货回来卖。”
    丁强看那商队中车车都是满的。
    小管家看他视线,笑道:“这一趟不能空着,不然兆头不好,就索性带了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沿路也收了一些。公子要不要看一看?若有看得上眼的,给两个脚费就拿走。”
    丁强问:“可有谷米?”
    小管家可惜的摇头,道:“我们正是往南边去贩谷米,车上带的都是贱物,是我们自己的口粮,也是算好了的,不能卖,倒有两车豆料是多余的,要是公子要,给一百钱就拿走吧。”
    行路的人没有不缺干粮的,不管是人还是马。
    小管家这么问,自然是看出了他们的马多。
    丁家出走并不仓促,家中眷属颇多,多是老幼妇孺,所以队伍中的车很多,拉车的马就更多了,一车就有四匹。剩下丁家养的护卫也是人人都有马。
    丁强虽然觉得这豆料有些贵,如果进了城,一车也就十个钱,这两车就要一百钱,可也不能不买。
    他道:“带我去看一看豆料。”
    丁培听说丁强叫了两个护车跟着商人走了,就知道这是卖到东西了。此时车队中其他的人也看到了商队,就有人跑来寻丁培说想买些东西,什么棉布啊、马桶啊、碗啊杯子啊夜壶啊等等。
    丁培发现如果他还坐在车里,一会儿来找他要东西的人就更多了,就对丁善说:“七哥还没回来,我去看看。”说罢就躲了。
    丁强正跟商人谈好了价钱,也验过豆料,让人往回拉,就见丁培也正往这里走。他站住,对商人道,“这是我家主人。”
    商人回头一看,眼前一亮,见一苍白青年,身着青衫,骑一健马,在夕阳荒野中向他走来,看他身姿孱弱,骑在马上浑身乱晃,想必不擅马,腰间无剑,想必也不擅剑……
    待得行近,这个青年眉目端正,肤色苍白,犹带几分少年人的倔强与冷清。
    丁强看商人望着丁培,点头叹好,转头看丁培:“……”莫非是他见惯了丁培的样子,不知道这样普通的姿色已经称得上是个佳公子了?
    丁强带商人迎向丁培,给丁培问好。
    商人很殷勤,连刚才对丁强说“粮食没有多的”都改口说,“若是公子吃得惯我们的粗粮,那就让给公子几袋也没什么!”
    丁强看丁培,等商人急匆匆喊人去开他的车取粮来给丁培看,他对丁培说:“不想你离了妇方,这番姿色竟然还有值些钱。”
    丁培作势要怒,丁强嘻笑着避开,再转头就见丁善也匆匆过来了。他奇道:“这是怎么了?怎么都出来了?”丁培是自从丁父死后就爱上了避世,在家也是缩在屋里不出来,出门就死活不下车不骑马。丁善纯粹是在家若是出门,他娘他妹怕他被骗;出门的话,他不会骑马……
    “公子请看!”商人颠颠的跑来,身后的随从抱着几只漆碗漆盒,想必其中就是谷米了。
    丁强正欲接过来,就见商人再次看呆了眼,眼中精光大亮。
    他回头看,原来是丁善已经走过来了。
    兄弟三人,他差到哪儿了……丁强比划一下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这商人判断美人就是看他们白不白……比起这两个天天坐在车里的货,他整日骑着马,当然不像美人了。
    姜姬:“……”
    阿布可能觉得是好事,就特意先来告诉她,据说,有商人送来了两个美男子,还是一对兄弟。
    人已经在蟠儿那里了,稍后,等这两人打理干净,不会咬人抓人后就送过来给她。
    “……哪儿来的?”她觉得需要问一下。
    “听说是路上遇上的。”阿布说。
    也就是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商人们半路遇上了,看着好,就顺手给绑了送过来了。
    她松了口气。这样至少不太突然被人发现,也不太容易被人找上门。
    人既然抓来了,暂时是没办法放回去了。
    “好好待他们,不要打骂欺辱。”她只能这么说了。
    阿布酸溜溜的说:“公主没见到就喜欢他们吗?”
    她一愣,这才发觉阿布其实也是一个少年,年少而慕色,不管她有色无色,至少商城目前没有比她更风光的女性。被她青睐,应该是有些光荣的。而没有被她看在眼里的男孩子,也会有一点小失落?
    不过想起蟠儿给她找的这个麻烦……
    她“迁怒”阿布,故意道:“日后他们要上我床榻,我自然要对他们多多怜惜。”
    ……阿布受刺激了。
    ……阿布的脸红得要爆炸了。
    ……他跑了。
    看样子不是去找黄老就是去找蟠儿。
    她享受了“报复”的快感后,继续按记忆中商人们诉说的内容画燕地的地图。
    她现在已经画了两幅地图了,一幅是鲁国的,由蟠儿讲诉,她来执笔。这个图不能让他画,他画了日后被人发现容易被栽上大逆的罪名。
    ……事实上除了她以外,她周围的人都没想过大逆什么的。
    燕地的事真是越听越有意思。他们不但大王是轮流坐的,连王城也是可以换来换去的。其他几国的国都从建国起到现在都没变过,燕国却已经变了四回了。
    燕国大王换人坐的历史是从燕国开国第二代开始的。第二代和第一代不是一个姓,换了一次王城,第五代和第四代也不是一个姓,又换了一次,然后第六代和第四代是一个姓。
    六王算是一个励志的人。他的父祖是第四代燕王,在他父亲该继位时,被臣子推翻干掉,他带人出走,躲到了另一个大臣的城中,然后卧薪尝胆三十年,在五王死的时候带兵反攻,把王位又抢了回来,王都又成了原来那个。而在他死后,没把王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当时收留他的那个大臣。
    可能感动于六王的恩情,七王没换王都,但也没保住王位,他没死就被萧姓逼退了位。之后就是萧姓大王蝉联。
    说不定在她有生之年,能看到漆姓大王出现呢。
    她正边画边想着燕国现在的情形,蟠儿来了。
    难道是阿布去告状,把他给叫来了?
    “让他进来。”姜姬放下炭笔。
    蟠儿进来,面带笑意。
    “什么事?”她问。
    “公主,商人们抓来的人是丁培。”他说,“他带来一个消息,蒋盛之子,蒋良去了妇方,除掉妇方士绅后,已掌握妇方,我想,不出半年,他就名实相符了。”也就是说,蒋家会让蒋良当妇方县令。
    这样,蒋家就有两个城了。
    虽然妇方小,可它的人数已经是商城的两倍了。
    最重要的是,蒋良和蒋龙是同辈!
    姜姬顿时就兴奋起来了!
    “蒋家内乱?”她自言自语,“蒋龙的性子可不是喜欢看到别人跟他抢风头的……”
    同一个家族之内,一定要有一个领头的人物。一代之中通常只有一个。
    当年蒋彪长成,蒋盛就不得不去了樊城。
    而蒋龙也不像是很有兄弟爱。哪怕妇方是个小城,他也未必愿意让他出去独领一城。
    如果是冯家,可能她还不会这么猜。但蒋家,她至少有三成的把握,蒋家现在有问题!
    她问蟠儿:“去乐城的商人回来了吗?”
    蟠儿摇头,“还没有,我会让人去送信,让他们快些回来的。”
    只要拿盐土相诱,不愁他们不飞奔回来。
    一等的盐土要拿来犒赏去魏国的人,二等的盐土给了去燕国的人,三等的盐土虽然似乎差一点,但价格却很占优势。只要他说一声打算卖,商人们也会抢破头的。
    他问丁培那几个人用来做什么。
    “你有用吗?你若没用,就送去给卫始,他那里也缺人手。”
    就算商城现在用的是极简办公模式,没有开那么多摊子,一个摊子只委任一个总管的人,跟她同来辽城的十几个侍人也早就忙得脚不沾地了,听说现在有好几个人都吃住在城外,根本没时间回城里来,他们要每天巡视过每一片开荒的地方,而现在开荒的田奴最远已经跑到了三十里外去开荒了。
    看来以后需要委任几个村长。
    人还是太少。
    她不但缺奴隶,她还缺读过书,有些见识,至少能和卫始他们交流,能听懂他们的话,照吩咐办事的下级官员。可这种人不像奴隶,抢来了就可以直接用,读书人抢来,他不服,就不会给你好好干活,你也不可能放得下心。
    目前商城只有三个部门。
    卫始负责统筹,协调上下,兼管民事,开荒的田奴就在他的手下,包括外面开荒出来的田地,以及商城内外的工事,不管是修城墙还是挖护城河,都是他的活儿。
    莫言是城中防务,他算是警察头子了。
    卫开现在是练兵,她盼着他有朝一日能守住商城的城墙。蟠儿明面上是管着商人,兼管税收,暗地里还要干点情报工作。
    除了莫言和卫开暂时不缺人之外,卫始和蟠儿都很需要人手。其中又以卫始为最。
    所以听说是丁培后,她就想把他送给卫始用了。
    蟠儿道:“除了丁培兄弟三人之外,他带着的人中也有不少可用之人。不过他要求先见公主,才肯听话。”
    丁培之前是打算杀了这些贼人的,哪怕不惜一命!
    他是万万没想到,那些商人会突然翻脸,拿妇孺威胁他们,把他们一行人都给绑了,然后,他们兄弟就被“卖”了。
    听商人的意思,似乎是要把他和丁善送给一个贵妇!
    匪夷所思!奇耻大辱!拿他的剑来!他要跟这些人同归于尽啊啊啊!
    丁善从被绑到车中就开始嘤嘤哭泣,丁培是气得头昏。倒是丁强,被人绑在外面,时不时的给他们送些消息。
    “我们这是往北去。”
    “婶娘他们都没事,那些商人倒还知道廉耻,不曾欺辱她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