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节
    这孩子以前怕是过得不太好,但赵九福下意识的不太喜欢,不是因为他看起来瘦黑丑,而是他的眼神总带着一股子恨意,似乎将所有看到的人都怨在了心里。
    赵九福也知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道理,但这孩子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并不是他的责任,他心中同情,却也不会因为同情就要照顾所有人。
    “我,我叫狗蛋,十三岁,我也是后山村人,我娘说家里头日子不好过,哥哥弟弟都要被饿死啦,卖了我大家都能有一条活路走。”
    得,这也是个家里头不受宠才先被卖出来的,不过他看着倒是没有怨恨爹娘的意思,看着似乎有些紧张,不过却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着。
    “俺叫张诚,十二岁,俺也是山东人,跟铁柱大哥的原因差不离,俺以前跟着俺爹读过书,识得几个字,也会磨墨涤砚。”
    这孩子说完之后,王老二就带着几分得意说了一句:“老夫人,举人老爷,这孩子以前可也是好人家的儿子,要不是逃荒路上爹娘老子都死绝了,可不会沦落到卖身为仆。”
    老陈氏一听倒是有些满意,暗道这孩子看着其貌不扬却是个识字的,这样一来将来跟着儿子出门也不算丢人,她下意识的看向赵九福。
    却见赵九福只是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动心的样子,也是,读书虽然是好处但也是坏处,这样的孩子三观可能早就被塑造好了,心思也大,收下之后反倒是麻烦,反之而言,书童不识字的话固然麻烦,但他现在每天教导那么多人,多一个书童也不算什么。
    赵九福把自己的目光放到最后一个孩子身上,那孩子大约见旁人都说完了心里头有些着急,脸色涨得通红,磕磕碰碰的说道:“我,我叫王大河,也是后山村人,今年十三岁,不,好像是十二岁,我们村很穷,大家都穷,被卖了说不定还能吃饱肚子,我觉得没啥不好的。”
    五个人里头倒是有三个是同村,两个是同乡,不过想想也正常,王老二也不是那种门路多的人牙子,能买到的人估计就那么几个要么穷困要么遭了灾的地方。
    赵九福一路看下来心中有数,想了想直接略过张铁柱钱二和张诚三人,先问狗蛋:“你姓什么?怨你爹娘卖了你吗?”
    狗蛋愣了一下,讷讷说道:“也是姓钱,不过我爹娘说了,卖了我以后我就不是钱家人了,以后好了坏了都跟家里头没关系,我爹说了,出来之后把自己顾着就成了。”
    “也说不上怨不怨,爹娘也是没办法,大哥要传宗接代,弟弟年纪还小,不卖了我一家子都活不下去。”说完犹豫了一下,狗蛋又说了一句,“举人老爷,您收下我吧,我什么都能干,吃的也少,家里家外的活儿我都能做的。”
    赵九福点了点头,也没说好跟不好,又去问王大河:“你呢,只求填饱肚子吗?”
    王大河毫不犹豫的说道:“是,只要能让我吃饱让我干啥都行,举人老爷,您收下我吧,钱狗蛋蠢得很,后山村都说他是大傻子。”
    赵九福没理会他的话,只是微微挑眉就下了决定:“就把他留下吧。”
    他伸手指向的就是那个狗蛋,这名字难听,人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塌鼻子小眼睛的人也瘦黑,整个人面向看起来有点木楞木楞的。
    王老二见他做好了决定还有些吃惊,他原以为张诚才是那个最吃香的,谁知道人家问也没问就选定了狗蛋,不是他埋汰人,这狗蛋可不是多机灵的人。
    “举人老爷,您,您不再看看了吗?”王老二下意识的问道。
    老陈氏也不大喜欢狗蛋,觉得这孩子没啥眼力见的样子,让她选的话还不如张铁柱机灵,也不如张诚还识字。不过她知道自家儿子是个有主意的人,这会儿还是说道:“就他吧,我们先把卖身契交接了。”
    王老二见状也没有再劝,说实话能把狗蛋卖出去他也高兴,这般长得不好看,看起来瘦巴巴又不机灵的小子其实销路真的不大好。
    趁着王老二和老陈氏交接契约的时候,赵九福进屋端出来五碗粥来分给几个孩子,又一人递了一个白馒头过去,几个孩子面面相觑,见王老二点了头才开始狠吃起来。
    赵九福看见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叹了口气,这也是他最大的善意了。
    等几个孩子西里呼噜的吃完,赵九福刚把碗筷收起来王老二就出来了,他见状哈哈一笑,说了一句举人老爷心善,就直接带着其余四个孩子离开了。
    唯一被留下来的狗蛋有些战战兢兢的,一时之间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下意识的抢着活儿去干,不是想要去劈柴就是想要去挑水。
    赵九福连忙先把人拦住了,把人拉到身前看了看,两人明明只差了三岁,但身高看起来像是差了五六岁似的,大约是这孩子以前从未吃饱过。
    狗蛋有些不敢抬头看赵九福,他进门的时候就知道这位是举人老爷了,方才王老二都他那么巴结,可见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赵九福也不图他立刻改变,只是柔声说道:“狗蛋这个名字听着是个小名,难免有些不雅,我为你取一个大名怎么样?”
    老陈氏也在旁边说道:“对对对,狗蛋这名字在村里头还好,在外头可不中用。”
    狗蛋对此也没有什么反感,直接了当的点头说道:“多谢老爷。”
    赵九福扑哧一笑,说道:“不用叫我老爷。”
    狗蛋当机立断的答应:“好的,少爷。”
    赵九福没有再次纠正他,主要他也是想不到更好的称呼,直接喊名字的话估计老陈氏就不能答应,他想了想说道:“不如叫青竹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完之后狗蛋抓了抓自己的头发,犹豫的说道:“少爷,我听不太懂。”
    赵九福再次笑了起来,只是说道:“没事,你记住青竹这个名字就好,以后我会慢慢教你的,到时候看得多了,学的多了,你就会懂了。”
    新出炉的书童青竹不知道听懂了没有,他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又开始去挑水了,见他勤快的样子老陈氏倒是满意了一些,私底下说:“这狗蛋长得不怎么样,人也不机灵,得亏是个实在人也勤快,以后有他照顾你娘也放心一些。”
    于是乎老赵家又多了一口人,老陈氏早早的把赵九福旁边的小厢房收拾出来,其实这房间以前住的是赵家人,不过现在赵家就他们三口人,房间也就多出来了。
    老陈氏觉得没必要在这方面为难书童,即使是买来的人也得讲良心不是,他们对这人好的话将来青竹也能有所回报,没必要在这方面苛刻。
    而在每晚的小课堂中也多了一个小小的书童,陈家村人都觉得理所当然,买来的人那就等于自家的财产了,这可是要跟着赵九福赶考的书童,总不可能大字不识吧。
    倒是青竹激动的很,一开始赵九福说慢慢教他,他还以为是教他如何伺候人,现在才知道还能识字,这在他们村里头就是村长的儿子也是没法子学到的,青竹觉得自己这是掉进了福窝里头,恨不得一天到晚的干活,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被退回去。
    第108章 赶考
    会试又称为春闱,之所以有这个名称是因为它的考试时间在开年二月,也就是天气还冷尚未还暖的时候,戴河镇距离京城不算太远,若是快马加鞭的话十五天就能到,就算是走的慢一些至多一个半月也能抵达。
    但这是万事顺利的情况下,出门在外总会有各种意外,况且到了地方也得修整,赵九福就打算年前就出发,这样时间也宽裕一些,只可惜不能在家陪着父母过安稳年了。
    老赵家却是从秋天就开始准备儿子出门的行礼,这可不是去新亭府,顶多住个十几天就能回来,赵九福这一去至少也得小半年,他们哪能放心的下。
    这年头出门在外不容易的很,缺了什么东西想买都没地方置办,老陈氏操心儿子的吃喝拉撒,恨不得将家里头的尿壶都给他带上。
    赵九福看的哭笑不得,但也知道这是老人家的一番好意,只是出远门带的东西越多走起来越困难,他们家毕竟不是大户人家,最后只得劝着精简成了一辆马车能装得下的。
    出行这一日,不只是老赵家的人都来了,就是嫁出门的两个女儿,甚至是乡亲们都出现了,其中竟然还有几位城里头的大户和附近的乡绅。
    前者是来送行,后者却是来送程仪的,当初赵九福考中举人之后,家里头办宴这些人就曾上门送礼表示亲近,如今再来也不过是想要讨一个好罢了。
    赵九福并未推辞,这并不是他这边独有的,通常但凡有举人上进赶考,这些人都会送上不轻不重的程仪示好,不图将来能沾光,至少也能卖个好不交恶。
    赵九福中举之后在家一日日的富余起来,与这些人明里暗里的卖好是不无关系的,只说他们家的蜜饯生意不是没有人眼红,却顺风顺水便知道了。
    穷秀才富举人,赵九福也是中举之后才有了真切的体会,秀才若是不会钻营的话想要谋官难,想要出息更难,若不是廪生的话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但是举人不同,不提免税免除劳役的事情,光是身份地位就截然不同,只因为他们若是使使劲的话一地小官不成问题,是实打实的官绅阶级了。
    将所有的随性物品塞进车内,赵九福转身看着爹娘,忽然撩起衣服下摆跪了下来,情真意切的说道:“孩儿不孝,不能常伴爹娘身侧,此去京城必定发愤图强,为爹娘挣得功名。”
    老赵头和老陈氏忙不迭的把孩子扶起来,老赵头难得露出几分不舍,却还是拍着孩子的肩头说道:“阿福,你是个争气的孩子,老赵家都靠你了。”
    老陈氏却含着眼泪说道:“阿福,娘不指望你功成名就,只想你平平安安的,一路上你吃好喝好,千万别为了省钱苦了自己,老四,娘可是把你弟弟交给你了,你见过大世面,可得好好照顾他啊。”
    赵老四自然一口答应下来,拍着胸脯说道:“爹,娘,你们放心吧,有我在亏待不了阿福,到时候阿福掉了一根发丝儿你们尽管找我算账。”
    老陈氏满意了,又看向旁边的青竹,这孩子在老赵家养了一年已经截然不同了,高了一个头不说还白胖了一些,虽然还是长得不好看但至少也不寒碜,现在怕是连他爹娘都要认不出来了:“青竹,出门在外你可得好好照顾少爷,不能由着他性子来。”
    被赵九福教导了一年,青竹的气质也与以前不同了,虽然还是有些木讷沉闷,但好歹是识字并且懂事的,听了这话就说:“老夫人,我都记着呢,不能让少爷看书看到太晚,不能让他图方便喝凉水,不能……”
    赵九福在旁边听的哭笑不得,连忙拦住他的话说道:“娘,你放心吧,我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还不放心我吗。”
    说完又对温柔深深一作揖,笑着说道:“四嫂,先借用四哥一段时间,还得辛苦你一个人在家照顾里里外外,弟弟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温柔微微一笑,她一只手牵着赵顺安,曾经眉宇之间的愁思都烟消云散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整个人看起来越发的温柔,身体也显得丰裕一些,甚至话也多了。
    没有了那种过度谨慎的温柔愈发的和善:“哪里值得说一个谢字,老四是你哥哥,难道做这么点事情还要弟弟感谢不成,他若是照顾不好你尽管回来告状,看我不好好说他。”
    赵老四哈哈一笑,他抱起自家儿子狠狠亲了一口,才笑嘻嘻的说道:“瞧瞧,一个个的都站在你这边,可见我才是那个小可怜。”
    周围的人都听得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等赵九福上车离开的那一刻,老陈氏还是忍不住掉了眼泪,被她这么一带几个女眷都忍不住抹起眼睛来,就连邓氏都擦着眼角说道,“阿福这一去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哎……”
    丁氏倒是不伤心,在她看来赵九福能上京赶考是好事儿,他若是能够一举高中当了官才更好,这时候哭哭啼啼的有啥意思,不过妯娌和婆婆都在哭,她也意思意思的擦了擦眼角。
    这次出陈家村是赵老大驾的车,赵九福到了镇上得换车,跟着孙家的车队一起走,两年多之前那场会试孙光宗并未考中,不过他也没回来直接留在了京城孙耀祖那边继续备考。
    虽然隔得远了,但孙光宗与赵九福的音信倒是从未断过,毕竟孙家有商队传信也方便一些,听闻赵九福决定这一次进京赶考之后,孙光宗强烈邀请他跟着孙家的商队一起走。
    赵九福知道跟着孙家走能省去许多麻烦,考虑了一下就没有推辞,这倒不是他占了孙家的便宜,事实上举人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是十分受欢迎的。
    一般来说从戴河镇往京城走一大半都得走水路,但这年头的水路可不是能随便走的,从戴河镇到京城的路上至少有十多个“钞关”,所谓的“钞关”其实就是现代的收费站。
    想想也正常,这年代的水路挖掘可不便宜,大部分都是付出了血汗和无数朝廷银两才造成的,造成之后自然就得从过路的人口商人收税。
    大周朝的税负并不算太重,比如“钞关”上头的税率一般是三十税一,也就是船上如果运了一万两银子的货物,那就是要交税三百多两,在此之外还得另外缴纳一笔路费。
    朝廷是这么规定,但实际上货物的价格是很难界定的,多一些少一些还不是沿路各关的榷使说了算,遇到贪心的船队就得大出血,但是其中却有几个例外在。
    大周朝有规定,来往的船队之中官府的船是不收费的,这种船队一般是进京述职的官员;而来就是太监的船,这种就分不同情况,有京城派出来颁旨的,也有返乡甚至是未净身的储备太监;而第三种就是有进士、举人和秀才的船不收费。
    这般一来,民间的商船就喜欢招呼一些举人秀才上船,一般只是意思意思的收取少量的路费,等到了“钞关”就会把人推出去,“钞关”的官员一看就能免了路费。
    这么一路下来光是省下来的路费就不少,而举人秀才甚至还能拿到一定的功劳费,路上也能免费吃喝,也是相当于互利互惠的事情了。
    虽说看起来这对于举人或者秀才来说是好事儿,但事实上会怎么做的举人秀才并不多,进士就不提了,他们一般都是官员根本不屑于坐民间的商船。
    其中举人上进赶考三年才一次,而秀才基本上是不用出远门的,这年头医疗水平落后,出远门是有风险的事情,谁也不会为了一点功劳费特意跟商队的。
    正是因为如此,孙家的商队十分欢迎赵九福,别说有自家孙少爷的吩咐在,就算没有也会好好的招待他,以免一路上有什么龃龉出岔子。
    赵九福将行李安置好,带着赵老四和青竹上了孙家的马车,他们戴河镇虽然也有河流,但河流的宽度不够并未通船,平时只有那种一两人做的独木舟,自然是不适合走商队的。
    所以孙家商队也是先往新亭府走,等到了新亭府再改换水路坐船,然后一路还得经过好几个码头补给才回到京城附近。
    这段是赵九福走过好几次的路,自然也十分熟悉,唯一让他觉得意外的是大槐村的位置居然又有了一个村庄,看起来还十分繁荣的样子。
    找来商队的人一问,赵九福才知道原来在大槐村的人都离开之后,这边的村庄和屋子都荒废下来,后头几年山东那边遭了灾有流民过来,大部分流民都在朝廷赈灾之后回去了,但滞留下来的就被安置在这个地方。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原来的大槐村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村落,虽然都是天南地北来的人,聚集在一起之后村子的日子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
    在靠近官道的地方,还有人开了一个小小的茶寮,茶寮的位置十分不错,距离新亭府还有小半日的车程,赵九福他们路过的时候也忍不住进去喝了一杯茶解解渴缓缓脚。
    第109章 赶考(二)
    终于踏上商船的时候已经是赵九福离家四日之后,他的行礼早就被孙家的下人送进船舱,三人只顾着自己上船就是。
    站在商船的甲板上,赵九福饶有兴致的往下看,在他的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古代码头忙碌的场景,不断有人朝孙家船只背上货物来。
    新亭府的码头其实并不算繁华,但赵九福这还是第一次过来,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
    赵老四见他看的有兴致,在旁边介绍道:“咱们新亭府的渡口不算大,但是来往的船只也不少,当初你四哥我离家在外,还曾在这一块做过活儿。”
    赵九福听了心中好奇,追问道:“哦,四哥当年还在这里做过吗?”
    赵老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新亭府码头的活儿基本都是虎头帮的人在管,外来的人想要在码头接活儿都得先去拜码头,私底下要是敢接生意的话会被教训。”
    “虎头帮?漕帮?”赵九福奇怪的提了一句,听闻前朝末年的时候朝廷无力,漕运基本都控制在几个大型漕帮的手中,这些帮派唯利是图,与朝廷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但是大周开朝之后,皇帝对水运和陆运都十分重视,向来不许民间帮派插手,所以一听闻虎头帮的大名赵九福才觉得奇怪。
    赵老四一听就知道他误会了,解释道:“不是那种漕帮,虎头帮听着霸气,其实就是新亭府这边的一个大商户,跟朝廷的关系十分好,所以才能把控住码头上大部分苦力生意,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做一个中间人,大家伙儿卖他一个面子而已。”
    赵九福大致听明白了,若说以前的漕帮是饿狼,那么现在的虎头帮不过是朝廷养着的家犬,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甚至有可能是朝廷故意扶植出来的势力。
    </div>
    </div>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