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节
    强将手下无弱兵,那陈四爷手下使唤的人,也都是精明干练之辈。
    然而仔细想想,那元宝嗓音尖锐,不似寻常男子,难道因还是少年的缘故么不日,京中那些流动的书贩子,忽然力推起了一本冤屈记。
    这些书贩子不比京里那些有名望的书肆,大多是推着小车或干脆挎着个篮子,搭些针头线脑之类的日用品,在各学堂书院外面蹲点售卖。
    这学堂里的,固然都是读书人,但这读书人也并非各个都家境优越,买不起那四大书肆的,又不能少了书看,便时常光顾这些摊贩。
    久了,这小摊小贩聚拢成市,倒也是京城一景。
    这天,松风书院散了学,那些头戴浩然巾、身着棉袍的书生们,三三两两的自里面出来。
    其中有那么几个,走到书贩子跟前,问道“这文心书局可有什么新书”
    那小贩忙从篮子里取了一本书出来,双手捧着送了上去。
    那人接过,见是靛蓝的封皮,冤屈录三个大字印的规规整整,下头又是一溜小字写着萧竹君著。
    一旁便有人说道“年兄,看什么呢这小贩子手里的,能有什么像样的好书还是放着,咱们一道去沧浪书局瞧瞧为好。”
    那人却摇头道“你是不知,近来京里新出了一家文心书局,书新奇,印的又好,我看了几本,都是世上难得一见的。可这事也奇,这文心书局没个固定的店面,也不在那四大书肆里卖,就在这小贩子手里传。我买过几次了,真真都是好书。”
    他同窗听说,也凑过头来看,随口说了一句“这纸倒是好,印的也规整。”便跟着读了两句,不由惊叹道“这是折子戏,然而这等词句行文,真有大家风范。”
    那小贩乘机说道“各位秀才老爷不知,这是文心书局新上的书,都是才印出来的,整个市面上也没几本。小的还是使了人情关系,走了后门,这才弄到几本。您再晚些,就卖光了。”
    那几人听着,又看书果然是好,便纷纷掏了银子来买。
    这些人买了书,回去须臾看完,便赞奇书难得,虽只是一出折子戏,但词句警人,行文老辣,想必是出自哪位隐世高人、当世大儒之手。
    他们其中一些人,之前就曾读过文心书局署名兰春生的话本,两相对比,只觉这萧竹君的文笔更为雅致,字里行间多了一份秀雅之气。两者相较,本是伯仲之间,但只因这一分秀雅细腻,萧竹君倒还压了兰春生一头。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冤屈录与萧竹君两个名字,倒是在书院里名声大噪起来,竟而弄到一书难求。落后,渐渐又传到民间,便有说书的先生,将故事改成了评书,在茶馆瓦舍各处演说,每场皆是人满为患。
    更因这本冤屈录本就是折子戏,有京戏班子改了演出来,亦是备受欢迎。
    不论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皆把书中角色那自幼丧父、备受欺凌、含冤莫白、被迫与母分别的情形,演绎的凄惨哀怨,婉转动人。
    无论是茶馆还是戏院,但凡是这出,观者无不落泪。
    如此一来,旁人还未怎样,胡府的人却先坐不住了。
    这所谓做贼心虚,人虽没点名道姓的说是他家,但他们就是觉着那些戏里书里,说的就是他们,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胡府的老太太,平白没了个孙子,正在伤心上火,诬告周枫的事,也不全是胡欣儿的主意,也有她自己要出口气的意思在里头。
    就在这当头上,京城里居然传起这故事来,还编排她孙子得脏病死的,诬陷浑赖好人,这老太太哪里咽的下这口气。她人老糊涂,又当了半辈子的老祖宗,府里出过一个皇后一个宠妃,哪里还有什么顾忌,当即就吩咐管家,带了一伙下人,去砸了京城最大戏班的场。
    作者有话要说&nbsp放在现代,这叫大v,哈哈
    第71章
    这被砸的戏班子,名号唤做杨春班,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儿。
    虽说三教九流,这唱戏算是下九流的行当,但也并非所有的戏班子都那么不入流好欺负。
    如今皇帝好声色犬马,上行下效,京里便也流行这风气,尤其爱看京戏,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人人茶余饭后都爱看上一出戏,也能哼上一两句流行的戏词。于是,这捧角儿也成了时下最流行的事儿。
    这哪个班子里,能出来几个模样身段周正,唱念做打都拿得出手的戏子,那便算是拣了金元宝了。
    这杨春班便是其中交上鸿运的班子之一,班子里两个小旦一个武生,男的俊女的俏,一身功夫也好,喉咙便如箫管一般,就是杨春班的三个台柱子。京里捧他们的人极多,各处府邸轮着接他们过去出局唱戏,有双旦一生之称。
    这戏班子班主看冤屈录这书火了起来,本又是折子戏,不必再改了,他们是京中第一大戏班,哪里能落于人后,当即拍板排了这出戏,令那武生出演戏中被诬陷的男角,其余两个旦角也另行编纂了两个角色,安插了进去。
    如此一来,双旦一生的名声加上冤屈录的热度,杨春班的班子每日都人满为患,水泄不通。
    又因杨春班的关系,这冤屈录的名声传的越发广了。
    这事儿钻进胡府老祖宗的耳朵里,这老太太肝火上来,也不管他杨春班是什么京里第一戏班子,当即叫人去戏院砸了场,还扬言要告杨春班妖言惑众,玷污胡府的名声。
    这在场看戏的老少爷们,全都呆了,一个个满头雾水,不知出了什么变故。
    胡府的家奴,还要冲上台去打那武生。
    然而场下那群票友,一见这个架势,哪里答应,顿时也涌了过去,将胡府的人团团围住,质问他们为什么打人。
    胡府的人是横惯了,将腰一叉,大模大样道“这些戏子,装腔作势,造谣污蔑我家少爷,我们老太太叫我们拿索子栓了他们去见官。你们这些乌合之众,再蹚这趟浑水,小心同罪”
    他们这些话,拿去吓唬乡下人或许管用,京里的人可是见惯了这虚张声势的做派,哪里信他们的,各个都叫了起来“这皇城根,天子脚下,怎会有这等无法无天的放屁事儿人家好好的唱戏,又没指名道姓的骂,怎么就污蔑你家少爷了唱这台戏的班子有多少,你明儿一个个都封起来罢”
    更有人略微晓得些那件案子缘故的,便断断续续讲了出来,又道“之前看的时候就模糊觉着,这戏里的人和故事,有些像武安侯府的小侯爷。近来听闻这小侯爷惹上了人命官司,进了班房。闹这半天,原来这苦主,就是胡府的小少爷”
    众人听着,联想到那戏文里的内容,不由各自点头称是,竟为周枫打抱不平起来。
    当下,场中的观众们拦在台前,不准胡府的人将唱戏的武生带走。胡府的人生恐回去不能交代,又看彼方人多势众,不敢肆意妄为犯了众怒,便将那戏院场中的桌椅家什打砸了一番,这方悻悻而去。
    这件事,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
    原本京中的百姓并不知道周枫同胡府这档子事,更联想不到这出突然红起来的戏,与这二者的关联。谁晓得,这世上就是有这等蠢人,分明没人知道的事儿,自己上赶着往自己身上贴,直闹到人尽皆知,贻笑大方。毕竟做贼心虚,倒也不怪他们。
    然而这事传开,大伙倒都为周枫打抱不平起来。
    周枫在京中名声是不大好听,世家贵胄子弟们替他取了个小疯子的绰号,除却他脾气火爆之外,还有个原因,便是他常常为了平头百姓乱出头,甚而得罪人也不甚在乎,横竖他无官无职,甚至连唯一能辖制他的父亲也不在人世了。对上这样一个人,那些纨绔子弟们算是没了脾气,小孩子间的打闹,轻易也闹不到长辈跟前去。
    换句话说,周枫在京城百姓里,口碑却是不错的。
    原本看了戏,众人一肚子憋闷无处发泄,如此一来算是找到了宣泄口,大街小巷茶楼酒肆,人人谈论此事,更不时有人透过关系人脉向刺史府打听此案详情。
    那杨春班的老板,莫名被胡府砸了场子,恨得牙根痒痒。他只是个戏院小老板,当然没那个本事找胡府算账,便将这幕戏增添了许多场次,自早及晚没个停歇。那些原本没有看戏的,或是不爱看戏的,听见有这件新鲜事,也都跑来看个热闹。
    看着戏中角色被自幼丧父、备受欺凌、含冤莫白、发配充军同母亲被迫分离的凄惨哀怨,京里的百姓们各个咬牙切齿,连睡梦里都在痛骂胡府的十八代祖宗。
    人们茶余饭后嚼裹起此事,便颇有几分嘲讽道“人家女儿进宫当了宠妃,是皇上枕头边的人,那枕头风一吹,还有不了的事”
    刺史府的王昭霖,算是坐到了火盆上。
    他是怎样也没想到,这么一件稀松平常的官司,竟能闹到这个地步。
    周枫是个破落户,虽说后面还有个四皇子和淑妃,但到底隔了几层。胡府虽说近来出了事,但到底是出过一个皇后一个宠妃的府邸,何况现下还有个女儿在宫里。胡府还拿了一千两银子过来打点,只要周枫给胡家的少爷抵命,反观周府却穷的连打点的钱都拿不出来。
    要说这件事,其实好办,两个人起过争执动过手,胡少爷还被周枫打断了几根骨头,虽则过了一月有余方才毙命,但问个伤人罪还是能的。
    谁晓得,这个节骨眼上,竟然出来这么一本书,闹得满城风雨。
    京里百姓们议论倒也罢了,偏偏这些言论被御史台奏报到了宫中御前。
    皇帝本就为胡欣儿的事心烦,原本听闻她弟弟被人打死,还生出了几分怜惜之意,却又听说出来这么一桩事,勃然大怒,将王昭霖招入宫中,训斥了一番,要他严查此案。若有徇私,坏了皇室的颜面,必不轻饶。
    皇帝虽然怠惰了朝政,倒极是重视皇家的脸面。
    王昭霖这下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起来。
    得罪了胡府,怕他们日后翻身,自己的好果子在后面。但这案子若是不顺着民心去办,怕是眼下就要尝尝滋味儿了。
    堂堂一个刺史老爷,竟为了个伤人案,寝食难安,着急上火,嘴边一连起了两个大燎泡。
    这消息传到太后跟前时,已是正月十五了。
    这日是上元佳节,因着年三十闹了那么一出,太后整个年都没舒坦,便借着这最后一天的好日子,将自己素日里喜欢的小辈招进宫来,赏灯吃元宵,算是个小小的团圆宴。
    因着人不多,这宴席就摆在寿康宫,皇帝过来露了个面,略坐了一会儿,便说前朝有事,回养心殿去了。
    待皇帝走后,余下的女眷便都松散了下来,陪着太后吃酒说笑。
    萧月白自然也在被邀之列,年里林氏染了风寒不能过来,甄母年老疲惫也推病不来,便只李氏带了两个姑娘进宫。
    众人叽叽喳喳的谈起外头近来时兴的戏,又说着萧竹君的大名。
    太后听着,倒有几分兴致,淡淡问道“哀家听闻这戏,在京里可是热的很如今没什么新鲜的戏目,不若叫宫里班子学起来。”
    姚软儿今日打扮的倒是娇艳,俏生生立在一边,讨好太后道“老祖宗,您是不知道,这出戏可不算吉利,说的是一出冤案,最后也没什么好收场。您看了,要白生一肚子气呢,还是金玉满堂这样的热闹喜庆。”
    太后睨了她一眼,笑了笑“热闹喜庆呢,倒是好。但若是两眼一闭不问外事,那可就成了虚热闹,瞎热闹,久了还要生出祸端来呢。我人虽老了,这眼睛还算亮,什么看得什么看不得,心里有数。”
    几句话,说的姚软儿心中一阵乱跳。
    她那些话并非无的放矢,这两日胡欣儿没少打发人来找她,要她帮衬,要她尽快拿主意。
    原本年里就打算好的事,因胡欣儿的一场变故,没了施展的余地,直拖到了眼下。
    姚软儿是个人质郡主,说话无有分量,也做不了什么,只好瞅着机会,在太后跟前递上两句话,太后也待听不听的。
    今儿,她见太后对那场戏生出了兴趣,想着于胡府不利,便试图劝说,没想到竟招来太后这两句软钉子。
    太后是不是在敲打她,她并不知道,但也不敢再说下去。
    姚软儿看了一眼外头,小太监正放烟花,合着一院的彩灯,真如火树银花,烟火灿烂之中,她看见了萧月白以及她身侧站着的高大男人。
    陈博衍和萧月白隐在一屏风后,正低声私语着什么。
    萧月白那柔美的小脸上似染着一抹红晕,低着头噙着笑,眉梢眼角都是含羞的喜悦。
    陈博衍那张俊逸淡漠的脸上,也一反常态,带着一丝极浅的笑意,漆黑的眸子落在萧月白一人身上,仿佛看不见其他。
    姚软儿只觉得眼眸被刺的生疼,她摸了摸自己袖子里的东西,咬住了下唇。
    今儿真是个好日子,大伙都在,若这件事闹出来,无论是老祖宗还是陈博衍都要给她个交代了。
    她不是为了胡欣儿,更是为了她自己。
    姚软儿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萧月白那惊慌失措的样子了。
    第72章
    萧月白同陈博衍只在宴席上略坐了一会儿,便起来避开了人群,躲在了一架蜀锦翔麟屏风后面,说他们的悄悄话去了。
    陈博衍看着她,眸中含笑“他们都在说你的名字。”
    萧月白见他领口有些开了,伸手替他理了一下,轻轻说道“他们哪里是在说我的名字,分明是在议论那个萧竹君。”说着,她轻轻睨了陈博衍一眼,嗔道“自作主张替人起这么个名儿,也不来问问我答应不答应。”
    便在此时,外头放烟花的小太监正巧点燃了一支吐珠兰,五光十色的绚烂烟火,照亮了萧月白那张恬静婉约的鹅蛋小脸,一向温柔安静的脸上,此刻竟然带着一抹俏皮。
    陈博衍捏了一下她的脸,低声问道“怎么,你不喜欢竹君这名字,男女皆可用得。我看你院子后面那一排竹林长得极好,所以就势取的。竹君两个字,是这样的。”
    他说着,便拉过萧月白的小手,在柔软白皙的掌心上一笔一划的写了那两个字。
    萧月白只觉得手心里痒痒的,脸上有些热,轻轻责备道“你说给我听就是了,我又不是不识字,做什么一定要比划”嘴里这样说着,却并没有将手缩回来。
    陈博衍写完,却没有松开手,反倒趁势握了,低声道“你手冰的很,我替你暖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