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可没管两人之间的暗流,直接对司马光道:“朕以看过卿之奏本。常平仓设立,只为平抑粮价,赈济灾民,有时三五载都用不到。与其放任粮食陈腐,何不如借贷于民?如今收取的利息也不高,怎会是于民争利?”
“借贷生财,本就是商贾贱业。朝廷操持,失了颜面不说,若是挪用仓廪,将来遇上灾祸,要如何处置?”就算面对天子,司马光也不肯让步,立刻道,“再者,借贷之事,总归是为了钱息。官家如百姓父母,哪有父母向儿女索取钱息的?”
若论辩论,赵顼是万万不成的,立刻看向了一旁站着的王安石。这常平仓的借贷,可是关乎其后不少政令的,有天子首肯,王安石也上前一步,沉声道:“此法并非尽取仓谷,自会留下籴本。借贷也是为了救助穷苦,难不成仓中有粮,却要坐视百姓借贷高利,落得破家吗?况且粮谷频繁出入,也能避免存粮陈腐,钱息更能充盈国库,有余力操办更多事务。”
司马光冷笑一声:“说到底,还是为了那两分的息钱。只是修水利,又哪称得上救苦?征调民夫,靡费钱粮,皆是害民。秦二世而亡,不正因此?若是失了民心,修成水利又如何?”
这话可太诛心了,还正正落在了最近小报上谈及的郑国渠和都江堰上。再好的水利,也没能让秦国千秋万载,不还是只传了两代吗?
王安石皱紧了眉头:“君只观大义,那些地贫缺水的百姓,又有谁放在眼里?只三年五载,换三代五代,这才是水利之益。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正是此理。”
这向天地索取的做法,司马光最是看不惯,立刻反唇相讥:“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此之数。不在民,则在官。修水利,不过虚耗民利,实乃夺民之财。”
这简直是指鹿为马了。王安石怒道:“耕种得益,施肥灌溉,田亩自然能增产,天地所产怎会是定数?”
“肥料亦是人产,耕作更需耗时耗力。况且若不轮作,上田肥力亦要耗尽。这岂不正验证了天地所生有定数?”司马光可不认同王安石的“开源”说法。天底下的财货只那么多,哪有花些手段,就能增产的?只要于民相争,必然会损害百姓的利益。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了什么,不由恨声道:“偏有些人,异想天开。就似那杀虫之药,花钱无数,可寻得了法子?不过是有违天理,难以办成罢了!”
会说这话,自然也是积怨许久了。在司马光看来,一切祸患,皆因凌霄子那妖道而起。若不是他制出了炸药,天子兴许还没有攻打河湟的念头,更不必设新法敛财。现在倒好,一个小道,也能称“先生”,还放言要制什么农药,简直荒唐至极。
赵顼听两人争辩,正有些头昏脑涨,听到农药,突然一个激灵,开口道:“司马卿既然如此说,不妨招来通玄先生,问问此事。”
是啊,若论凭空生财,还有谁能比精通造化大道的甄琼,更胜一筹呢?既然不能说服司马光,不如招来甄琼,问上一问。若他真制出了农药,岂不恰恰反驳了司马光的理论,给新法找到了依据?
没想到自己一句,竟然让天子传召那小道,司马光也不由沉下了脸,却未再说什么。与那妖道当庭对质,也不失为一种法子。若是能让天子看清那人的真面目,这新法反驳起来,也更有把握了。
王安石闻言,也是一怔,却也闭上了嘴。他可比司马光更了解甄琼的本事,况且那小道行事不拘,让人难以揣测,说不定对上司马光这道德君子,反而更有用呢。
内侍见此情景,不敢拖延,立刻出门请人去了。
于是甄琼坐在家中,就被一口锅砸到了头上。
“啥?官家要招我问话?”甄琼可是刚刚穿上全套行头,正准备开始炼气呢。突然听到这个,也不由有些傻眼。
咋回事,最近他也没干啥啊,怎么突然要招他进宫?
那内侍面对雷霆真君,自是小心翼翼,体贴入微的,赶忙低声道:“是两位相公在御前入对,有事不明,才想求教先生。”
相公入对,跟他就更没关系了吧?不过再怎么说,也是天子召见。甄琼郁闷的又把一堆防护服脱了下来,换了衣衫,匆匆赶去宫里。
宝应观怎么说也距离皇宫不近,这一来回,着实花去了不少功夫。
等甄琼好不容易到了垂拱殿,赵顼都快等不及了,见人就问道:“先生之前研制的农药,可有了成果?”
啊?叫他来就是问这个?甄琼有些发懵,但是看到殿内那两个大臣的脸色,一个激灵,立刻反应了过来。糟糕,这不会是找碴想要消减他的经费吧?
不敢迟疑,甄琼赶忙道:“小道这些时日,也在研究作物所需。就像那碳气,人吸了会死,植株吸了却能存活。想来弄清楚了其中道理,农药研制也就有眉目了。”
这时候,肯定不能说没进展啊。反正他炼气时,死物活物都用过,也积累了些成果,扔出来挡一挡应该还是可以的。
王安石:“……”
司马光:“……”
这跟碳气又有什么关系?植株怎么还能吸碳气?就连司马光这等言词锋锐的,一时也难免有些失神。不过好在,他很快反应了过来:“作物生长,皆因田间肥力,水土调和。农药坏水土,能杀虫,自然也可杀稻谷。在此事上耗费钱粮,岂不白搭?”
甄琼:“……”
等等,他的主业又不是研究农药,这事不是早交给农事局了吗?跟他又没多大关系。这找碴找的也太远了吧?
然而输人不输阵,甄琼道:“人生病了还要吃药呢,是药三分毒,难不成还因为这个连药都不吃了?人能服药,牲畜也能,植株为何不能?况且就算是神农尝百草,也得花上十年二十年吧。这农药研制才多长时间,急个什么。”
这话简直是强词夺理,司马光差点都被气笑了。然而跟着这人节奏来,可就乱了阵脚了,他转过了话头:“先生此言差矣。天地财物皆有定数,强夺必有折损。就如炼矿为金,煮海得盐,纺丝成布。天下产出,莫不是一物换一物。想来农药也是违背了此理……”
他的话还没说完,甄琼已经愣愣道:“等等,制盐干嘛要煮海?晒晒不就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王安石和司马光真的是一类人啊,廉洁、耿直、公心,甚至还都专情,从未放纵过欲望。奈何理念就是阴阳两极。
第134章
三双眼, 齐刷刷落在了甄琼身上。司马光额上青筋直跳, 忍不住斥道:“一派胡言!大海非解池, 哪能凭日晒取盐?莫不是要在海边立石刮盐?!”
河东盐池是有疏卤地为畦垄,浇晒得盐的法子,产出的盐称之为“畦盐”。然而大海不同于河东, 怎么晒盐?难不成要学渔民,从石上刮盐吗?司马光只气得胸腹都是痛的,这小道竟然敢在天子面前胡言, 简直是个佞臣!
谁料叱责反倒引来了诧异的目光, 甄琼面色古怪的反问道:“谁说要在海边立石头了?不是只要挖七八层的大池子,把海水引到最高处, 层层凝卤,暴晒一下就行了吗?”
啥?听闻这话, 司马光都有一瞬晃神。大池子?层层凝卤?这是什么法子?
然而司马光没反应过来,赵顼已经两眼放光, 急急问道:“这晒盐之法当真可行?池子该如何建?产盐可能多些?”
若是旁人说起,赵顼兴许也会将信将疑。然而甄琼这小道不同,那可是发现过大矿, 研制出炸药的人, 两种剧毒的东西都能合成护心丹,还有什么不能的?!
甄琼虽说没制过盐,但是道理是共通的,便道:“这法子,其实就是用日照和风力晒盐。分级建池, 是为了控制卤水浓度。只要想法子把海水聚起来,倒入顶池,随后每日倒腾,一层层往下降卤,到了底层浓卤,自然一晒就能出盐。不管出盐快慢多少,总比煎煮要省事吧?”
他说的太直白了,难得清晰简练,连王安石都忍不住道:“那池子晒卤可有成法?需建多大?建在何处合适?”
“这我怎么知道。让匠人试来不就行了。”甄琼答得干脆。他才不想连晒盐这等粗活都包了呢。
听到这话,司马光终于精神一震:“匠人试制,若是不成,岂不靡费……”
甄琼纳闷的瞅了这老头一眼:“建个小池子又非什么功夫?自然是试妥了再修大的啊。”
这不是废话吗?他炼丹有条件的话,也要用玻璃皿试过,再上丹炉的。谁这么傻,一上来就往大里建啊。
司马光差点没被噎死,也确实说不出话了。他虽然不通这些俗务,却也知道煎煮和日晒之差。不说出盐多少,只省下的炭柴和人力,就是天大的一笔。若是此事能成,可不是利国利民吗?他还叱责晒盐荒谬,岂非贻笑大方?
司马光不吭声了,赵顼却兴奋的连连点头:“是这个理!海边日头那么大,哪有晒不出盐的道理?说不定比煎煮还要快些呢!”
粮茶盐乃是国朝最大宗的生意,现在一下解决了产盐,这一年收入何止百万贯?只一想,赵顼就觉得浑身发颤。有了铅山大矿,再加上盐田,朝廷的亏空立刻就能补上,存个三五年,打仗的钱都不缺了!
赵顼自顾兴奋,王安石却看了司马光一眼,淡淡道:“通玄先生一言,就让盐产得利。若是修缮水利,自然也能让粮食备产。司马中丞如今可明白了其中道理?”
这官名叫的司马光脸皮都要抽动了,然而压住了那股憋屈,他还强撑着道:“水利不比盐田,若是修得不好,只会坏了水土。下面官吏,又有几个懂水利的?如此大兴土木,迟早惹出祸事……”
他这话,倒也不算全无道理。只是天子肯听,王安石却瞧不惯这等因噎废食的做派。正想在说些什么,谁料一旁站着的小道像是刚刚听明白了似得,点了点头:“原来你们在说水利啊。怕修坏还不简单,跟盐田一样,先建个模型,研究稳妥了再修不就好了?”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扭头,瞪向那小道。甄琼倒是全不在乎,那么大的山川地理模型都能建出来,弄个用于测试水利设施的模型,也不算太难嘛。
“荒……”只说了一个字,司马光就咬住了,差点没憋红了脸。然而此刻,只是叱责是不行了,他定了定神,才接着道:“通玄先生怕是想当然了,水利怎能制出模型?河流不似山川,哪有形式可言?”
“怎么没有?”甄琼奇道,“水深水浅,流速沙量,总该有个数字嘛。记录一下,照搬造个类似的水流模型不就成了?再弄个大些的玻璃柜,连里面水流和泥沙走向都能看清楚呢。先在模型上试了,管用再照做出来,就跟建房之前造个木模差不多嘛。弄清楚原理就简单了。”
他们造大型炉具也是这么搞的,必须先试制了模型,确定无误才能开工。要不炸炉都是轻的,随便一烧都能闹出人命来。想来水利模型制起来还能简单一些吧?
“这……这……”司马光只觉头晕脑胀,说不出的别扭。这话听起来荒诞不经,偏偏他寻不到可以反驳的点。这种先试再建的法子,可不是能减少错漏?可是这跟他要说的,截然相反啊!
王安石的眼睛却亮了起来:“此法可行!就如黄河,水浊河宽,难以疏治。若是先建个模型,尝试诸般手段,说不定真能试出一种可行之法。旁的水利,修缮也就罢了,新建也当先制模型,让精通水利之人验过,再来动工,必然能事半功倍!”
这话,可是司马光最不爱听的。他把牙关一咬:“小小模型,岂能当真?大兴水利,终是劳民。耽误农时,耗费农力,百姓如何安居?”
这话听得甄琼一头雾水,忍不住道:“砍柴都要先磨磨刀呢,修个水利不还是为了种田,这怎么能算耽误正事?”
司马光现在最怕听到甄琼开口,立刻道:“天地财货总有定数,若是官府强征,百姓必然亏损!”
甄琼眨了眨眼,简直困惑的不行了:“天地财货有定数?且不说天地,财货不是人来赚的吗?变化烧煤的工艺,锻铁都能增产几成。寻常砂石经过配比,也能烧出价贵的琉璃玻璃。只要能增加收益,减少人工,花些时间精力又值什么?况且天地博大,还有数不清的东西尚未探明,谁敢说有个定数?”
若是引经据典,司马光能找出数不清的反驳。然而这小道说的都是大白话,别说反驳了,连偏转话题都难。他张了张嘴,却什么话都没挤出。
一旁王安石冷冷一笑:“通玄先生此言有理。不知变通,难不成还要刀耕火种?大禹尚能治水,当今却不能了吗?”
这话可就不简单了,上引三代,若是驳斥,岂非是说当今天子昏聩,不如圣王?眼看阵脚大乱,司马光深深吸了口气:“即便如此,朝廷开常平仓借贷,也是不妥。”
“百姓欲修水利,朝廷借些钱又有什么不妥?息钱低廉,还可贷二三年。等修了水利,田亩增产,钱定然也是能还上的。”王安石此刻已经占据了大义,哪还怕司马光狡辩?而天子,也该知道这新法的好处了……
谁料司马光还未答,甄琼就咦了一声,突然来了精神:“等等,修水利还能管朝廷借钱?利息多少啊?能借多少钱来着?”
王安石:“……”
司马光:“……”
借钱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这个天子亲封的通玄先生,还用跟朝廷借钱吗?!
赵顼原本也听得津津有味,只觉心障尽去,前所未有的明白了水利的好处,正要把这惠国惠民的新法实施到底呢,突然听这么一句,也是无语。更要命的是,他知道这小道为啥兴奋啊!这人买了六千贯的国债,将来要有四百顷地呢!农具他还都包了,难不成修水利还要朝廷借钱给你?!
还好王安石反应机敏,咳了一声:“此借贷只为家贫之人所设,通玄先生想来不穷,何必借钱?”
听到这话,甄琼顿时不乐意了:“修水利哪是家贫之人能办的起的?没个几百亩田,修了也是白修。况且这么一大笔花销,若是利息低,肯定还是借了划算啊。”
他那四百顷地,全都修了灌溉设施,还不得花上几千贯?能借当然要借钱了,等到地里有收成了,再还不就行了。听了这么大半天莫名其妙的废话,好不容易听到点有用的,怎能轻易放过!
王安石:“……”
赵顼:“……”
司马光倒是一个激灵,立刻对天子行礼道:“官家,通玄先生这话有理啊。家贫之人,如何能修水利?此法一出,受惠定然非百姓,而是此等富家!”
你等等,甄琼都傻眼了,我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人到底是咋想的?!
谁料还没等他分辨,赵顼也一言难尽的点了点头:“此事的确有些欠妥,还当细细思量。”
他也不是没看报,《日新报》上所说的占用水道之事,在民间的确不少。现在鼓励私人借钱修水利,岂不是便宜了这些大户?水利是该修,但是不该是一家一户之事,而该是一州一郡之事。新法的确有可以更改之处啊。
说完,他转头笑着对甄琼道:“多亏了先生指点,朕才明白了新法优劣。那盐田之功,也当重赏才是!”
甄琼:“???”
他指点了啥?新法又是啥?今天叫他来宫里到底是干啥的来着?农药的事情就这么搁下了?哪还消不消他的经费了?
晕晕乎乎接了天子的赏赐,甄琼走出了大殿,呆呆看着天愣了半晌。算了,搞不懂的,还是回家问问邈哥吧。
作者有话要说: 盐池晒盐唐时就有,海水晒盐却要等到明代以后,估计也是煮海成习惯了,反倒捅不破窗户纸。
第135章
见甄琼这么早就回家, 还带回一堆的赏赐, 韩邈也很是惊讶:“琼儿这是入宫了?可是又出了什么成果?”
以官家的脾性, 能赏这么多的,肯定也得是大功啊。可是据他了解,宝应观最近并没有新项目, 难不成琼儿又误打误撞,发现了什么?
“唉,我好好在丹房炼丹, 突然被官家叫去问话。还以为是说农药, 谁知道莫名其妙又拐到了水利上……”正憋屈着呢,甄琼噼里啪啦把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 末了还抱怨一声,“都说了修水利可以借钱, 官家怎么能反悔呢?哪有这样的道理!对了,新法到底是干什么的?”
韩邈:“……”
看着甄琼那一张茫然又无辜的脸, 就连他也觉的哭笑不得。不知多少大臣殚思竭虑,上本直谏天子,连他都利用《日新报》造势, 想要改一改圣心。谁料万般手段, 都不如甄琼这么一通胡搞有用。
摇了摇头,韩邈笑道:“新法就是报上最近说的农田水利法。官家想要兴修水利,开垦荒田,这才颁布法令。”
“哦,原来新法就是搞水利啊?那不挺好的吗?”甄琼又不看报, 如今总算明白了原委,又回忆了一下今天的争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是不是那个司马中丞家里穷,也不种地,才反对新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