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4节
    第171章 171
    雪消冰融, 大地回春,绿芽重新马上了枝头。
    高邮城里的盐工早就醒了, 他们从家或是宿舍出来, 成群结队的去食堂打饭吃, 不管高邮的物价再怎么涨, 在食堂吃烦两个铜板就能吃饱, 这是盐工才有的待遇。
    吃过早饭之后, 他们就去上工了。
    高邮原本就富裕,但高邮富裕的不是盐工, 也不是百姓, 而是小头目和官员, 还有一个官商勾结的大户。
    可如今不同,盐工们努力干活就能挣到钱, 谁干得多, 谁拿的就多。
    以前当盐民是个苦活,那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来当盐民, 干着最苦的活, 拿着最少的钱,拼死拼活都填不饱肚子。
    谁能想到在高邮,竟然还有盐民曾经活活饿死。
    那个被饿死的盐民, 就是孙四的爹。
    孙四,顾名思义,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
    也是唯一活下来的那一个。
    兄弟姐妹们要么因疾病夭折,要么冻死饿死, 竟然只有他活到了现在。
    而他如今一个人干活,就能养活一家人,养活老娘和妻儿。
    南菩萨来了以后,高邮百姓的日子就变好了,他娶了媳妇,媳妇已经生了三个娃,两儿一女,工友们都说他有福气。
    他老娘和媳妇处的也好,他每次回家,都觉得这样的日子像是在做梦。
    有时候他想起以前的日子,都觉得是上辈子的事了。
    唯一遗憾的是,他爹没能撑到南菩萨,如今的陛下来高邮。
    他娘养了这些年,身子骨倒是硬朗了许多,如今闲来无事还会跟以前的老姐妹一起山上摘野菜或野果,做成小菜或果酱送到酒楼去,也能挣一笔小钱。
    现在家里还离不开人,媳妇和老娘分着带孩子。
    孙四干活的时候工友说:“孙四,你大娃有六岁了吧?”
    孙四放下手里的家伙,笑着说:“是,长得壮实。”
    “那你送你娃去学府不?”问话的人有些踌躇。
    孙四奇怪道:“自然要送的,听说学得好还有奖学金呢!我也不求他给我考个状元回来,就学几个字,以后不跟我一样当个睁眼瞎就行。”
    工友叹了口气:“我大娃十岁了,换在以前,那都可以跟我一起干活了。”
    他是舍不得这个劳动力。
    还是孙四劝他:“你想想,现在你叫你儿子来当盐工?上头也不准的,你没听组长说,以后必须要过十四岁才能上工,不然就算童工,主管的人还要罚钱。”
    “去念书,虽说不能给家里干活,但要是能学好些,毕业的时候成绩过得去,还怕找不到好活干?说不得一个月挣得更比当盐工半年挣得都多。”
    工友很纠结。
    他家没多少人,大儿好不容易无病无灾长到现在,能干活挣钱了。
    送去读书……
    至少也要读三年。
    他那大儿也不像是读个书还能给家里挣钱的。
    孙四看他迟迟下不了决心,又说:“以后都念了书,识字了,你大儿还是个睁眼瞎,如今女娃本来就少,你就不怕他娶不到媳妇,断了你家的根?”
    工友这才瞪大眼睛说:“那还是要送去府学的。”
    府学开学那天,孙四牵着自己的大儿去报道,府学门口已经人满为患了。
    因为今年有新教材,听说这一届开始学简化字。
    老百姓不懂简化字是什么,只听说更好学,也更好懂。
    前几届的学得还是以前的字,不过简化字和以前的字出于同源,很容易就能认出来。
    孙四先带大儿去登记,报了父母名字,又报了家庭地址,还有他的工作,这才去找大儿的班级,大儿分在小一五班。
    老师跟他说了,总共有六个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年级,和大四大五大六年级。
    一般读完三年就可以毕业了,如果家里愿意的话还可以往上读。
    读完大六,以后想考科举的,还能去上大学。
    孙四看着新学校,看着漂亮的小楼,学校里还修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东西,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他感激涕零地跟老师道谢,然后送儿子进教室。
    离开的时候他嘱咐儿子:“要好好听话,好好念书,以后学出来了比你老子有本事。”
    大儿虽然年幼,但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长子,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对孙四说:“我知道,爹,我肯定好好念书。”
    “我回去还能教弟弟和妹妹。”
    孙四急匆匆地走了,他请了半天假,要早点回去上工。
    他一个月能挣二两银子,因为他足够拼命,干得比别的盐工好。
    这二两银子,家里吃穿用一个月只用花一两,还有一两存下来,他准备存两年,就把自己的屋子重新修缮一遍,给房管局交钱之后就能在自家屋子的地上增建了。
    孩子长得快,小的总不能一直跟他和妻子一间屋子。
    等新建了,就让他们搬过去。
    大儿自从念书以后,回来就跟弟弟妹妹讲自己在府学的事,他们不叫府学,叫学校。
    “我老师说了,要是学得好,以后课本费都不收的。”大儿高兴地说,“老师昨天还夸我记性好!今天下午选班长,同学都选我当!”
    弟弟妹妹一脸崇拜地看着哥哥,只觉得哥哥去上学之后,整个人都变了。
    大儿还对孙四说:“爹,等我毕业了,我就挣钱养家,养你和娘还有奶奶,弟弟妹妹们!”
    孙四笑他:“你爹我还没老呢!用不着你养!你弟弟妹妹以后也要去读书,说不定能比你还有出息,也用不着你养!”
    “等你爹我和你娘干不动活了,你再养吧。”
    小孩子愁眉苦脸:“哎!那你们什么时候才干不动活啊!”
    孙四哭笑不得:“个小兔崽子,这不会说话的嘴到底是随了谁?”
    他媳妇在灶台上忙活,喊道:“随你。”
    他老娘也凑热闹:“你爹跟你都这样!”
    孙四争不过,自己出去劈柴,虽说现在担柴卖得多,也便宜,但穷日子过久了,总是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只有秋天快结束了他们才会花钱去买柴买碳。
    碳在屋里烧,暖和,不过要开窗,组长年年都会跟他们说,不开窗的会被熏死。
    柴就做饭的时候烧。
    “吃饭了!”媳妇把菜端到正厅,一家子围坐在木桌旁。
    小娃娃伸手去抓馒头,高兴地说:“娘!今天怎么有馒头!”
    这可是白面呢!如今日子好过了,但白面还是贵,寻常人家买的起也舍不得买。
    媳妇笑道:“你们爹昨日发工钱了。”
    每回发了工钱,第二天就能吃一顿好的,这是孙家不成文的规矩。
    等媳妇又端出一盆菜来,一家人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肥肉!”女娃娃的眼睛都挪不开了。
    肥腻腻的猪肉,难得的很,肉摊上肥肉是最快被抢光的。
    鸡鸭鱼肉全是瘦的,人们还是更爱肥猪肉。
    媳妇得意道:“我今早天不亮就去市场等着了,要不然才买不到这么好的肥肉。”
    她手艺一般,但一家人都吃得极为香甜。
    孙四咬了口馒头,看着自家的小崽子抢着吃肥肉,眼底全是笑意。
    他孙四没叫自己的娃饿肚子,没叫自己的女人和老娘吃不饱饭。
    虽说不是什么大成就,可他自己已经心满意足了。
    “对了,街头开了家托儿所。”媳妇睡前跟孙四说。
    孙四也知道托儿所是什么,现在许多家都是男女一起上工挣钱,小孩子没人带,就有了托儿所。
    父母上工之前把孩子送去,那里有妇人看着,管饭,有时候还有小零嘴。
    父母下工再把孩子接回家。
    这种托儿所管的很严,白天大门是紧闭的,还请了保安——这也是个新职业,工钱还不低呢!
    那些有力气,身材健壮的都愿意去。
    商人们想的很周到,别说人贩子,就是一只飞虫都难飞进去。
    不过也不便宜,一个孩子一个月就要一钱银子,两个就要两钱。
    孙四翻身看着媳妇:“你想去上工?”
    媳妇点头:“三丫也不用吃奶了,那边不是还有针织厂招人吗?离家近,我每天都能回来,一个月听说只要能达标就有一两银子,达标以后多做的都有提成,一件就能提四十文!”
    她目光很亮:“外头一件都是提二十文的,这个四十文。”
    孙四奇怪道:“为啥四十文?”
    媳妇:“还能有啥,招不到人了呗。”
    孙四恍然大悟,男丁都愿意去干卖力气的活,有力气就挣得多,那针织厂的活没几个男丁愿意去,费眼睛,还得手细,能去的男丁都是原本就心细手细的。
    听说之前还有个粗汉子,去针织厂上工,结果扯烂了人家两团线,钱没挣到,还赔了钱。
    从那以后,自认手不巧的男丁就不去试了,免得赔钱。
    “那就去。”孙四很赞同,“咱俩个一起挣钱,说不准今年就把建房子的钱整出来了!”
    媳妇也很高兴:“是啊,多存点,以后俩个男娃要娶媳妇,女娃要嫁妆,哪儿都要钱呢!”
    以前花钱是苦事。
    现在花钱不苦了,因为能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