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巳之交,李世民的主力之师赶到了第四座兵营(自东向西),兵营已是一片狼藉,兵营、哨塔被烧成了白地,缕缕浓烟尚未彻底消失,一些桩子还在燃烧着,从战场上杂乱无章,没有收拾过的痕迹来看,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撤得相当匆忙,应该是得知唐军主力将至,不得不走。
至于死去多少人,现在似乎没人去在意了,反正从发生战事的最东边到兵营,不过五里之遥,放眼望去尽是一片尸体,一律都是唐军的尸体。
丘行恭的尸体也被找到了,他的尸体足有三百多支箭矢,从他没有闭上的双眼中,李世民感受到了一种寒意,为将多年,他见惯了尸体,知道这是一种忽然遇袭的本能表情。
朗朗朝阳照在身上,李世民却没有感到一丝暖意,现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消息已经传出去,本就寥寥无几的士气大有直线下降的趋势,拖一刻,士气降一分,拖上一两天,士气就消亡殆尽,到第三天再无出路,他的军队就会出现成群逃兵,最终不战自溃。这后果,李世民自然很清楚,关键是不要说三天,便是一天时间,杨善会所率领的隋军都不会给他,他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实李世民心中也有几个想法,从敌军仓惶撤退的举动,能够看出这支军队的人数不多,针对这个特点,他得出的想法是派一支精锐之师扼守要地以拒杨善会之军,主力之师闷头前进,竭尽全力的歼灭前方之敌,生生打通一条活路,但他不知来袭之敌是倾巢出动,还是只有敌军的一部分,如果闷头前行,他这支士气萎靡的军队,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再有就是如果闷头前行,断后军队心头必然惶惶不安,面对杨善会那不要命的攻势,他们支撑不了多久,溃军一旦追到主力大军,必然引起大恐慌、大溃败;所以这个方案风险实在太大了。
第二个方案则是就地取材,扎木筏子横渡洛水,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南下和大哥李建成汇合,不过对岸恐怕已有敌人虎视耽耽,如果他扎木筏子渡河,隋军半渡而击,那么自己必将大败无疑。
还有一个稍稍稳妥的方案,就是派数支斥候过河,迅速与大哥取得联系,让他派一支军队在对岸接应。可这里又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河面宽阔,斥候在哪里渡河都可能落入隋军的监视之中,斥候未必到得了朱阳关;二是即将斥候侥幸成功,但所须时间太长,他拖不起;三是大哥不见得会抛下个人恩怨,挥师来援,因为自己要是死在这里,大哥的地位便会根深蒂固,一旦整合了晋王系的势力,反而使李唐朝廷能够安分下来,李世民感觉自己死掉的话,于国于大哥都有利,这种情况下,大哥会来支援吗?
各种担心使李世民将一个又一个想法否决,又催生出一个个想法,但不管哪个想法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时之间心神难定,忧虑万分。
“殿下,是在为无法撤兵烦恼吧?”这时,怔忡良久的刘文静开口了。
李世民长叹了口气:“确实如此呢,我军前无去跟,后有追兵,军心已到崩溃的边缘,我想闷头前行,用人命硬生生的打出一条活路,却不知占领卢氏的隋军有多少,要是前方有四万敌军,我们就无法取得胜利,至于杨善会就更不要说去打败了。我也不知现在该如何是好,相国可有良策?”
李世民慢慢的坐在一张行军马扎之上,他一直自诩为军事天才,能谋且善断,但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他有些失去信心了;尤其是这一次东征,如果他适时听取刘文静的建议,及时退兵洛阳,坐看隋军与王世充交战,那隋军在城下的伤亡必然极大,也不会有现在鼎盛之势,自己的军队也不会成为疲倦之师,结果洛阳是打下来了,王世充的头颅也砍了下来,可最后不是灰溜溜的把到手的洛阳让了出去吗?这固然有捞取政治资本的私心所在,但这何尝不是不懂得舍取、经验不足的表现?正因为自己的不足,怀有乐观侥幸之心,在遇到更老辣的杨侗时,他就显得处处被动,坐等后路被断,完全被杨侗牵着鼻子走。
自己麾下虽众,却一如他本人,没有应对这种生死困境的经验,所以这时候,经验尤其显重要,刘文静在风云四起的年代里为父皇出谋划策,导致父皇安然度过诸多难关,其应变险境的经验和心态自然不是他们这些小青年所能及,李世民回头一看才意识到自己的自负和愚蠢,有良策却不用,才落入这等田地。
“殿下其实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军将士士气不稳,人数尤在,且各带十天之粮,衣甲军械俱全,我认为我们还有应对的时间。”刘文静微微一叹,又继续说道:“但若等上三天,事情就大了。”
“相国,现在跟三天后有何不同?”见到两人叙话,诸多文武靠拢过来,殷开山开口询问。
“我军此时如同一头困兽,隋军若是强攻,必然会激起我军将士的同仇敌慨之心…十多万头小兽之威不容忽视,虽不至于能够让隋军全军覆没,却也足令隋军伤筋动骨…但是三天后完全就不一样了。”刘文静笑道。
“难道还怕他们不成?”侯君集冷哼一声。
“不是怕,而是事实!”刘文静看向了李世民道:“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这从杨善会不攻打断后刘弘基将军所部即可看出,杨善会要做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要以兵威彻底瓦解我军斗志,他现在按兵不动,就是告诉我军将士,不是他们打不过、打不了我们,而是不想打而已,让我军恐惧、害怕的情绪不断放大,时时刻刻处于不安之中。三天之后,如果我们再没想到自救之法,将士们会彻底绝望,甚至会出现哗变、营啸等恐怖之事,那时隋军再攻之时,便可将我军一战而破。”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三天时间?”李世民皱了皱眉,沉声问道。
刘文静叹息道:“凡事总有例外,不能一概而论;而隋军行事,素来违背常理,我们不能以常理度之,但不管是三天也好,两天也罢,我们都没有浪费的资格。”
李世民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问:“那相国认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办法和出路就在这条洛水。”刘文静指了指滚滚东流的洛水。
李世民大为失望,“这我也想过,就怕隋军半渡而半,到时我们首尾不能相顾,必然会大败亏输。”
刘文静笑道:“我的办法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利用这条洛水,创造一个谈判的筹码,只要我们手中的筹码大,且牢牢抓住杨侗要害,就能逼他和我们谈判,以使我军胜利南撤。”
“这能行吗?我们手中有何筹码可言?”李世民半信半疑。
刘文静笑了笑:“如果殿下肯听我的策略,我至少有八成把握让我军全部平安撤离。”
李世民大喜过望,连忙说道:“相国请说,我一定言听计从。”
……
傍晚时分,杨侗大军抵达了卢氏县,他和罗士信会兵一处,驻军于洛水大营,北路隋军兵力为之暴涨。
“李世民有何举动?”杨侗来不及休息,便在中军大帐召集众将商议军情。
“斥候来报,李世民大举伐木,似乎准备横渡洛水。”罗士信并没有听从辛獠儿的建议,搞什么一地两伏击的壮举,早早就退兵回来休整了。
杨侗思忖片刻,开口道:“朕感觉李世民这是虚张声势,不知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罗士信摇了摇头,他不太赞同杨侗这种感觉,“可是我们的斥候个个都如是说,情报不会有误。再说了,如果李世民不是横渡洛水去跟李建成汇合又能去哪里?难不成会越过各种山势北上不成?但这也不行,函谷关和潼关守军不会让他们得逞的,重要的是他们手中的粮食并不多,于他而言,弘农以北的情势不明,我感觉李世民不会这么去折腾。圣上别忘了,李世民手中不是一两万人,至少还有八九万人,如果他大举北上,根本瞒不了我军斥候,以他这支步骑混搭之军的进度,我军随时就能在他前方守着,这道理李世民不会不懂。行踪隐瞒不住,粮草又支撑不了多久,我认为唐军北上的可能不存在。至于调头东进跟右仆射决战就更别说了,那是找死。或许可能的是前来与我军作战,但于他而言,这边依然是形势不明,我认为可能性也不大;东、北、西三个方向都难以进军,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我军合围之势未成,横渡洛水,这或许会令他损失惨重,但总比全军覆没的好。”
杨侗看了沉思不语的李正宝一眼:“李将军,说说你的想法?”“末将到过前线观看,觉得李世民表现得非常稳健,唐军也没有被困的那种氛围,他摆下的营盘很有章法,不急不徐,条理清楚,一方遇击,八方可援,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这跟李世民的风格全然不同,李世民不管是在雍凉还是在这一次东征,表现出来的风格给我的感觉是充满侵略性,锐利而凶悍,就像是一匹狼;按理说,这种人在面临绝境时,也会崇尚进攻才对,从以往的表现来看,李世民也确实是如此的一个,可现在却不动如山,不像身临绝境,倒如游山玩水一般,这相当不正常。我们不妨大胆推测,李世民已经有了脱离包围圈的稳妥之法,至于他的办法是什么,请恕末将猜不透。”李正宝最后苦笑道。
杨侗点了点头:“朕也是这种感觉!”
“这跟没说有啥区别?”辛獠儿咧了咧嘴,罗士信下手比较狠,嘴角也破了,现在还疼。
杨侗也不着恼,笑问道:“辛将军有想法?”
辛獠儿扯开嗓门嚷道:“这倒没有。不过照末将来看,李世民这是故作姿态,他能稳定,不见得他的兵也能稳。圣上不是说过嘛,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我们干脆去打他好了,他的兵虽然比我们多,可是河谷之间他有再多的兵也摆不开阵形,我们全军皆骑,就算打不过也跑得了,如果右仆射也发动攻击,面对我军这两头对轰,我就不信他还能稳得下去。”
辛獠儿的方法虽然比较野蛮,全但道理却没错。
李正宝想了一想,“但是辛将军,话不能这样说,我们不能看透敌军用意,如果贸然去打,那洛水大营怎么办?如果李世民趁着双方交战之际,派支军队通过洛水逆流而上,这很可能让我军陷入首尾临敌之境,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辛獠儿呵呵一笑,“我只是说说而已,大家当我在放屁。”
“……”众人一阵无语。
这是啥,说话不想负责任的最佳案例!
这时,罗士信沉声道:“圣上,末将倒是觉得辛这个是好办法。只要我军多次袭击,李世民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是都看出来了嘛。”
杨侗看了看天色,道:“也好,明天天一亮,我军就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对敌进行轮番攻击,朗朗乾坤之下,朕就不信他李世民还能有何诡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弟们,又求票啦!!!