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发生了事情。
本来,大家在园中逛逛,喝口茶消消食,回去还有宴席的。不过,总有些女学的小姐,在女学辛辛苦苦的各种比赛上比了许久,得了些许名声,却见总不如北静太妃这样的老人当众夸上一夸,心中不由得不忿,便撺嗦着要大家展现一番才艺,才太妃贺寿。
甘夫人也知道她们的心思,但在她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恰好她的学生倒有大半在此,便自己去和太妃说了。她也是素有名望之人,加上逛园子正觉得无聊,北静太妃自然是欣然应允,就在这园中的正厅之上,要来个“百花贺寿”,或提赋一篇,或赋诗一首,或作画一篇,或弹上一曲,总有做寿之意。
宝琴把事情说了,笑道,“我才看了林姐姐你绣的那仿画绣,真是精美绝伦,她们都把女学开到这里来了,却没人敢说现绣个什么东西来贺寿……对了,正说要把你们也找去呢。”
黛玉叹息一声,在心底颇觉得无语:这群小姐们是怎么了?那些夫人太太们正无聊呢,也不是分内之事,偏要自己跳出来,耍猴似的给人看,何苦来哉!而且居然还有这样的说法……
不过,也是不能不去的。
于是,姐妹三个又重新回去。黛玉瞅着,宝钗一如往常,探春却是有些无精打采——也是,她对这种小女孩的争胜或者也是没什么兴趣的,她更喜欢做一个组织者和行动者。
她们几个虽然都不甚热心,但宝琴显然好奇得很,不停的说话,比如说,诗文,打算让甘夫人做裁判;画,似乎打算让北静太妃做裁判;乐,就打算请那位燕公子来做裁判了。
据说这最后一点是甘夫人的提议,黛玉虽说不知道甘夫人和王妃的谈话,但也约略猜到了——那位燕公子明显是乐林国手,如果他能提点一番的话,对于那些姑娘们来说自然是大有裨益的。不过,不大可能让他这个外男进来,所以只怕要给他隔开一个偏厅吧,如果他答应的话。
一时间,几个姐妹已经到了园中的大厅,北静王府的下人工作效率看来挺高,此时众夫人们都围在大厅的四周,而小姐们则厅内厅外的聚着,大厅中央整齐的摆了许多各式的条桌,上面放了上好的文房四宝。贾母在和南安太妃说话,而王夫人虽也在和别人说话,笑意却明显没有上到眼中。
见了她们四个回来,便有一个大丫鬟打扮的人举了个签筒到了她们的面前,和鸳鸯倒有些类似,笑语盈盈,三言两语的就把规则说清楚了。
“这原也可以算是个酒令,名为百花贺寿。如今时至冬日百花凋零,说不得要姑娘们来绘个百花齐放的图景了。以“寿”为题,可以从我这签筒中抽出来,决定是写诗作画还是弹琴,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样。是了,太妃说了,林姑娘却是可以自己选择参不参加,当初那仿画绣,便是王妃从姑娘那儿讨来的,也算是姑娘先做了寿礼了。”
太妃颇为欣赏黛玉,知道这里有不少姑娘,就指望着在别的领域好好的压她一头呢,怕她尴尬或引出什么事来,才特地有此一句。
尽管一般来说,女孩子也不会选择让自己看来特立独行,不过,这却正合了黛玉心意。这不是园中无聊时的比试,里面有太多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她自然不会特地参与进去,应付那些姑娘们的挑衅。她们如果明说出来要比比胜负,她还能乐意奉陪,但她们要暗着来,她就乐得当做不知了,也煞煞她们的性子。
当下笑道,“既然太妃不嫌弃,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也省得献丑。”
果然,有许多女孩子就是看她人又漂亮,女红又是极佳,人又傲气,心中不服,便想着在其他地方压她一压,好歹压压她的傲气。有些还想得好些,也希望压压她想着至少也能让她知道,她没理由摆出那目中无人,清高自许的模样来。
听到黛玉这样干脆利落的退出了这场展示,一个个都不免心中气闷,又是想不通,又是不免在心底鄙薄:难道她不敢比试?其他方面都差得很?
这样想着,又觉得她或者颇为识相了。尽管还是不爽。而在想到了,就算是她琴棋书画全都不行,有这样的绣工也就足够夸耀了这一点后,又不免更加的不满。
但她们既然没有哪个笨蛋至于直接说“我们来比一下琴棋书画吧,我要煞煞你的傲气。”现在自然也没有哪个人好驳了太妃直接说出来的话。
只是有在厅内的一个姑娘不免有些不阴不阳的说道,“看林姑娘的绣工,我们是比不上的。想来这诗词书画也是极好的,只怕是好意不让我们出丑呢。”
这话说得,一些本来对黛玉没有敌意的女孩子都觉得不舒服了。黛玉正要走到贾母那里去,正经过那姑娘附近,听了这话,也不由得不悦,不过还是坦诚说道,“我本长居家中,也不曾出来见过什么世面。这女红也只是闲暇时打发无聊之物,不成想能得如此高看,更不敢因此小觑他人。我在家中,虽女红长些,但诗词是不敢比宝姐姐,书法不敢比探春妹妹,画也不敢比在家中的四妹妹的,姑娘这样的说法,实不敢当。我不过是承了太妃的好意,不用献丑罢了。”
她又把自己献丑的话提了一遍,一番辩驳更是条理清晰,说得那女孩颇有些红脸。黛玉略略一礼,便走到了贾母的身边坐下。
把话说得这么客气,自然是不想参与到这场比试中去,献丑不献丑难说,反正耍猴戏的感觉是免不了的。比试胜利,更得不到任何她想要的东西。
但是她不乐意,其他人却都是乐意在这个贵妇云集的地方表现一番的。便是那些原本想要压一压黛玉的,虽说愿望没有实现,却也是很快就打点了精神,起了类似的心思。
——平时的女学比试,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很快的,一首首诗词,一幅幅画都被做了出来,与此同时,也有姑娘们在一边弹琴、吹笛吹箫,还有弹琵琶的,仿佛在伴奏一般,鉴于每个姑娘都打扮得千娇百媚,这幅场景,倒也真称得上是“百花贺寿”了,一时间场面上是热闹非凡。
借此机会,在四周坐着的贵妇人们也好好的打量了一番这些姑娘们,神态、仪态,是不是够从容,是不是够优雅,才学如何,是不是很有争胜心?
这和一般坐在一起看戏不一样,可是一个观察品行的好机会,日后这些贵妇人们如果要挑亲戚或者是儿媳了,这一日的观察也会成为重要的衡量标杆吧?就是不知道,姑娘们表现得是否让人满意?
不得不说,姑娘们的打算是很成功的,这确实是一场很吸引人视线的比试,那些妇人们也确实借机好好地把他们给评判了一番。
尽管她们观察的地方,多半都不免和姑娘们的期待有所区别。
因此,结果是不是如姑娘们所料,这就很难说了。
托北静太妃的福,黛玉好歹不要加入到这番表演中去,倒是得以坐在一边静静地欣赏姑娘们的作品。当然,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没有这个话语权来评判什么的,只能听别人的评论。
诗作画作被一篇篇一幅幅的送上来,甘夫人和北静太妃都没有开口,倒是其他的夫人们每见着一个,就要品头论足一番,然后一些人就这么看着那些姑娘的反应。倒是燕霜夜,在旁边的偏厅里面,每一首曲子完结,他都会让丫鬟送评论过来。
黛玉也在注意这一方面。
这些弹琴的姑娘们,都是在这方面下过苦功的,别的不说,技巧基本上都颇为娴熟,一首首喜庆的曲子,感觉都是不错。
但可惜的是,有灵气的不多,便是能够注入自己的感情的,也注入的都是一些祝颂之情,本没有那么真挚的感情,自然称不上多么“自然流露”,听在他们这样的人的耳中,便显得有些生硬晦涩了。
所以燕霜夜给出的评价,从来就没有多高,每一个女孩子,他都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他那手尽显名士风流的行草固然极得称赞,可惜其中的内容,却使得“乐”字一区,显得特别的惨淡,在七个女孩子相继表演过了以后,就没有人肯再表演琴艺了,便是事先已经说好的,也都显得十分的战战兢兢。
黛玉心里想着,那个燕霜夜不大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评论会造成什么效果,会这样做,多半还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吧,因为被拉来做评委,又不好拒绝。或者根本就是一种讽刺或者调侃?
这些东西到底是难以判断的,黛玉也没有多想。
宝琴已经先交了一首诗上来了,她年纪又小,素来又才思敏捷,诗才也相当的不错,自然是很得了一番赞赏。
此后,宝钗和探春也合交了一首上来。她们三个都是先言明了的,宝钗宝琴愿做诗,探春乐意写字。此时宝钗做了诗,交由探春来写,虽然显得十分出众,但因为是两人合作,也就不是特别的出风头了。
和元春探亲那次不一样,宝钗那次做的是字字珠玑,句句颂圣,这次却是不合适这样写的。一来场合不同,二来,环境也不一样。
黛玉坐在贾母身边,听了一遍,又凑在贾母身边看了一遍传过来的。
宝钗水平发挥稳定,在众多的姑娘中,诗才当真是显得十分出众。也显得十分的端正,虽是说的祝颂之词,这一次却是显得不卑不亢,极有气度了。加上探春一手漂亮的颜体,极得北静太妃的喜欢,甘夫人在惊诧的打量了一番宝钗探春二人之后,才把这首诗定为群芳之冠。
而东安郡王家的女儿穆华,她的画相当出色,也在她的这一组得了个“女状元”。
只是,乐这一方面,燕霜夜没有给出一个好评,从这些评论里面选出一个“状元”来,这自然可以,但是,和其他得到好评的姑娘们相比,这个第一的分量却是太不足了。
北静太妃叹口气,摇了摇头,觉得甘夫人的提议实在是不妙。燕霜夜并不是一个喜欢说好话的人啊!
但此时也没别的办法了,只得朝自己的贴身大丫鬟示意了一眼,笑着说道,“没料到我这府里竟也能有这近于琼林宴的盛事,说不得要选出几个巾帼状元来了。你去请燕先生为顾小姐她们做个总评吧。先前直言其缺点,也是够了,她们年纪还小,如何能和燕先生相比?”
丫鬟应了一声去了。
太妃都要说“燕先生”,甘夫人立刻察觉到,他的身份果然不同寻常。心中也稍有后悔,忙应和道,“可不是,这是我的失误了。那位燕先生是大家,自然与我们眼界不同,倒是弄得我学里的姑娘们垂头丧气的。其实,若是让我们来评,也不是如此结局。只是有燕先生先奏一曲,就未免有珠玉在前之嫌,觉得难入法眼了。其实这样的年纪,有这样的成就也是极为不错了。”
此话一出,顿时人人附和。
这是喜庆的时候,打压了那些身世多半高贵的姑娘们的兴头,也是很不好的。大家自然有此分寸。
黛玉眼睛四下一看,却见宝钗探春不用说,连那穆华,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似乎并不觉得,将之前遭到恶评的弹琴的姑娘们和自己相提并论,是需要不满的事情。
但是,她却没有想到,甘夫人的这句话,其实真真是害了她。
因为不多时,那大丫鬟就走回来了。如鸳鸯一般的身份,之前看来也与鸳鸯一般稳重的这个丫鬟,此时却是脸上有掩饰不住的惊诧之色,直往黛玉这边看,弄得黛玉莫名其妙。
这丫鬟很快给她解了惑。
只听她对北静太妃秉道,“回太妃,燕先生说了,若要选一位乐林女状元,那全无疑义,此名非林姑娘莫属,连燕先生自己,也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