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节
    第172章 烟花迟暮(十三)后续
    结案的第二日, 罗华和尹三娘以及那个对烟花动了手脚的林库管便被悄然处决了,因为这件事是由轻衣司过手的,所以苏蔷奉命去轻衣司办理有关文书的交接。
    她知道云宣前天去了外地办差,所以与他失去了一个相见的机会, 但却意料之外又理所当然地遇到了苏复。
    她这些日子太忙,虽不算心力交瘁,但也是疲惫不堪, 而且他也已经多日不曾出现在她的眼前, 所以她几乎忘了苏复这个人的存在,即便在过来的路上也没有想起自己可能会在轻衣司碰到他, 直到他从与自己交接的那个轻衣卫手中夺过了文书并打发那人先出去时,她才想起了他来, 并深觉不妙。
    苏复将签章拿在手中把玩着, 并不着急在她的文书上盖章, 苏蔷也只是静静地等着, 没有开口催促他。
    并不大的屋子里静悄悄的, 连呼吸声都听得到。两人隔着一张桌案面对面地坐着, 只是苏蔷垂眸看着安静躺在桌案上的文书, 而苏复却抬眼端详着对面的她。
    过了片刻后, 还是苏复最终打破了他们之间的沉默, 嗓音一贯低沉:“这几日你也忙坏了吧?”
    她看了他一眼, 平静地答非所问道:“若是苏副都统快些将手中的签章按下去,那我便可以早些回去歇一歇了。”
    苏复微一挑眉,道:“可是, 你还没有对我谢过我的不杀之恩呢。”
    她心下疑惑,不知其所云:“苏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若是被逸王知道你又多管闲事,你早已没命了。”苏复言简意赅地道,“就在那日你从长丽宫离开的时候。”
    她倏然明白过来,惊讶问道:“这件事是你们做下的?”
    罗华曾说,最终收养庆王的人,便一定是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而她也有同样的想法。
    那人用心谋划了这场局,看似只在一日之间,但其实是经过深谋远虑,若非早有筹谋,定然不会做得如此滴水不漏,既然早已费尽心机策划好了一切,又怎会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若无意外,将庆王收养在膝下的那个人,一定便是这桩案子的幕后主使因为那个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她并不是没有怀疑过柳贵妃,毕竟她虽然宠冠后宫多年,却也一直无所出,想要一个孩子来作为以后的依靠也不是不可能,但苏蔷并不觉得若是柳贵妃有此心的话,逸王会帮她完成这件事。
    逸王疑心重,他之所以与柳贵妃结为同盟,是因为他的亲生母妃在他被封王并独自出宫建府后不久便离世,所以他在宫中并无依靠。而柳贵妃出身不高,既无子嗣,在朝堂上又没有靠山,所以两人才会各取所需,但倘若柳贵妃膝下有子,那他们之间相互信任的根基便不存在了,毕竟即便她没有别的心思,那他也会怀疑她有了孩子后想要的会更多,以至不再受他所控也不会再全心帮他做事,所以他应该不希望庆王成为她的孩子,甚至他根本不想让她有孩子。
    而且,虽然逸王一党和太子一党在朝堂后宫为争权夺势闹得水深火热,但苏蔷听说他们兄弟三人对唯一的妹妹洛长阙和年岁最小的弟弟洛长丰并未恶意,甚至对他们还算保护得当,并不希望他们卷入夺嫡之争中,所以逸王应该也不会为了达成柳贵妃的心愿而冒险让庆王受伤,就算要帮柳贵妃将庆王收在膝下,那他很可能会采用更为温和的方式。
    果然,苏复摇头道:“若是如此,长丽宫那个宫女的性命只怕也换不了你。”
    苏蔷一愣,半晌才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将逸王安插在长丽宫的眼线给除去了,因为只有如此,逸王才不知道她与罗华究竟说了些什么。
    没想到那日罗华那般小心,竟还是被人听到了她们相谈的内容,看来虽然胡妃娘娘与庆王虽然多年来与世无争,但对他们母子二人并不放心的却大有人在。
    只是,她近日并不曾听说长丽宫出了什么人命案子或是有什么人失踪,难道他当真有通天的本事,能让一个宫女悄无声息地在宫城中消失吗?
    苏复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也不待她问,云淡风轻道:“她还活着,再过两日才会去投井。”
    这样便不会有人怀疑她的死和庆王受伤的案子有关了,毕竟一个宫女投井自尽在宫城并不算什么大事,甚至没有几个人会在意。
    苏蔷讶然地看着他,有些不可思议:“你能让逸王的人心甘情愿地自杀?”
    “她不想让她娘亲死,自然只能她自己去死,有什么难的。她不算什么无辜之辈,我也没有亲自动手杀她,可不算是违反我与那老头儿的誓约。”似乎并不愿一直提起那个宫女,苏复三言两语地向她解释后微一蹙眉道,“我知道你喜欢多管闲事,不过像这样的闲事,你以后尽量少碰,否则我会很为难。”
    她沉默了片刻,一时陷入沉思,似乎并没有听到他的后半句话。
    以往,她一直以为一个人若要另外一个人死,那极有可能手染鲜血,就算用的是再干净的方式,也也须得自己动手,但自从认识苏复后,她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杀人的方式可以不必亲力亲为,那便是逼人自杀。
    他似乎有无数种逼人自尽的方式,而且从无失手。
    既要守约,又要达成目的,他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可明明人是因他而死的,但却又不是他亲手杀的。
    正如云宣所说,这个人看似简单执着,实则诡谲难测。
    过了片刻后,她眸光微动,语气平静地反问道:“既然这件事不是逸王做的,那我做什么又与你们有什么关系,他又怎会无缘无故地去杀我?想来这次是你多事了吧。”
    “隔岸观火的人,总希望那热闹能无中生有小事闹大,否则自己又如何能寻到趣味或是借到火呢?”苏复唇角一挑,天然冷峻的脸上浮现一个极浅又狡黠的笑意,“不过,你觉得我会告诉我们打算如何火上浇油吗?”
    苏蔷的确打算从他的口中套一套逸王的计划,但在看到他刚一开口时那好整以暇的表情时,她便知自己又一次低估了他,结果果然如此。
    她沉吟了片刻,道:“你我各为其主,以后不必手下留情,反正以你这样的手段,我不会领情的。”
    毫不介怀地,他淡然道:“无妨,谁让我偏巧喜欢救你于水火之中。”
    但她却不希望与他太过纠缠,忍不住劝他道:“你是逸王的人,却总是坏他好事,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苏复神色平淡:“我做事,从来不讲厚道。”
    没想到他承认得如此理直气壮,苏蔷好笑,顺口问道:“那讲什么?”
    他仔细思量了片刻,答道:“心情。”
    苏蔷无言以对,突然觉得逸王倒是大心怀,竟能在麾下容得下他这般的人还对其委以重任,若换做是自己,只怕他就没命讲心情了。
    两人又相对沉默了一会儿,苏蔷见他仍毫无给自己签章的意思,只好催促道:“若是你还继续磨蹭下去,那我只能先行回去了,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会留意打听一下你是否在轻衣司,若是你在,那我便不来了。”
    他这才看了一眼手中的签章,道:“就算我方才立刻这么做了,你下次不是一样会躲着我吗?”
    他说的倒也是实情,可虽然话是如此,但他还是翻开文书后一声不响地在上面盖了个章。
    一旦开始行动,他的动作便极快,待苏蔷反应过来时,他已经将那文书合上并丢给她了。
    苏蔷打开看了一眼,不由皱了皱眉头:“苏大人,你手里拿的是你们轻衣司的公章,为何要盖在我的名字上面?”
    他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手快将签章盖错了地方,难得地露出了几分愧疚之意:“你的名字太显眼,我并未看到其他地方写的是什么,所以便顺手盖了上去。”
    苏蔷彻底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默默地站起来准备回明镜局再补一份文书,意识到自己给她添了麻烦的苏复倒也识趣了许多,没有再纠缠她。
    等重新补好一份后,她虽然担心又会因遇到苏复而耽搁时间,但却也不想将自己的差事塞给旁人去办,只好硬着头皮又去了一趟轻衣司。
    但好在苏复恰好带着人打算出门,恰与她在轻衣司的大门相遇了。
    苏复那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天生冷峻,所以看不出喜怒来,但苏蔷见其他人神色匆忙而肃然,以为他们有要事要办,忙让到了一旁,但却不想苏复却在经过她身边时还是停下了脚步。
    让其他人先行一步后,等四下已经没了什么人,看起来并不着急赶路的他才缓缓开口:“皇上要召见我,为的是胡丞相的事。”
    苏蔷心下一惊,觉得事情太过突然。
    胡丞相当年死得不清不楚,皇帝突然因他的事召见轻衣卫,自然是为了查清他的死因。
    可胡丞相故去了那么多年,当初胡妃尚在人世都无人提及此事,此时皇帝又怎会想要调查他的死因呢?
    难道是有人借着胡妃的死翻一翻旧账吗?
    苏复的眸光深邃,似乎隐着几分兴奋:“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算是树死了,风也在继续,又有好戏可看了。”
    第173章 竹马何在(一)旧事
    有消息说, 胡丞相的案子是被户部的一个四品官员在奏折上首先提起的,他当年是胡丞相的门生,在听到胡妃娘娘为了替太皇太后祈福而以命换命时深受感动,又思及恩师之德及劳苦功高的他最终惨死的情景, 不由深觉痛心,所以希望皇上能派人追查胡丞相当年的死因,好让大半辈子都在为国尽忠的老臣死而瞑目, 也让深明大义忠孝可彰的胡妃娘娘去而无憾。
    消息在朝堂传开后, 有许多官员都随之附议,胡丞相虽然并不算是什么清正廉明的清官, 但身居高位有所为便必然会有所失,更何况人死之后, 活着的人便很容易便惦念起他在世时的功劳来, 而皇帝因为当初为了安抚手握重兵的向东灼兄弟而逼他退位一事也对他心存亏欠, 所以便准了他们所奏, 从轻衣司专门拨出人马来负责此案。
    但明眼人大多能看得出来, 那些为胡丞相喊冤的官员中, 除了那些与胡丞相生前有人情往来的人之外, 剩下的几乎都是东宫的人。
    所以, 只怕当年胡丞相的死与逸王有关, 至少不会与东宫有关, 因为之前庆王受伤时,宫中有传言说胡丞相是死于东宫之手,睿王和太子如此支持胡丞相的案子重查, 倒是可以自证清白。
    苏蔷原想,若当真如此,那这件案子由苏复负责的话,只怕真相会永远石沉大海了,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从离开京城到从胡丞相的故乡归来,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便带着认证物证俱全的真相回来了,而且还是让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真相。
    胡丞相众所周知的死因是酗酒之后跌足落水而亡,但其实他的死正如传言所说的一般,并非什么意外,而的确是被人设计的。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指使人杀害他的幕后主使不是旁人,正是肖侯府的世子肖子卿,肖玉卿的那个虽身在轻衣司当差但至今都一无所成的兄长。
    据说,胡丞相当年还在朝为官时便一直与肖侯爷政见不合,但两人当时的争斗仅止于朝堂之上,私下里并不算什么你死我活的死敌,而且他们在年轻时关系还算不错,只不过在各自成家又手握政权后疏离了许多,但偶尔还是能够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过往的。可在肖子卿十余岁时,两家之间出了一件事,让胡丞相和肖侯爷的往日情分被磨得半分也不剩了。
    他们之间真正的过节缘于肖子卿,那时他虽然不过十来岁,但已经将一个世家纨绔子弟该有的恶习都不遗余力地揽在了身上并嵌进了骨子里,那年春天,他招呼了一群与他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去西郊游玩,那里有一条绕城河,泛舟而上别有一番风趣,所以时至今日都还有许多世家公子成群结队地相约去那里散心。
    酒肉朋友之间不缺的就是酒肉,一番胡吃海喝后众人都喝得半醉半醒,正在那时,他们发现有一个小姑娘在河岸上徘徊,似乎在低头找些什么。
    那个小姑娘与他们差不多大的年岁,虽然是丫鬟打扮,但却掩不住豆蔻年华的青涩与秀丽,而那些公子哥儿又借着酒劲儿想寻人开心,肖子卿便命人将她强行掠到了船上。
    后来发生的事自是不必说了,一只小羊被抢到了狼窝里,那个小姑娘不知受了多少罪,待那些人玩够了之后,又被他们给丢回了岸边,半死不活,等她的家人找过来时也只剩了一口气。
    巧的是,那个小丫鬟的家主正是胡丞相的一个小妾,她是奉命去替主子找回前一日有可能丢在那里的珠钗的,没想到这一去竟会遇到这样的劫难。
    虽然肖子卿事后辩称他当时并不知她与胡家的关系,但胡丞相的那个妾室却坚称她家的小丫鬟在刚被他们掠上船时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可那些人却嘲弄她说就算她是天老老子的亲戚他们也不怕,如果她是胡家的丫鬟那最好不过,刚好让他们试一试丞相家的丫头都是怎么伺候人的。
    莫说当朝丞相,即便是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都不会任由人这般欺辱。
    肖老侯爷在听到这件事后,为免事态恶化,本是要逼着肖子卿去向胡家请罪,让他主动提出将那个小丫鬟收在自己房里的,如此一来,也可以为胡家留一些面子,毕竟若是两家因此而结了仇,那便是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更何况,他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两家之间的私交,还是为了不将一向还算中立的胡丞相推到东宫那一边。
    但肖子卿死活都不愿去胡府走一趟,纵然被自己的父亲打得遍体鳞伤,他也哭喊着说那个小丫鬟不仅出身卑微,而且身子又不是被他一人用过,脏得很,若是他将她收在了自己屋里,那他只怕一生一世都要被全天下的人嘲笑了,又让他的那些个朋友今后如何看他。
    肖侯爷的年岁只比太皇太后小十余岁,因着他迟迟不愿成家,后来还是在三十岁那年奉旨成婚的,所以当时他的儿子虽然不过十余岁,但他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而且因为他本就对太皇太后赐婚一事颇有不满,所以不仅对他的娘子,甚至对他的儿女也不甚关心,素日里对他们更是疏于管教,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多问,直到那时才意识到自家的世子有多么不成器,不仅犯下了滔天的罪过,而且还死不悔改,只想着如何顾全自己的面子,全然不顾大局,所以在一怒之下干脆下了狠手,将他打得险些丧命,直到他的娘子和女儿不顾一切地破门而进才算救了他一命。
    后来,派人抬着被自己打得鲜血淋漓昏迷不醒的肖子卿,肖侯爷亲自在前面带路,从侯府一路走到了丞相府向胡家赔罪,但胡家并未让他们进门,只是说那个小丫鬟还没被送到家里便死在路上了,无论他们再怎么做,都挽回不了一条活生生的性命了。
    事情很快传遍了京城,算是彻底闹大了,而这次已经不仅是让胡家将一个丫鬟许给侯府这么简单了,毕竟人命关天,自古杀人偿命,众怒之下更应如此。
    肖侯爷为人正直,最是容不得这种仗着自家权势欺男霸女的事情,他见事态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干脆打算在那个不肖子孙伤势好些后便直接将他扔到刑部任由处置,不再管也不再问,只当自己没有生过这个儿子了。
    但他的娘子却舍不得儿子年纪轻轻便没了性命,便对肖侯爷苦苦哀求,甚至在他房门前一跪便是一天一夜,但在发现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能改变他的心意时,便在绝望之下给他留了封绝笔,然后悬梁自尽了。
    虽然因为心中一直都另有他爱,肖侯爷多年来都未曾将那个被太皇太后指给自己的女子放在心上,但她毕竟为他生了一双儿女,而且从来都对他待自己的冷漠疏离没有任何怨言,他对她自然也心中有愧,更没有想到她为了逼他退步会不惜性命,悔恨之余,为了让她死而瞑目,只好勉强答应保住他们儿子的一条性命。
    当时在船上的公子哥儿还有五六人,素日里都劣迹斑斑,所以无需如何下功夫,肖侯府便为他找到了一个不得不替其他所有人背了锅的替罪羊。然后,他又让刑部晚些立案,在刑部正式来拿人前,剩下的那几个人便先行去刑部报案,主动揭发那个替罪羊侮辱并逼死良家女子,而那个替罪羊也毫不含糊地认下了所有的罪,让肖子卿只落了个纵容好友作奸犯科且见死不救的恶名。
    虽然那件事的真想早已从胡府遍了整个京城,但真凶终究不过只有一人落网而已。
    也许是因为有感于他当初亲自带侯府世子前来谢罪的诚意,也许是听说了侯府夫人为替儿子赎罪而自尽身亡的消息,胡府虽然报了官,但却并没有继续追究,也算是放了肖子卿一马,而且胡丞相虽然自此再也没有与肖侯府有过交往,但也并未因这件事而放弃自己在朝中中立的立场。
    只是从那之后,肖侯爷虽还算正值盛年,但却再也无心朝政,只专于收徒育人,所以虽然那些年他在政事上并无名垂青史为人称道的业绩,并且不久后便干脆只请了个并无实权的闲职不再轻易干涉朝政,但门下的弟子却遍布天下,依然为人所敬重。
    可他虽然在他的娘子过世后开始对自己的一双儿女严加管教,但奈何肖子卿的顽劣与平庸已经深入骨髓,要改谈何容易,所以即便在多年后,他已经靠着逸王做靠山进了人人都容易立功受赏的轻衣司,却不仅从不悔过毫无作为,而且还因惦记着当年被父亲沿街抬着去胡府请罪所受的羞辱而擅作主张地趁胡丞相失势而派人杀了他。
    有谁能够想到,在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并位极人臣的胡丞相追根究底竟是因一个无人知道姓名的丫鬟而送了性命。
    但多亏了他的女儿,虽然真相迟到了一些,但他的死因总算还是大白天下了。而且,不仅是肖家,即便连逸王,也都会因此事受到牵连。
    可是,让苏蔷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负责调查此案的人是苏复,而他明明也是逸王的人,只要他稍稍做些手段,就算压不住胡丞相的死因,可要让背后的主使换一个人想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可他为何这么轻易地便将真相报了上去?
    难道仅仅是因为东宫出手,所以逸王觉得真相已经瞒不了故而干脆放弃了肖家了吗?
    但这种可能实在是太小了,肖府是逸王的左膀右臂,他怎会轻易放弃,最起码会努力尝试一番的。
    所以,一定还有什么事是她不知道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